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觀念:把決定權交給孩子
兒子說大不大,說小不小,正是什么都懂又什么都不懂的年齡.說他不懂,他話說出來,讓你敬佩有加。比如,他二姨的兩個孩子都比他大,卻既不聽話,學習也不行。二姨一來,除了訴苦,還是訴苦。他背著我們給二姨出上主意了:“是你的孩子,你總不能一個都不管吧?要不,你在他們兩個當中挑一個好一點的,多用點心,好好培養,另外一個受他影響說不定也會變好的!闭f他懂,有時說出話來,讓人啼笑皆非。有一天,他在看完電視后,問他媽說:“合肥可有妓院?舒城沒有吧?”他媽就罵他:“小孩子胡說些什么?跟你學習有關嗎?”他一板一眼道:“我在想,爸爸到現在都買不起房子,是不是把錢都到妓院院里去了。”他媽跟我一說,我只有搖頭的份。不管孩子是懂與不懂,我還是決定:把他自己事情的決定權交給他自己.這是幾番交鋒之后,才得出的決斷。他想學畫畫,我覺得他畫畫沒什么感覺,就硬逼著他學寫作。他倒好,能三句話就是一篇,交給我了事,說完成任務了。他喜歡吃烤鴨,其他的菜不感興趣,我就命令他不吃其他的,烤鴨也不讓吃。他真就什么都不吃,光吃飯。強制來,強制去,他是什么事都要問,什么事都要大人幫著搞定,全沒了自己的思想和主張。我意識到代他做主的弊端和危害了。
我鄭重地對他說:“從今天起,你的事情,你自己作主。我和你媽媽只給你提供參考意見。”話這樣說了,也就開始這樣做。一個月給他十塊錢零花錢,他自己決定用場。只不過我有言在先:橡皮、鉛筆等學習上的小用品,得從上面開支。言下之意,你把錢全部吃掉了玩掉了,學習受影響了可是你自己的事。興趣班學什么,由他自己決定和報名,但在他做出決定之前,我會啟發他:畫畫是藝術,唱歌和寫作也是藝術,藝術是相互關聯的,你學了這個,有可能對那個也能起到促進作用,都關注一下比單純地只學一樣是不是更好一些?我宣布:他的作業從此不檢查了,是錯是對,由他自己承擔責任。由此帶來的反應是,他變得認真和細心了,不會馬虎了事,去掉了“反正還有把關的人給他收尾”的意識。穿什么衣服,穿多少衣服,什么時候做作業,看哪些課外書,無一例行地,在他做出決定或提出疑問之前,我總會提出幾個方案,供他參考和選擇。但最終的決定權,永遠是他自己。一段時間過去,他感覺到有成就感了,感覺到自己是個小大人了,事實上,他也的確獨立起來,有了屬于自己的主見和思想。作為父母,我們不但感受到了難得的輕松,還偶爾當一回受教育者,聆聽他的教誨。我和他媽吵嘴,他會在一旁評判道:“不就是那么那么回事么,這么這么不就行了,還吵個不可開交。你們就是這樣給我做榜樣的?”他評論完了,戰事自然而然地結束。而且,將決定權交還給他之后,我們小家庭的民主氛圍日漸濃厚,無論什么事,基本上都是舉手表決,連我和妻多年未愈的抬杠爭狠毛病也慢慢銷聲匿跡。不知有沒有科學家做過研究,在快樂放松的心境下做事,其成功率和圓滿程度絕對要比強制狀態下高得多好得多。同樣地,給予其獨立思考的空間和受尊重的感覺,才智的正常發揮也好,潛能的挖掘也好,也肯定是淋漓盡致、非同一般。就像船行水上,舵由他自己掌,所要做的是,往哪個方向吹風即可。用看似無意卻頗具匠心的建議引導,還需要擔憂其決定是否脫離正道嗎?交還的,是決定權;掌控的,是大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