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三峽》閱讀答案(通用13篇)
文言文《三峽》閱讀答案 篇1
閱讀理解在作答前最好先把文章從頭到尾通讀一遍,對文章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和理解。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三峽》閱讀答案。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三峽》課內外對比閱讀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1~5題。
【甲】①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③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山獻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三峽》)
【乙】①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②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湖心亭看雪》)
《三峽》閱讀題目
1、解釋下面加點詞的含義。
①雖乘奔御風( ) ②其間千二百里( )
③是日更定( ) ④湖中人鳥聲俱絕( )
2、下面各組中,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良多趣味 此皆良實
B、飛漱其間 又何間焉
C、余拏一小舟 荊國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D、上下一白 長煙一空
3、用現代漢語翻譯【甲】文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這句話。
4、下面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
A、甲文第①段“重巖疊嶂,隱天蔽日”句,是通過側面描寫的方法,表現山遠山高。
B、甲文第③段“清榮峻茂”四字狀四物,表現了“水之清澈,樹之繁密,山之高峻,草之茂盛”,體現了本文語言簡約凝練的特點。
C、甲文布局巧妙,前后照應。如末段寫“空谷傳響,哀轉久絕”,巧妙照應了首段的“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D、“獨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獨”字,映襯出環境的幽靜、空曠,也暗示作者的“癡”。
5、甲、乙兩文中的畫線句,都是從什么角度寫景的?這兩處景物描寫各有什么作用?
20xx年湖北省咸寧市初中畢業生學業水平升學考試語文試題
《三峽》參考答案
1、①即使 ②代詞,那 ③代詞,這 ④都
2、D
3、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見太陽和月亮。(“自”“亭午”“曦”三個詞翻譯準確,可得滿分,否則扣分)
4、A
5、甲文、乙文都是從聽覺方面寫景的。
甲文畫線句描寫三峽秋天的凄清,渲染了一種凄異的氣氛,使人感到無限的悲涼。乙文畫線句描寫出雪后西湖萬籟俱寂的景象,使人感到冰天雪地的森然寒意,表現出作者孤寂(或孤傲)的情懷。(注意:意境須答出“景”與“情”)
文言文《三峽》閱讀答案 篇2
教學內容和步驟
—、導入新課:
我們偉大的祖國,山河壯美,無數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輝的瑰寶,妝扮著中華大地,引得—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文人墨客為之傾倒,為之歌唱。我國北魏時期著名的地理學家,面對祖國的大好河山,為我們寫下了一篇篇膾炙人口的游記散文,《三峽》就是其中的一篇。去過三峽的同學,可能會因那兩岸倒江懸崖峭壁而贊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可能會因江面上飄浮著的白色垃圾而憂慮人類環境的污染,還可能會因新建的三峽工程而驚嘆科學技術改造大自然的偉力,你也許會讓思緒倒流,追溯三峽的過去,想—睹她在歷史上的真容:學習了酈道元的《三峽》之后,我們將會有怎樣的感受呢?
二、初讀課文:
對照注釋,小聲自由朗讀,初步理解文句。
正音:闕(quē) 疊嶂(zhagrave;ng) 曦(xī)月 襄(xiāng)陵 沿溯sugrave;))
素湍(tuān) 絕巘(yǎn) 長嘯(xiagrave;o) 屬(zhǔ)引 哀轉(zhuǎn)
三、研讀課文:
要求讀準字音,讀清句間停頓。老師于疑難處點撥,或讓學生探討。
朗讀停頓訓練重點:
第1自然段
自/三峽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討論:為什么“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說明江面狹窄,兩岸群峰相連,峭壁對峙,山下只見一線天。)
第2自然段
至于/夏水礦襄陵 [襄陵:動補短語,漫上丘陵]
沿//溯/阻絕 [沿溯:并列短語,上行和下行)
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
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討論:“沿溯阻絕”,朗讀的時候怎樣停頓,才能把意思傳達得更準確?
第3自然段
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素湍:偏正短語,雪白的浪花)
[回清:動賓短語,回旋著清波]
絕巘/多生怪柏
清/榮/峻/茂 [清,指水清;榮,指樹榮;峻,指山高;茂,指草茂。]
討論:“清榮峻茂”,朗讀時該怎樣停頓才能準確傳達文意?
第4自然段
每至/晴初霜旦
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四、暢讀全篇。
想象文章所描繪的畫面,把握各段的寫景重點及景物特征,體會文章整體布局妙處。
討論:文中描繪的三峽,與我們今天看到的三峽相比,有什么特點?
五、品讀課文,
體會文章“片言萬語”的精煉,音韻的和諧,思路的清晰。
討論:
1.全篇只幾百字,卻概括千余里,包容四季景,羅列山水草木,清猿怪柏:請舉幾個具體的例子說明文章語言的精煉:
2.本文讀起來具有音韻美,瑯瑯上口。你能發現作者是怎樣營造這種效果的嗎?找出文章中的對偶句和韻腳。
3.第2自然段有一句話:“或王命急宣”,看似可有可無,實則不可缺少。如果缺少了會怎么樣?
六,熟讀成誦
文言文《三峽》閱讀答案 篇3
教學目標:
1. 理解課文內容,品味和積累優美語言,感受三峽之美。
2. 學習文章的表達方法,體會重點句子的寫法。
教學重難點:
學習文章的表達方法,體會重點句子的寫法。
教學過程:
一、回顧課文內容,質疑,承上啟下。
1. 上節課,我們通過讀文,隨作者一起游覽了三峽,沿途我們都看到了哪些景物?有何感受?
