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現代文閱讀原文附答案(通用4篇)
母親現代文閱讀原文附答案 篇1
這是一個母親受傳統和現實的羈絆,缺乏將希望變為行動的自覺和勇氣的故事。下面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為你整理的《母親》現代文閱讀原文和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母親》現代文閱讀原文
看見一陣人穿得清清楚楚的打她身邊走過 看見一陣人穿得清清楚楚的打她身邊走過,母親亮著眼睛問:
“你們可是看火車去的?”
“是的,阿南嬸!”
“我也想去。”
“要去就去,又沒有誰阻止你。”
可是母親搖搖頭,她不能騎,雖則沒有誰阻止。她成年忙碌,尤其是在收豆的時候。這幾天一放光她就起身,把家事料理了妥當以后,她又忙著跑到天井里,掃干凈了地,然后取下掛在泥墻上,屋檐下,或者枯樹枝中間的豌豆,用一個笨重的木槌打豆。
這幾天天氣很好,雖則已是十一月了,卻還是暖和和的,象春天。
母親只穿著一身單衣,戴一頂涼帽,一天到晚的捶著豌豆,一束又一束的。豆非常干燥,所以打豆一點不費力,有許多直象燈花的爆裂,自然而然的會裂開,象珍珠似的散滿一地。可是打完豆以后,她還得理清枯葉泥沙,裝進大付簍,而且親自挑上樓去。這些本來需要男子做的事,真苦夠她了。
催,催,催,催;催,催,……
她一天打豆,很少休息,連頭也難得一抬。可是當她聽到火車吹響汽笛的時候,她就放下了工作,忘情地抬起頭來,傾聽,閉著眼思索,有時還自言自語:
“唉,要是我能看一看火車!”
車站離我們家里并不很遠,火車經過的時候,不但可以聽到汽笛的聲音,如果站在山坡上,還能夠看見打回旋的白煙。因為附近有鐵路還是最近的事,所以四方八面趕去看火車的人很多。
母親打豆的田徑,就在大路旁,村里人都得經過她的身旁,如果要去火車站,一有人過去,她總要探問幾句,尤其當他們回來的時候:
“看見了沒有?”
“自然看見了,阿南嬸!”
“象射一樣的長嗎?”
“有點兒象。”
“只有一個噴火的龍頭,卻能帶著幾十節幾百節的車子跑,不很奇怪嗎?
“真的很奇怪。”
因為她象小孩子似的,不斷地問長問短,有許多人簡直讓她盤問得不能忍受。
“我們回答不了許多的,阿南嬸,最好你自己去看!”
“我自己?”
她仿佛吃了一驚,看火車,在她看來象是永遠做不到的事。
“是的,你要去就去,誰也不會阻止你!”
可是母親搖搖頭,她不能去,雖然沒有誰阻止。她一生很少出門,成年累月的給釘在家里,象釘子一樣。
在這呆滯古板,很少變化的生活中,她對火車發生了很大的興趣。那悠長的,古怪的汽笛,尤其使她起了遼遠的、不可思議的幻想,飄飄然,仿佛她已坐了那蛇一樣長的怪物飛往另一個世界。無論什么時候一聽到那種聲音,她就閉上眼睛,似乎她在聽著天外傳來的呼喚,完全失神一樣地,喂豬她會馬上放下麥粥桶,洗衣服她會馬上放下板,在煮飯的時候,她也會立刻拋開火鉗,有時忘了添柴,有時卻盡管把柴往灶門送,以致不是把飯煮得半生不熟,就是燒焦了半鍋。
“你也是坐著火車回來的嗎?”
她時常問從省城回來的人。
“是的,阿南嬸!”
“火車跑得很快嗎?”
“一天可以跑一千多里路,我早上還在杭州,現在卻在這兒跟你說話了。”
“那是比航船還快?“”
“自然自然。”
“它是怎么跑的呢?”
