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名稱:我能保護我自己
活動四:我做小醫生 活動目標:教會幼兒學會處理簡單的傷口, 學習簡單的自救方法活動形式:集體活動準備:小朋友燙傷,割傷的圖片(嘴弄成哭與樂兩種)設計意圖 師幼互動 教育反思 知道受一點小傷是件在所難免的事情,人的身體受了傷很痛苦,但采取適當的方法,痛苦很快就會消失。 知道身體受傷是件很痛苦的事情,激發幼兒幫助他人的欲望及簡單的自救方法 1、教師提問:“在生活中,我們難免遇到一些危險的事情,會對我們的身體造成傷害,如果我們的身體受傷了,應該怎么辦?” 王一凡:我們應該找大夫,讓醫生為我們上一些藥,再包扎一下,就會好的。 教師:“如果我們的身體受傷了,不進行處理行不行?” 王園:“不行,要不然傷口就會發炎,疼得更厲害了 教師:“如果身體某個地方受了嚴重的傷不及時處理,人的生命都會有危險,一些小的傷口如果不作處理有時會發炎,使人更痛苦。 邸振京:“我的手破了,媽媽給我貼了一塊創可貼,不久就好了。” 教師:“如果我們的身體受到一點小傷,我們自己就能夠處理,不要害怕。” 2、出示圖片 第一張:教師:這個小朋友的手不小心被刀子割傷了,疼得掉下了眼淚,哪個小朋友快幫幫他,處理一下傷口,它就不會哭了。 王一凡:“我的手流血時,媽媽就給我拿水沖一沖” 孟令宇:“我可以帶他到醫務室抹點典氟,消消炎就可以了” 許嚴:“給他用消毒棉包扎包扎。別給他系的太緊了” 教師:“你們的方法真好,這個小朋友 通過你們的幫助傷口長好了“(幫助小朋友將哭的嘴巴弄掉) 第二張:教師:“這一位小朋友的手被熱水燙傷了,你們能幫幫這位小朋友嗎?” 張璞:“讓他用水沖一沖” 江名軒:“用牙膏涂一涂” 教師:“如果小朋友燙傷嚴重時,要用涼水沖一沖再到醫院治療,如果比較輕,也要用水沖,不能用布裹起來。” 受傷是每一名幼兒都曾經經歷的事情,無論是大是小,因此,幼兒具有很強的表達欲望,并對受傷產生一種抗拒感 幼兒能夠將日常生活中的子經歷準確反映出來,使全班的幼兒都學到了知識
思維接力棒:尋找身邊常見的安全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