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對孩子的不良情緒?
兒子遇到不高興的事就大喊或者發脾氣,這樣的事曾困擾我多時,給他講道理吧,這種時侯他根本聽不進去,舊嚷不誤,任由他不理會,他會叫一段時間甚至哭得上氣不接下氣,滿臉通紅。這時我都等他平靜下來后再講道理,但是對兒子來說印象不深刻,到時還會再犯呀!上面所說的情況,其實小時侯很少發生,只是到了幼兒園之后,剛開始我以為是到幼兒園不適應或者說在外面無法發泄,回家后才有所表示,但幾次下來,我覺得問題點不對,幾次講道理,但效果不大。
昨晚我們早早吃完飯,帶著小自行車出去騎,天漸漸黑了,他的情緒也變得煩躁,幾次下了車嚷著:“我不喜歡黑天呀!把月亮摘下來炒了吧?”我一聽樂了趕緊接過去:“你很有創意呢?怎么才能把月亮炒得好吃呀?”“先把月亮切成塊,然后加點蔥姜蒜爆炒!”想了一下又補充,“還是再加點鳥肉吧?”“鳥肉?什么鳥呀?”我不解,兒子一聽笑了:“不告訴媽 媽,這是秘密!”我們笑作一團,兒子靠在我身上。我趁機說他:“兒子,你都是男子漢了,要調整好自已的情緒,天黑天亮,日月更替都是很自然的事情,我們人類無法改變,無論是白天黑天都好呀!白天工作,晚上休息,對吧?”兒子想了想點點頭。后來又玩了一會,或許是沒玩夠而天又黑了吧,他又說起黑天的壞話了,又有點耍賴的感覺。這次我看著他蹲下身來說:“天黑了不好,我兒子都沒玩夠呀!”兒子一聽我說連忙接上:“不對媽 媽,天黑了,我們回家吧?”他倒來了個一百度大拐彎。我們拉著小自行車高高興興地回家,連上六樓他都自已上去,還給我唱了歌。
這讓我很感慨,為什么以前發生這樣的事,我說了同樣的話效果不好。這次是因為我和兒子產生了‘共鳴’,我理解了他的感受,‘悲情或同情教育’順著他的感受說,他一下子就心坦蕩了。我這才想起,前幾天看《孩子,把你的手給我》這本書所說“和孩子溝通要建立在尊重的基礎之上,另外,還要有技巧:需要a同時照顧孩子和父母的自尊;b要先說出表示理解的話,然后再提出建議或意見。”這句話說得是多么的正確!!書沒少看,但應用起來卻總是不能利用到點上。這次總算用對了。溝通很需要技巧呀!
晚上洗完澡,他提出想玩回積木,我答應了他,他坐在床上擺著,過了一會兒好像有些困了,擺的積木倒下了,他又嚷上了:“怎么就光倒呀?站不住呢?”我看著他:“是呀,是原因呢?動動腦筋吧?”他看了我一眼,“媽 媽,你抱抱我吧?!”“行,來媽 媽抱!遇事不能急,要先動動小腦袋想一想!”我說他,他靠在我身上說:“我又忘記了!”我一聽真樂了,瞧瞧這小子,已經開始接受我的教育了。我抱起他在地上轉了幾圈,然后放下他,他高高興興地收拾好積木,又玩了一會橡皮泥,又重新洗漱,聽了故事睡去。
想想,面對孩子的不良情緒,家長首先要冷靜,先同情說出他的感受,然后再提建議,有時也可以說出一些輕松的話或者只是抱起他,拍拍他的肩膀,他都會安靜下來,這時再趁機講道理,往往效果最好。
孩子一天天長大,要允許他犯錯誤,允許他發泄,只是要教會他學會如何控制和調整改善所謂的不良情緒,這才是最主要的事情。和孩子一起經歷這些成長中的事情,感覺自已重生一樣,有時連自已都覺得和兒子一起在成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