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做個懶媽 媽
曾經(jīng)一直以為照顧孩子是我做母親的本質(zhì)工作,從孩子出生起大到出去和誰玩,小到在家吃喝拉撒我把孩子照顧的無畏不至,孩子剛一張嘴我馬上就跑來“你渴了還是餓了?吃啥?媽 媽給你拿!”慢慢地孩子也就心安理得的享受著我的無微不至的照顧。他們慢慢失去自己干事的思想,遇到任何事都是喊“媽 媽,我要,媽 媽我想,媽 媽你拿給我。”以至于女兒都長到18歲了,沒自己洗過衣服,每天吃飯往餐桌前一坐向客人一樣等著別人的照顧。更不用說,已經(jīng)習慣的被我照顧著。近幾天女兒考過試在家沒事,等早上我們先走了,給她留了飯,她吃完飯碗筷都不知道收拾,中午我們回家還探在桌上。孩子被照顧慣例,她根本沒有意識去收拾。聽完這周韓老師的課《如何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生活習慣》后,這幾天一直在反思對孩子生活教育的問題,孩子這所以會這樣真的都是我的教育問題,我的“手”伸得太長,孩子根本就沒有自己干的機會,我應該做的是一個懶媽 媽,而不是做一個事事都伸手的勤快媽 媽。做一個“身懶心不懶”的媽 媽。
于是從現(xiàn)在培養(yǎng)孩子獨立做事的自覺性。昨天我與孩子聊天,談心,使孩子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道理,讓他們知道勞動是光榮的,每人把自己的東西收拾好,比如,最近幾天告訴吃過飯自己把碗收拾到廚房,寫完作業(yè)后示范給他看怎樣收拾書桌,也很配合的收拾自己的書桌,還告訴“人要做個勤快的人,自己的東西用過放好,下次自己用的時候就知道在哪個地方了,這就是物歸原處。”
最近幾天給孩子創(chuàng)造勞動的機會。營造讓孩子獨立做事的環(huán)境,引導孩子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今天早起來我就對說”媽 媽今天腰很疼了,彎不下腰,可小襪子還沒洗咋辦?”一聽馬上過來“媽 媽我來幫你捶捶腰,我自己洗我自己的襪子。”然后真的用小手幫我捶腰,我示范給看咋樣洗東西,也像模像樣的洗禮自己的小襪子。洗完還很有成就感的說“媽 媽,我會洗襪子了,來媽 媽,我把你的襪子也洗洗。”說完還真的洗起我的襪子。我“,媽 媽今天太幸福來,享受了兒子的一份孝心。”聽了就洗得更起勁了。此時我發(fā)現(xiàn)其實教會孩子做事真的不難,不是孩子懶,而是我束縛了孩子自己做事的手腳。
前天我早上臨出門前故意沒像以前淘米預約做米飯,中午回到家等堂姐燒好菜我們喊開飯,讓嘟姐去盛米飯,結(jié)果嘟姐一打開電飯煲發(fā)現(xiàn)是空的“媽 媽,鍋里沒有米飯,你早上沒淘米。”我“是嗎?媽 媽真的老了,最近老忘事,你看都沒淘米做米飯,今天中午只有光吃菜吧。”大家就只有光吃菜,到晚上下班回家嘟姐“媽 媽,我中午光吃菜下午很餓了。”我“是嗎?我也覺得餓,那我明天好好記得淘米,課我最近可能是年齡大記憶力下降,二姨回家了,這個暑假就麻煩你提醒我做米飯,要不說不準一個暑假要忘掉好幾次呢。”昨天上班之前我又故意沒淘米,結(jié)果上午嘟姐就打電話說我沒淘米我“那咋辦?我現(xiàn)在在班上也沒法回家,那只有今天還是光吃菜了。”過一會嘟姐“媽 媽,那你告訴要淘多少米,放多少水?我來做米飯吧,”于是我在電話里告訴她做米飯的步驟和要放的米和水,中午到家一看米飯也做好了我“恩,不錯,女兒都能做米飯了,吃著女兒做的米飯感覺真幸福。”嘟姐“媽 媽,我發(fā)現(xiàn)做米飯也不難,這暑假就由我來做米飯吧。”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不是孩子不懂事,而是我從沒有給她做事的機會。
引導孩子做事要有信心和耐心。不能擔心孩子做不好,或怕孩子添麻煩幫倒忙;對孩子多表揚,“懶”媽 媽的手可以懶,但嘴巴和心不能懶、多鼓勵,少指責,循循善誘,給孩子犯錯的機會也就是給他進步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