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教案下載 > 美術教案 > 幼教美術教案 > 我們的田野(通用15篇)

我們的田野

發布時間:2023-10-22

我們的田野(通用15篇)

我們的田野 篇1

  教學形式:綜合課 

  教學目的:1、學習歌曲感受音樂語言的旋律美,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

  2、啟發學生了解音樂語言,提高創編能力。

  教學重點:1、二拍子、四拍子節奏歌曲的學唱,背唱。

  2、指導學生劃拍唱準節奏及旋律音高。

  教學基本模式:1、創設情景,引疑激思。

  2、自主探究,獲取新知。

  3、議論爭辯,頓悟創新。

  4、訓練技能,激勵發展。        

  教具準備:電子琴、錄音機。

  教學過程 :

  一、組織教學:1、師生問好!

  2、介紹本節課內容。

  二、基礎訓練:

  1、發聲練習。

  2、節奏練習。

  三、新授課

  1、 教材分析

  原是組歌《夏天旅行歌》中的第三首,由于它的音樂形象鮮明,旋律優美動聽,易于上口,多年來廣為流傳,成為一首獨立的兒童抒情性合唱歌曲。歌詞精彩,富有詩意旋律優美、動聽,襯托出了祖國江山多嬌的美麗畫卷。

  2、聽磁帶,體會情緒。(教師畫一幅與歌詞有關的畫)

  3、再聽磁帶,再次體會情緒。(歌曲背景簡介)

  4、學唱歌曲,解決容易唱錯的地方。(注意二拍子的演唱速度及一音多字)

  5、先分組練習,然后在合到一起來演唱。(注意反復記號)

  6、處理歌曲并完整演唱歌曲。

  7、演唱完歌曲后請同學們畫一幅描繪家鄉風景的畫及談一談自己的體會。

  四、聽唱想做(二)。

  五、總結下課。

  教學札記

  學生能用連貫、優美的聲音演唱

  學生能通過歌曲的演唱感受田野的美景。

我們的田野 篇2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課文內容,認識祖國田野的美麗。

  2、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培養學生閱讀欣賞能力,陶冶情操。

  教學重、難點: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cai課件、錄音機(音樂《我們的田野》)、vcd(歌曲《我們的田野》)

  教學過程:(一)、導入

  師: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我們的田野》。(課件出示課題)

  問:你們知道什么是田野嗎?

  生:田野上有野花。

  生:田野上有彎彎的小河,河里有小魚。

  生:田野上有花,有草,還有各種小動物。

  師:這是你們眼中的田野,現在我們就來看看課文是怎樣描繪田野的吧!

  (二)指導閱讀理解

  師:請你們打開書,輕聲把詩歌朗讀兩遍,邊讀邊想:你認為詩歌中的那一句寫的很美,為什么?

  生:“碧綠的河水,流過無邊的稻田”這句寫的很美,因為河水很綠,稻田一眼望不到邊。

  師:你能讀讀這句嗎?(生讀)

  出示課件:動畫碧綠的河水。教師范讀。

  學生兩人互讀,指名讀。

  生:“無邊的稻田,好象起伏的海面”這句寫的很美。因為“起伏”特別美。

  師:“起伏”是什么樣子?(生做手勢)大家也做做。

  出示課件:稻田。

  師:請大家在閉上眼,邊聽邊想象:這無邊的稻田,在微風的吹拂下,就象海面的波浪一樣一起一伏,滾滾向前,這是多么壯觀的景象啊!

  睜開眼想一想,怎樣才能把你的理解讀出來呢?

  輕聲練習,再指名讀,齊讀。

  生:“平靜的湖中,開滿了荷花”這句很美。因為荷花很多,都“開滿”了湖。

  師:你認為這句該怎么讀?讀一讀。(生讀)

  出示課件:湖中開滿了荷花。

  師:看這荷花,荷葉在湖面上挨挨擠擠,花朵有的含苞欲放,有的已經盛開,真是美麗極了!你們喜歡嗎?

  生:喜歡。

  師:畫面這么美,那怎樣通過朗讀把這美盡可能的展現出來呢?(范讀)輕聲讀讀。兩個人互相讀讀。指名讀。

  生:“金色的鯉魚,長的多么肥大。”這句我特別喜歡,因為我喜歡魚,鯉魚顏色特別美,還很肥大。

  師:那你就讀一讀這句話吧!(生讀)

  師:聽的出來這句話確實很美,大家也讀讀吧。指名讀。兩人互相讀。

  出示課件:鯉魚。

  師:看這顏色,看這個兒,怎么樣。你們喜歡嗎?那就把你們的喜愛之情溶入到這句話中吧。范讀。互讀。指名讀。齊讀。

  師:你們還找到了哪句?

  生:“湖邊的蘆葦中,藏著成群的野鴨。”這句話美,因為我喜歡野鴨,野鴨很多還藏著。(讀這句)

  出示課件:蘆葦和野鴨。

  師:這高高的就是蘆葦。咦,不是成群的野鴨嗎,那些呢?

  生:藏起來了。

  師:這些野鴨時隱時現,有些被蘆葦擋住了,就像在和我們捉迷藏似的。誰來讀讀這句?(指名讀)

  師:還有要補充的嗎?(沒有)

  師:現在請你們閉上眼睛,邊聽邊想象,這是一幅怎樣的畫面。(老師讀全文)

  睜開眼睛,根據自己的理解把全文讀一讀。指名讀第一節和第二節。

  (三)提高、欣賞

  師:詩歌通過河水、稻田、荷花、鯉魚與野鴨為我們展現了一幅多么生動美麗的田野畫面。我想你們了解的田野景色肯定不僅僅是這些,現在就請你們把自己了解的田野景色給我們描繪一下。兩個人先互相說說。然后指名描述。

  師:你們描繪的真是多姿多彩,我也想描繪一下老視眼中的田野,愿意欣賞嗎?

  播放音樂《我們的田野》,同時演示cai課件五個動畫。

  配詞:

  1、田地里,滿眼綠色,農民們在辛勤的耕耘。

  2、秋天,高粱成熟了。看,這紅紅的高粱,在微風中向我們點頭微笑。

  3、青青的草地上野花遍地,有紫的,有黃的,有紅的,有粉的,它們在爭香斗艷。

  4、一屢屢燦爛的陽光,透過茂密的枝葉照在林間,使林間的綠各式各樣,或深、或淺、或明、或暗。5、水塘里,碧玉盤似的蓮葉浮在水面,淡黃色的蓮蓬亭亭玉立,雪白的蓮花張開了笑臉。蜻蜓飛來,更是別有情趣。

  師:這就是我為大家描繪的幾幅田野風光,喜歡嗎?

