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教案-盛開戲曲之花
<<讓幼兒心靈盛開戲曲之花>>一、問題的提出
藝術教育不僅包括舞蹈、音樂、美術、視覺等藝術,還包括戲曲。京劇作為一門綜合的戲曲藝術,我們認為它與幼兒教育有著密切的關系。
1、京劇的唱、念、打、做以及色彩、線條多變的臉譜與幼兒園的美術教學、音樂教學要求是相通的,在教學過程 中能促使讓幼兒美感的發展。
2、京劇擅長表現人們的細膩豐富的內心世界,具有強烈的情緒性。能夠促進幼兒的情感發展。
3、京劇與其他藝術活動一樣,同樣能促進幼兒能力的發展及藝術素養的提高。
所以,京劇教學成為我園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和內容。
京劇教學擺上了我園的教育舞臺,幼兒能否接受呢?又怎樣通過京劇中的唱、念、打、做滲透對幼兒進行情感教學及能力培養呢?帶這些問題我們進行了嘗試。
二、京劇教學理論及依據
皮亞杰的幼兒認知發展理論認為:有序的信息是有利于幼兒吸收、加工、存儲和提取。對幼兒的施加的教育影響不應是隨心所欲的,雜亂無章的,必須把教育內容整理成一個系統來實施,才能被迅速地、有條理的編碼在認知結構中。根據上述結構中我們領悟到京劇教學同樣也應該是有系統性、科學性、而且要在認真貫徹新〈規程〉精神的基礎上,堅持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為基本點。樹立四個教育理論:
1、樹立京劇教學意識。明確京劇教學的任務不是為幼兒將來的特殊職業,特殊勞動作準備,也不是培養什么“專家”、“明星”的教育,而是為幼兒的基本素質的發展服務。
2、轉變藝術教學觀念。教師們要轉變“以繪畫、唱歌”為中心的純藝術教育觀念,充分認識到京劇教學與其他藝術教學一樣,都具有開發幼兒潛能和促進幼兒現代化素質發展的功能和作用。
3、加強京劇教學技能。知識是教師勞動的“手段”,是傳道,授業、解惑的“工具”。作為京劇教學為特色的幼兒園教師技能技巧無疑是重要的。
4、提高京劇教學質量。教師們要處理好京劇教學的過程與結果的關系。即強調過程也要重視結果。因此,京劇教學畢竟是一項需要有成果的藝術活動。
三、京劇教學的具體實施
根據皮亞杰的理論我園將京劇教學整理成為有序的系統。既教學總目標→教學分目標→教學子目標。它們之間層層落實,相互滲透。
熱愛中國的戲曲
培養愛國主義思想(分目標){
熱愛民族文化
總目標{
培養幼兒藝術素養
幼兒全面發展(分目標){
發展幼兒能力
皮亞杰的幼兒認知理論認為:幼兒的認知必須從感知---到動作開始,讓幼兒在有興趣的基礎上,親自操作才能使外界信息轉化為幼兒的知識與能力。各班教師根據園的總目標,依靠教研組的力量,堅持簡單---易懂---理解---接受的發展性教學原則對幼兒進行分目標的京劇教學,做到形式為目標服務,目標為發展幼兒的素質服務。具體做法如下:
(一)、激發學習興趣
幼兒的心理活動特點決定了興趣在京劇活動中的首要地位。因為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效果直接接受興趣的支配。
1、認識臉譜與服飾
在戲曲舞臺上,不論是角色的面部化妝,還是穿戴,與話劇、電影等藝術表演不同。話劇、電影的人物化妝接近生活,和原生活一樣,而京劇的人物化妝是在生活真實的基礎上進行夸張,美化、形成自己獨特的民族風格。當幼兒初級接觸臉譜以及服裝時所表現的表情是那樣的興奮與茫然。“為什么臉譜有不同的顏色”?“為什么有的臉譜上有塊白粉”?“為什么從前的人會穿這樣的衣服”、等等。老師向幼兒一一進行了解釋:不同顏色的臉譜代表不同的人物性格。例如:紅臉代表忠誠和勇敢;黑臉代表猛智;藍臉和綠臉代表草莽英雄;黃臉和白臉代表兇詐者;金色與銀色代表神妖。戲裝也是如此。它是表現角色的社會地位的重要標志以及風俗。為了增加幼兒的興趣我們特地從浙江京昆劇團借來“官衣”、“褶子”、“茶衣”、“靠”、“被”、“帔”等戲服,具體向幼兒介紹服裝的意義,讓幼兒知道:打仗的人穿鎧甲;做官的人穿官衣;勞動人民穿的褶子、茶衣等。皇帝穿的是帔。當幼兒穿上了這些又大又肥的戲服,戴上老師特意制作的臉譜,并讓其發揮想象自己所穿的衣服人物所能表現的動作時簡直是樂極了。從幼兒的行為反映中使我們深感到教學的具體化、游戲化能給思維直觀的幼兒帶來多大的學習熱情、學習興趣以及學習效果。