“那可說不上來。”
“哦,真奇怪――”她感嘆著說:“一天跑一千多里路,如果用腳走,腳脛也要走斷了。這究竟是怎樣東西,跑得這樣快,又叫得這樣響!”
“……”
跟她講話的人唯恐她嚕蘇,急急想走開,可是母親又拉住問:
“你想我能坐著火車去拜省城隍嗎?”
“自然可以的,阿南嬸,誰也不會阻止你!”
可是母親搖搖頭,她不能去,雖則沒有誰阻止。她舉起木槌,緊緊地捏住一束豌豆,很想一槌打下去,可是一轉念她卻深深地嘆息了。
(原載《文學》一九三四年一月一日第二卷第一號)
《母親》現代文閱讀題目
11.根據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用兩個詞概括母親勞作的特點。(2分)
12.簡析“催,催,催,催;催,催,……”對表現人物的作用。(3分)
13.母親和行人的對話在文中出現了三次,這樣安排有何用意?(4分)
14.結合上下文,賞析文中畫橫線部分。(5分)
15.聯系全文,評價母親這一人物。(6分)
《母親》現代文閱讀答案
11.①忙碌②辛苦
12.①遺露了母親內心的急迫。②表現了母親勞作的忙碌。 ③反映了母親對家庭的責任感。
13.①同樣寫看火車,內容有變化,在結構上起貫穿全文的作用。②反映了母親向往又猶疑的復雜心理。③詢問的不厭其煩與回答的不勝其煩形式對照,豐富了母親的形象。
14.①通過比喻、排比,渲染了火車的神奇與母親對火車的癡迷。②通過神態、動作等細節,細膩描寫了母親好奇、陶醉和渴望的心理。③敘事上有過渡、舒緩節奏等作用。
15.①母親是樸實、堅忍、勤勉持家的傳統女性。②母親受到新事物的感召,具有嘗試新生活的內在傾向。③母親受傳統和現實的羈絆,缺乏將希望變為行動的自覺和勇氣。
母親現代文閱讀原文附答案 篇2
文章細致地描寫母親拾麥穗的情形,是母親對土地的深情和對糧食的珍惜,下面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為你整理的《麥茬地里的母親》現代文閱讀原文和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麥茬地里的母親》現代文閱讀原文①麥子已跟著割麥人回家了,只剩下麥茬地,默默地躺在陽光下,宛如剛分娩過的嫂子,幸福而疲憊。
②臨近中午,陽光在麥茬地里越聚越厚,仿佛變成了光亮的液體,無聲地流動起來。那些麥秸兒呢,也像是本來就飽含著陽光汁液似的,汁液仿佛正順著麥茬口兒,不緊不慢地向外流淌著。
③這時候,我的母親卻正在麥茬地里拾麥穗。她扎著黑頭巾,睜著昏花的雙眼,彎一下腰,拾起一穗麥子,拾起一穗麥子,彎一下腰,好像是在給麥茬地行著一種古老虔誠的謝禮。母親是一個左撇子,她左手撿起麥穗,再交給右手保管,右手拿不下了,左手里也撿滿了,母親這才將兩只手里的麥子合在一起,扯根麥秸,麻利地一纏一繞一挽,一把金疙瘩似的麥把子便躺在身后的麥壟里了。母親在前面拾著,麥把子就在后面緊緊跟隨著,讓人感覺不是母親在尋覓著麥子,而是那些麥子在主動尋找著母親。那種執著的追隨,就如同是一首漂泊的古詩在苦苦追隨著真正的主人。拾穗的間隙,母親偶爾也會直起腰,抬起頭望望遠方。遠方雖然沒有米勒《拾穗者》中的教堂,卻站立著一排排綠蔭掩映的村莊,像綠色的島嶼一樣,在母親的目光里生動地迤邐著。
④四周很靜,母親的身前是麥茬地,身后還是麥茬地,只有云雀在云影里唱著歌兒給母親聽。母親很喜歡云雀,稱它為麥地鳥。拾穗時,母親發現了云雀窩,總會轉著圈兒,慈祥地看一會兒,但從不用手碰一下窩里的蛋卵。母親說,云雀只要一聞到蛋卵上的汗味,便不會來孵了。小時候,我見過云雀蛋,大如麻雀蛋,上面綴滿了斑點,恰似嫂子懷孕時臉上飛滿的蝴蝶。那時候,我之所以愿意跟著母親下田拾麥,純粹是想在麥茬地里捉到幾只幼小的云雀來喂養,但終因母親的阻攔而未能如愿。在我的記憶里,云雀總是和麥地與母親緊緊聯系在一起的,以至于我每次看到云雀從麥地里快速飛向晴空時,總以為那生靈根本不是鳥,而是受神靈點化過的泥塊,是母親麥地里飛翔的靈魂。