  師:課本上《我們的田野》這首詩歌優美生動,如果配上美妙動聽的音樂更是錦上添花。愿意聽一聽嗎?(播放vcd《我們的田野》)。

  教學反思:學生在歌詞中體會美好的畫面

  第二、三課時

  教學內容:田野在召喚(歌曲)

  教學目標:

  1、能用彈跳、歡快活潑的聲音演唱《田野在召喚》。

  2、讓學生認識到表現田園的音樂既可以是優美的,也可以是歡快的。

  教學重、難點:用歡快、活潑的聲音演唱《田野在召喚》。

  教學準備:鋼琴、田野的掛圖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師生共同演唱《師生問好歌》。

  2、做放松運動

  二、新課教學

  1、導入:大家請看田野的掛圖。我們一起來復習我們學過的歌曲《我們的田野》。下面我們再來學一首關于田園的歌曲《田野在召喚》。

  2、教師范唱

  3、模唱歌曲

  4、按節奏,讀歌詞

  5、畫圖:把你讀到的歌詞用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

  (學生從歌詞的內容、表現把它畫下來)

  6、教師對歌曲處理

  歌曲具有朝氣蓬勃、熱情奔放的特點。歌曲一開始,就以鮮明的音樂形象表現出了春天的田野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使人精神爽朗。上句前兩小節的弱起小節及同音反復后的三度跳進,給人以明朗向上的感覺,上句第三小節的八分休止符的運用,又使人感到歡快、活潑、跳躍。

  三、小結:

  教學反思:

  學生知道表現優美田園景色的音樂的特點,用自己的方式表現出一幅田園小景。

我們的田野 篇3

  教學形式:綜合課 

  教學目的:1、學習歌曲《我們的田野》感受音樂語言的旋律美,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

  2、啟發學生了解音樂語言,提高創編我們的田野能力。

  教學重點:1、二拍子、四拍子節奏歌曲的學唱,背唱《我們的田野》。

  2、指導學生劃拍唱準節奏及旋律音高。我們的田野

  教學基本模式:1、創設情景,引疑激思。

  2、自主探究,獲取新知。

  3、議論爭辯,頓悟創新。我們的田野

  4、訓練技能,激勵發展。        

  教具準備:電子琴、錄音機。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1、師生問好!

  2、介紹本節課我們的田野內容。

  二、基礎訓練:

  1、發聲練習。

  2、節奏練習。

  三、新授課

  1、 教材分析

  《我們的田野》原是組歌《夏天旅行歌》中的第三首,由于它的音樂形象鮮明,旋律優美動聽,易于上口,多年來廣為流傳,成為一首獨立的兒童抒情性合唱歌曲。歌詞精彩,富有詩意旋律優美、動聽,襯托出了祖國江山多嬌的美麗畫卷。

  2、聽磁帶,體會情緒。(教師畫一幅與歌詞有關的畫)

  3、再聽磁帶,再次體會情緒。(歌曲背景簡介)

  4、學唱歌曲,解決容易唱錯的地方。(注意二拍子的演唱速度及一音多字)

  5、先分組練習,然后在合到一起來演唱。(注意反復記號)

  6、處理歌曲并完整演唱歌曲。

  7、演唱完歌曲后請同學們畫一幅描繪家鄉風景的畫及談一談自己的體會。

  四、聽唱想做(二)。

  五、總結下課。

  教學札記

  學生能用連貫、優美的聲音演唱《我們的田野》

  學生能通過歌曲的演唱感受田野的美景

我們的田野 篇4

  教學內容:《我們的田野》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課文內容,認識祖國田野的美麗。

  2、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培養學生閱讀欣賞能力,陶冶情操。

  教學重、難點: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CAI課件、錄音機(音樂《我們的田野》)、VCD(歌曲《我們的田野》)

  教學過程:(一)、導入

  師: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我們的田野》。(課件出示課題)

  問:你們知道什么是田野嗎?

  生:田野上有野花。

  生:田野上有彎彎的小河,河里有小魚。

  生:田野上有花,有草,還有各種小動物。

  師:這是你們眼中的田野,現在我們就來看看課文是怎樣描繪田野的吧!

  (二)指導閱讀理解

  師:請你們打開書,輕聲把詩歌朗讀兩遍,邊讀邊想:你認為詩歌中的那一句寫的很美,為什么?

  生:“碧綠的河水,流過無邊的稻田”這句寫的很美,因為河水很綠,稻田一眼望不到邊。

  師:你能讀讀這句嗎?(生讀)

  出示課件:動畫碧綠的河水。教師范讀。

  學生兩人互讀,指名讀。

  生:“無邊的稻田,好象起伏的海面”這句寫的很美。因為“起伏”特別美。

  師:“起伏”是什么樣子?(生做手勢)大家也做做。

  出示課件:稻田。

  師:請大家在閉上眼,邊聽邊想象:這無邊的稻田,在微風的吹拂下,就象海面的波浪一樣一起一伏,滾滾向前,這是多么壯觀的景象啊!

  睜開眼想一想,怎樣才能把你的理解讀出來呢?

  輕聲練習,再指名讀,齊讀。

  生:“平靜的湖中,開滿了荷花”這句很美。因為荷花很多,都“開滿”了湖。

  師:你認為這句該怎么讀?讀一讀。(生讀)

  出示課件:湖中開滿了荷花。

  師:看這荷花,荷葉在湖面上挨挨擠擠,花朵有的含苞欲放,有的已經盛開,真是美麗極了!你們喜歡嗎?

  生:喜歡。

  師:畫面這么美 ,那怎樣通過朗讀把這美盡可能的展現出來呢?(范讀)輕聲讀讀。兩個人互相讀讀。指名讀。

  生:“金色的鯉魚,長的多么肥大。”這句我特別喜歡,因為我喜歡魚,鯉魚顏色特別美,還很肥大。

  師:那你就讀一讀這句話吧!(生讀)

  師:聽的出來這句話確實很美,大家也讀讀吧。指名讀。兩人互相讀。

  出示課件:鯉魚。

  師:看這顏色,看這個兒,怎么樣。你們喜歡嗎?那就把你們的喜愛之情溶入到這句話中吧。范讀。互讀。指名讀。齊讀。

  師:你們還找到了哪句?

  生:“湖邊的蘆葦中,藏著成群的野鴨。”這句話美,因為我喜歡野鴨,野鴨很多還藏著。(讀這句)

  出示課件:蘆葦和野鴨。

  師:這高高的就是蘆葦。咦,不是成群的野鴨嗎,那些呢?

  生:藏起來了。

  師:這些野鴨時隱時現,有些被蘆葦擋住了,就像在和我們捉迷藏似的。誰來讀讀這句?(指名讀)

  師:還有要補充的嗎?(沒有)

  師:現在請你們閉上眼睛,邊聽邊想象,這是一幅怎樣的畫面。(老師讀全文)

  睜開眼睛,根據自己的理解把全文讀一讀。指名讀第一節和第二節。

  (三)提高、欣賞

  師:詩歌通過河水、稻田、荷花、鯉魚與野鴨為我們展現了一幅多么生動美麗的田野畫面。我想你們了解的田野景色肯定不僅僅是這些,現在就請你們把自己了解的田野景色給我們描繪一下。兩個人先互相說說。然后指名描述。

  師:你們描繪的真是多姿多彩,我也想描繪一下老視眼中的田野,愿意欣賞嗎?

  播放音樂《我們的田野》,同時演示CAI課件五個動畫。

  配詞:

  1、田地里,滿眼綠色,農民們在辛勤的耕耘。

  2、秋天,高粱成熟了。看,這紅紅的高粱,在微風中向我們點頭微笑。

  3、青青的草地上野花遍地,有紫的,有黃的,有紅的,有粉的,它們在爭香斗艷。

  4、一屢屢燦爛的陽光,透過茂密的枝葉照在林間,使林間的綠各式各樣,或深、或淺、或明、或暗。5、水塘里,碧玉盤似的蓮葉浮在水面,淡黃色的蓮蓬亭亭玉立,雪白的蓮花張開了笑臉。蜻蜓飛來,更是別有情趣。

  師:這就是我為大家描繪的幾幅田野風光,喜歡嗎?

