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語言:小豬和靴子(通用2篇)
中班語言:小豬和靴子 篇1
中班語言 小豬和靴子
設計意圖: 現在的孩子獨生子女多,孩子們常常以以我為中心,不懂得關心他人,也很少能做到樂于助人。我們的道德教育不一定都是口頭的說教,可以通過故事的形式來傳遞我們要給孩子的東西。同時,還能教給孩子看故事的方法,基本了解故事的結構。因此,我選擇了《小豬和靴子》這個故事,希望通過故事能傳遞關愛和情感教育,同樣教給孩子舉一反三的讀故事的方法。活動目標:1、理解故事內容,學習“這不是……,是……”的句式。2、大膽猜測故事情節發展,嘗試用語氣和動作表現動物急切、關切和激動的心情。2、感受和體驗作品中人物樂于助人的情感。 活動準備:
1、小豬、八哥、狐貍、小花狗、小熊等動物的頭飾
2、故事課件
3、與故事內容相關的圖片及箭頭,起點終點標志。
4、小豬和靴子字卡
5、著急(1)、愛心(3)、激動(1)的表情標志
活動過程: 1、課件導入,引出故事主人公。
師:清晨,小豬到樹林去玩,忽然它在樹邊發現了一樣東西。小豬發現的這樣東西是怎么樣的?(一樣紅紅的東西,口小底大,摸上去很滑)小豬看見之后會怎么想,怎么做呢?(幼兒大膽猜測)
【評析:大膽的猜測能激發孩子繼續看故事的欲望,同樣能集中孩子們的注意力。】
2、教師根據課件邊講故事邊提問,引導幼兒猜測故事情節,學說對話,掌握句式“這不是……,是……”。
(1)師: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播放聲音——“咦,這是什么?好像是個皮袋子,是誰丟的呢?”)
師:誰來說一說小豬是怎么想的?你覺得小豬會怎么做呢?(幼兒猜一猜)
(繼續播放)“誰丟了袋子?誰丟了袋子?”(請孩子們一起學一學)
(2)師:這時候樹上的八哥鳥聽見了,也來幫助小豬,(師播放聲音:“小豬,這不是袋子,是一頂漂亮的紅帽子呀。”)
先請個別幼兒說一說(幼兒邊說教師邊點擊課件出現句式 “這不是……,是……”)
集體學一學。
【評析:第一次接觸句式的時候,可以直接聽聲音,在幼兒回憶時,再出示畫面】
師繼續播放課件。“哦,不是袋子是帽子”。師:小豬連忙把帽子戴在頭上,一邊走一邊叫……(教師用嘴型和身體語言提醒孩子,也可以請個別幼兒試一試)
師:小豬找不到帽子的主人,心里會怎樣的?那我們應該怎樣說?(引導幼兒用急切的心情來說“誰丟了帽子,誰丟了帽子”)
(3)(繼續播放課件,出現一只狐貍。)師:這時候來了一只狐貍,它會怎么對小豬說呢?(出現對話框 ,請幼兒來猜一猜,引導幼兒用“這不是……是……的句式”,并引導幼兒用修飾詞來修飾瓶子)
個別幼兒嘗試根據畫面說一說狐貍的話。
(播放聲音)集體學一學。
【評析:難度逐漸加大,通過讓幼兒先看畫面,根據畫面內容用學到的句式嘗試說一說狐貍的對話。】
師:“嗯,這瓶子真不錯。”小豬采了許多美麗的野花放進瓶子里,又喊道……(教師引導幼兒喊出“誰丟了瓶子?誰丟了瓶子?”,并表現出急切的心情)
(4)師:這時候,來了一只小花狗。他也知道了這事,它對小豬說:沒人丟,沒人領,那把花瓶送給誰呢?(幼兒猜測)
教師點擊課件出現小熊及聲音。師:小熊怎么拉?(生病了)為什么小花狗和小豬會把花瓶和花送給小熊呢?他們希望小熊……?(小熊是他們的好朋友,好朋友生病了,他們就帶著禮物去送給小熊,希望它病快點好。)
師:小豬和小狗來到了小熊家,把這個沒人領的瓶子和花送給小熊。小熊看見了高興地跳了起來,小熊會怎么說?(出現畫面小熊一只腳穿著鞋子,另一只腳沒穿鞋子),鼓勵幼兒用學到的句式說一說。(再出現 ,再請幼兒說一說)
【活動到了高潮,孩子們通過觀察畫面,發現原來小熊腳上只穿了一只鞋子,那樣紅紅的東西原來是小熊的紅靴子,并用學到的句式說一說,很好地鞏固和觀察孩子們對句式的掌握情況以及對畫面觀察的能力。】
(5))這時候小熊的心情是怎樣的?(試著用開心激動的心情說一說這句話)
(6)為什么小熊會這么高興?(他的好朋友幫他找回了心愛的紅靴子)
小熊開心地病也好了,三個好朋友嘻嘻哈哈,慶祝紅靴子找到了主人,回到了家。
3、根據圖片提示回憶故事內容,并嘗試復述故事中的主要情節和對話,表現出動物們急切、關切和激動的心情。
師:這個故事的名字就叫《小豬和靴子》,小豬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朋友們的幫助,最后終于找到了紅靴子的主人,這就像是一段奇特的旅程,這里是起點,這里是終點。(教師引導孩子們看黑板上的流程示意圖)
師:(事先貼好題目的黑板)故事中小豬在樹林里發現了一樣東西,口小底大,摸上去很滑,小豬想……(引導幼兒一起說)——圖片
師:小豬手里拿著這東西,嘴里著急地叫著……(引導幼兒一起說,并出示“著急”的標志,引導幼兒用著急的語氣說一說)。
師:樹上的八哥鳥聽見了,嘰嘰喳喳地說:“……”(請個別幼兒,集體,出示愛心標志,引導幼兒眼睛看著小豬關切地說一說)——圖片
師:“哦,不是袋子是帽子”小豬連忙戴在頭上,一邊走一邊叫……(引導幼兒一起著急地說)
師:狐貍看見了,嘻嘻地笑起來,說:“……”(個別、集體,出示愛心標志,集體有感情地學說)
師:恩,這瓶子真不錯,小豬采了許多美麗的野花,放進瓶子里,又喊道:“……”(集體)
師:小花狗看見了,對小豬說:“……”(集體,出示愛心標志)于是,小豬和小花狗來到了小熊家,把這個沒人領的瓶子和花送給小熊,小熊看見了,高興地跳了起來,說:“……”(個別、集體,出示激動的標志,并有感情地學說)小熊的病也好了,三個好朋友嘻嘻哈哈,慶祝紅靴子找到了主人,回到了家。