2. 為什么說“游覽三峽真是一次美的享受”呢?這節課,我們再次讀文,細細去品,深入去感受。
二、精讀品味,感受三峽之美。
1. 默讀,看看哪些景物讓你有美的享受?抓關鍵詞句品一品,說一說,再美美地讀一讀。
2. 全班交流反饋,指導感情朗讀。
(一)動態的山水畫:
1. 抓住課后習題三的句子去品:第一句生動形象地將對對峙大江兩岸的陡峭的石壁比喻成人們所熟悉的大門,可見石壁陡而險,而且這石門還是被江水推開的,可見江水之急之猛;第二句形象生動地寫出了流急船快,神速至極,眨眼之間山峰就落在身后很遠。
2. 感情朗讀,讀出此處的喜愛與敬畏之情。
(二)內外兼美的神女峰:
1. 形美,傳說美。
2. 讀出陶醉、贊美之情。
(三)高大雄偉的大壩:
1.結合搜集的資料,了解大壩的作用:
(1)謝洪防澇;
(2)水力發電等體會大壩真是人間創造的奇跡。
2. 讀出贊美、自豪之情。
(四)小結,感情朗讀寫景部分。
三、總結,回歸整體,拓展延伸,升華情感。
通過讀文、學文,我們不僅隨同作者游覽了三峽,看到了——(生:動態的山水畫、內外兼美的神女峰、高大雄偉的大壩);也同作者經歷了他的情感歷程——(生:從企盼的“興奮”到欣賞的“贊嘆”,最后到“美的享受”)。
游覽三峽真是一次美的享受哇!學習這篇課文也真是一次美的享受啊!說說自己學完本課后其它的感受與收獲吧!
四、布置課堂作業。
文言文《三峽》閱讀答案 篇4
【教學目標】
1、利用工具書熟練掌握生字,翻譯、理解課文。
2、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反復朗讀中形成初步的語感,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豐富其文學素養。
3、學習本文抓住特點描寫三峽自然景物的方法,體會文章整體布局的妙處。
4、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設想】
1、多媒體教學。以優美的畫面、悅耳動聽的音樂吸引學生,使學生產生探索的興趣,形成強烈的求知欲望。在視聽想象中,鍛煉學生的思維,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情感。
2、讓學生懂得可以手中資料、網絡媒介等來查找自己所需的資料,培養學生利用資料解決問題意識。
3、學習本文抓住特點描寫三峽自然景物的方法,使學生能夠在練習中模仿運用。
【教學重點】
抓住特點描寫三峽自然景物的方法,體會文章整體布局的妙處和作者的情感。
【教學難點】
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反復朗讀中形成初步的語感,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豐富其文學素養。
【教時安排】
兩課時(一課時預習;另一課時集中解決重難點)
【課前準備】
1、布置預習:
⑴反復朗讀讀課文,借助工具書解決生字詞,畫出文中不理解的詞或句子,利用資料翻譯全文。
⑵預習課后練習一,準備與同學們交流。
⑶用行楷抄寫課文。
2、教師要準備的一些資料(如:三峽風光圖片、錄音等),以便引導學生理解課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引導學生預習課文,過程略。
第二課時
一、設置情境,導入新課
1、活動導入:你知道長江三峽嗎?(待生答)你了解三峽的人文、地理、自然風光、名勝古跡嗎?不知道吧。好在老師今天有所準備,我有幸請到我們古柏最有名的導游,下面她將帶領二(3)班旅游觀光團和幾位趕扒車的老師一起去參觀風景綺麗的三峽。
2、學生以導游口吻介紹《長江三峽》,播放投影。
3、過渡:其實大家剛才看到的是現代版的導游,今天我們還準備了古典旅游,大家要不要也欣賞一下?(待生答)不過,我有一個要求,那就是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聽,用心去感受。
4、配樂讀《三峽》(老師可范讀)。
二、確立學習目標
導引:大家可能通過剛才的活動都已經感覺到了,我們所做的跟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有關。我們今天要學的是──對,酈道元的游記散文《三峽》。(播放投影)
這是一篇古文。對于古文,我們總是怕它。其實啊,對于古文學習,只要我們掌握住方法,它并不可怕,關鍵就看你是不是想把它讀懂讀明白。
問:對于這篇古文,同學們準備怎么讀?或者說你想達到什么目標?
討論,抽生回答。(目標見前)
三、檢查預習
1、正音、釋詞:
⑴學生質疑:提出預習中未解決的字詞,以考試方式問他人,全班交流。
⑵投影字詞,找出現代漢語中相同意思的詞語或成語,鞏固學生學習所得。
⑶小結:古漢語在現代仍然有旺盛的生命力。
2、簡介作者、作品(抽生答)。
四、課文探究
1、齊誦,思考:這篇文章寫“三峽”,它主要寫了三峽的什么?
2、讀后討論:文章主要寫了三峽的什么?(山、水)它們分別有什么特點?在文中找出相應的語句進行說明。
3、板書,投影。
4、綜合以上討論的,整個“三峽”給了你什么樣的感受?(你感覺到的三峽是什么樣的?)用一個或幾個形容詞來概括。例如:這是一個綺麗的三峽。(投影)
5、引導:剛才我們的分析好象一點沒有照顧到作者的情緒。作者寫文章時,他總是會融自己的情感在里面。同學們想想看,這篇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投影)
五、練習誦讀
抓住你最感興趣的一段,你用盡快的時間把它背誦出來。(注意評價)
六、課堂總結
作者帶我們暢游了長江三峽,感受其雄奇壯麗的美景,激發了我們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希望同學們帶著這種感情背誦全文,并體會怎樣寫山水游記。最后讓我們一邊瀏覽三峽風光圖片一面朗讀課文,再次感受三峽的奇美。
七、布置作業
結合課文,請你以《我心目中的三峽》為題,寫一篇文章。
文言文《三峽》閱讀答案 篇5
教學目標:
1.學習運用比喻、夸張等修辭手法進行肖像描寫,并體味其作用。
2.學習欲揚先抑的寫法。
3.感悟托爾斯泰深邃而豐富的精神世界。
教學重點、難點:
1.文中的肖像描寫和其作用
2.理解由外貌透視心靈的手法,感悟托爾斯泰的深邃而豐富的精神世界
教學課時:二課時
課前準備:
熟讀課文,掃除文字障礙,安排同學查閱托爾斯泰生平傳記和作品,以和有關資料,通過媒體,查閱茨威格描寫托爾斯泰的另一篇作品《世間最美的墳墓》,尤其是對托爾斯泰的思想變化和人生追求要有所了解。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在19世紀下半葉的俄國,階級矛盾空前尖銳,人民生活困苦不堪。許多進步作家被陷害、監禁或流放。而列夫·托爾斯泰以他犀利的筆鋒解剖和批判了那個病態的社會。他的作品引起沙皇政府的惶恐,曾有人這樣評價說:“俄國有兩個沙皇,一個是俄國當政的統治者,另一個就是托爾斯泰,真沙皇對托爾斯泰無可奈何,而托爾斯泰卻在動搖著他的統治。”一個作家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影響?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尋找這個答案吧。
二、檢查預習情況
1.讓同學介紹列夫?托爾斯泰和其作品,交流、補充、歸納:
列夫·托爾斯泰是十九世紀俄國最偉大的作家,主要代表作有長篇小說《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復活》使托爾斯泰達到了藝術高峰,是他實踐了“最清醒的實際主義標志”。
2.放映幻燈片,檢查預習生字詞情況,正音、鞏固,重點詞語列舉如下:
(1)給加線字注音
胡髭長髯鬈發禁錮頷首低眉锃亮廣袤無垠
(2)解釋下列詞語
器宇禁錮鶴立雞群正襟危坐
軒昂頷首低眉誠惶誠恐廣袤無垠
三、整體感知
生自行朗讀課文考慮:
1.課文主要可分幾局部?每局部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2.在描寫過程中,為什么重點描寫他的眼睛?