2、欣賞曲段與動作
京劇教學規律與其他藝術教學一樣,都需要在幼兒有接受能力之時,才會具有意義。為此,我們發動家長一起參與到我們的這項活動中來。與我們一起選擇幼兒能聽懂、看的懂的京劇唱片。例如:京劇《都有一顆紅亮的心》、《做人要做這樣得的人》;《智斗》;《敢灑熱血寫春秋》;《我們是工農子弟兵》等等。不但在幼兒園里聽,而且在家也聽,教師們利用音樂和美術活動的區角活動、日常活動等時間里給幼兒示范走臺步,做一個“亮相”;唱一段京劇。讓幼兒不僅能欣賞到碟片中京劇演員的表演,同時還能欣賞到身邊最親近的人(老師和家長)的表演。排除了幼兒對京劇表演的神秘感。隨著時間的推移幼兒對京劇慢慢的熟悉起來了。有的幼兒還能說出京劇唱段的名稱以及京劇中的人物。現在只要聽到京劇就會有幾個女孩子手拿圍巾,隨著京劇音樂的起伏做著軟綿綿的動作,有的時候突然會有幾個男孩子隨著京劇的音樂來一個蛤蟆式的虎跳;或者跟著老師甩幾下胳臂,踢幾下腿做幾個京劇動作,唱一段京劇選段,盡管幼兒的動作是那么的不協調,腔調是那么的不和調,但是從幼兒的表現中已經有了京劇表演的萌芽。幼兒已在向京劇天地走近。
(二)、通過教學熱愛京劇 培養良好的情感
常言到:觸情生情。這是因為人的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感中產生,情景的各種因素,對情感的產生往往具有綜合作用,讓幼兒目睹其情、耳聞其聲,心感其情,從而激情感之弦的共鳴。
1、愛心教學
古人曾說“有所知,才有所感”。在讓幼兒學習京劇的過程中,首先:我們讓幼兒知道京劇是我國的國粹,它有著悠久的歷史,在世界也是獨樹一幟。京劇也是我國的驕傲。作為一名中國小公民,我們有責任學習和繼承中國的戲曲。其次,我們讓幼兒了解京劇的一些初淺知識的基礎上,能聽懂京劇的一些唱段。例如:京劇〈紅燈記〉選段“都有一顆紅亮的心”,京劇〈沙家浜〉選段“智斗”,京劇《海港》選段“大吊車”等唱段。教師有激情地講述京劇《紅燈記》、《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的劇情,將“劇情”通過“師情”來喚起“生情”,通過“三情”地統一,激發了幼兒熱愛京劇中的劇情人物(李鐵梅、楊子榮)以及熱愛京劇的思想情感,促進了幼兒有一股繼承京劇的自豪感和責任感。
目前,大班、中班、小班還是剛入脫的小小班的幼兒都知道京劇。例如:有一次,我們帶幼兒到柳浪聞鶯觀賞京劇臉譜,幼兒一看到臉譜馬上就高興的手足舞蹈的議論開了,“京劇臉譜垴”;“京劇是我們中國的,不是外國的”;“我喜歡京劇,我爺爺還會唱呢?”“你爺爺會唱有什么希奇,我也會唱”。說會唱的幼兒此時拉開了嗓門唱了一段只有他自己才能聽的懂的京腔。在平時,只要聽到京劇的“咚嗆、咚嗆”的鑼鼓聲,小班幼兒就如同條件反射似的提起腳尖踉踉蹌蹌的模仿細碎步向前走。中班的幼兒會下意識地舞動小手模仿揮旗、騎馬等動作;大班幼兒非常自然的做“下腰”、“劈叉”、“滾花”、“亮相”、“拉山膀”等動作。從這些稚嫩的語言與動作中可以看出京劇已成為幼兒教學中的一部分。幼兒離不開京劇活動,幼兒已經喜歡京劇的表演。
2、環境創設