  師:課本上《我們的田野》這首詩歌優美生動,如果配上美妙動聽的音樂更是錦上添花。愿意聽一聽嗎?(播放VCD《我們的田野》)。

  教學反思:學生在歌詞中體會美好的畫面

我們的田野 篇5

  教學內容

  學唱歌曲《我們的田野》

  教學目標

  能用連貫、優美的聲音演唱《我們的田野》。

  教學準備

  錄音機、磁帶、手風琴

  教學重點

  用連貫、優美的聲音演唱《我們的田野》。

  教材分析

  《我們的田野》

  《我們的田野》由管樺作詞、張文綱作曲。張文綱是我國的作曲家,創作了四百多首音樂作品。1953年他與詞作家管樺合作創作了組歌《夏天旅行之歌》,《我們的田野》是其中的第三首。歌曲一經演唱便很快的流傳開來,久唱不衰,深受人們喜愛。還別選入“20世紀華人音樂經典”,是一首非常優秀的兒童歌曲。

  歌詞好像一幅優美的圖畫,使我們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麗。音樂更是別具特色,詞曲珠聯璧合,成為兒童歌曲創作的一個典范。

  《我們的田野》是一首單樂段歌曲又不規則的三個樂句組成(5+6+6),旋律優美、流暢。全曲共有六處弱起小節,其中兩處是在強拍上的弱起,旋律起伏,即好像是流淌的河水,又好像是連綿不斷的群山,使人產生美感。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學唱歌曲《我們的田野》

  1.發聲練習

  2.聽錄音,感受音樂的情緒

  3.學生學唱歌曲

  (1)跟隨老師學唱

  (2)再演唱時要注意六處弱起小節

  (3)在演唱過程中老師指導學生糾正錯誤的地方

  (4)采用不同方式演唱(例如:領唱加合唱、分組唱、獨唱等。)

  三、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一手非常美麗的歌曲,使我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秋天到了,同學們在閑暇時仔細觀察一下,北方秋天的田野是什么樣的。

  四、課后反思

我們的田野 篇6

  教學目標:

  1、歌曲:《我們的田野》旋律悠揚,富有歌唱性,歌詞也寫得很出色,猶如一幅絢麗的水彩畫描繪祖國山河的自然景色。

  2、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我們的田野》,使學生感受樂曲的情緒和思想內容,感受音樂諸表現手段為塑造音樂形象作用,激發學生體會一首樂曲(或歌曲)如果其速度、力度等產生變化,其情緒也隨著產生變化的效果。

  教學重點:

  通過以上的演唱,進一步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自然的思想感情。《我們的田野》是一首描寫田野美麗、壯觀、富饒的歌曲,歌曲曾在一九八0年獲第二次少年兒童歌曲評選一等獎。要求學生以寬廣、優美的聲音演唱。

  教學過程:

  一、常規教學

  1、師聲問好

  2、發聲練習:進行氣息訓練------做數冬瓜的游戲。

  二、唱一唱

  教師展示板書后,用教鞭指譜視唱,并指出本練習也是后半拍起唱的,同時出現連音線,使第二小節和第四小節的“5”時值增長,唱成二拍半。

  視唱時,先放慢速度,讓學生充分體會一下后半拍起唱的特點,然后再加快速度視唱。

  三、感授新課

  1、練習曲譜

  1)第一樂句 65|3?5|13 2|

  2)第二樂句 35|6 6?6|5 3|2-|20 32|

  3)第三樂句 32|1 7|61 5|

  4)最后 12|3 3?3|333 25|1-|

  5)教師用鋼琴彈奏曲譜1.5段,(全曲較長,時間不允許一一彈奏)學生隨琴聲出拍認真默唱1、5段曲譜。

  2、練習歌詞

  1)《我們的田野》是一首描寫田野美好風光的歌曲,歌詞寫到:美麗的田野,碧綠的小河,巍巍的群山,金色的 魚,成群的野鴨,從遠寫到近,從靜寫到動,從地面寫到天空,優美動聽的曲譜和生動形象的歌詞融合在一起,正如一幅幅美麗狀觀的山水彩畫描繪出祖國山河的無比美麗。江山如此多驕。

  2)分析歌詞,探討如何唱好本歌

  3)提問、討論:同學們,請大家想一下,既然歌曲如此生動、優美,那我們應該如何演唱好《我們的田野》這首歌呢(主要從力度、速度、呼吸、咬字,情緒等方面入手。)

  4)教師播放錄音1、5段,學生認真細聽

  5)教師指揮,學生有表情地演唱全曲。

  6)聽音樂

  第一遍:邊聽音樂邊打拍子。要求學生能聽出歌曲的拍子,并能跟著歌曲錄音進行邊聽邊打拍子。

  第二遍:感受樂曲的韻味,能輕輕跟唱。分析歌曲的結構。理解歌曲的含義,為更好地演唱歌曲做準備。

  3、學唱歌曲

  1)先學生自學歌曲,跟琴輕唱歌曲。

  通過一遍學唱,把感到困難的樂句提出來。老師和學生一起解決難唱的樂句。可以通過聽音、聽唱、模唱等形式進行學唱。

  2)再輕輕跟唱。

  3)要求:A:能唱準歌曲的旋律 B:能用歌聲準確表達歌曲中的連音和斷音,次聽音樂,進行比較。

  4、鞏固練習

  1)分組來演唱。 2)分領唱齊唱進行表演。

  四、小結

我們的田野 篇7

  教學內容:欣賞《前奏曲》、《小步舞曲》

  教學目標:

  1、通過對樂曲、繪畫作品的欣賞和散文的朗誦,了解表現田園小景的多種藝術形式的特點。

  2、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用自己掌握的藝術手段創造性地表現一幅田園小景。

  教學過程:

  1、 音樂于繪畫有著密切的聯系。它們可以表現同一種意境。只是使用的材料不同。一種是用聲音一種是用色彩。先請同學們欣賞英國畫家康斯泰撥爾的《埃塞克斯的微合公園》,想一想畫面上表現了什么?

  2、討論什么樣的音樂意境與這幅畫的意境相似。

  3、 教師簡介法國作曲家比才的《小步舞曲》《間奏曲》旋律優美,與繪畫的意境是相似的。《歡樂頌》是莊嚴的,不適合表現幽靜的田園小景。

  4、 除了繪畫、音樂,還可以用語言來表現田園小景。教師出示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橋》片段,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誦。

  5、 試一試,在《間奏曲》或《小步舞曲》的伴奏下朗誦。并感受、對比有音樂伴奏和沒有音樂的朗誦有什么不同?

  6、 啟發學生想一想,還可以用其他的藝術形式來表現嗎(如唱歌、雕塑、影視等)?這一環節可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而定。

  7、分組準備用各自的藝術形式來表現一幅田園小景。

  8、分組展示,師生評價。

  教學反思:

  學生知道表現優美田園景色的音樂的特點,用自己的方式表現出一幅田園小景。

我們的田野 篇8

  教學目標:

  1. 學唱歌曲,用寬廣、優美的聲音演唱,感受樂曲描繪祖國山河的優美景色,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自然的思想感情。

  2. 有感情地演唱《我們的田野》,感受樂曲的情緒和思想內容,激發學生體會歌曲速度、力度等產生變化,其情緒也隨著產生變化的效果。

  教學重、難點:

  通過演唱,進一步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自然的思想感情,要求學生以寬廣、優美的聲音演唱。

  教學準備:

  歌曲錄音以及各種季節的有關田野、村莊的風景畫等

  教學過程:

  一、圖片導入,感受田野

  1、播放《我們的田野》伴奏音樂,讓學生律動進教室。

  2、教師出示書本上一片金黃的油菜花的田野風光圖片,問:同學們,你們看到了什么?這一大片的油菜花讓你們想到了什么?