要求:朗讀課文時,要在書上作出必要的標志,并考慮問題,然后小組討論,之后互相交流。
放映托爾斯泰的肖像圖片,讓同學仔細觀察,用心體會。(沒有條件的地方,可結合前面的彩色插圖加以體會)
閱讀、觀賞和討論后明確:
1.可分兩局部:
一、(1~5)段主要刻畫列夫?托爾斯泰的外貌特征。
二、(6~9)段描寫列夫?托爾斯泰的那雙非同尋常的眼睛。
2.因為眼睛是心靈之窗,托爾斯泰豐富的精神世界,通過眼睛充沛的表示出來。作者對托爾斯泰的眼睛的描寫,已經不再限于肖像了,而是含蓄地揭示了托爾斯泰作為偉大的文學家,對他所處的時代作出準確、深入、全面地描繪,成為時代的代言人。
四、精研第一局部
指讀:找五名同學每人讀一段,考慮:
1.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刻畫托爾斯泰的外貌特征的?
討論明確:可用課文原句,也可用自身的話概括,擇要如下:
(1)須發:多毛、胡須濃密
(2)面部輪廓結構:失調、崎嶇、平庸,甚至粗鄙
(3)面部特征:憂郁、愚鈍、壓抑
(4)長相:長相平平、普通
(5)訪問者失望之情
2.刻畫這些特征時,作者運用了怎樣的修辭手法,找出來并說說作用。
(此處要明確夸張的含義以和作用,并從課文中找出運用夸張、比喻等手法來描寫托爾斯泰的外貌特征句子,并仔細體會其表達效果)
作用是:比喻和夸張聯袂運用,不只使“畫面”氣韻生動,而且使人發生豐富的聯想,使人物形象生動可感。
3.讀了這一局部,再次觀看肖像圖片(或彩色插圖)考慮:你如何評價托爾斯泰的相貌?交流討論,總結如下:
長相粗鄙:多毛、濃胡須、矮身材,普通、平凡
五、教師總結
本局部前幾段細致入微地描繪了托爾斯泰的外貌,生動描述了訪問者心目中的托爾斯泰與親眼所見的托爾斯泰的巨大反差。同時通過閱讀,我們又全方位的了解了托爾斯泰的身材特點、言行特征以和待客方式,因而對托爾斯泰的形象的認識又加深了一層。這樣描寫非但沒有損害托爾斯泰在讀者心目中的形象,反而收到相反相成的藝術效果,相互烘托,使托爾斯泰的外貌包括眼睛給讀者留下強烈的印象
六、安排作業
1.你覺得作者在對托爾斯泰的外貌刻畫中,最精彩、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什么?為什么?
2.熟讀課文,找出標明代表作者思想傾向的語句,并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二課時
一、課前檢測
1.前一局部主要描寫的內容是什么?突出的特點是什么?
前一局部主要描寫的是托爾斯泰的外貌特征,突出的特點是:
(1)托爾斯泰的外貌平庸丑陋;
(2)和普通人一樣,混在人群里分辨不出來。
2.找出標明代表作者傾向的語句,并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舉例如下:
(1)“有長者風度,天父般地如卷起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2)“長相平平,是俄國普通大眾的一員”“他與全體俄國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等。
擇要概括:慈祥、善良,并揭示出托爾斯泰的人生追求和心路歷程。
二、感悟研讀文本
同學推薦朗讀能力強的同學朗讀第二局部,其他同學聽讀考慮:
1.本局部是從哪幾方面來描寫托爾斯泰的眼睛的?
2.課文通過描寫眼睛,還寫出了什么?(標畫原文回答)
3.在寫法上,與第一局部異同點是什么?
同學結組討論、交流,并確立中心發言人在全班討論、明確:
1.都寫了托爾斯泰非同尋常的眼睛,擇要概括:
(1)寫犀利目光;(2)寫目光蘊情豐富;(3)眼睛有威力;(4)贊美目光犀利,同時揭示他人生的倒霉。
2.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鋼刀刺了過來,又穩又準,擊中要害──目光犀利,有準確的洞察力。
“這對珠寶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間的物質吸進去,然后向我們這個時代放射出精確無誤的頻波……”──寫出托爾斯泰觀察社會、人生、時代的廣度和深度,展現了時代的實質和要求。
“托爾斯泰這對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引用高爾基的話,夸張地道出了托爾斯泰那種能把萬事萬物盡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觀察力。
(相關的語句還有很多,要求同學細加體會,討論交流。)
3.這個問題要做重點研讀:
(1)相同點是比喻和夸張聯袂運用
(2)對不同點的研讀,結合課下同學查閱茨威格的描寫托爾斯泰的另一篇作品《世間最美的墳墓》討論進行:
讓同學討論:最美的墳墓到底是怎樣的?為什么說是最美的?
