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觀念:別做“強勢”的傻父母
“什么漂亮的家,在奶奶眼里,我們都是她的垃圾,她整天挑剔這挑剔那,最好家里就讓她一個人呆!”
“那怎么可以,如果她真的想一個人住的話她就不會到這里來跟我們住一起了,想跟我們住一起就是想多看看兒子孫子啊,只是她實在是太愛了,愛得不知道用什么方式表達了,愛糊涂了,對吧,兒子?”
“反正你怎么說,我都覺得她不是個好相處的人,她呆家里就是想來挑刺的,也不知道我哪里惹到她了,她整天總是疑神疑鬼的看著別人,生怕她不在,別人會把家吃了似的!”
“你現在還小,等你長大了,說不定媽媽也會這樣的,總覺得孩子大了,什么都不聽我的了,我講什么也不管用了,但也不能不講啊,于是就講啊講啊,講到后來呢,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是對什么是錯了。”
兒子似懂非懂地看著我,“我下次要盡量少跟他們呆一起,不然我真的成了他們的垃圾袋了!” 后來又冒了一句“能給別人當垃圾袋,也是一種榮幸啊,最起碼不污染環境啊!”我被兒子的這句話逗得突然笑了出來。
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婆婆其實是屬于刀子嘴豆腐心的那種類型,可能由于天性好強,說起話來嗓門特別大,講話速度又特別快,如果不了解她的人,一定覺得這個人真的很難相處,其實這么多年下來,我發現,她雖然不是那種平易近人、和藹慈祥的老人,但是她卻是個非常認真非常仔細的人,有時候她甚至是個追求完美的人,所以她喜歡用她的標準來給每個人判斷或定義,顯然是要有沖突的,所以今天出現了上午的這一幕,我一點都不意外。其實就是屬于隔代之間的生活觀念的矛盾,老人恨不得將孩子的每個動作每個環節都要規范化、標準化,而孩子顯然已經有了自己的個性,當他發現自己的想法與老人有沖突的時候,他只能采取極端的方式解決,這時候如果不能及時去化解,很容易就造成孩子對老人的誤會。
很多時候,想跟老人好好溝通,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就不那么簡單了,老人的思維已經被框架固定了起來,你怎么開導都是徒勞。那么我們只有教育孩子,讓他學會適應這樣的環境,因為父母我們無從選擇。
突然想起上次看到的一篇故事里好像是講關于一只狗的動物心理學故事:“把一只狗關進迷宮裝置,施以電擊,讓它處于極度痛苦之中。狗本能地逃跑,到處亂撞,終于找到了一個出口。數次重復之后,每當有電擊發生,它都會往那個出口跑。然后將這個出口安上玻璃屏障,當電擊再次發生時,狗重重地撞到了玻璃上。它又發瘋般到處亂撞,終于又找到了一個出口。然后出口又被安上玻璃屏障……如此反反復復,直至所有的出口都被封死。狗瘋狂亂撞的程度在逐次降低。當所有的努力都以失敗而告終,這只狗的最后反應就是,他再也不會掙扎,每當電擊發生,它都會選擇忍受,直到電擊結束。哪怕后來將玻璃屏障全部拆除了,它也仍然選擇忍受。
如果在每一次的分歧中,都是以大人的勝利而告終,(無論你是用粗暴還是溫柔取勝),我們的孩子還怎么可能有自己的主張、自己的夢想?他的自信、自尊、自強還如何能夠建立?如果孩子面對的始終是強勢的大人,那么他最終的選擇也只能和那只狗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