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方案教學——梨子小提琴
一、活動目標:
1、欣賞故事,理解故事內容、情節,體驗故事情感。
2、認識樂器小提琴,感受故事的溫馨、柔美的情境。
二、活動準備:
1、小提琴獨奏曲、錄音機。
2、故事圖片、實物展示儀。
3、小提琴彩帶。
三、活動過程:
1、故事欣賞《梨子小提琴》(圖片、背景、音樂);
安靜的欣賞故事,通過提問討論:小松鼠用梨子做了什么?
誰聽了好聽的音樂?它做了什么?
(引導幼兒用故事中的語言回答)
2、小朋友和老師一起朗誦《梨子小提琴》。
3、欣賞提琴獨奏曲《梁祝》。
(1)認識小提琴。
(2)欣賞《梁祝》,感受樂曲安詳、輕柔的旋律。
(3)提問:
a你覺得這首小提琴演奏的曲子聽起來怎么樣?你喜歡嗎?
b你覺得還有哪些小動物也會來聽這么美妙的音樂呢?
4、聽音樂律動。
幼兒選擇彩帶,引導其聽著音樂作柔美的動作。
5、遷移想象:如果你有一把梨子小提琴,你想把音樂送給誰?
四、活動評價:
孩子們陶醉在小提琴獨奏曲柔美、婉約的意境中,他們想說、敢說、愿意說,樂于將自己的想法和肢體語言表達出來。在童話般意境的支撐下,幼兒身臨其境,大膽地發揮了自己的想象,有的說:“如果我有一把梨子小提琴,老師和小朋友就不用去看音樂會了,來聽我演奏;有的說:“如果我有一把梨子小提琴,我想把音樂送到北京的爸爸身邊,告訴爸爸我想他;有的說:”如果我有一把梨子小提琴,我想把音樂送到美國和伊拉克,讓他們不要打仗了;還有的說:“如果我有一把梨子小提琴,我要把音樂送到北京,祝奧運會成功!”小朋友的奇思妙想讓本次活動充滿了生趣,回味無窮。
綜合活動:好玩的音樂
一、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活動,學習聽辨各種東西發出的聲音,并能用語言表達.
2.了解聲音的特性以及與人的關系.
二、活動準備:
1.打擊樂器:木魚,小鈴,鈴鼓等.
2.米,硬幣,報紙,兩段錄音.
三、活動過程:
1.聽聽什么是聲音?
(1)第一次嘗試:讓幼兒聽辨米,硬幣,報紙等發出的聲音。
(2)讓幼兒操作:”怎樣才能聽到聲音?”
(3)教師小結:聲音能夠用耳朵聽到,但是它看不見,摸不著,這是人的一種聽覺反映.
2.聲音在哪里,幼兒探索.
教師引導幼兒嘗試能不能自己發出聲音?
(1)幼兒思考。
(2)教師小結:人在說話、唱歌的時候發出的聲音,是因為人的聲帶振動讓人在說話、唱歌時候能發出聲音。
(3)提問:什么物體振動時候也能發出聲音呢?
1.聲音的傳播:
(1)請幼兒講解并操作示范。
(2)知道聲音時通過空氣傳播引起的一定的振幅而產生的。
(3)讓教室里的物品發出聲音。
2.聽辨打擊樂器的聲音。
(1)教師在背后分別敲小鈴、木魚、鈴鼓等打擊樂器,讓幼兒猜,猜中后出示實物,和幼兒一起拍節奏。
(2)小結:這些都是打擊樂器,不同的樂器能發出不同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