明確:
因為托爾斯泰到晚年一直致力于“平民化”:持齋吃素、從事體力勞動、耕地、挑水澆菜、制鞋;并希望放棄私有財富和貴族特權,因而和他的夫人意見抵觸,家庭關系變得緊張起來,后來他終于秘密離家出走,途中感冒,于1910年11月20日(俄歷11月7日)病逝在阿斯塔波沃火車站。遵照他的遺囑,遺體安葬在亞斯納亞?波利亞納的森林中。加上在《復活》中反對上帝,不信來世,被官方教會革除了教籍,墳上沒有豎立墓碑和十字架,但托爾斯泰以他深邃而豐富的思想,給人類留下了豐富的精神食糧,因而最簡陋的墳墓被稱為“世間最美的墳墓”。由此和課文進行比較,學習欲揚先抑的寫法,擇要概括為:
不同點是前者寫粗鄙、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后者寫眼睛是珠寶、精美絕倫,正是寫他靈魂的高貴,前后構成對比,是欲揚先抑的手法,因此取得了鮮明的藝術效果。
三、教師總結
托爾斯泰是一位文學巨匠,發明了很多世界第一流的作品。作者不只為我們展現了托爾斯泰獨特的外貌特征,更為我們揭示了托爾斯泰深邃而豐富的精神世界。文章的字里行間滲透著作者對托爾斯泰的敬重贊美之情。只有當我們閱讀了他的有關作品,才會理解茨威格為什么會對托爾斯泰的眼睛做出如此的評價。
四、質疑問難
可結合課后練習第二題進行,以討論的方式解決,言之成理即可。
五、探究討論
課文一方面說托爾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個世界和其知識財富”,可見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說他得不到“屬于自身的那一份幸福”,這是否矛盾?你怎樣理解作者所說的幸福的含義?
(答案不唯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參考答案如下:
不矛盾。幸福的規范是能認識事物,認識世界,那么托爾斯泰這個智者能看清真相,他是幸福的。從另一方面說,托爾斯泰看透了暴政、丑惡、虛偽和苦難,看清了造成人間種.種罪惡的原因,并盡最大的努力去改變它卻徒勞無功,這是痛苦的。托爾斯泰是倒霉的,從托爾斯泰晚年厭棄貴族生活,毅然放棄財富,以致于和家人發生矛盾,最后離家出走,客死在火車站這一經歷可以看出這一點。)
六、拓展延伸
1.查閱有關資料,寫一篇小優秀論文,論題為:托爾斯泰是幸福還是倒霉。
2.課外閱讀羅曼·羅蘭的《名人傳·托爾斯泰》并進而有計劃地閱讀三大代表作長篇小說《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
板書設計:
列夫·托爾斯泰
茨威格
文言文《三峽》閱讀答案 篇6
總體設計:
一、 教學目標:
1、 認讀生字,熟練朗讀課文。
2、 正確解釋關鍵詞語,句子。
3、 描述三峽壯美的景色。
4、 抒發對祖國河山的贊美與熱愛。
二、 教學重點:
學習簡練、生動的語言。
三、 教學方法:
朗讀法、討論法
四、 教學手段:
圖片投影。
五、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新課導入:
我們中國河山壯麗,每一處自然景觀都有自己獨特的風貌,你都對哪些景觀有了解呢?
(由全國各地的自然風貌引入對三峽的了解、向往)
出示三峽投影片。
二、 整體感知。
1、 請學生默讀課文,注意作者,讀誰字音。
2、 請學生介紹作者、作品。
酈道元:字善長,北魏范陽涿縣人。北魏著名地理學家,散文家。
《水經注》不僅是一部地理志,還是一部山水游記和民俗風情錄;
三峽指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
3、 出示生字投影片,讓學生注音。
quē zhng xī xiāng sù yǎn zhǔ
闕 嶂 曦 襄 溯 屬引
4、 學生練習自讀,并進行指導,達至熟練。
三、 文意理解。
1、 小組共同解釋文意,教師答疑。
2、 出示投影片,指出解釋重點。
詞語:
① 重巖疊障,隱天蔽日。
② 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③ 至于夏襄陵,沿溯阻絕。
④ 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⑤ 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⑥ 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
⑦ 空谷傳響,哀轉久絕。
四、 布置作業。
1、 背誦課文。
2、 熟練解釋詞,句。
第二課時
一、 復習導入。
指名四位學生各背一段課文,然后齊背。
二、 分析課文。
1、 討論:文中描繪了三峽哪些景物,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點?
歸納并板書:
山: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三峽 夏:急
水 春冬:清榮峻茂
秋:哀婉凄異。
2、 體會本文語言特點,學生各抒己見。
總結:(1)動靜結合。
(2)有張有弛。
3、 再次齊讀課文,讀出韻味。
三、 作業:搜集描述三峽的其它文學作品,小組交流。
文言文《三峽》閱讀答案 篇7
【教學目標】
1、節奏分明地朗讀課文,疏通文章大意,并能當堂成誦。
2、學習積累重點詞語。
3、品味文章語言,展開想象,體味作品意境。
4、體會作者對三峽獨特美的欣賞之情。
【教學重點】
對照注釋,疏通文意,展開想象,品味語言,反復朗讀,當堂成誦。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利用《三峽風光》導入課,給學生創造下插上想象的翅膀。
二、整體感知,突出重點
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創造下想象的空間,讓學生品讀,初步把握課文的內容及作者的寫作思路。
檢查預習
(要求讀背課文,弄準字音,掌握文學常識。)
1、給下列字注音
闕曦 溯 湍 漱
2、本文作者是,(朝代)人,著名的
三、研討課文,掌握重點。
(講練結合,展示風采。)
(一)字詞釋義,我最棒!
