孩子有情緒需要找個出口
昨晚跟從奶奶家出來,一路上她跟我生了三場氣,真得感謝我現在的耐心啊,我真做到沒吵她,得贊自己一個!剛出小區門口,她問我是怎么去的奶奶家,我說是坐班車去的,她說要坐公交車回家,她一向偏愛公交車、摩托車,但當時回我家的公交車已經沒有了,我說公交車已經沒有了,只能坐出租車或是步行回家,她便開始仰頭大哭,我只能在路邊蹲下解釋安慰人家,也不敢打車,怕人家出租車停下了小姑娘不上車,到時難免讓人家車走或是硬拉她上車,安慰了好半天,人家就認準公交車了,我只能無語的等著了,最后讓她選擇:“a是出租車,b是步行。”人家要選c,弄得我好無奈,便拉著她說要不就步行吧,后來估計人看哭鬧已沒作用了,正好邊上停著輛出租車,我說要么去坐車,要么現在步行車,后來人家挺識實務的,跟著坐了出租車。
車剛走到超市邊,人家又要求去超市,我說不行,事先我們沒有計劃去超市,我累了需要把高跟鞋換掉,換成舒服的衣服和鞋子,等明天去逛超市吧,人家那個大哭又開始了。我只能讓她靠我肩上,哭就哭會兒吧,我實在沒能力滿足她的任何即興的要求啊!
到小區門口,剛下車,人家要求去飯店,我說:“你不是在奶奶家吃飯了?”她說:“我沒吃飽,我就要去飯店!我不想這么早回家!”我一聽后一句是關鍵,人家想在外面再轉轉,不想回家,要在外面散步或玩,我需要回家換衣服,我剛說完我需要先回家換衣服,然后陪她再一起散會步,人家那個哭又開始了,今天看來也是情緒不佳呀,好在不管哭也好還是跟我回家了,進家門自己不換鞋,讓我幫忙,我趕緊給人服務呀,不知道人家哪兒不對勁呢,服務要跟上,可別再惹鬧了小姑娘。
弄好后我舒服的坐沙發上,把她拉過來,問她今天是不是很不開心,她點頭,我又問:“今天在幼兒園過的不開心?”她搖頭后又點點頭,我再問:“今天跟---、---、---玩兒的怎么樣?”她說:“-----打了我一拳!“我說:”她打你你是不是很傷心?她最近不是你的好朋友嗎?我聽老師說你們經常坐一起的啊,為啥去手打你了?你又打她沒?“她說的那個女孩兒是班上身高比高的唯一一個,平時兩個人好的跟一個人一樣,說:”我沒打她,因為她太慢了,----、----已經坐我邊上了,她一來就要求坐我邊上,我跟她說讓她明天坐我邊上,她生氣了就打了我!“我說是不是很傷心,覺得是好朋友還打你?點點頭,我又抱抱她。然后又問她在奶奶開心嗎?她說:”跟爺爺生氣了!“我問她為啥?她說:”我在幼兒園吃過飯了,爺爺還讓我吃,說姐姐在吃我就得再吃些!我就生氣了,但還是又吃了些飯!“我聽完跟她說:”下次爺爺如果勉強讓你再吃飯,你不想吃就告訴他不吃了,他再說就問他:如果他吃飽了讓他吃還吃不?“笑了,說:”知道了!“
這一晚上的跟我生氣,我只是她積存情緒的發泄口啊!不是因為我的做法有問題,是她自己心情不好得找地兒發出來,溝通完后她便心情很好的配合洗澡、聊天了。
孩子的無故生氣肯定是有原因的,并非是孩子的不懂事兒,而是他需要一個出口,讓自己的氣發出來,如果大人只顧自己的權威大吵她一頓或是打她幾下,習慣后她便不敢輕易把自己的情緒表達出來,或是只會更多莫多的哭鬧,長大后幸福感和體查自己情緒的能力會差了許多,如果我們想讓我們的孩子有幸福的能力,就盡可能的與孩子共情,俯下身與孩子溝通,陪伴孩子度過她要面對的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