⑤母親白天拾回了一大蛇皮袋子麥穗,晚上便將麥穗鋪放在干凈的地方,用棒槌輕輕地捶著。捶下了的麥粒,再用簸箕上下顛動,揚去麥殼和塵土,放到弟弟家的樓房頂上晾曬。別看家里曬了麥子,母親是從來不用擔心雷雨會突然降襲的。十幾年來,母親那條患關節炎的腿就是準確的天氣預報,只要那條腿哪天晚上開始發癢生痛,并且里面像是有大群螞蟻在搬家,那么第二天天氣準會發生變化,不是陰天,就是下雨。別人都為得了這種病而痛苦,可母親卻為得了這種病而暗自慶幸。是這條病腿幫助了母親,讓她始終走在了好多雨水的前面。
⑥從麥子開鐮到黃豆耩進地里,母親的日子一直都心甘情愿地被一穗穗麥子獨霸著。雖然每年一到麥季,我在電話里反復勸說她不要再下地拾麥了,我一個月的工資就可買回一大堆麥子,但母親根本不聽我的話。她說,“黃金落地,老少彎腰”,自古以來就是這樣。再說,買來的麥子能和拾來的麥子一樣嗎?因此,每年麥季過后,總會有五六蛇皮袋拾來的麥子堆碼在母親的床頭。那些麥子讓母親彎過多少次腰,流過多少汗水,我永遠也說不清楚。我只知道,母親早晨出門時,身子是朝向麥茬地的,影子是朝向村莊的;傍晚回家時,身子朝向了村莊,影子卻朝向麥茬地。當母親的身子和影子合為一體時,我知道,她老人家要么是幸福地睡在了可愛的村莊里,要么會像父親一樣永遠沉睡在金黃的麥地里。但我相信,無論是睡在村莊里,還是睡在麥地里,只要有金黃的麥子相伴,只要有美麗的云雀歌唱,我的母親就一定會睡得很踏實,睡得很幸福。
(選自《文匯報》,有刪改)
《麥茬地里的母親》現代文閱讀題目1.文章第②段對麥茬地的描寫有什么特點?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答:
2.解釋下面兩句話在文中的含意。
(1)只剩下麥茬地,默默地躺在陽光下,宛如剛分娩過的嫂子。
答:
(2)那生靈根本不是鳥,而是受神靈點化過的泥塊,是母親麥地里飛翔的靈魂。
答:
3.文章細致地描寫了母親在麥茬地里拾麥穗的情形,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
答:
4.結合全文內容,說說文章最后一句話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
《麥茬地里的母親》現代文閱讀答案1.運用比喻、擬物等手法,點明了麥茬地臨近中午時的酷熱情況;為下文寫母親拾麥穗作鋪墊,從而烘托了母親勤勞、能吃苦的美德。
2.(1)本句運用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說明麥茬地剛剛收割完麥子的幸福和疲憊,表達了作者對土地的崇敬之情。
(2)本句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說明了云雀與麥地和母親的密切關系,贊美了生活艱辛的母親輕靈善良的靈魂。
3.文章細致地描寫母親拾麥穗的情形,是為了表現母親對土地的深情和對糧食的珍惜,從而突出母親勤勞樸實的美德,表達作者對母親的尊敬和愛戴之情。
4.文中最后一句話是說母親一生都與土地結緣,她生活在鄉村,也將死在鄉村;表明作者對母親的深刻理解,也寄托了作者對母親的愛戴和祝福。(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1.此題考查段落的作用。此段描寫麥茬地在夏日炎陽的照射下的狀態,間接寫出了其酷熱難耐。后文寫母親在這種情況下拾麥穗,可見母親勤勞、不怕苦累的優秀品質。