1、略無闕處
2、夏水襄陵
3、沿溯阻絕
4、乘奔御風
5、不以疾也
6、素湍綠潭
7、良多趣味
8、屬引凄異
(二)區分詞義,我能行!(一詞多義)
1、自:自三峽七百中
自非亭午夜分
2、絕:哀轉久絕
絕多生怪柏
3、素:素湍綠潭
可以調素琴
4、屬:屬引凄異
屬于作文以記之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5、或:或王命急宣
或以錢幣乞之
(三)辨析詞類,看我的!(詞類活用)
1、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2、回清倒影
3、每至晴初霜旦
4、素湍綠潭
(四)慧眼辨真假(通假字)
1、略無闕處
2、哀轉久絕
(五)博古通今(古今異議)
三聲
(六)學以致用(翻譯)
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
四、團結就是力量(課文分析)
1、文章從幾個方面來寫三峽雄偉秀麗的風光?分別寫出了什么特點?
2、文中引用名句的作用是什么?你由此想到了李白的哪句詩?這首詩的前兩句是什么?它和本文的那句話有異曲同工之妙
五、延伸遷移
1、三峽適合修建水力發電站,你能說出理由來嗎?并從本文找出印證的原句。
六、總結
本文只有155個字,卻概括千余里,包容四季景色,羅列山水草木,清猿怪相,有動有靜,可見,我們祖國的大好河山確實是美不勝收的,通過對三峽山水的具體描繪,突出了三峽的雄奇美、奔放美、清悠美和凄婉美,為我們展現了一幅幅風格迥異而又自然和諧的畫面,給我們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同學們一定能感受到作者熱愛我們美麗的祖國河山的情感,并由此激發我們熱愛家鄉,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七、檢測
比較閱讀:《三峽》 《與朱元思書》 《小石潭記》
1、下列句子有寫水流湍急的,有寫水清澈的。請選出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所描寫的景物特點不同的一句
A、下見小潭,水尤清冽
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C、水皆縹碧,千丈見底
D、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
2、下列句子分別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A、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谷,悄愴幽邃
B、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C、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文言文《三峽》閱讀答案 篇8
[教學目標]
1、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積累文言詞句。
3、培養學生勇于質疑、善于質疑的能力。
4、學習抓住景物的特征來描寫景物的方法。
5、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養學生愛護自然環境的情感。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容,積累文言詞句。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1、培養學生勇于質疑、善于質疑的能力。
2、欣賞優美文章,積累寫作經驗。
[教學設想]
1、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A、對于作家與作品的介紹,可以讓學生上互聯網查找。
B、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采用合作、討論方式來學習。
2、采用多媒體教學,師生互動,創設寬松、民主的教學環境。
[學法指導]
1、“文言文四步誦讀法”
第一步:朗讀——讀準字音,朗讀指導;
第二步:解讀——準確翻譯,理解內容;
第三步:研讀——質疑探究,提煉主題;
第四步:品讀——品味語言,賞析亮點。
2、“文言文固定程序閱讀法”
(1)標題;(2)作者;(3)出處;(4)基本內容;(5)文中涉及的重要史實;(6)文章特點及有爭論之處;(7)文中的觀點及可取之處。
[教學課時] 二課時
第一課時主要內容:
A、導入;B、朗讀;C、學生展示所查資料;D、準確翻譯、理解內容。
第二課時主要內容:
A、質疑探究,提煉主題;B、品味語言,賞析亮點。C、聯想想象,拓展思維。
[教學內容與步驟]
第 一 課 時
一、導入新課。(略)
二、學生展示所查資料。(利用多媒體展示)
1、關于作者。2、關于《水經注》。3、關于三峽。
三、朗讀課文。(略)(教師說明朗讀方法)
四、解讀課文——準確翻譯、理解內容。(略)
要求學生自己提出不懂的字詞,先由各組學生討論解決,再由老師于疑難處點撥。
第 二 課 時
一、研讀——質疑探究,提煉主題。
1、請同學們朗讀課文,想象文章所描繪的畫面,把握各段的寫景重點及景物特征,體會文章整體布局的妙處。
友情提示:
A、文章寫了三峽的什么景物?
B、這些景物有什么主要特點?(請根據原文語句回答)
C、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教師可以根據學生討論的結果,歸納成板書,大致內容如下。)
2、請同學們概括本文的主題。
友情提示:
A、你們認為這篇文章表現了大自然的什么特征?
B、你們認為這篇文章表達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二、品讀——品味語言,賞析亮點。
體會文章“片言萬語”的精煉,音韻的和諧,思路的清晰。
1.全篇只有一百多字,卻概括千余里,包容四季景色,羅列山水草木,抒發游覽感慨,描繪高猿異相。請同學們舉幾個具體的例子說明文章語言的精煉。
2.本文讀起來具有音韻美,瑯瑯上口。你能發現作者是怎樣營造這種效果的嗎?請同學們注意文章的句式特點并加以分析。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分析,提出見解。教師可適當點撥。)
三、聯想想象,拓展思維。
1、同學們,學了這篇優美的文章,你能用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一首詩歌來概括本文的意境嗎?(學生背誦《早發白帝城》)
2、討論:文中描繪的三峽,與我們今天看到的三峽相比,有什么特點?(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圖片,讓學生在對比中討論分析。)
3、請同學們針對課文內容,提出你的疑問,看哪個組的同學會思考、善質疑。(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競賽。)
四、課后作業。
1、背誦并默寫本文。
2、根據本文的內容和意境,請同學們將本文改寫成一篇現代文,作為本周的周記。請同學們不要只是照抄譯文,而要展開你豐富的聯想和想象,發揮自己的創造能力。
3、對比閱讀、開拓視野。
老師為同學們摘抄了《三峽》原文中的一些語段和著名作家劉白羽的《長江三日》,請同學們課后閱讀、欣賞。
文言文《三峽》閱讀答案 篇9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學習用字遣詞簡練精確的特點,語文教案-》。
2.學習采用多種藝術手法突出景物特點的寫法。
(二)能力訓練點
學會錘煉語言,細心觀察,寫作時抓住事物特征,形象描寫,提高描寫景物的能力,培養審美情趣。
(三)德育滲透點
感受祖國山川的壯美雄奇、清幽秀麗,從而培養愛祖國的深厚感情。
(四)美育滲透點
l.領略祖國山河的錦繡壯美。
2.體會語言的生動簡練、精彩優美。
二.學法引導
學習本文應注重朗讀。先自讀課文,對照注解疏通文字,初步感知文章的內容。再通過反復朗讀,體會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達到熟讀成誦。這篇短文富有詩情畫意,樸素自然,意味雋永。應認真品味文章的語言,深入作品的意境,涵泳體會,獲得美的享受。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作者描寫景物四季的不同特征。
解決方法:反復吟誦、體味。
2.難點:多種藝術手法的運用,正面描寫與側面襯托相結合;生動的寫實與形象的夸張相結合。
解決方法:教師講解。
3.疑點:作者怎樣在寫景中滲透感情的,意圖是什么?
