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名稱:我身邊的交通工具
活動由來:
開學出,孩子們紛紛講述自己外出的經歷。有的說自己乘坐了火車;有的說自己做了飛機;還有的說自己坐公共汽車出去玩……通過他們的交流,我發現孩子們對交通工具有了初步的了解,但他們還不太了解相關的交通知識。因此我和孩子們確定了交通安全的主題,以便讓孩子了解更多的交通安全知識,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活動目標 問題板塊 主題壁報 區域游戲 相關內容 家園合作 資源利用 1、引導幼兒認識公共汽車、輪船、地鐵、火車、飛機等交通工具及相關的交通安全常識。 2、鼓勵幼兒大膽的提出問題,并學習自己去找到問題的答案。 3、鼓勵幼兒大膽的與別人交流自己的看法。 海、陸、空立體交通圖,將幼兒的問題展示出來。 如:怎樣過馬路最安全? 交通標志什么樣? 輪船、飛機什么樣? 我可以怎樣出去玩?(利用哪些交通工具) 利用樓道墻面展示幼兒對交通相關知識的認識。 利用班內瓷磚墻展示幼兒收集來的資料——幼兒去過的地方、幼兒見過的交通工具等。 1、電腦閱覽室:增加有關交通工具的圖書、交通相關的光盤。 2、美勞區:幼兒收集的各種廢舊材料、相關的制作書籍。 3、益智區:交通工具的拼圖、交通安全棋等。 4、建筑區:各種建筑圖例、各種交通工具模型、各種交通標志模型等。 1、利用樓道及家長園地展示主題進程。 2、出示主題網絡圖和主題目標以及主要教育內容。 3、提出家園合作建議,請家長幫助幼兒搜集主題相關的資料,并通過帶幼兒參加大量的戶外活動豐富幼兒相關知識經驗。 1、交通工具圖片和模型; 2、交通安全的圖書; 3、歌曲:《小飛機》、《開汽車》、《小火車》; 4、游戲光盤:《神奇龜》; 5、交通工具玩具:拼圖等。 6.、觀立交橋。 7、觀察小區內的汽車。 8、參觀過街天橋和地下通道。
活動目標:1、認識過馬路的安全規則。2、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活動形式:集體活動活動準備:交通指示燈圖片、行人過馬路的圖片
設計意圖 師幼互動 教育反思 1、教師出示交通指示燈的圖片。提問:“這是什么?你在哪里見過?” 2、教師出示行人過馬路的圖片,提問:“他們是怎樣過馬路的?誰做的對?” 3、請幼兒之間進行討論:自己對紅綠燈的認識。 張超宇:“我見過,這是紅綠燈,我去奶奶家時看見過。” 劉浩一:“我也見過,我們家樓下就有。” 李浩展:“這個紅綠燈是在馬路口的,要過馬路就要看它。” 白雨霏:“那個小朋友沒有在人行橫道過馬路,不對。馬路上車很多,容易被車撞到。” 李浩展:“過馬路要看紅綠燈,綠燈亮了才能走。” 張超宇:“那個小朋友從馬路上翻過去不對,車一過就撞上了,多危險呀!” 劉浩一:“那個從人行橫道過馬路的小朋友做的對,我媽媽也帶我這么走。” 白雨霏:“我們不能在馬路上亂走,因為車很多,特別危險。” 祖澤園:“紅綠燈有三種顏色,紅燈亮時不能走,綠燈亮時才能走。” 劉浩一:“有一種燈和這個不一樣,紅燈和綠燈里有一個小人。是給小朋友看的。” 張超宇:“我知道,那個紅綠燈是給行人看的,老師這個是給司機叔叔看的。” 李浩展:“我過馬路要走人行橫道,還要看紅燈,變綠了才能走。 孩子們對交通安全有一定的認知,能較客觀的認定其他人行為的對與錯。在活動中,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有很大的進步,尤其是對于自己比較了解的事情,語言的條理性很強。由此可見,知識經驗的積累對幼兒的思維、語言發展起著很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