  (生交流)

  3、師:這就是我們的家鄉,就是生我養我的土地,這樣的土地充滿了生機,充滿了希望,也將帶給人們碩果累累的喜悅,有位作者用歌聲唱出了自己美麗的家鄉,我們來聽聽是怎么唱的? 揭示課題:《我們的田野》 是一首描寫田野美麗、壯觀、富饒的歌曲,歌曲曾在一九八0年獲第二次少年兒童歌曲評選一等獎。

  二、學唱歌曲

  1、播放歌曲錄音,并隨機播放其他美麗的田野的風光的圖片,學生邊欣賞歌曲邊欣賞圖片。

  2、聽后交流,師:這首歌曲中描繪了怎樣的田野風光?

  (學生盡情交流自己的感受)

  師:這首歌曲表達了人們對土地的熱愛之情,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唱這首優美的歌。

  三、學唱曲譜

  1、熟悉歌譜,師:我們先來仔細看一看歌曲的歌譜,歌譜中有一些記號告訴了我們歌唱的順序等,誰能把它們找出來并告訴大家歌曲的延長順序是什么樣的?

  (學生仔細觀察歌譜,交流得出:反復記號告訴我們這首歌曲有五段,并且結尾一句不一樣)

  2、隨琴視唱一遍曲譜。

  師:你們覺得哪一句最不好唱?

  提出難點:后半拍唱:“0 3 53”;“0 5 12”。

  突破難點:在休止符的地方請同學們嘗試輕輕閉上雙唇,來感受停頓。

  3、完整地視唱曲譜。

  四、學唱歌詞

  1、隨伴奏有感情地輕聲讀歌詞。

  2、隨伴奏輕聲默唱歌詞2遍。

  五、歌曲的處理

  師:這是一首很美的歌,我們要怎樣才能唱好它呢? 學生回答:優美、抒情,輕聲演唱。

  六、齊唱歌曲

  七、分角色演唱歌詞。 (可由學生自己選擇分角色的方式)

  八、表演歌曲

  師:同學們,我們可以怎樣來把歌曲表現得更好呢? (學生討論)

  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教師提醒可以采取簡單地舞蹈表演的形式,并安排學生試著練習,隨后請練習中表現出色的小組或者個人上來表演。

  九、課堂小結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學會了一首美麗的歌曲《我們的田野》,更重要的是,我們學會了去發現美、感受美、表現美。最后,讓我們在優美的歌聲中離開教室吧!

  播放歌曲《我們的田野》,讓學生離開教室。

我們的田野 篇9

  篇一

  【教學目標】

  1 會寫“美”“麗”兩個字,認識 7 個生字和 5 個認讀字及相關詞語。

  2 能畫出描寫田野景物的詞語,并清楚、完整地說出田野里都有什么。

  3 朗讀課文第一節,感受稻田的廣闊、美麗,產生熱愛祖國的情感并落實背誦。

  【教學重點】

  會寫“美”“麗”兩個字。以“美麗”為主線,讀中感悟祖國田野的廣闊、美麗,有 、 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準確畫批田野中的景物。

  【主要教學過程】 大體有這樣五個環節:

  1、了解學生對田野的認識,激發初讀欲望。

  2、初讀兒歌,畫批景物,初步感知田野的美麗。

  3、細讀詩歌第一節,充分想象,讀中感受田野的廣闊、美麗。

  4、想象畫面,背誦積累第一節。

  5、順應學生情感,識寫“美” “麗”兩字。

  第一大環節:

  了解學生對田野的認識,激發初讀欲望。 首先出示詞卡“田野”,指名認讀、齊讀之后,讓學生想象畫面復習背誦兒歌《田野 里豐收忙》 。進而引導學生聯系兒歌內容,聯系生活實際,說一說:田野什么樣,田野里都 有什么?在交流的基礎上引出課題并補充完整。 [這一環節由已學過的跟“田野”有關的兒歌引入,調動學生的認知積累、生活經驗, 了解學生對田野的認識,以激發調動起學生的閱讀期待,進而引導學生憑借詩歌去了解田 野,感受田野的美麗。]

  第二大環節:

  初讀兒歌,畫批景物,感知田野的美麗。 在這個環節里,分四個小層次。

  第一個層次:

  初讀兒歌,做到讀正確、讀流利。 引導學生借助音節自讀,同桌合作讀,指名分小節反饋讀等形式,扎實落實初讀。

  第二個層次:

  自讀思考:田野里都有什么?畫出田野中的景物名稱。 由于畫批要求是第一次出現,為有效落實,扎實訓練,降低難度,我決定先扶后放, 分節進行。首先,引導學生自讀第一節,思考:田野里都有什么?在師生交流過程中通過 實投演示,示范并引導學生用橫線畫下田野的兩個景物——河水、稻田,并引導學生認讀 詞語。在此基礎上訓練學生清楚、完整地表達:田野里有(河水)和(稻田) 。不排除有的同學會說“大海”也是田野中的景物,這時引導讀中理解: “無邊的稻田, 好像起伏的海面”實際是在說稻田。若還是不明白,在后面讀中感悟這句話時,再回應這 位同學。 有了第一節的訓練基礎,再引導學生自讀第二節,用橫線畫出湖中和湖邊的景物。需 要說明的是:由于學生大多生活在城市,可能有的同學不明白:第二小節寫的是湖中和湖邊 的景色,和田野有什么關系呢?因此,我準備借助圖片引導學生體會:田野指的是田地和 野外。野外有很多的景物呢,比如說:高山、湖泊、森林因此,湖泊也是田野中的景 物。使學生明白詩歌的第二小節寫湖中和湖邊的景色也是在寫田野的景色。 在此基礎上,訓練學生清楚、完整地表達。湖中有(荷花)和(鯉魚) ;湖邊有(蘆葦) 和(野鴨) 。

  第三個層次:

  多種方式準確認讀詞語,引導學生質疑。 課件出示田野景物名稱的詞語,引導學生通過開小火車讀、同組互讀、小老師帶讀等 方式讀正確,在此基礎上質疑,借助插圖、圖片等明白“稻田、蘆葦” 等詞語的意思。 河水 稻田 湖 荷花 鯉魚 蘆葦 野鴨 [在這一環節中,給足學生讀書思考、自讀自悟的時間,以培養學生邊讀邊思考,簡單 批畫的良好閱讀習慣。嘗試將閱讀了解與字詞教學有機結合,改變以往閱讀教學中閱讀與 字詞分塊進行的情況。] 第四個層次:正確、流利地朗讀詩歌,初步感知田野的美麗。 引導學生說一說我們的田野留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用一個詞來概括。隨后教師相 機板書“美麗”這個詞語。

  第三大環節:

  細讀詩歌第一節,充分想象,感受田野的廣闊、美麗。 在這一環節中,我緊緊圍繞“你是從哪兒感受到田野是美麗的?”這一牽一發而動全 身的問題,引導學生用心地讀詩,抓重點詞句通過聯系實際、想象畫面、做動作、看視頻 等手段引導學生把字變畫,讀中感悟田野的廣闊、美麗。 重點引導學生讀中感悟:碧綠的河水,流過無邊的稻田。無邊的稻田,好像起伏的海 面。 教學這兩句話時,我是分下面的四個層次來引導的。

  第一層:自讀句子說理解。

  第二層:聽讀想象,讀出理解。 老師范讀,引導學生閉眼想象: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又好像聽到了什么?