環境是一種無聲的教育。環境中的各種因素,對感情的產生往往具有綜合作用。在京劇教學活動中,幼兒園本身就是具有教學的一個縮影。在開展京劇教學活動中,我們設立了專門的京劇活動區域。并在這些區域中設立有關的材料讓幼兒操作。例如:美工角內提供了京劇臉譜、戲曲劇照;音樂角內提供了京劇片段的磁帶、鼓、鑼和叉。我們還根據幼兒的情緒有較大的敏感性,容易接受并記住一切色彩和諧、有趣味的、耐人尋味的東西的特點。為此,我們特地從網上摘取精美的京劇人物形象布置在公共場所中提供幼兒欣賞。例如:《天女撒花》、《霸王別姬》等。這些環境的創設,不僅為幼兒提供了學習京劇的物質影響因素,更重要的是教師通過這些環境因素,調動幼兒主動、積極與環境發生作用。
3、體驗情感
培養幼兒的情感,往往要抓住一個“愛”字。我們認為無論什么教學,教師都要具有傳遞情感的教學能力。這樣才能將情感的紐帶傳遞給幼兒。例如:教師向幼兒講述劇本的內容,評價人物在這場戲中所表現的性格時,都帶有明確的情感傾向性。褒、貶、怨等態度鮮明。讓幼兒知道京劇人物中還有好人和壞人。讓幼兒懂得世界上有愛也有狠。從而激起情感共鳴。京劇教學活動過程 中不管幼兒會唱不會唱,會畫不會畫,會表演不會表演,我們教師都傾注了愛心。不橫加指責。讓幼兒體會到學習京劇是一件快樂的事。通過一段時間的情感交流,大部分幼兒具備了一些愛憎分明的能力,并體現在日常活動中。例如:有一次幼兒在活動角內畫臉譜,一位幼兒用白顏色畫了一張臉譜,旁邊的幼兒就說“白顏色的臉是壞蛋,你怎么畫了一個大壞蛋啊!我才不畫呢。“在一般情況下,幼兒都喜歡用紅色、蘭色、黑色、綠色畫臉譜,表示自己對好人的愛戴。也有一些女孩子喜歡用黃色畫她們所謂的神妖。從幼兒的情緒表現中已經充分體驗出教師對幼兒的情感教育已經達到了預定的目標。也就是說教師已經以自己熱愛的飽滿情緒,嫻熟的技能激發了幼兒熱愛京劇的思想表現。
(三)、學唱京劇發展能力
能力是指人們成功地完成某項活動所具備的個性心理特征。它是成功完成某項活動的保證。在學習京劇活動中,僅僅具備一種能力是不夠的,通常是需要多種能力的完備結合。例如:繪畫能力。唱歌能力。表現能力等等。作為教師在京劇教學的過程中必須堅持動手導向,既幼兒的涉入實踐、練習、以保證京劇教學的順利進行。
1、美術教學
美術是一項眼手并用的活動。我們在美術教學活動中特意安排了幼兒畫京劇臉譜活動。在活動中通過運用夸張和變形的圖形來展示京劇角色的性格、特征。一般我們將臉譜的眼睛、額頭和兩頰被畫成蝙蝠、燕子和蝴蝶等動物的形態、顏色,然后讓幼兒在圓圈的圖案上學習對稱畫蝴蝶、蝙蝠、燕子等,夸張地畫上嘴和鼻子,最后讓幼兒在紙上學畫臉譜,通過這樣由淺入深學習方法讓幼兒掌握畫臉譜的技能,從而培養幼兒對京劇色彩的觀察能力、涂色能力、構圖能力、色彩的運用能力及對物體的想象能力。
2、唱歌能力
唱歌是需要耳朵聽,歌喉唱的一項活動。在學唱的過程中確實給我們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唱戲與唱歌是有區別的。京劇演唱需要唱腔。京劇唱腔基本分為西皮與二黃。西皮高亢剛勁,活潑明快。二黃則沉著穩重,凝練嚴肅。我們反復研究實驗一致認為二黃唱段相對比西皮較適合幼兒演唱。我們將選擇了京劇《海港》中馬洪亮的一段選取《大吊車》讓大班幼兒學唱,效果相當不錯。我們將這次的學唱活動向下城區的幼兒教師展示,得到了大家的好評,并獲得了下城區幼兒藝術活動展示二等獎。許多京劇的詞比較抽象,幼兒不能理解,也不太適合幼兒演唱,我們就運用兒歌與京調相結合進行兒歌京唱教學法。例如:京劇《智取威虎山》中的一曲段“敢灑熱血寫春秋”我們改為京歌《幼兒園里真快樂》,并在結束句中保留了原曲的“笑臉”動作。讓幼兒學習眼睛先睜后合的大笑方式,激起了幼兒的興趣,幼兒也就學的較快。在大班教學活動中我們還讓幼兒學填詞。例如:京劇《蘇三起解》,我們就讓幼兒自己填上自己喜歡的詞。這樣的學習方法避免了幼兒糊里糊涂地唱京劇的現象。同樣也培養了幼兒對京劇演唱的創造力,演唱能力及表演能力。
3、舞蹈教學