2.這兩句話分別使用了擬人和比喻的修辭,解釋其含意時,可根據擬人對象或喻體的特點,結合語句內容加以歸納。注意這兩句是抒情句,還要分析其抒發的情感。
3.細致描寫某些內容,其目的當然是為了突出人物特點,突出主題。
4.全文記述了母親拾麥穗、槌麥穗、晾麥子的事情,作者知道母親離不開麥茬地,知道母親的幸福根源。根據“我知道”“我相信”“一定會”等詞可知作者對母親的理解、熱愛和祝愿。
母親現代文閱讀原文附答案 篇3
母親,在女兒的心里,你是源,是愛,是永恒。你也是我們終生追尋的道路、真理和生命。下面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為你整理的《永恒的母親》現代文閱讀原文和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永恒的母親》現代文閱讀原文
①我的母親――繆進蘭女士,在19歲高中畢業那年,經過相親,認識了我的父親。母親20歲的時候,她放棄進入大學的機會,下嫁父親,成為一個婦人。
②童年時代,很少看見母親有過什么表情,她的臉色一向安詳,在那安詳的背后,總使人感受到那一份巨大的茫然。
③等我上了大學的時候,對于母親的存在以及價值,才知道再做一次評價。記得放學回家來,看見總是在廚房里的母親,突然脫口問道:“媽媽,你念過尼采沒有?”母親說沒有。又問:“那叔本華、康德和沙特呢?還有……這些哲人難道你都不曉得?”母親還是說不曉得。我呆望著她轉身而去的身影,一時感慨不已,覺得母親居然是這么一個沒有學問的人。我有些發怒,向她喊:“那你去讀呀!”這句喊叫,被母親丟向油鍋內的炒菜聲擋掉了,我回到房間去讀書,卻聽見母親在叫:“吃飯了!今天都是你喜歡的菜。”
④母親的腿上,好似綁著一條無形的帶子,那一條帶子的長度。只夠她在廚房和家中走來走去。大門雖沒有上鎖,她心里的愛,卻使她甘心情愿把自己鎖了一輩子。
⑤我一直懷疑,母親總認為她愛父親的深度勝于父親愛她的程度。
⑥還是9年前吧,小兄的終身大事終于在一場喜宴里完成了。那一天。當全場安靜下來的時候,父親開始致詞。父親要說什么話,母親事先并不知道,他娓娓動聽地說了一番話。最后,他話鋒一轉道:“我同時要深深感謝我的妻子,如果不是她,我不能得到這4個誠誠懇懇,正正當當的孩子,如果不是她,我不能擁有一個美滿的家庭……”當父親說到這里時,母親的眼淚奪眶而出,她站在眾人面前,任憑淚水奔流。我相信,母親一生的辛勞和付出,終于在父親對她的肯定里,得到了全部的回收和喜極而泣的感觸。
⑦這幾天,每當我匆匆忙忙由外面趕回家去晚餐時,總是呆望著母親那拿了一輩子鍋鏟的手發呆。就是這雙手,把我們這個家管了起來。就是那條腰圍,沒有缺過我們一頓飯菜。就是這一個看上去年華漸逝的婦人,將她的一生一世,毫無怨言,更不求任何回報地交給了父親和我們這些孩子。
⑧回想到一生對于母親的愧疚和愛,回想到當年讀大學時看不起母親不懂哲學書籍的罪過,我恨不能就此在她的面前,向她請求寬恕。今生惟一的孝順,好似只有在努力加餐這件事上來討得母親的快樂。
⑨想對母親說:真正了解人生的人,是她;真正走過那么長路的人,是她;真正經歷過那么多滄桑的,也全然用行為解釋了愛的人,也是她。在人生的旅途上。母親所賦予生命的深度和廣度。沒有一本哲學書籍能夠比她更周全。
⑩母親啊母親,在你女兒的心里,你是源,是愛,是永恒。你也是我們終生追尋的道路、真理和生命。
《永恒的母親》現代文閱讀題目