  3 [意在引導學生把呆板的文字還原成鮮活畫面,讀中表達自己的理解。在交流的過程中 理解“碧綠”“無邊” ,使學生感受到青綠色的河水流過廣闊無邊的稻田非常美麗。]

  第三層:聯系生活,觀看視頻,建立(海面與稻田)聯系,進而理解“無邊的稻田好 像起伏的海面” 。 老師問: “你到過海邊嗎?你見到的大海什么樣?引導學生說出大海的廣闊無邊與波濤 起伏的景象。若學生沒有去過海邊,或去過海邊的人很少,這里放一段大海的視頻,幫助 學生了解大海的特點。在這個過程中,引導學生做動作理解:波浪一會兒起來,一會兒落 下,這就是起伏的意思,并出示詞卡引導學生讀出理解。

  由于學生很少見過稻田,這里相機播放稻田的視頻,以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讀中表 達田野的廣闊美麗。 若批畫景物時,有學生認為:海面也是田野中的景物,這里要注意回應他,使之真正 明白“無邊的稻田,好象起伏的海面”實際是在說稻田。 [在這一環節,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將海面與稻田聯系起來,將“起伏”與理解詩句意思 聯系起來。滲透稻田如海面般寬廣、遇風起伏。在學生的腦海里建立起稻田起伏的動態形 象。鮮活的視頻資料,使學生身臨其境,較好地體會稻田的動態美。]

  第四層:想象心情,讀中表達內心的愉悅美。老師引導說:同學們,假如農民伯伯看到我們自己的田野里碧綠的河水從金黃的稻田 邊流過,看到廣闊美麗的金燦燦的稻子,他們會是怎樣的心情呢?進而讓學生帶著這種興 奮喜悅的心情,想象著田野的美麗風光,美美地再讀這一小節。

  第四大環節:想象畫面,背誦第一節。 分引導學生想象畫面自由練背(有困難的看提示) ,同桌互背,集體齊背三個層次。[課 堂上扎實落實背誦,將背誦分節落實,有效落實積累。] 我們的田野, (美麗的)田野。 碧綠的(河水) , 流過(無邊)的稻田。 無邊的稻田, 好像(起伏)的海面。

  第五大環節:順應學生情感,識寫“美”“麗”兩個字。 、 利用漢字形義結合的特點,引導學生運用歌訣來記“美”字: “羊字頭下一個大,祖國田野美如畫! ;緊緊抓住“美”字的易錯筆畫——第五筆豎和第八筆撇容易寫成一筆的 ” 情況,引導學生看筆順跟隨表說筆順;書寫前緊緊圍繞“美”字的特點橫多引導學生 觀察橫的長短變化及間距,強化“多橫間距要相等”的書寫規律。并通過范寫,強化書寫 要領。加強書寫反饋,圍繞普遍性問題進行再次指導,切實保證寫字質量。 對于“麗”字,引導學生歌訣識記“兩只明亮大眼睛,眉毛在上要寫長。 ”明確上面一 橫要寫得長一些,要能夠蓋住下面的部分。下邊要寫得一樣大。 [這樣一來,有效增強了學生的識字興趣及識記效果。引導學生規范書寫,并強化書寫 規則,使閱讀與識字、寫字較好地統一起來。]

  作業: 讀第二小節并想想:你從哪兒感受到湖泊也是美麗的? 搜集并閱讀詩歌后三小節。 [一方面達到增加閱讀量,豐富學生語言積累的目的;另一方面,在拓展閱讀過程中, 進一步提升學生對我們田野的認識:田野不僅景色美麗,而且物產還非常豐富呢。以激發 學生熱愛田野,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

  【板書設計】

  由于本詩緊緊圍繞田野的美麗風光來寫,因此板書為“美麗” 一詞,又因為“美麗” 是生字,因此書寫在田字格中。

  篇二

  教學目標:

  知識:學會8個生字,認讀1個字;先填空,再讀詞語。

  能力: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思品:了解祖國田野的廣闊美麗,產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朗讀課文,學習生字。

  教學難點:學會生字;了解祖國田野的廣闊美麗。

  查閱資料:無

  教、學具準備:生字卡片、課件

  教學課時數:兩課時

  板書設計:

  20我們的田野

  稻田:無邊

  美麗

  湖泊 湖中:荷花、鯉魚

  湖邊:蘆葦、野鴨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歌曲導入:

  喜歡唱歌嗎?今天我給你們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歌曲(放錄音)。這么好聽的歌曲我們要想學會必須先學會歌詞,打開書。

  二、初讀課文,通文識字。

  1、自由讀課文,看著拼音讀正確。

  2、檢測:

  (1) 出示生字卡片檢測

  (2) 詞語檢測:

  海面 稻田 起伏(做動作) 好像(說一句話)

  平靜(說近意詞) 荷花 肥大 成群(的什么?) 蘆葦 野鴨

  3、帶著字詞朋友再讀課文標出小結。

  4、分小結讀課文,其他生評議。

  5、兩人一組互相檢查讀。

  三、讀思感悟,體會田野的廣闊美麗。

  (一)第一小節:

  1、自由讀想想你從中讀懂了什么?

  2、匯報:

  (1) 理解“為什么說無邊的稻田像起伏的海面?”

  (2) 像想稻子在風的吹拂下翩翩起舞的樣子,讀讀。

  (3) 理解詞語:碧綠 無邊

  (4) 指導朗讀:從心情到感受。

  (二)第二小節:

  1、讀第二小節,找一找湖中和湖邊各有什么?用曲線畫下來。

  2、理解“開滿了荷花”(學生貼圖)——指導朗讀

  3、理解“肥大的鯉魚”——指導朗讀

  4、理解“藏著”的妙用(句子比較)

  (1) 湖邊的蘆葦中,有成群的野鴨。

  (2) 湖邊的蘆葦中,藏著成群的野鴨。

  5、指導朗讀本小節

  (三)讀全文,體會田野的美麗、廣闊。

  四、播放音樂,背誦課文。

  五、小結:

  我們來到美麗的田野,欣賞了美麗的風景,我們隨著優美的音樂,聆聽了優美的樂曲,我們多幸福啊!把我們的收獲說給或唱給爸爸媽媽聽聽。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背歌詞或唱歌曲。

  2、出示生字卡片認讀

  二、學習生字:

  (一)自學生字:

  1、借助拼音讀準字音并為它找到生字朋友。

  2、用自己最拿手的方法記憶字形。

  3、同桌互相記憶,比比誰的方法巧。

  (二)檢測匯報:

  1、認讀卡片并組詞。

  2、小小老師教大家記字形,比比誰的方法巧。

  (三)指導書寫

  1、觀察占位,你想提醒大家哪個字?

