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之友閱讀指導與訓練(通用2篇)
語文之友閱讀指導與訓練 篇1
現(xiàn)代文閱讀能力要點
一、母親是個好勞動。從我能記憶時起,總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 20多口人,婦女們輪班煮飯,輪到就煮一年。母親把飯煮了,還要種田,種菜,喂豬,養(yǎng)蠶,紡棉花。因為她身體高大結(jié)實,還能挑水挑糞。
6.分析、揣摩文中加點詞語的表達作用。
① 總是:________② 還:________③ 自然地:__________④ 常見:___________
中考改革的趨勢是增加主觀性試題,以考查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能力。此語段題除第1題外,都屬于主觀性試題,要求考生有一定的語言表述能力。特別是第4題,屬“牽一題而動全文”型,要求考生能整體地把握材料,不能斷章取義。同時,限定字數(shù)答題,又要求考生有一定的語言概括能力,如果照搬原句是不能得分的。
答案:
A. 第① 句的“小事”是指蔡老師在我最困難的時候援助勸慰了我。
B. 第④ 句的“懂了些事”是指懂得擔心父親的安危。
C.第① 句“但回想起來,在那時卻占據(jù)過我的心靈”與第(8)句“可是回想起來,那時候我卻覺得是給了我莫大的支持”不能互換。
D.第(9)句的“慈愛”“公平”“偉大”這幾個詞語可以互換位置。
A. 這時候蔡老師援助了我,說我是“心清如水”的學生。
B. 一個老師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糾紛,是多么平常。
C. 那時候/我卻覺得/是給了我/莫大的支持。
D.把兩個/有象征記號的字條/卷著埋在/香爐里。
答案:
三、1.① |② ③ ④ ⑤ ⑥⑦|⑧⑨2.① 我上小學時② 家里、學校③ 我、母親、蔡老師、小“反對派”④ 母親和我擔心父親的安危⑤ 小“反對派”欺負我,我很難過⑤ 蔡老師援助和勸慰了我,排解了糾紛3.前一個表特殊含義,后一個表引用心靈純潔4.D 5.A./B.x C./D.x
四、三味書屋后面也有一個國,雖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壇去折臘梅花,在地上或掛花樹上尋蟬蛻。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蒼蠅喂螞蟻,靜悄悄地沒有聲音。然而同窗們到園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書房里便大叫起來:——
A.到園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書房里便大叫起來:“人都到那里去了!”
B.他有一條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罰脆的規(guī)則,但也不常用。
C.普通總不過瞪幾眼,大聲道:——“讀書!”
D.因為讀到這里,他總是微笑起來,而且將頭仰起,搖著。
A.學生讀的文字是間接引用,而先生讀的文字是直接引用。B.學生讀得快,先生讀得慢。
C.學生是放開喉嚨讀,先生是大聲朗讀。D.學生沒讀懂,先生讀得懂。
4.下列說法錯誤的一項是。”
A.上文對先生進行了語言、動作和神態(tài)的描寫。B.字里行間表現(xiàn)了對封建教育的不滿。
C.“我疑心這是極好的文章”這句話表明少年魯迅天資聰穎,對先生所讀文章的妙處心領(lǐng)神會。D.段末“拗”字生動描寫了先生讀書無限陶醉的神態(tài)。
答案:
四、1.讀書;靜悄悄、人聲鼎沸2.B3.D4.C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滿是皺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臉,那是一張又老又窮苦的臉,滿臉愁容,狼狽不堪.我心里默念道:"這是我的叔叔,父親的弟弟,我的親叔叔."