4、完整欣賞故事,輕聲跟著講故事。
師:小豬在尋找紅靴子的主人的過程中,雖然遇到了很多困難,但是它有沒有放棄?我們一起跟著電視機輕輕地說一說《小豬和靴子》的故事。
5、情感提升。 師:你喜歡故事中的哪個動物嗎?為什么? 師:你撿到過東西嗎?如果你撿到東西會怎么做呢?師:你丟過東西嗎?心里怎么樣?如果別人撿到了,還給你,你心里怎么樣? 小結:我們要像故事中的小動物們一樣,要樂于助人,幫助別人,撿到東西要歸還給別人,朋友生病了或者傷心了,我們要關心他們,說一說安慰的話,哄他開心。
6、結束。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一個新的故事,老師把頭飾放在區域里,小朋友在游戲的時候可以到表演區把這個故事表演出來。
中班語言:小豬和靴子 篇2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中班語言教育活動《小豬和靴子》。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以及說活動過程等幾個方面來闡述我對本次活動的理解和認識。
一,說教材
《小豬和靴子》這個故事選取小豬、小鳥、狐貍、小花狗和小熊這幾個幼兒熟悉且喜歡的角色展開,不僅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更能提高幼兒的興趣,讓幼兒在情景中學會助人為樂的傳統美德。
根據中班幼兒語言發展特點以及教材分析,我制定了本次活動的三個目標:
1。能夠理解故事內容,體驗從"紅紅的東西"到"紅靴子"的變化過程。
2。積極參與故事情節的討論,能夠根據故事角色進行對話。
重難點分析:根據目標和故事情節,我把在活動中理解故事內容以及懂得助人為樂的道理設為教學重點,根據中班幼兒的語言發展情況,將用完整的語言講述故事設為難點。
教學準備:為了使幼兒更好地進入角色當中,幫助幼兒理解故事。我做了以下準備:小豬、小鳥、狐貍、小花狗和小熊的故事情節的相應圖片。
二、說教法:
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情景教學法,提問法。
三、說學法活動
以幼兒為主體,根據教材內容和幼兒年齡特點,主要運用方法有:觀察法、討論法讓幼兒在輕松的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難點。
四、說活動過程
根據中班幼兒學習方式和年齡的特點,結合幼兒園教學工作原則和本次活動的目標,我設計以下三個環節:
(一)情景導入,引出故事我將出示靴子的圖片,結合提問法引出主題。我會用神秘的口吻問:"小朋友們,樹林里有只可愛的小豬撿到老師手中拿的這個東西,可是他不知道這是什么,讓我們一起幫他想想是什么,好嗎?"然后一一提問,以得到各種不同的答案,激發幼兒的想象和興趣。
(二)講述故事,理解內容1、首先我用生動有趣的語言配合靴子圖片將《小豬和靴子》完整的講述一遍。
2、其次我會提問:故事發生在什么地方?故事中都有誰?它們都說了什么?你喜歡故事中的小豬嗎?為什么?(幫助幼兒總結出小豬的性格特點——憨厚、善良、助人為樂)等等。
3、再次出示相應的圖片完整的講述故事內容,讓幼兒利用故事角色對話。
4、引導幼兒自由討論,如:你丟過東西嗎?心里怎么樣?如果別人撿到了,還給你,你心里又會怎么樣?那如果你撿到了東西會怎么做?
這一環節通過故事講述、提問和開放性討論,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理解故事,并在討論中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提高了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它是解決活動重點最關鍵的一個環節,同時也為解決活動難點打下基礎。
(三)活動延伸為了讓幼兒更進一步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激發幼兒分角色表演講述的方式,讓幼兒反復復述故事。活動結束之時,我會提問幼兒,小朋友《小豬和靴子》的故事好聽嗎?那么小朋友回到家一定要講給自己的爸爸媽媽聽。提問為下次的活動,分角色表演打下基礎。
以上就是我說課的所有內容。今天我所展示的這個活動肯定還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希望領導能給予指導。謝謝!
活動反思:
我在設計這一活動時,打破以往上語言課的常規模式,設計成講述在前,
故事在后的形式,讓幼兒作為活動的主角,帶著問題積極主動地思考、想象,大膽講述,更好的理解故事的內容,與此同時也培養了幼兒的創造性思維能力。隨著一幅幅畫面的出現,激發小朋友的興趣,運用畫面提供的線索,讓幼兒盡情想象,并勇敢地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發揮了他們的想象力。
在整個活動中,我始終貫徹《綱要》精神,寓教育于幼兒活動中,始終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體,為他們創造一個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的語言交流環境,讓他們在自主、創新的活動中發展了語言能力,達到活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