  2、匯報后邊說邊做記號。

  3、描一個紅再書寫一個,找到難寫字。

  4、指導難字:碧、綠

  5、把生字再寫一個鞏固練習。

  三、鞏固練習:

  1、數筆畫:

  碧 鯉 綠 肥

  2、填空再讀一讀:

  ( )的河水 ( )的稻田

  ( )的海面 ( )的鯉魚

  教材分析

  《我們的田野》是二冊教材中的一首現代詩歌,并被譜成一首優秀的兒童歌曲。這首詩 歌膾炙人口,語言精美,段段、句句都閃耀著圖畫般的美妙與靈動,畫面感很強。詩人用 凝練的語言,通過對稻田、湖泊景色的描寫,描繪了祖國田野的遼闊美麗及物產的豐富, 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無比熱愛的情感。 學情分析: “田野”對于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缺少生活。在他們的眼中, “田野”就意味著:長 著許多草的地方、農民種田的地方這種認識顯然是片面的,可見引導學生通過讀詩了 解田野、感悟田野的美景是本詩教學的重點及難點之一。 此外,學生對于“稻田”本就沒有清晰的印象,再加上像起伏的海面。學生更是無從 體會文字所表達的那種動態的美。因此,怎樣引導學生體會“無邊的稻田,好像起伏的海 面”是本詩教學的難點之二。 再有,本詩歌第一次出現畫批形式的課后題,由于學生知能基礎有限,因此畫批訓練 也就成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大難點。 教學方式與手段的分析: 我在設計時,充分考慮學生特點、詩歌特點,引導學生豐富視像,把字變畫,讀中感 悟田野的廣闊、美麗。

我們的田野 篇10

  教學形式:綜合課 

  教學目的:1、學習歌曲《我們的田野》感受音樂語言的旋律美,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

  2、啟發學生了解音樂語言,提高創編能力。

  教學重點:1、二拍子、四拍子節奏歌曲的學唱,背唱《我們的田野》。

  2、指導學生劃拍唱準節奏及旋律音高。

  教學基本模式:1、創設情景,引疑激思。

  2、自主探究,獲取新知。

  3、議論爭辯,頓悟創新。

  4、訓練技能,激勵發展。        

  教具準備:電子琴、錄音機。

  教學過程 :

  一、組織教學:1、師生問好!

  2、介紹本節課內容。

  二、基礎訓練:

  1、發聲練習。

  2、節奏練習。

  三、新授課

  1、 教材分析

  《我們的田野》原是組歌《夏天旅行歌》中的第三首,由于它的音樂形象鮮明,旋律優美動聽,易于上口,多年來廣為流傳,成為一首獨立的兒童抒情性合唱歌曲。歌詞精彩,富有詩意旋律優美、動聽,襯托出了祖國江山多嬌的美麗畫卷。

  2、聽磁帶,體會情緒。(教師畫一幅與歌詞有關的畫)

  3、再聽磁帶,再次體會情緒。(歌曲背景簡介)

  4、學唱歌曲,解決容易唱錯的地方。(注意二拍子的演唱速度及一音多字)

  5、先分組練習,然后在合到一起來演唱。(注意反復記號)

  6、處理歌曲并完整演唱歌曲。

  7、演唱完歌曲后請同學們畫一幅描繪家鄉風景的畫及談一談自己的體會。

  四、聽唱想做(二)。

  五、總結下課。

  教學札記

  學生能用連貫、優美的聲音演唱《我們的田野》

  學生能通過歌曲的演唱感受田野的美景。

我們的田野 篇11

  教學內容:

  1、復習演唱《我們的田野》

  2、欣賞鋼琴獨奏曲《牧童短笛》

  教學目的:

  1、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我們的田野》,使學生感受樂曲的情緒和思想內容,感受音樂諸表現手段為塑造音樂形象作用,激發學生體會一首樂曲(或歌曲)如果其速度、力度等產生變化,其情緒也隨著產生變化的效果。

  2、通過以上的演唱和欣賞,進一步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激發學生感受音樂作品的情緒,理解作品所塑造的音樂形象和所描繪的內容。從而提高學生欣賞音樂作品的能力。

  教學準備:錄音機、磁帶、小黑板、圖畫。

  教學過程:

  一、播放音樂,學生擊拍進入教室。

  二、組織教學(略)。

  三、基本練習。

  1、發聲練習(小黑板)

  1=F2/4

  05|13|65|54|3.5|21|1-‖

  要求以平穩的呼吸,優美的音色發音,一氣呵成,中間不能有任何停頓,后半拍起唱為難點,發音時先弱后強。發音時,上腭自然地抬高些,使高音容易唱得圓潤、響亮些。

  2、視唱練習

  1=C2/4

  0134|5-|567i|5-|5654|31|2265|1-‖

  教師展示板書后,用教鞭指譜視唱,并指出本練習也是后半拍起唱的,同時出現連音線,使第二小節和第四小節的“5”時值增長,唱成二拍半。

  視唱時,先放慢速度,讓學生充分體會一下后半拍起唱的特點,然后再加快速度視唱。

  四、復習歌曲

  《我們的田野》是一首描寫田野美麗、壯觀、富饒的歌曲,歌曲曾在一九八0年獲第二次少年兒童歌曲評選一等獎。要求學生以寬廣、優美的聲音演唱。

  (一)復習曲譜

  1、分析曲譜,指出容易唱錯的地方,

  如:第一樂句65|3.5|132|錯唱成65|3.5|132|20|

  第二樂句35|66.6|53|2-|2032|錯唱成35|66.6|53|2—|

  第三樂句32|17|615|錯唱成32|1.7|615|

  最后12|33.3|333|25|1-|錯唱成12|33.3|25|1-|

  2、教師用鋼琴彈奏曲譜1、5段,學生隨琴聲出拍認真默唱1、5段曲譜。

  (二)復習歌詞

  《我們的田野》是一首描寫田野美好風光的歌曲,歌詞寫到:美麗的田野,碧綠的小河,巍巍的群山,金色的魚,成群的野鴨,從遠寫到近,從靜寫到動,從地面寫到天空,優美動聽的曲譜和生動形象的歌詞融合在一起,正如一幅幅美麗壯觀的山水彩畫描繪出祖國山河的無比美麗,江山如此多驕。

  1、分析歌詞,探討如何唱好本歌

  提問、討論:同學們,請大家想一下,既然歌曲如此生動、優美,那我們應該如何演唱好《我們的田野》這首歌呢(主要從力度、速度、呼吸、咬字,情緒等方面入手。) 2、教師播放錄音1、5段,學生認真細聽,(利用空白磁帶先錄好1、5)

  3、教師指揮,學生有表情地演唱全曲。

  六、欣賞

  啟發談話:

  同學們,今天我們欣賞的內容是鋼琴獨奏曲,這是一首描寫田園風味的鋼琴獨奏曲,樂曲的名稱叫做《牧童短笛》。板書:《牧童短笛》。

  (一)介紹作者,作品及作品所表現的內容。《牧童短笛》的作者叫賀綠汀,他是我國的音樂家,《牧童短笛》是他的代表著,作于一九三四年。

  (二)“聽”完全曲,“聽”后回答下列問題:

  1、《牧童短笛》,由幾個樂段組成?它們的情緒怎樣?(分成三個樂段)。

  第一樂段速度徐緩,旋律悠揚;

  第二樂段速度歡快,旋律流暢;

