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賞馬蒂斯的《紅色中的和諧》和《紅色的畫室》
在這里,畫家以一塊高純度的紅色平面,限定了整個房間內的空間。他把室內三度空間的物象,全都描繪在這塊二度空間的紅色平面上。他把藍色的紋樣分布在桌布和墻面上,從而在這紅色平面上清楚地將那水平的面和垂直的面區分開來。值得注意的是,他在形態的表現上采取一種圖形類比的方法。我們在畫上看見,窗外的屋頂,與那把椅子形狀相類似;花園里樹木彎曲的枝丫,與桌面和墻壁上鹿角形花紋相呼應;而桌布上的花梗與女傭的頭發,則用的是同一種簡略的線條。
過程:
在這里,畫家以一塊高純度的紅色平面,限定了整個房間內的空間。他把室內三度空間的物象,全都描繪在這塊二度空間的紅色平面上。他把藍色的紋樣分布在桌布和墻面上,從而在這紅色平面上清楚地將那水平的面和垂直的面區分開來。值得注意的是,他在形態的表現上采取一種圖形類比的方法。我們在畫上看見,窗外的屋頂,與那把椅子形狀相類似;花園里樹木彎曲的枝丫,與桌面和墻壁上鹿角形花紋相呼應;而桌布上的花梗與女傭的頭發,則用的是同一種簡略的線條。
一、感知與講述
出示名畫——《紅色中的和諧》并提問。
1.這張紙上畫了些什么?(有人站在桌邊,桌上有花瓶,桌旁有椅子,很好看的墻紙……)
2.這張畫畫的是什么地方?(家,從打開的窗戶還可以看到外面的風景……)
1.這張畫中什么顏色最多?(紅色)哪些地方是紅色的?(桌布、墻布)
2.用了很多紅色,給你什么感覺?(很暖和、燙、熱鬧、喜洋洋的……)
3.如果畫中全用紅色是否好看?(不好看)那么畫畫的人除了用紅色還用了什么顏色?(藍色)因為紅色 和藍色給人不同的感覺,我們稱它們為對比色,畫中哪些地方用了對比色?(窗外——冷色,室內——暖色; 人的衣服——冷色,人的身后——暖色;墻布的花紋——冷色,墻布的底色——暖色)
4.畫中哪些地方用直線?哪些地方用曲線?(桌、椅、窗框用直線,花紋、窗外的樹、人、花瓶用曲線) 看曲線和直線你的感覺有什么不同?(直線——硬邦邦的,像樹干一樣,不動的……曲線——像蛇在扭,有翻 跟頭的感覺,像在動……)
三、啟發與討論
1.這張畫畫的是一個漂亮的家。我們小朋友自己的家漂亮嗎?(很漂亮、很美麗、很好看)
2.你覺得自己家最漂亮的是什么?(玻璃柜——里面放著各種各樣的玩具、酒瓶;床——上面鋪著好看的 床罩;鋼琴——套著漂亮的琴套,琴上放著花瓶、長毛絨玩具……)
3.以后你們也來學畫一張畫,把自己家里最漂亮的地方畫出來。
實例二:欣賞修拉的《大碗島的星期天下午》——創作“快樂的星期天”
要求:1.通過欣賞名畫,感受作品的技法——點彩畫;2.初步學會用手指作畫的方法。
準備:欣賞用的名畫、廣告顏料、調色碟、抹布、畫紙。
過程:
一、啟發與討論
星期天對于小朋友來說是很開心的日子,你們星期天過得快樂嗎?你們是怎么過的?(在公園里放風箏, 玩碰碰車、電動船、滑滑梯)
二、感知與講述
出示名畫——《大碗島的星期天下午》并提問。
1.今天老師帶來一幅畫,讓你們看看畫里的人是怎樣過星期天的。他們在做些什么?(有的在散步,有的 在游泳,有的在拍照,有的在曬太陽……)
2.看了這幅畫,你的感覺是什么?(好像太陽真的照在身上一樣,色彩很好看……)
三、分析與解釋
1.這幅畫畫的是什么季節?(秋季)為什么?(因為草有些發黃……)
2.天氣怎樣?(很好,因為有太陽)你怎么知道有太陽?(因為草地上有人的影子……)太陽照在草地上 ,影子的顏色和草地的顏色是不是一樣?(不一樣,影子顏色深,草地顏色淺)
3.這幅畫是畫家用筆一點一點點出來的,很多很多的黃點擠在一起就成了草地,很多很多的黑點擠在一起 就成了衣服。
4.今天我們也像畫家一樣用手指蘸上顏料一點一點畫,畫一張“快樂的星期天”。先用鉛筆打輪廊,然后 用手指蘸你喜歡的顏料點畫。注意不要把不同顏色的顏料混在一起。你想畫些什么?(和媽媽一起去劃船,和 爸爸一起去看電影,到商店去買玩具)
四、巡回指導
鼓勵展開想象,提醒幼兒用手指點畫時要小心,不要把畫紙以外的東西弄臟。
五、小結講評
展示幼兒作品并作解釋、講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