解決方法:學生討論。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及相關軟件(《三峽風光》)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朗讀課文,疏通文意。
2.反復吟誦,體會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補充閱讀余秋雨的散文《三峽》。
七.教學步驟
導語 我們一起背誦朱自清先生的《春》中結尾三段。“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著我們上前去。”我們都知道,這一段通過比喻介紹了春天的新、美、強的特點,凡事凡景都有其特點。今天,我們一同來欣賞邐道元的《三峽》,看三峽有怎樣的特點。
(-)整體感知,突出重點
1.學生默讀課文,借助工具書和課下注釋掃除文字障礙。
略,副詞;大略,幾乎。闕同缺。自,假設連詞。若,羲,日光,此指太陽。襄,沖,漫。沿,順流而下。沂(sù),同“溯”,逆流而上。或,副詞,偶或。雖,假設連詞,縱然,即使。奔,名詞,指奔馳之馬。湍,激流。潭,積聚的深水。絕,副詞,極。(yǎn)極高的山巔。漱,沖洗。其,代詞,指“怪柏”。良,副詞,極,實在。澗,此指峽谷。肅,寂靜。屬(zhǔ)引,連續不斷。響,名詞,回聲。絕,動詞,消失。沾,浸濕。
2.學生簡單敘述作者寫景思路。
作者先總寫山峽山勢,再寫夏季三峽的水,再寫春冬三峽的景色,最后寫秋天山峽的景色。
3.教師范讀,學生領悟三峽總的特點及四季不同的特點。
總特點:峰巒綿延,山勢雄偉峻撥。
夏季:水勢迅疾兇猛。
春冬:景色秀麗奇絕。
秋:凄涼。
4.學生自由讀,反復吟詠體會以上特點。
(二)突破難點
教師講解 多種藝術手法結合,突出重點。
正面描寫:“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迭嶂,隱天蔽日”,體現山巒綿延,山勢高峻;“夏水襄陵,沿沂(sù)阻絕”,體現夏季水大流猛。
側面烘托:“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以“不見曦月”突出山高;“有時朝發白帝,
暮到江陵”,以船行之快,突出水勢迅猛。
生動寫實:如實寫山的連綿無缺,用了“略”字,就極有分寸。表現夏日江水的迅猛,用了“或”字,就船行與“沿溯阻絕”不相矛盾。寫“湍”用“素”,寫“潭”用“綠”,寫“柏”用“怪”,寫“泉”用“懸”。寫冬春之時的山水草木,則用“清榮峻茂”四字。
形象夸張:“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突出水勢疾速。
小結:正面描寫、側面描寫相結合,生動寫實與形象夸張相結合,使文章搖曳多姿,景色形象逼真,使讀者如臨其境。
(三)解決疑點
1.學生討論,作者是如何巧妙的在景中寓情的?
2.各組出一名同學發言
描寫山水景物的作品,一般都不是純客觀地寫景。高明的作家,總是在景物的描寫中,融注個人的主觀感受,因而寫得情景交融。文中描寫春冬之時的山光水色的秀麗奇絕,末了特別點出“良多趣味”,看出作者實在掩飾不住內心的愛悅之情而從筆下流露出來,使讀者深受感染。
(四)總結、擴展
總結:學生再讀課文,體會用字遣詞的簡練及其作用。
本文以簡練精確的文字“素、綠、怪、懸、清榮峻茂”,描繪了長江三峽的形勢和四季景色。那連綿不斷、隱天蔽日的重巖疊蟑,那奔騰浩蕩、一瀉千里的夏日江水,生動地表現出祖國山川的壯美雄奇;而那春冬之時的“素湍綠潭”、“懸泉瀑布”和“清榮峻茂”的山水草木,以及秋日晴初霜旦的寒林肅澗,卻又顯示了祖國山光水色的清幽秀麗。
擴展:體會作者對事物細致的觀察,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審美情趣。
作者精妙的文字、姻熟的語言、形象逼真的描寫,都得力于作者細致的觀察。世上萬物都是寫作素材,如細致觀察,到處都有可寫之景;如仔細品味,隨時都有可抒之情。
八.布置作業
l.解釋下列畫線詞語
略無闕處( ) 自非亭午夜分( )
雖乘奔御風( ) ( )絕(yǎn)( )
2.翻譯下列句子
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
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3.描寫你最喜歡的校園的一角,要求用詞準確,仔細觀察,寫出特色。
九.板書設計
三 峽
酈道元
文言文《三峽》閱讀答案 篇10
一、原文: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quē)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x ī )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sù)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yǎn ) 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shù)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zhǔ)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cháng)。”
二、注釋:
1、《三峽》: 選自《水經注疏》。三峽是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的總稱,在長江上游重慶奉節和湖北宜昌之間。酈道元(466或472—527),字,善長,范陽涿(zhuō)縣(現在屬河北)人,北魏地理學家。
2、自,從,由;七百里:約合現在二百公里。
3、略無闕處:沒有一點中斷的地方。略無,毫無。闕,通“缺”。
4、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自非:如果不是;亭午:正午;夜分:半夜。
曦:日光,這里指太陽;月,指月亮。
5、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襄:漫上;陵,丘陵;沿:順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6、或王命急宣:有時皇帝的命令必須急速傳達,或:有時。
7、朝發白帝,暮到江陵:早晨從白帝城出發,傍晚就到了江陵。白帝:白帝城,在現在重慶奉節東。江陵:即現在湖北江陵。
8、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即使騎上快馬,駕著風也不像這么快。奔:這里指飛奔的馬;御:駕;以:當作“似”;疾:快。
9、素湍綠潭,回清倒影:雪白的急流,碧綠的潭水,回旋著清波,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 素:白;湍:白色的急流;回:旋轉,這里是回旋,回蕩的意思。
10、絕巘:極高的山峰;巘:山峰。
11、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懸泉和瀑布,在那里飛流沖刷。懸泉:從山崖上流下來的好像是懸掛著的泉水。漱:沖刷。
12、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樹榮(茂盛),山高,草茂;良:真,實在。
13、晴初霜旦:初晴的日子或結霜的早晨。
14、林寒澗肅:樹林和山澗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肅:寂靜。
15、高猿長嘯,屬引凄異:高處的猿猴放聲長啼,聲音連續不斷,格外凄涼。 屬:連續;引:延長。
16、 空谷傳響,哀轉久絕:空蕩的山谷傳來(猿猴)的回聲,悲哀婉轉,很久才消失。
17、巴東:郡名,今重慶東部云陽、奉節、巫山一帶。
18、猿鳴三聲淚沾裳:人們聽到猿猴的幾聲哀鳴,淚水就要沾濕衣裳。
三、知識點解析:
1、酈道元是地理學家,他通過考察發現了三峽的那些科學資料?他還是散文家,通過游覽又有那些感受?
