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給愛哭孩子點關心和愛
剛剛滿兩歲,說實話的確是個愛哭的孩子,對于愛哭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要給予更多的關心和愛,當然也不是一味的妥協。這兩年來,日夜和相處,對于愛哭的孩子怎么教,多少也有點心得,現在就寫出來和大家分享一下,不對的地方請多多指教,多謝!1、冷處理。
一出生并不是一個愛哭的孩子,可到了3個來月,突然有了自己的小心眼,再加上我辦事連續出去了幾天,奶奶總是抱著。結果從某一天開始,不餓不困不拉不尿,抱著就咯咯笑,放床上就哭,我一看這樣不行,會慣壞的,而且我黑白一個人看她,也會把我累壞的。于是我就把她放床上,摟著她溫柔的和她說,你如果不哭我就抱,你哭我肯定不會抱的。開始的時候還是玩命哭,扯著嗓子,蹬著腿,就這樣持續了至少15分鐘,我也摟著她說了15分鐘。不知道她是不是聽的懂,可能最后也累了,就不那么哭了,抽泣著哭,我就抱起來了。以后連著兩天又因為抱的問題大哭了兩次,每次我都是這樣處理的,三次之后她再也沒有因為要抱而大哭,因為再小的孩子也知道,她哭根本不會從我這得到抱的滿足。其實我不是不抱,只是不能被這么點個小孩牽著鼻子走,她不哭我會抱著她到處看,和她玩耍。但如果她想把哭作為威脅我的手段,對不起,你的媽 媽不吃這一套。
2、平穩度過認生期
到了半歲,認生期就來了,再也不是那個見誰沖誰笑的小姑娘了。出去玩,只要有人靠近她和她說話,她就扯著嗓子哭。開始我真是特別煩,人家和她玩是喜歡她,可是這樣哭都把別人嚇跑了。但是我發現她并不怕人多,就怕別人單獨對她。后來我就想辦法,第一,每天出去兩次,哪人多往哪湊,先練膽,然后慢慢和別人有交流,這樣一點點就好了。而且我自編了個兒歌,從那時候起就天天給她唱:小,懂禮貌,出去玩,打招呼。見到爺爺叫爺爺好,見到奶奶叫奶奶好,見到叔叔叫叔叔好,見到阿姨叫阿姨好,見到哥哥叫哥哥好,見到姐姐叫姐姐好,見到弟弟叫弟弟好,見到妹妹叫妹妹好!人人都夸我是懂禮貌的好寶寶!這首兒歌看似都是廢話,都是無用的重復,可是對于半歲的來說,不僅是鼓勵,還能學習稱呼,所以這是她第一首學會的兒歌,現在也會背。現在兩歲的出去玩,雖然不能像其他小朋友那么開朗外向,但是打個招呼,說個話什么的還是沒有問題的,起碼不會令我頭疼的大哭大鬧了。
3、支持適當情緒宣泄
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出去和小朋友玩的時候難免不會發生摩擦,比如被搶了玩具了,被推到了,一般沒有危險我都不會加以干涉,如果哭了,我會把她帶到一邊,但一般不會勸阻她停止哭泣,因為孩子受了委屈,負面情緒當然需要宣泄,對于孩子來說,哭,可以說是最好的辦法,但我會和她講分享的樂趣,友誼的快樂,直到她自己停止哭泣,切記,這時不可以批評她,因為孩子沒有錯。
4、鼓勵先行,適當獎勵
小孩子有幾個不怕打針的,也是,一歲半的時候打針哭的驚天動地,一歲7個月的時候一到醫院就哭了。所以,當她兩歲要打預防針的時候,提前十天,我就和她說,馬上要體檢了,醫生阿姨讓看看健康不健康,要測體重,身高,量胸圍頭圍,還要用聽診器聽聽你的小肚皮,你配合阿姨好不好?她得到她肯定的回答后我又說,阿姨還要給打兩針,打針有一點疼,但是打針能使身體更強壯,媽 媽相信很勇敢,咬牙堅持一下就過去了,(學自《好媽 媽勝過好老師》),會回答,好!大概10天的時間,我每天都和說,一天至少3遍。結果體檢那天小朋友異常配合,還和醫生阿姨聊天呢,沒想到還有測血常規,抽指血,我趕緊臨陣鼓勵,結果小家伙沒有哭。打預防針的時候,第一針下去拔針的時候哭了,第二針也哭了幾聲。我哄好后拿出預備好的小熊她給她吃,并說,今天很棒了,抽血沒有哭,打針雖然哭了,但是媽 媽知道你努力了,只哭了幾聲,下次會做的更好。然后,聽了夸獎特別高興,再有喜歡的小熊糖吃,更開心了,打針的事情一下就忘了。我也相信她下次能做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