舞蹈是用身體和四肢去做各種動作的一項活動。那么,京劇是通過唱、念、做、打來表現人物的。他們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例如:“亮相”動作就蘊涵著我國古典舞蹈的動作。它在京劇中運用的比較多,主要通過塑像式的姿勢,突出顯示人物的精神狀態。“亮相動作需要人物挺拔,干脆。眼睛要炯炯有神。幼兒開始在訓練過程中有一定的困難,幼兒始終不夠挺拔。為此,我們特地創編了一首順口溜幫助幼兒掌握動作要領—“抬起我的頭,下巴往上提,挺起我的起胸,小肚向里縮,伸出我的臂,四肢肩并肩,張開我的眼,眉毛向上揚。”由于詞的內容較為通俗,幼兒記住了,會念了,動作也就逐漸掌握了。我們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創編了一些京劇舞蹈。例如:《中國戲曲娃》、《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些舞蹈都帶有許多的京劇動作,例如:“云手”“亮相”“細碎步”,還有許多體現幼兒的嬉戲、斗打的情節性動作,可看性很強。以上這些京劇舞蹈多次參加省、市、區的文藝匯演。其中京劇舞蹈《中國戲曲娃》已作為我園的保留節目。京劇舞蹈《做人要做這樣的人》參加了杭州市的文藝匯演,獲得了杭州市二等獎的好成績。在學習京劇舞蹈的過程中幼兒對舞蹈動作的協調能力、感受能力、控制能力、創編能力、表現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四、結論與討論
從我們京劇教學的實踐中體會,幼兒園京劇教學并非是“天才教學”,它不僅能為全體幼兒所享受,而且是一種融德育教育,知識傳授、形體、操作訓練和自然表現培養為一體的素質教育。我們的結論是:
1、學習京劇,能培養幼兒愛國主義的思想。幼兒知道了京劇是我國的國粹,是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我們有責任學習與繼承中國的戲曲。
2、學習京劇,能夠促進幼兒良好的情感。從我園的教育實踐中,我們體會到精神因素對幼兒發展的重要性。而學習京劇文化具備的德育功能一旦與智育相結合,就能充分發掘非智力因素的積極功能。例如:“學鐵梅,做鐵梅,什么困難都不怕”已經成為我園幼兒的學習與生活中的一個精神理念。
3、學習京劇,能夠陶冶幼兒美好的情操。京劇文化之精華,具有巨大的審美價值。京劇的臉譜是世人所贊嘆的,每個臉譜都有它的美、善、真、忠和奸。通過富有東方傳統京劇文化的系列直觀形象的品位和理解,有效地引導幼兒興味盎然地進入審美活動和操作活動,從自發到自覺地將美德作為自己追求的崇高目標。
4、學習京劇,能夠提高幼兒的各種能力。社會的發展,歷史的前進,未來的需要,要求教育培養的一代新人。必須是既能建設精神文明,又能創造物質文明的新人。在京劇活動區內幼兒通過手腦的并用,繪畫的臉譜惟妙惟肖,制作的的服裝古色古香,表演的動作鏗鏘有力,既繼承了優秀的京劇文化,又提高了幼兒想象力和創造力。
5、學習京劇,能夠提高教師的人文素質。深化教學改革,滲透京劇文化教學的責任在于教師,我園的教師比較年輕,受到現代的文化教育較多,對我國的傳統文化,尤其是京劇了解甚少。試想:對自己國家和民族的歷史、文化、傳統知之甚少,乃至一無所知的人,不可能擔負起京劇教學,于是,了解京劇,學唱京劇是我園教師提高教育教學能力活動中首當其沖要解決的一項重要認為任務。教師們在編寫京劇教案,學唱京劇臉譜的同時也在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蘊,感受到中華民族的博大精深。
總之,實踐證明對幼兒進行優秀的京劇文化教育,是當代幼兒健康成長的一種內在的需要,它已經得到廣大家長、教師、乃至社會的歡迎。那么,怎么進一步繼續將京劇教學從普及逐漸到深化和精湛,將是我們要討論和解決的一個問題,我們將有求于有關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