6.甲段中,若將“先寫服辯,后來是打……”改寫成“先是打,…后來寫服辯”,是否合乎情理?為什么?這樣改行嗎?分別說明“行”或“不行”的理由。
答案:
五、1.語言肖像心理2.掌柜正在慢慢結(jié)帳掌柜也不再問,仍然慢慢算他的帳3.“我”對于勒充滿同情心,但礙于父母之命,不敢上前相認 4.在封建科舉制度下,知識分子有兩種命運:爬上去 的就可作威作福,爬不上去只得任人欺壓凌辱,孔乙己屬后者,孔乙己的悲劇是封建科舉制度造成的5.賊、討飯的反映了資本主義社會某些人道德的墮落,良心的泯滅,人與人的關(guān)系只剩下金錢關(guān)系6. 改后也合乎情理,因為嚴刑逼供迫使認罪,也符合丁舉人的性格。但不能這樣改,如果這樣改就不足以表現(xiàn)丁舉人對已經(jīng)認錯的孔乙己仍然不放過的陰險狠毒
六、 只有陳景潤……
3.文中用以敘說陳拼命精神的事例是___
6.文章的題目和文中最后一句話的含義是_______
“大爺,每次路過您這兒我都來。”姑娘的聲音很清脆,很好聽,像柔和的手指彈著夜的琴弦。
A.老人每天都是天黑了很久才回家。
B.每次路過這里,姑娘都會跑過來揀上兩個最大的紅薯叫老人稱。
C.姑娘聲音清脆,很好聽。D.“大爺,每次路過您這兒我都來。”
B.文章的構(gòu)思美表現(xiàn)在:結(jié)尾出人意料,給人美感,意蘊豐富。
C.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是:表現(xiàn)青年人對老人、對勞動者的敬愛。
D.文章的主題是:能夠理解人、關(guān)心人是一種美德。
答案:
八、1.略2.① 從② 開,這里是“取”的意思③買④ 擊3.① 比喻聲音在夜色中柔和而清脆②指笑聲在夜空中回蕩4.① 表現(xiàn)老人生活樸實,工作辛苦② 表現(xiàn)姑娘心靈美好,性格美好5.C6.A
答案:
九、1.指18世紀海盜的后裔意思是像花園一樣美好的地方2.照應(yīng)了“無人的荒島”,引出了“高大的房屋……活潑的孩子”3.雖然這島是無人荒島,但我親手把他建成樂園,我驕傲自豪啊4.與老友親手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經(jīng)歷相比,他深感慚愧,因而說不出話來。他雖然富裕,卻只是別人的雇傭,在小島的主人老友面前,他當然自豪不起來5.略
答案:
十、1.起因:爺爺外出時遇到一次鐵路事故結(jié)果:鐵路上發(fā)給爺爺5000元錢2.貧寒;對表現(xiàn)人物性格起了一種襯托作用。家境雖貧寒,爺爺卻不貪財3.不占公家便宜4.她們是想借此得到一些錢,以改善貧困的生活為了反襯爺爺?shù)膬?yōu)秀品質(zhì)
十一① 科學的規(guī)律是鐵面無私的,只允許人們遵守,不容違反。② 沒有精細。嚴格的科學精神和良好的科學工作習慣,就不能取得任何科學成就。③ 只有“精”字當先,“嚴”字當頭,A地推理論證,B地測量計算,國地搞好實驗,才能在科學規(guī)律面前獲得“自由”。④ 科學研究中,在同一現(xiàn)象面前,粗心的人不以為然,或視而不見;細心的人抓住不放,以此為追求新發(fā)現(xiàn)的端倪。⑤這粗心與細心,差距如天上地下。⑤德國化學家維勒在研究一種鋁礦石時,漫不經(jīng)心,失掉了發(fā)現(xiàn)“釩”的機會。①瑞典化學家肖夫斯特姆抓住苗頭不放,D研究,終于發(fā)現(xiàn)了“釩’。(8)德國化學家李比希研究海藻時淺嘗輒止,與新元素“溴”“失之交臂”。(9)法國科學家波拉德破除常規(guī),細致研究,成了“溴”的發(fā)現(xiàn)者。(10)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說:“科學是嚴肅的、嚴格的、嚴密的,是不允許馬虎的,所以科學技術(shù)工作者必須首先有良好的科學工作習慣,要有條理。”(11)這句話應(yīng)當成為科技人員的座右銘
一切學問家,不但對于流俗傳說,就是對于過去學者的學說(1)也常常抱懷疑的態(tài)度,常常和書中的學說辯論,常常評判書中的學說,常常修正書中的學說:要這樣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學說(2)產(chǎn)生)生。古往今來科學上新的發(fā)明,哲學上新的理論,美術(shù)上新的作風,都是這樣產(chǎn)生的。若使后之學者都墨守前人的舊說,那就沒有新問題,沒有新發(fā)明,一切學術(shù)也就停滯,人類的文化也就不會進步了。
第二段的論點是:
A. 辨?zhèn)稳ネ概袆e正誤,提出新學說。B.懶惰——指全盤接受,從不懷疑。
B. 有問題——指提出疑問。D.美術(shù)上新的作風——指畫家對美術(shù)創(chuàng)作的積極態(tài)度。
E.“學問① ”和“學問(2)”含義不同,“學說① ”和“學說② ”含義不同。
5.第二段中的“這樣”指的是_________
答案:
十二、1.懷疑是辨?zhèn)稳ネ谋匦璨襟E;懷疑是建設(shè)新學說、啟迪新發(fā)明的基本條件2.引名言警句(引用);列舉事實(擺事實) 3.A D 4應(yīng)畫在“要這樣”之前,是條件關(guān)系5.對于過去學者的學說……修正書中的學說
十三、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這一步也值得驕傲,那是比較渺小的,更值得驕傲的還在后頭。在過了幾十年之后來看中國人民民主革命的勝利,就會使人們感覺那好像只是一出長劇的一個短小的序幕。劇是必須從序幕開始的,但序幕還不是高潮。中國的革命是偉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艱苦。這一點現(xiàn)在就必須向黨內(nèi)講明白,務(wù)必使同志們繼續(xù)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wù)必使同志們繼續(xù)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
5.將全文分為兩個層次應(yīng)從哪里劃開?