1.第③段“我”向母親大喊:“那你去讀呀!”這句話表明了“我”對母親怎樣的態度?后來“我”又是如何看待自己當時的言行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對母親沒有更多的描寫,你能想象母親“說沒有”“還是說不曉得”“在叫”時的神態表情嗎?并說說你的理由。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畫線句子里的“帶子”是指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贊成第⑨段畫線句子的判斷嗎,為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永恒的母親》現代文閱讀答案
1、對母親不滿,看不起她;后來回想到自己的罪過,十分愧疚,恨不能就此在她面前,向她請寬恕。
2、母親的表情是平靜、安詳的,依然專注于準備晚餐。因為她的心里只想著讓丈夫和孩子吃可口的飯菜,而對“我”的不滿毫不在意。
3、“帶子”喻指母親對家人的愛。
4、贊成。因為母親經歷了那么多滄桑,對人生的理解和對世事的經歷深刻而豐富,惟有任何一本哲學書籍能比得上。
母親現代文閱讀原文附答案 篇4
生活中有很多這樣平凡而卑微的母親,他們生活在社會底層,但是她們在兒女心中又無比崇高,下面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為你整理的《那些卑微的母親》現代文閱讀原文和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那些卑微的母親》現代文閱讀原文①晚上,和朋友一起去吃燒烤,我們剛坐下,就見一個老婦人提著一個竹籃擠過來。她頭發枯黃,身材瘦小而單薄,衣衫暗淡,但十分干凈。她弓著身,表情謙卑地問:“五香花生要嗎?”彼時,朋友正講一個段子,幾個人被逗得開懷大笑,沒有人理會她的問詢。她于是將身體弓得更低,臉上的謙卑又多了幾分:“五香花生要嗎?……”
②她一連問了幾遍,卻都被朋友的說笑聲遮住。她只好尷尬地站在一旁,失望和憂愁爬滿了臉龐。我問:“是新花生嗎?怎么賣呀?”她急慌慌地拿出一包,又急慌慌地說:“新花生,三塊錢一包,五塊錢兩包……”我掏了五塊錢,她迅速把兩包花生放在桌子上,慢慢退回去,奔向下一桌。
③每一次去逛超市,都會看到那個做保潔的女人。有五十多歲了吧,頭發灰白,曬得黑紅的臉膛上布滿細密的汗珠,有幾縷頭發濕濕地貼在臉上。她總是手腳不停地忙碌,在衛生間,在電梯口,在過道。她彎著腰用力檫著地,超市里人來人往,她剛擦過的地,馬上就被紛至沓來的腳步弄得一塌糊涂。她馬上回過頭來,重新擦一遍。
④有一次,我上衛生間,正好碰到她。她的頭垂得很低,看不到臉上的表情,只看見她的兩只骨骼粗大的手,捏著衣角局促不安地絞來絞去。那雙手是紅色的,被水泡得起了皺,有些地方裂開了口子,透著血絲。她的對面站著一個年輕的男人,看樣子是超市的主管,那人語氣凜凜地訓斥:“你就不能小心點?把臟水灑在人家衣服上,那大衣好幾千塊呢,你賠得起嗎?這個月的工資先扣下……”她就急了,伸手拉住那人的衣袖,臉憋得通紅,淚水瞬間涌得滿臉都是。她語無倫次地說:“我兒子讀高三,就等著我的工資呢,我下次一定小心……我慢慢還,行嗎?可不能全扣了呀……”她幾乎是在低聲哀求了。
⑤逛街回來,遇上紅燈。我們被交通協管員擋在警戒線外,等待車輛通過。這時,馬路中間正在行駛的車上忽然有人扔出一只綠茶瓶子。瓶子里還有半瓶茶,在馬路上骨碌碌轉了幾個圈,眼看就要被后面的車輾上。忽然,就在我身旁一個女人猛地沖過去,幾步跳到馬路中間,探手撿起那個瓶子,迅速塞進身后的蛇皮袋里。她的身后,響起一大片汽車尖厲的剎車聲,司機氣急敗壞地沖她嚷:“搶什么搶,不要命了!”