通過考察,他發現三峽兩岸高山相連,隱天蔽日的雄奇,夏水泛濫的迅猛,春冬之時山水草木的多趣,秋景的肅殺與凄異。
他的感受隨景而變,看到夏水迅猛感到“奇”(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看到春冬之時山水的清榮峻茂感到“趣”(良多趣味);
看到秋天林寒澗肅高猿長嘯感到“凄”(猿鳴三聲淚沾裳)。
2、聯系上下文,比較各組括號里的詞:(一詞多義)
(1)自三峽七百里中 (自):從,由,譯“在”
自非亭午夜分 (自):若,如果。
(2)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以):似,像。
鄉人皆惡我鳴,以故東徙 (以):因為。
(3)懸泉瀑布,飛漱其間 (其):那;
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其):它的。
(4)故漁者歌曰 (故):所以
鳩曰,“何故?”(故):原因,緣故
(5)至于夏水襄陵(至):到了
每至晴初霜旦(至):到
(6)沿溯阻絕 (絕)斷
絕巚多生怪柏 (絕)極
哀轉久絕 (絕)消失,停止
(7)回清倒影(清):形容詞作名詞,清波
清榮峻茂(清):清澈
3、古今異義詞:
(1)或王命急宣 (或):古義:有時 今義:常用于選擇復句的關聯詞)
(2)雖乘奔御風 (雖):古義:即使, 今義:雖然
文言文《三峽》閱讀答案 篇11
【教學設想】
這是第七冊第四單元的一篇古文,教學本文應著眼于培養學生自讀文言文的習慣,廢止“字字講解,句句對譯”的串講,代之以學生自讀(學生借助工具書和課文的注釋大體弄懂文句,了解課文內容)、輔以教師的指導、學生討論的教讀方法,使學生悟得學習文言文的門徑。在此基礎上了解課文內容,思考問題,完成課堂教學目標。努力做到:務使學生對課文內容有整體的感受;文言語句的教學要結合具體的語境,服務于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和表達的需要;使整個教學過程帶有明顯的語言、思維的訓練的特征。
【媒體運用】多媒體
【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文
師:同學們,這是一組“長江三峽”郵票(幻燈2),三峽風光能上郵票,必然有其非同尋常的地方。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酈道元的《三峽》(幻燈3出示課題),領略三峽獨特的美。
請同學來看一下本堂課的“學習目標”
二、出示學習目標:(幻燈4)
師:請同學們把目標齊讀一下:
1、抓住景物特征,領略三峽的美。
2、背誦課文。
重點:在解疑的過程中重點突出三峽的山、水之美。
三、關于作者
師:下面我們來學習課文,先請同學對照注釋1,完成下列填空。
生舉手回答
本文選自,作者是____他是____時候的地理學家、散文家。三峽是指長江上游的_____、_______、_____(幻燈5)
四、教學過程
㈠朗讀課文
師:伴著音樂,我們來朗讀課文,大家說說看,在我們班誰朗讀得最好?
生:推薦。
師:好!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歡迎他為大家朗讀。其它同學要當好小評委,等下請你發言。
學生對朗讀同學作評價。
師:剛才大家評價的很好,朗讀的同學也讀得不錯,在古文的朗讀中特別不能把停頓停錯。舉例“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示范朗讀。
㈡師:看著這圖畫,老師要考大家一個字的解釋:(由三峽的“峽”字破題導入課文)
師:峽是什么意思?看它的偏旁和字義
生:兩山夾水的地方(幻燈6)
師:那酈道元要寫三峽,必然抓住什么景物來寫呢?
生:山、水
師:對,那請同學快速閱讀課文,完成下列思考題(幻燈7)
㈢出示思考題,請同學思考、討論完成,做好圈點勾畫(幻燈7)
1、快速閱讀課文,找出具體描寫三峽山和水的語句來,分別做好記號。
2、在描寫三峽山的語句中,找出關鍵字詞來說明三峽山的特點。用表示。
3、文章是按照什么順序來描寫三峽水的?每個季節的水有什么特征?找出關鍵字詞用“~~”表示。
㈣分析課文
1、師:請一位同學把描寫山的語句朗讀一下。思考:從句中找出關鍵的字詞來說明山的特點。
幻燈顯示一郵票作背景,請同學看一下郵票中的山與所說的特點是否吻合?
投影打上關鍵字詞:連、高、陡、險、窄,根據那些特點來背誦山的語句。請一個學生來背
2、師:離開了水,也無以為峽,且奇山之下,必有異水,那三峽的水又有什么獨特的美呢?作者又按什么順序來寫水的呢?
請學生先來看一幅描寫三峽水的動畫,說說那畫面中的水有什么特點,然后根據內容用書中的語言評述一下畫面中的水。(抓住“有時朝發白帝,暮至江陵……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這句作文章,指導學法。)(——齊背)
3、如果說這是三峽水迅疾、兇險的一面的話,那三峽水也有其恬靜、溫柔的一面。請從課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來描述畫面景物(素、綠、清、影。)(“清榮峻茂。良多趣味”值得細嚼)。
4、師:秋天水枯谷空,這時的三峽又給人什么樣的感受呢?從那些景中傳達了這種情呢?