  第三樂段是第一樂段的完全再現。

  (三)分段分析,分段講解,分段欣賞全曲

  第一樂段。1=G,4/4拍,這一樂段用對位手法寫成,在這一樂段里,教師啟發學生想象,引導學生理解樂曲所表現的內容;樂曲的兩個聲部此起彼落,正如兩個小牧童在牛背上對歌。

  再播放錄音第一樂段。

  第二樂段

  這一樂段由上面的C調轉到G調,由4/4拍轉到2/4拍,速度明顯加快,通過聽、講、想、討論,讓學生自己去感受和理解作品。對于想象豐富、發言大膽的同學要鼓勵、表揚,(如:有的學生認為兩個牧童不是在田野里互相追逐嬉戲,而是從牛背上下來,兩個人在打水仗)。這一樂段要聽后再分析。

  第三樂段

  本段是第一樂段的完全再現,曲調稍加裝飾,使樂曲顯得更加流暢、緊湊、歡快,情緒顯得十分安謐,使樂曲更加充滿詩情畫意。最后樂聲漸弱,結束在明亮的高音區,給人以詩意未盡之感。本段也聽后再分析,以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去思考,讓學生自己去理解作品,本曲所表現的內容好象又回到第一樂段:兩個小牧童重新坐在牛背上吹笛對歌,并且趕著牛慢慢回去了……

  (四)欣賞全曲

  分段分析,分段欣賞全曲后,教師應讓學生完整無缺地把全曲“聽”一遍,以便學生加深對全曲(整體)的印象,這一遍,教師不能在中間作任何插話,以免打斷學生的思路。

  (五)討論、談體會

  七、課堂小結及布置作業:

  教學反思:

  養成安靜聆聽音樂的好習慣,積極參與體驗樂曲帶給人們的不同的情緒。

我們的田野 篇12

  教學內容

  學唱歌曲《田野在召喚》

  教學目標

  能用連歡快、活潑的聲音演唱《田野在召喚》。

  教學準備

  錄音機、磁帶、手風琴

  教學重點

  用連歡快、活潑的聲音演唱《田野在召喚》。

  教材分析

  《田野在召喚》

  《田野在召喚》是一首意大利民歌,具有朝氣蓬勃、熱情奔放的特點。歌曲有兩個樂段構成。

  第一樂段是雙句體樂段,由上下兩個樂句組成。歌曲一開始,就以鮮明的音樂形象表現出了春天的田野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使人精神爽朗。上句前兩小節的弱起小節及同音反復后的三度跳進,給人以明朗向上的感覺,上句第三小節的八分休止符的運用,又使人感到歡快、活潑、跳躍。歌曲旋律流暢,一氣呵成。

  第二樂段也是雙句體樂段。兩個樂句的節奏基本相同。下句是上句的變化重復,使歌曲的第二樂段同第一樂段既有聯系又有變化。第二段歌詞反復之后,旋律由低向高發展到主音結束。在這首歌曲中,旋律基本上是上行的,力度的變化及重復的運用將對情感的表現有著重要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學唱歌曲《田野在召喚》

  1.發聲練習

  2.聽錄音,感受音樂的情緒

  3.學生學唱歌曲

  三、小結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一首描寫田野的中國歌曲,這節課我們又學習了一首和田野有關的外國歌曲,同學們你們更喜歡哪一首呢?

  四、課后反思

我們的田野 篇13

  教學內容:

  1、復習演唱《我們的田野》

  2、欣賞鋼琴獨奏曲《牧童短笛》

  教學目的:

  1、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我們的田野》,使學生感受樂曲的情緒和思想內容,感受音樂諸表現手段為塑造音樂形象作用,激發學生體會一首樂曲(或歌曲)如果其速度、力度等產生變化,其情緒也隨著產生變化的效果。

  2、通過以上的演唱和欣賞,進一步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激發學生感受音樂作品的情緒,理解作品所塑造的音樂形象和所描繪的內容。從而提高學生欣賞音樂作品的能力。

  教學準備:錄音機、磁帶、小黑板、圖畫。

  教學過程:

  一、播放音樂,學生擊拍進入教室。

  二、組織教學(略)。

  三、基本練習。

  1、發聲練習(小黑板)

  1=f2/4

  05|13|65|54|3.5|21|1-‖

  要求以平穩的呼吸,優美的音色發音,一氣呵成,中間不能有任何停頓,后半拍起唱為難點,發音時先弱后強。發音時,上腭自然地抬高些,使高音容易唱得圓潤、響亮些。

  2、視唱練習

  1=c2/4

  0134|5-|567i|5-|5654|31|2265|1-‖

  教師展示板書后,用教鞭指譜視唱,并指出本練習也是后半拍起唱的,同時出現連音線,使第二小節和第四小節的“5”時值增長,唱成二拍半。

  視唱時,先放慢速度,讓學生充分體會一下后半拍起唱的特點,然后再加快速度視唱。

  四、復習歌曲

  《我們的田野》是一首描寫田野美麗、壯觀、富饒的歌曲,歌曲曾在一九八0年獲第二次少年兒童歌曲評選一等獎。要求學生以寬廣、優美的聲音演唱。

  (一)復習曲譜

  1、分析曲譜,指出容易唱錯的地方,

  如:第一樂句65|3.5|132|錯唱成65|3.5|132|20|

  第二樂句35|66.6|53|2-|2032|錯唱成35|66.6|53|2—|

  第三樂句32|17|615|錯唱成32|1.7|615|

  最后12|33.3|333|25|1-|錯唱成12|33.3|25|1-|

  2、教師用鋼琴彈奏曲譜1、5段,學生隨琴聲出拍認真默唱1、5段曲譜。

  (二)復習歌詞

  《我們的田野》是一首描寫田野美好風光的歌曲,歌詞寫到:美麗的田野,碧綠的小河,巍巍的群山,金色的魚,成群的野鴨,從遠寫到近,從靜寫到動,從地面寫到天空,優美動聽的曲譜和生動形象的歌詞融合在一起,正如一幅幅美麗壯觀的山水彩畫描繪出祖國山河的無比美麗,江山如此多驕。

  1、分析歌詞,探討如何唱好本歌

  提問、討論:同學們,請大家想一下,既然歌曲如此生動、優美,那我們應該如何演唱好《我們的田野》這首歌呢(主要從力度、速度、呼吸、咬字,情緒等方面入手。)

  2、教師播放錄音1、5段,學生認真細聽,(利用空白磁帶先錄好1、5)

  3、教師指揮,學生有表情地演唱全曲。

  六、欣賞

  啟發談話:

  同學們,今天我們欣賞的內容是鋼琴獨奏曲,這是一首描寫田園風味的鋼琴獨奏曲,樂曲的名稱叫做《牧童短笛》。板書:《牧童短笛》。

  (一)介紹作者,作品及作品所表現的內容。《牧童短笛》的作者叫賀綠汀,他是我國著名的音樂家,《牧童短笛》是他的代表著,作于一九三四年。

  (二)“聽”完全曲,“聽”后回答下列問題:

  1、《牧童短笛》,由幾個樂段組成?它們的情緒怎樣?(分成三個樂段)。

  第一樂段速度徐緩,旋律悠揚;

  第二樂段速度歡快,旋律流暢;

