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妙夏日最喜蟬鳴閱讀答案
在做《美妙夏日最喜蟬鳴》這篇閱讀題的時候,需要把握好正確答案。下面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美妙夏日,最喜蟬鳴》閱讀題目及其參考答案,相信通過這些文字的閱讀你一定會有所收獲。
《美妙夏日,最喜蟬鳴》閱讀原文:
、僭诔砷L的歲月里感受著人間冷暖,四季輪回。一年之中我偏愛夏日,因為在這個生機繁茂,熱鬧的時節里可以自由自在地傾聽美妙的蟬鳴。我也一直認為蟬是一種頗有恒心和毅力的昆蟲,而對于炎炎夏日里的蟬鳴來說更是一種對生命的熱情歌唱。
②它們似乎是想要吵醒鄉村的耳朵,告知人們自己轉瞬即逝的青春和生命。夏日,明麗、清新的早晨,昨夜的天使留下的露珠,每一顆在暖陽下都飽滿晶瑩,似璀璨奪目的珍珠,閃現著彩色的銀光,安詳地睡在綠葉上。聽!不知是誰的一聲清脆的悠長低吟,拉開了又一天忙碌演唱的序幕!在陽光細細碎碎鋪滿的枝頭上,一蟬鳴,百家爭鳴!恰風和日麗,楊柳依依,每位歌者當之無愧都是天籟之聲!
③每至午后,日影移走,蟬總會朝著最亮最熱的方向唱得更歡喜了。美妙動聽的蟬聲總會不間斷地回蕩在人們耳邊,宛如一場氣勢磅礴并且正在火熱演奏的交響樂,自己也常常喜歡在這樣的午后,躺在樹陰下舒適的竹席上,觀蟬聽聲,聲聲蟬鳴,或低沉悲切,或雄偉嘹亮,或輕柔婉轉。聽者時而感覺歡快舒心,時而傷感愁悶,時而又令人斗志昂揚!
④漸漸地日薄西山了,黃昏已至,暮色加濃,聽這可愛的精靈還在晚風里低吟淺唱,突然想到了一句詩“倚仗柴門外,臨風聽暮蟬”。身臨雅靜,深幽,的確令人感觸頗多。這時的聲音忽遠忽近,忽有忽無,忽小忽大,雖然少了原有的嘹亮激越,但比亮麗的早晨更添了幾分玄妙與詩意。
、菽慊蛟S會問,為何我對它情有獨鐘,緣于一段我最愛的節目《人與自然》的視頻:“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個月陽光下的享樂,這就是蟬一生的寫照。”蟬的一生是艱難的歷程,它們生命極其短暫,但它們珍愛自己的生命,雖短暫卻從不悲傷,為了短短一個月的幸福時光,它們需要在暗無天日的底下壓抑幾年,等到破土而出,它們盡力、盡情地高歌著,酣暢淋漓地體現生命存在的價值,以火熱、孜孜不倦的生活熱情將自己微小的生命完美地轉化成一曲壯美的千古絕唱,同時也把自己獻給了美妙夏日。每每想到這,我也總為這種甘于寂寞,鍥而不舍,熱愛生命的態度而感動,心生敬愛。
⑥正如泰格爾所說的,生如夏花一樣燦爛,死如秋葉一樣靜美,它完全擁有了生命里的這兩種別樣的美麗。秋葉離開了枝頭,就像生命告別了人世,但它們卑微的軀體后面卻隱藏著清晰而豐富的脈絡,那些曾經奔騰著對生命最真的熱愛的鮮明的血液!
《美妙夏日,最喜蟬鳴》閱讀題目:
10.這篇散文運用 手法,通過描寫 、 、 三個時段的蟬鳴,抒發了作者對蟬的喜愛與贊美之情。(4分)
11.文章第②段畫線句子是什么描寫?說說這樣寫的作用。(4分)
12.第③段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試選擇其中一種手法簡析它的表達效果。(5分)
13.第⑤段畫線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試簡要指出該句與上下文的關系。(4分)
14.文章結尾引用了泰戈爾的話:“生如夏花一樣燦爛,死如秋葉一樣靜美……”作者引用的意圖是什么?請聯系最后一段談談你的理解。(5分)
《美妙夏日,最喜蟬鳴》閱讀答案:
10. 托物言志(借抒情);清晨,午后,黃昏。 (共4分,每點1分)
11. 景物(自然環境)描寫;(1分)形象生動地寫出了夏日清晨露珠的晶瑩、美麗、安詳的特點,表達了作者對夏日清晨的喜愛之情,(1分)烘托了蟬聲的優美。(2分)(共4分)
12. 擬人、比喻、排比。(3分)例:擬人:形象地寫出了蟬熱愛陽光、享受陽光的特點和形象;比喻: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蟬引吭高歌、場面壯觀的特點;排比:句式整齊,富有表現力,表達了作者對蟬聲的喜愛之情。(2分) (共5分,修辭方法每點1分。分析2分)
13.承上啟下(2分)。它一方面承接上文,表明自己對蟬的喜愛之情;一方面引起下文,寫對蟬心生敬愛的原因。(2分,一點1分,意思對即可)
14.引用泰戈爾的這句話:①形象地概括了蟬一生的特征和品質;②抒發了對蟬熱愛生命精神和贊美之情;③揭示了文章主旨;④增添了文采。(5分,每點1分,語言表達1分)
《夏》閱讀原文:
梁衡
、傧奶斓搅恕
