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泛靈論”,和2歲過招
我經(jīng)常是玩得愛不釋手。那天晚上,媽 媽讓我吃飯時,剛開始我是一口回絕的。繼續(xù)折騰我的那只皮皮熊。
“哎哦,我的肚肚好餓呀。姐姐你喂喂我,好嗎?”突然媽 媽以皮皮熊的口吻對著我說話。“你看皮皮熊,都陪你玩很久了,耗了很多體力。她已經(jīng)餓得不行了,你先讓她吃飯,好嗎?”媽 媽又在征求我的意見。
“嗯,好!媽 媽喂我,也喂皮皮熊。讓她和我一起吃,好嗎?”持續(xù)一段時間了,晚飯我都是指定要讓媽 媽喂。
“沒問題,媽 媽兩個一起喂。你要給皮皮熊做個榜樣哦……”我的表現(xiàn)可棒了,15分鐘左右,我就把晚餐搞定了。
媽心語:“可怕的兩歲”,總是有很多讓人抓狂的問題。挑戰(zhàn)的,不僅是我們的耐性,更多時候,挑戰(zhàn)的是我們的智慧。
平日里,媽 媽群里也會經(jīng)常聊起這個話題。某天,群里有一個媽 媽建議:對2~7歲的孩子,媽 媽可以多用“泛靈論”。它可以幫我們解決很多種問題,雖然有時也會失效。
生活的實踐告訴我,這招在很多時候確實管用。雖然它也會失靈,比如皮皮熊的新鮮期一過,就不樂意這樣配合了,又得想新招了。
但不否認“泛靈論”給孩子的是一個童話般的世界,什么都是有生命、有活力的,很多時候可以讓孩子保持一顆非常愉悅的心情。
親愛的媽 媽們,不知道你們的看法如何?期待更多的意見分享!
附:泛靈論(animism),亦稱物活論、萬物有靈論。認為自然界一切事物和現(xiàn)象都具有意識、靈性的一種學(xué)說。齡較小的兒童不能區(qū)別有生命和無生命的事物,他們的思維經(jīng)常是泛靈論的,他們把意識和情感看作無生命物質(zhì)的屬性,認為每一樣事物都像他們自己那樣活動。
j.皮亞杰在研究兒童思維過程中發(fā)現(xiàn),兒童在心理發(fā)展的某些階段存在著泛靈論的特征。兒童把無生命物體看作是有生命、有意向的東西的認識傾向,主要表現(xiàn)在認識對象和解釋因果關(guān)系兩方面。當然隨著年齡增長,泛靈觀念的范圍逐漸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