  第三樂段是第一樂段的完全再現。

  (三)分段分析,分段講解,分段欣賞全曲

  第一樂段。1=g,4/4拍,這一樂段用對位手法寫成,在這一樂段里,教師啟發學生想象,引導學生理解樂曲所表現的內容;樂曲的兩個聲部此起彼落,正如兩個小牧童在牛背上對歌。

  再播放錄音第一樂段。

  第二樂段

  這一樂段由上面的c調轉到g調,由4/4拍轉到2/4拍,速度明顯加快,通過聽、講、想、討論,讓學生自己去感受和理解作品。對于想象豐富、發言大膽的同學要鼓勵、表揚,(如:有的學生認為兩個牧童不是在田野里互相追逐嬉戲,而是從牛背上下來,兩個人在打水仗)。這一樂段要聽后再分析。

  第三樂段

  本段是第一樂段的完全再現,曲調稍加裝飾,使樂曲顯得更加流暢、緊湊、歡快,情緒顯得十分安謐,使樂曲更加充滿詩情畫意。最后樂聲漸弱,結束在明亮的高音區,給人以詩意未盡之感。本段也聽后再分析,以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去思考,讓學生自己去理解作品,本曲所表現的內容好象又回到第一樂段:兩個小牧童重新坐在牛背上吹笛對歌,并且趕著牛慢慢回去了……

  (四)欣賞全曲

  分段分析,分段欣賞全曲后,教師應讓學生完整無缺地把全曲“聽”一遍,以便學生加深對全曲(整體)的印象,這一遍,教師不能在中間作任何插話,以免打斷學生的思路。

  (五)討論、談體會

  七、課堂小結及布置作業:

  教學反思:

  養成安靜聆聽音樂的好習慣,積極參與體驗樂曲帶給人們的不同的情緒。

  原文標題:新人教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我們的田野 篇14

  教學內容:田野在召喚(歌曲)

  教學目標:

  1、能用彈跳、歡快活潑的聲音演唱《田野在召喚》。

  2、讓學生認識到表現田園的音樂既可以是優美的,也可以是歡快的。

  教學重、難點:用歡快、活潑的聲音演唱《田野在召喚》。

  教學準備:鋼琴、田野的掛圖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師生共同演唱《師生問好歌》。

  2、做放松運動

  二、新課教學

  1、導入:大家請看田野的掛圖。我們一起來復習我們學過的歌曲《我們的田野》。下面我們再來學一首關于田園的歌曲《田野在召喚》。

  2、教師范唱

  3、模唱歌曲

  4、按節奏,讀歌詞

  5、畫圖:把你讀到的歌詞用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

  (學生從歌詞的內容、表現把它畫下來)

  6、教師對歌曲處理

  歌曲具有朝氣蓬勃、熱情奔放的特點。歌曲一開始,就以鮮明的音樂形象表現出了春天的田野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使人精神爽朗。上句前兩小節的弱起小節及同音反復后的三度跳進,給人以明朗向上的感覺,上句第三小節的八分休止符的運用,又使人感到歡快、活潑、跳躍。

  三、小結:

  教學反思:

  學生知道表現優美田園景色的音樂的特點,用自己的方式表現出一幅田園小景。

我們的田野 篇15

  教學內容

  學唱合唱歌曲《田野在召喚》

  教學目標

  能用連歡快、活潑的聲音演唱《田野在召喚》。

  教學準備

  錄音機、磁帶、手風琴

  教學重點

  用連歡快、活潑的聲音演唱《田野在召喚》。

  教學過程

  1.復習上節課所學的《田野在召喚》的一聲部。

  2.學習歌曲的第二聲部。

  3.找出難點,重點解決。

  4.請同學們為歌曲方框中的旋律設計力度變化,在XX處設計聲音或動作,使歌曲更富有朝氣。

  5.用合唱這種演唱形式來表現這首歌曲。

  6.課后反思

我們的田野(通用15篇) 相關內容:
  • 勇敢救護隊(通用2篇)

    發表時間:2004/11/16常熟市虞山鎮花溪幼兒園 錢建紅一、活動背景:對幼兒進行感覺統合訓練是我園課程實施中的一個特色,訓練器材色彩鮮艷,適合幼兒身心發展的需要,是幼兒愛不釋手的玩具,但是,如果訓練方法單調乏味,小朋友在活動中也...

  • 美麗的花背心(精選3篇)

    美麗的花背心意圖孩子們每天人園時,不論是帶件衣服或是帶雙鞋子,都喜歡用塑料袋裝著提來,于是,教室里便有了許多形形色色的塑料袋。我班的廢舊圖書也不少,放在教室里既不美觀,扔了又可惜,且廢舊圖書上有好多圖案看起來挺美的,平時...

  • 樹葉噴刷(精選2篇)

    美術:樹 葉 噴 刷設計意圖:秋去冬來,幼兒園內有很多落葉,孩子們十分鐘情于這些普通的葉子,每次戶外活動時,總是顧不得弄臟小手和衣兜,偷偷地把樹葉藏在口袋里,于是從孩子的意愿出發,設計了這次活動,希望滿足孩子們對大自然的好奇心。...

  • 小小飛行員(精選13篇)

    一、活動目標:能排除物體顏色、大小的干擾,進一步感知8以內的數,理解數的實際意義。二、重點及難點:重點:感知8以內的數量難點:能排除物體大小、顏色的干擾,理解數的實際意義。...

  • 網魚嘍(通用2篇)

    活動目標:1、結合游戲學畫橫豎交叉的直線,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2、大膽作畫,樂意和同伴交流。活動準備:幼兒的準備:日常生活中讓幼兒觀察魚,給魚喂食、玩耍。和教師一起給魚換水。...

  • 黑貓警長(通用13篇)

    活動名稱:(小班)——創設環境,激發小班的幼兒興趣和好奇心,促進交往的活動設計一、活動目標:1、復習以某一物體為中心,認識上下、前后、里外的空間方位。2、通過環境的創設,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 采茶撲蝶(通用17篇)

    設計意圖:勞動創造了人類,同時也孕育出了燦爛的文化,人們在勞動中成長,在勞動中發展。《采茶》正是在勞動中創造出來的一首優美動聽的福建民歌。...

  • 有趣的聲響(通用3篇)

    教學對象:一年級學生教學目標:1、通過多種活動形式的,探索大自然中的聲音,開始對聽賞活動表現出積極主動的態度和興趣(人文主題)2、初步感知音樂要素(長短、高低、音樂、強弱)和它們的表現作用(知識技能主題)教學準備:錄音磁帶...

  • 玩紙棒(精選9篇)

    ——體育活動目標:1、探索紙棒的不同玩法,進一步萌發創新與合作的意識。2、在的過程中學習助跑跨跳過50厘米左右的平行線。3、在中進一步增強對體育活動的興趣以及勇于克服困難的信心。...

  • 幼教美術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丽江市| 额济纳旗| 芷江| 攀枝花市| 云梦县| 松原市| 高邮市| 开原市| 阳谷县| 昭通市| 佛学| 景宁| 洛川县| 岳普湖县| 绍兴市| 河源市| 大新县| 巴中市| 凤翔县| 永昌县| 申扎县| 富平县| 民权县| 卫辉市| 蓬莱市| 桐城市| 社旗县| 兰考县| 松溪县| 云南省| 临洮县| 崇州市| 台前县| 海晏县| 普陀区| 客服| 红河县| 铜川市| 定远县| 汾西县| 天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