⑥她一邊陪笑著往后退,一邊揚起手中的瓶子沖著我們這邊微笑。我回頭,這才看到,我身后還有一個衣著破爛的男孩兒,也豎著兩根手指在沖她笑。母子倆的笑容融在一起,像一個溫暖的磁場,感染了所有的人。我明白了,她是一個貧窮的母親。那個瓶子,不過一兩毛錢,可對她而言,可能是一包供孩子下飯的咸菜。
⑦生活中,常常能看到這樣的女人。天不亮就滿城跑的送報工,滿面塵土的垃圾工,搖著撥浪鼓收破爛的師傅,被城管攆得到處跑的水果小販……她們身份卑微,為了一份微薄的收入兢兢業業。她們又無比高尚,為了孩子,胸腔里藏著震驚世界的力量。
⑧她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母親!
《那些卑微的母親》現代文閱讀題目10.文章第①段“她頭發枯黃,身材瘦小而單薄,衣衫暗淡,但十分干凈”這句話運用什么描寫方法?刻畫了一位怎樣的母親形象?(3分)
11.下面兩句中省略號各有什么作用,請把正確答案填入括號內。(4分)
⑴我兒子讀高三,就等著我的工資呢,我下次一定小心……我慢慢還,行嗎?可不能全扣了呀……
⑵天不亮就滿城跑的送報工,滿面塵土的垃圾工,搖著撥浪鼓收破爛的師傅,被城管攆得到處跑的水果小販……
12.通讀全文,文章標題“那些卑微的母親”中的“卑微”有哪幾層含義?(4分)
13.請根據括號內的提示賞析下列句子。(4分)
(1)她只好尷尬地站在一旁,失望和憂愁爬滿了臉龐。(品析加點詞的表達效果)
(2)母子倆的笑容融在一起,像一個溫暖的磁場,感染了所有的人。(從修辭角度品析)
14.讀完文章,你肯定有許多的感慨,談談你的感悟。(5分)
《那些卑微的母親》現代文閱讀答案10.外貌描寫(1分);
既表現了這位母親的貧窮和低微,又表現了這位母親的自尊與自愛。(2分)
11.⑴語言的斷斷續續⑵內容的省略(4分)
12.身份低微,收入微薄,生活在社會底層,不被人重視。(4分)
13.(1)“爬滿”一詞表現了老婦人“失望和憂傷”的程度之深。(2分)
(2)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表現了母子倆淳樸善良的笑容帶給大家的感動。(2分)
14.示例:生活中有很多這樣平凡而卑微的母親,他們生活在社會底層,但是她們都是靠辛勤勞動維持生計、撫育兒女的母親,因而她們又是無比崇高,為了孩子,胸腔里藏著震驚世界的力量。(能扣住文章主旨來談感受即可)(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