答案:十三、1.① 增強語勢,表達清晰,有力量② 語氣堅定,不容置疑,表現(xiàn)出所提問題的重要性2.中國革命整個革命歷程剛剛開始3.務(wù)必……務(wù)必……4.比喻論證5.從“更艱苦”后劃開
十四、好個“友邦人士”!日本帝國主義的兵隊強占了遼吉,炮轟機關(guān),他們不驚詫;阻斷鐵路,追炸客車捕禁官吏,槍斃人民,他們不驚詫。中國國民黨治下的連年內(nèi)戰(zhàn),空前水災,賣兒救窮,砍頭示眾,秘密殺戮,電刑逼供,他們也不驚詫。在學生的請愿中有一點紛擾,他們就驚詫了!
1.朗讀第一句話,應(yīng)強調(diào)的一個字是:___
5.三個“不驚詫”和一個“驚詫了”說明了什么?
答案:
語文之友閱讀指導與訓練 篇2
(6)有些鉆研學術(shù)到了忘我境界的科學家、思想家,不修邊幅,頭發(fā)胡須都很蓬亂,甚至對隨身衣物也常常忘記了這一件,丟掉了那一件。愛美的天性在這些人身上仿佛體現(xiàn)不出來。其實不然,他們是為了一個崇高的目的,為了更高度地發(fā)揮心靈美、行為美,而把儀態(tài)美、裝飾美在某段時間里暫時擱在一邊罷了。這些不修邊幅的人,他們能夠給人以不尋常的美感,正是他們的心靈美在灼灼閃光的緣故。
外表美的缺陷可以用內(nèi)心美來彌補,而心靈的卑污丑惡卻不是外表美可以抵消的)。
26.說說人怎樣才能追求到真正的美?(3分)
答案:二十八20.人應(yīng)勇敢地追求真正的美對..儀表、衣著、裝飾的美好固然可以給人以美感22.B 23.C 24.舉例論證。道理論證、對比論證25.指心靈的美和在此基礎(chǔ)上產(chǎn)生的一切美26.首先應(yīng)正確理解美的內(nèi)涵,再勇敢地去追求心靈美、智慧美、行為美,在此基礎(chǔ)上追求其他的美
(14)那一夜好長好長,躺在被里的我怎么也睡不著。只聽姥姥輕聲吩咐 8歲的二姐守前門, 11歲的哥哥守后門,她和姐姐則設(shè)法招架母親,二姐和哥哥的任務(wù)是堅決別讓母親跑出屋。
27.第三段中點明人的生命之火所以能夠“燃燒”的原因是:。
30.指出全文說明內(nèi)容是如何排列的:
答案:三十24.①心臟在夜間還在工作②生命在繼續(xù)著③每次呼吸只有部分肺泡在工作④神經(jīng)系統(tǒng)在人睡覺時仍在緊張地工作 25.①大量②部分③據(jù)試驗④極端重要最大歷.心臟休息時間倒比工作時間長27.肺臟就像一臺鼓風機,不停地把富含氧氣的空氣吸入體內(nèi)“助燃”,把富含二氧化碳的廢氣排出28.文中第一句話29.全文呈總分式結(jié)構(gòu)30.循環(huán)系統(tǒng)十呼吸系統(tǒng)十消化系統(tǒng)一調(diào)節(jié)系統(tǒng)十神經(jīng)系統(tǒng)
三十一 富且益堅
相傳有一種鼯鼠,具有5種本領(lǐng),但會飛過不了屋,會緣而不能攀頂,會游而不能渡河,會穴而不能掩身,會走而不能先人。這種本領(lǐng)有什么了不起?"由博返約”,精修一門,是治學的真諦。一切學科都應(yīng)該知道一些,但有些學科應(yīng)該知道其中的一切。正如魯迅所指出:“讀書‘瀏覽’是重要的,但光‘瀏覽’不行,那會成為‘雜耍’,是不會有成就的。應(yīng)該在瀏覽’的基礎(chǔ)上,然后抉擇而入于自己所愛的較增長的一門或幾門。”在這方面,列寧是個極好的范例。列寧從小就有廣泛的讀書興趣和愛好,對社會科學、自然科學都有研究。但當他投身革命以后,便在博學的基礎(chǔ)上,重點研究社會科學。由于列寧的刻苦學習和鉆研,積極參加革命實踐,終于成為無產(chǎn)階級革命最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
22.文章第一段與第二段論述的重點有什么不同?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是什么?請簡要回答。(4分)
25.第二段文字說明的對象是,其特征是__(2分)
27.選文② ③ 段文字主要運用了____`____`____的說明方法。(3分)
答案:三十三23.D 24.韋編三絕說明當時確已出現(xiàn)“策”25.縮微圖書越來越小26.B 27.作比較、列數(shù)字、舉例子28.通過舉事例,對“縮微圖書”的說明更全面、具體29.縮微圖書是使用照相機把書或資料拍攝到膠卷上的書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美]海倫·凱勒
