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生成性主題活動——家鄉的水果
一、“家鄉的水果”主題來源
一天,方彬的爸爸拿來了很大一袋子李子來送給老師吃,小朋友圍著老師七嘴八舌地說開了。方彬說:“我們家還有杏子樹,還有桃子樹,杏子樹很高的。”厲夢婷說:“我們家也有李子樹,也有桃子樹。”“我們家有枇杷樹”。“我們家有櫻桃樹”……,孩子們的議論讓我意識到這是一個極好的活動內容——家鄉的水果。為了開展這一主題活動,我們也進行了一些調查,我們班29名幼兒,有28名幼兒家中或親威家種有果樹,大部分幼兒都有摘果子的親身經歷,對果樹也有一個基本的認知經驗;家中種的果樹種類有李子、杏子、枇杷、桃子、櫻桃,還有西瓜和葡萄等,另外,5~6月份,正是這些水果成熟豐收的時候,也為我們開展主題活動提供了有利條件。我們將從幼兒的實際和興趣出發,從中提取具有教育價值的內容,把握幼兒發展層次的差異,通過多種形式,多種途徑的交互作用,以達到幼兒自主參與,自發生成,在其自身認識結構基礎上向更高一階段發展,促使“家鄉的水果”主題活動的順利開展。
二、“家鄉的水果”預設主題活動目標
1、利用周圍環境,通過開展各類活動認識家鄉的各種水果,了解水果的生長過程及外形特征,激發幼兒熱愛勞動,熱愛家鄉的情感。
2、學習多途徑收集有效信息,樂于與同伴交流。
三、主題思考網絡
四、環境創設
(一)活動區
1、科學區
(1)在自然角里擺放本地常見的水果、干果,如李子、杏子、白果、西瓜等。
(2)收集各種水果核,分別放入塑料盒子或盤子里,再自制標簽插在其中。
2、美工區
(1)提供各色橡皮泥制作水果。
(2)提供各種水果核,進行粘貼造型。
(3)提供各種廢舊紙盒、包裝紙,供幼兒剪剪、貼貼、畫畫,包裝水果。
3、閱讀區
張貼各種水果的掛圖,供幼兒互相出謎、猜謎。
(二)墻飾
1、張貼幼兒摘水果的照片。
2、舉辦“畫水果”作品展覽。
五、主題實施
活動一:摘李子和杏子
(一)預設目標
1、感受李子和杏子的基本特征,探索判別水果成熟的基本方法。
2、感受摘果子的樂趣,體驗合作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1、事先與附近種有這兩種水果的家長聯系,選擇幾棵低矮的便于幼兒觀察,采摘的果樹。
2、請家長事先向孩子介紹判別李子和杏子成熟的方法。
(三)活動過程與活動實錄
1、談話
(1)討論外出時路上要注意的事項和自我保護的方法;
(2)果子摘下來不能馬上吃,要洗洗再吃。
2、摘桃子和杏子
幼:老師,你看這個杏子是熟的。
師:你怎么知道的?
幼:黃黃的,軟軟的就是熟的。
幼:李子紅紅的才是熟的,才好吃。
幼:青的是酸的,牙齒都要酸完了。
師:杏子和李子有什么不同呢?
幼:李子是圓的,杏子是有點扁的。
幼:顏色不一樣。
幼:這個李子不好吃了,里面有蟲子了,你看有洞了,里面肯定有蟲子。
幼:老師,那邊的樹上有很多杏子,你快來看。
我走過去,可不是樹上掛滿了黃黃的杏子,看起來真誘人,可是這棵杏子樹卻很高,人根本夠不到的。
我說:“要怎么才能摘到杏子呢?”
吳藝楠說:“拿根棍子來敲。”
方彬說:“這樣,杏子掉下來要爛的,老師,我有辦法的,找一塊很大很大的布,叫小朋友在下面接住,你拿一根棍子去敲杏子,杏子就會掉下來,落在這塊布上了,這樣杏子就不會掉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