、诤孟駹t子上的一鍋水在逐漸泛泡、冒氣而終于沸騰一樣,山坡上的芊芊細草長成了一片密密的厚發,林帶上的淡淡綠煙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長墻,輕飛曼舞的蜂蝶不見了,卻換來了煩人的蟬兒,潛在樹葉間一聲聲地長鳴.火紅的太陽烘烤著一片金黃的大地,麥浪翻滾著,撲打著遠處的山、天上的云,撲打著公路上的汽車,像海浪涌著一艘艘的艦船.金色主宰了世界的一切,熱風浮動著,飄過田野,吹送著已熟透了的麥子的香味。那春天的靈秀之氣經過半年的積蓄,這時已釀成一種磅礴之勢,在田野上滾動,在天地間升騰。
、巯奶斓纳适墙瘘S的。按繪畫的觀點,這大約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為冷的綠,如碧波,如嫩竹,貯滿希望之情;秋之色為熱的赤,如夕陽,如紅葉,標志著事物的終極.夏正當春華秋實之間,自然應了這中性的黃色——收獲之已有而希望還未盡,正是一個承前啟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麥子剛剛割過,田間那挑著七八片綠葉的棉苗,那朝天舉著喇叭筒的高粱、玉米和那在地上匍匐前進的瓜秧,無不迸發出旺盛的活力。這時她們已不是在春風微雨中細滋慢長,而是在暑氣的蒸騰下,蓬蓬勃發,向秋的終點作著最后的沖刺。
、芟奶斓男墒蔷o張的,人們的每一根神經都被繃緊。你看田間那些揮鐮的農民,彎著腰,流著汗,只是想著快割,快割;麥子上場了,又想著快打,快打。他們早起晚睡亦夠苦了,半夜醒來還要聽聽窗紙,可是起了風;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麥子打完了,該松一口氣了,又得趕快去給秋苗追肥、澆水。“田間少閑月,五月人倍忙”,他們的肩上挑著夏秋兩季。
、葸z憾的是,歷代文人不知寫了多少春花秋月,卻極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而夏呢,總是浸在苦澀的汗水里.有閑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歡這種緊張的旋律。我卻要大聲贊美這個春與秋之間的黃金的夏季.
(選自梁衡散文集《復感與秋思》,有刪改)
《夏》閱讀題目:
1.通讀全文,說說作者筆下的“夏”有哪些特點?(2分)
2.作者描寫景物用詞貼切,請賞析下面句中加點的詞。(2分)
火紅的太陽烘烤著一片金黃的大地,麥浪翻滾著,撲打著遠處的山、天上的云,撲打著公路上的汽車,像海浪涌著的一艘艘艦船。
3.文中說,“而夏呢,總是浸在苦澀的汗水里”。結合文章內容,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2分)
4.第③段中畫線的句子主耍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簡耍分析其表達效果。(3分)
5.正如作者所說,“歷代文人不知寫了多少春花秋月.卻極少有夏的影子”,“有閑情逸致的人”不喜歡夏天“緊張的旋律”。閱讀下面文段,說說該文段與《夏》一文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3分)
夏夜
他靠紗窗望出去.滿天的星又密又忙,它們聲息全無,而看來只覺得天上熱鬧。一梳月亮像形容未長成的女孩子,但見人已不羞縮,光明和輪廓都清新刻露,漸漸可烘襯夜景.小園草地里的小蟲瑣瑣屑屑地在夜談。不知哪里的蛙群齊心協力地干號,像聲浪給火煮得發沸。幾星螢火優游來去,不像飛行,像在厚密的空氣里漂浮,月光不到的陰黑處,一點螢火忽明,像夏夜的一只微綠的小眼晴。
(節選自錢鐘書《圍城》)
《夏》閱讀答案:
1、(2分)夏天的色彩是金黃的 夏天的旋律是緊張的
2、 (2分)“撲打”寫出麥浪翻滾的氣勢;“涌”描寫麥浪翻滾的動態情景,準確生動。(意思相近即可)
3、 (2分)夏天的農民是忙碌而辛勞的。他們既要忙于收割,又得趕快去給秋苗追肥、澆水,他們的肩上挑著夏秋兩季。所以說,夏,“總是浸在苦澀的汗水里”(意思相近即可)
4、(3分)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1分)形象生動地寫出了棉苗、高粱、玉米、瓜秧“旺盛的活力”,表現出夏天蓬勃的生機。(2分)(后一問意思相近即可)
5、(3分)《夏》文作者借“大聲贊美這個春與秋之間的黃金的夏季”,意在贊美在夏天辛勤勞動、為社會創造財富的勞動人民;(2分)《夏夜》則通過景物描寫,表達作者對寧靜且充滿活力的夏夜的喜愛與贊美之情。(1分)(意思相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