① 我們誰都知道自己難免一死。但是這一天的到來,似乎遙遙無期。當然人們要是健康無恙,誰又會想到它,誰又會整日去惦念它。于是飽食終日,無所事事。
34.第(5)段寫"朋友"從林中散步回來,回答"我"說并沒有看到"什么特別的東西",其原因是什么?2分
35.第(6)段畫線句子中"方便"的含義是____;"更多的意義"的深層含義是____4分
36.在第(7)段中,作者提出了一個大膽的假設(shè),從這一"假設(shè)"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寫作意圖.請簡要談?wù)勀銓ψ髡邔懽饕鈭D的理解.4分
30.做事事情31.要是人們把活著的某一天都看作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該多好啊;一旦失去了的東西,人們才會留戀它,人得了病才想到健康的幸福32.每當回憶往事的時候,能夠不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33.因為失去聽力的人,再不能‘真正領(lǐng)略喧嘩的歡樂”,他們能夠享受的只有“光明”。換成“盲”或“瞎”不好。因為盲人對光明是沒有切身感受的34.那點綴世界的五彩繽紛和千姿百態(tài)在他看來是那么的平庸(他對眼前所見熟視無睹) 35.“方便”只能看東西、辨方向“更多的意義”指看清眼前一閃而過的東西,從中尋求生活的樂趣36.作者的寫作用意在于,告誡人們要珍惜大好光陰,不要虛度年華;啟迪人們注意“是用眼睛”,認真審視社會,審視生活,欣賞生活的美,陶冶自己的心靈
三十六、古詩
10.(1)《論語六則》中論述學思關(guān)系的句子是______
A. 對某一作品提出批評,是每一個讀者的權(quán)利。B.我沒有從事過寫作,就不能對你的作品提意見嗎?C.即使你從未作過廚師,我也允許你對我做的飯菜說三道四。D.我從未下過一個蛋,可我能品嘗出炒雞蛋的滋味,母雞行嗎?
答案:三十五10.(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2)黃發(fā)垂髦并怡然自樂(3)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4)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5)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11.D符合當時說話的氣氛和廚師的身份特點,語言既生動又幽默,比喻貼切,反詰有力
15.第二段中畫線的① 句,是從___的角度描寫洞庭湖景象的;② 句是從___的角度描寫洞庭湖景象的。(2分)
A. 先敘事,后議論,再抒情。B.先議論,后寫景,再抒情。
C.先敘事,后寫景,再議論。 D.先敘事,后抒情,再議論。
17.將“覽物之情,得無異乎”譯成現(xiàn)代漢語。(2分)。
答案:三十六12.① 邊,邊際 ② 陽光,日光③ 景象④ 詳盡13.北宋詩人戰(zhàn)國時屈原作《離騷》14.前人之述備矣15.空間、時間16.C 17.看到自然景物而觸發(fā)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答“看到自然景物而觸發(fā)的感情,該不會兩樣吧”也算對)
A. 講演者和大家B.所有到會的人民群眾
C.廣大的市民D.講演者、到會的人以及廣大人民群眾
A. 使語言干凈利落B.使語言鏗鏘有力
C.表示立場堅定、敵我分明和對敵人的憤怒D.表現(xiàn)作者憤慨和大無畏的斗爭精神
[分析]上述題以一篇比較典型而又比較通俗的議論文作閱讀材料,從字、詞、句、論點、論據(jù)、篇章結(jié)構(gòu)等方面設(shè)計試題,對議論文知識及閱讀能力進行全面考查。就題型而言,以選擇為主,兼有填空和簡答。解題時,應(yīng)先通讀選段,對全貌有一個概括的了解,然后對照試題,逐個解答。涉及全段的5.6.7題,可回過頭再讀一遍,仔細考慮,求得一個正確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