生:凄異哀轉的猿鳴,悲涼的漁歌
㈤在感受了三峽的美后,我們邊欣賞錄像,邊試背課文。
㈥布置作業:完成文后練習題。
文言文《三峽》閱讀答案 篇12
教學目標:
1. 知識和能力:正確、流暢地朗讀課文,達到熟讀成誦;積累文言詞語;整體感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 過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3.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感受三峽雄奇險峻、清幽秀麗的景色,激發熱愛祖國壯美山河的感情。
教學重點:積累文言詞語;理解文章內容。
教學難點:體會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設想:
1. 強調朗誦,整體感知課文,感悟作者的欣賞之情。
2. 引導學生合作探究,鼓勵學生發表見解、質疑、釋疑。
3. 課內安排一課時
4. 教學方法;朗讀法,合作探究法。
5. 學法指導:①在反復誦讀中理解文章內容,感悟作者的情感。②自主、合作、探究中積累文言詞匯。
教學用具:幻燈機
教學過程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落實《新課程標準》
精神想象導入
發揮想象力,描述心中的三峽情景。引入課題,組織學生交流。
“聯系學生的想象世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整體感知
聽教師范讀課文,把握文章朗讀方法,試讀,評價,修正,感知課文內容。
范讀課文,指導學生朗讀,整體感知課文。“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在誦讀實踐中增加積累,發展語感,加深體驗與領悟。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能力。”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文章意境和作者情感。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章意境和作者情感。
“能運用合作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
“對作品中的情境,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力的語言。”
疏通文意
詞匯積累
小組合作,借助工具書結合注釋,掃清字詞障礙;歸納總結文言詞匯。
引導學生合作探究,疏通文意,積累詞匯。“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理解成誦
在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力爭當堂成誦。
鼓勵學生背誦文言名篇。
“背誦優秀詩文80篇。”
課外作業
搜集閱讀三峽相關資料。
“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
文言文《三峽》閱讀答案 篇13
【教學設想】
教學本文應著眼于培養學生自讀文言文的習慣,廢止“字字講解,句句對譯”的串講,代之以學生自讀(學生借助工具書和課文的注釋大體弄懂文句,了解課文內容)、輔以教師的指導、學生討論的教讀方法,使學生悟得學習文言文的門徑。在此基礎上了解課文內容,思考問題,完成課堂教學目標。
努力做到:務使學生對課文內容有整體的感受;文言語句的教學要結合具體的語境,服務于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和表達的需要;使整個教學過程帶有明顯的語言、思維的訓練的特征。
【媒體運用】多媒體
【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文
師:同學們,這是一組“長江三峽”郵票(幻燈2),三峽風光能上郵票,必然有其非同尋常的地方。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酈道元的《三峽》(幻燈3出示課題),領略三峽獨特的美。
請同學來看一下本堂課的“學習目標”
二、出示學習目標:(幻燈4)
師:請同學們把目標齊讀一下:
1、抓住景物特征,領略三峽的美。
2、背誦課文。
重點:在解疑的過程中重點突出三峽的山、水之美。
三、關于作者
師:下面我們來學習課文,先請同學對照注釋1,完成下列填空。
生舉手回答
本文選自,作者是____他是____時候的地理學家、散文家。三峽是指長江上游的_____、_______、_____(幻燈5)
四、教學過程
㈠朗讀課文
師:伴著音樂,我們來朗讀課文,大家說說看,在我們班誰朗讀得?
生:推薦。
師:好!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歡迎他為大家朗讀。其它同學要當好小評委,等下請你發言。
學生對朗讀同學作評價。
師:剛才大家評價的很好,朗讀的同學也讀得不錯,在古文的朗讀中特別不能把停頓停錯。舉例“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示范朗讀。
㈡師:看著這圖畫,老師要考大家一個字的解釋:(由三峽的“峽”字破題導入課文)
師:峽是什么意思?看它的偏旁和字義
生:兩山夾水的地方(幻燈6)
師:那酈道元要寫三峽,必然抓住什么景物來寫呢?
生:山、水
師:對,那請同學快速閱讀課文,完成下列思考題(幻燈7)
㈢出示思考題,請同學思考、討論完成,做好圈點勾畫(幻燈7)
1、快速閱讀課文,找出具體描寫三峽山和水的語句來,分別做好記號。*
2、在描寫三峽山的語句中,找出關鍵字詞來說明三峽山的特點。用表示。
3、文章是按照什么順序來描寫三峽水的?每個季節的水有什么特征?找出關鍵字詞用“~~”表示。
㈣分析課文
1、師:請一位同學把描寫山的語句朗讀一下。思考:從句中找出關鍵的字詞來說明山的特點。
幻燈顯示一郵票作背景,請同學看一下郵票中的山與所說的特點是否吻合?
投影打上關鍵字詞:連、高、陡、險、窄,根據那些特點來背誦山的語句。請一個學生來背
2、師:離開了水,也無以為峽,且奇山之下,必有異水,那三峽的水又有什么獨特的美呢?作者又按什么順序來寫水的呢?
請學生先來看一幅描寫三峽水的動畫,說說那畫面中的水有什么特點,然后根據內容用書中的語言評述一下畫面中的水。(抓住“有時朝發白帝,暮至江陵……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這句作文章,指導學法。)(——齊背)
3、如果說這是三峽水迅疾、兇險的一面的話,那三峽水也有其恬靜、溫柔的一面。請從課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來描述畫面景物(素、綠、清、影。)(“清榮峻茂。良多趣味”值得細嚼)。
4、師:秋天水枯谷空,這時的三峽又給人什么樣的感受呢?從那些景中傳達了這種情呢?
生:凄異哀轉的猿鳴,悲涼的漁歌
㈤在感受了三峽的美后,我們邊欣賞錄像,邊試背課文。
㈥布置作業:完成文后練習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