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大鋸》教學設計(精選6篇)
《拉大鋸》教學設計 篇1
【設計意圖】小班幼兒很喜歡帶有兒歌的游戲。拉大鋸這一游戲既好玩又有趣,玩起來便捷,還能增強幼兒間的交往,提高幼兒簡單的合作能力。為此,我選擇了拉大鋸這一游戲。
【活動目標】
1.鍛煉幼兒的大臂肌肉群。
2.培養幼兒合作能力。
【活動準備】
平整的活動場地、音樂錄音帶。
【活動過程】
1.舒活筋骨,做準備運動。(播放健康音樂)
師示范動作:左三圈,右三圈,脖子扭扭,屁股扭扭,動動手呀,動動腳呀,我們一起做運動。幼兒一起做動作。
2.說兒歌《拉大鋸》
師:邊說兒歌,邊示范動作
附兒歌:拉大鋸,扯大鋸,鋸木頭,蓋房子。姥姥家,唱大戲,接姑娘,請女婿,小外甥你也去!
3.個別能力強的幼兒示范動作。
4.游戲《拉大鋸》
請幼兒兩兩結伴,互握雙手,兩人對做,雙腳自然盤曲,雙手對握,隨兒歌節奏做拉鋸的前俯后仰的動作。
【活動延伸】
家長和孩子一起玩拉大鋸的游戲。
【活動反思】
孩子們在活動中,玩的很開心。通過游戲增進了小伙伴之間的感情,幼兒的大臂肌肉群得到了鍛煉。這樣的游戲孩子們百玩不厭。
《拉大鋸》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能跟教師學念創作過的童謠。
2、喜愛與小伙伴一塊兒做拉大鋸的民間游戲,體會與小伙伴游戲的愉快。
3、發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4、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游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游戲。
教學準備:
在餐后游戲時教師與孩子做過傳統拉大鋸的游戲。
教學過程:
1、幼兒教師請1名孩子上來與教師做拉大鋸的游戲,激起孩子學習的興致。
2、幼兒教師帶孩子學念創作過的拉大鋸的童謠。
3、孩子游戲,幼兒教師踴躍參加與孩子一致游戲,推動孩子的學習興致。
4、孩子自個兒找小伙伴游戲,體會游戲的愉快。
《拉大鋸》教學設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看戲活動,學習有表情有節奏的表演童謠。
2、能根據童謠句式,替換“你”“我”,嘗試仿邊編童謠第三句。
3、體驗與同伴老師一起玩的快樂。
活動準備:
音樂背景、木頭房子、情境表演。
活動過程:
一、過游戲情節導入。
師:小朋友,今天天氣真好,老師要帶你們去姥姥,我們一起開著火車出發吧!
師一邊開火車一邊說“你也去,我也去,大家一起去看戲!”(放開火車的音樂)
來到姥姥的門口,師:“姥姥的家到了,我們敲敲門看看姥姥在不在家?”
師敲門,姥姥說“誰呀?”師與幼兒一起回答:“姥姥你好,我們是小(1)班的小朋友,我們要來你家門口看表演!”
姥姥:“小朋友們好,歡迎你們來我家門口看表演!,表演快開始了,請你們保持安靜,去屋前的空地上坐下來。”
二、欣賞情景劇。(放喜慶音樂)
師:“現在小演員就要給我們表演了,我們歡迎她們上場。”完整的看一遍拉大鋸。
師:“剛才這兩個姐姐的表演真不錯,她們邊表演邊說了些什么呀?”
幼兒學說童謠《拉大鋸》
三、學習表演
再次表演,提出要求:她們在表演的時候手、腳是怎么樣的?臉上的表情是怎么樣的?(集體學習表演)
四、表演童謠“拉大鋸”
師:“我們都學會了這個游戲,現在可以找個好朋友一起玩了。”
幼兒自由組合玩游戲2—3遍。
五、引導幼兒根據童謠句式,替換“你”、“我”,嘗試紡編童謠第三句。
師:“我們剛才一起看了大戲,還玩了“拉大鋸”的游戲,那么除了你也去,我也去,還可以請誰去呢?(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幼兒根據創編的童謠表演。
六、結束活動
師:我們請了那么多人去,也請后面的客人老師一起去吧。
《拉大鋸》教學設計 篇4
幼兒園托班語言游戲活動《拉大鋸》
一、教學目標:
1.能跟老師學念創編過的兒歌。
2.喜歡與同伴一起做拉大鋸的民間游戲,感受與同伴游戲的快樂。
二、教學準備:
在餐后游戲時老師和幼兒做過傳統拉大鋸的游戲。
三、教學過程:
1.教師請一名幼兒上來和老師做拉大鋸的游戲,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
2.教師帶幼兒學念創編過的拉大鋸的兒歌。
3.幼兒游戲,教師積極參與和幼兒共同游戲,促進幼兒的學習興趣。
4.幼兒自己找同伴游戲,感受游戲的快樂。
感悟:
拉大鋸這個民間的游戲活動,之前也在餐后游戲活動中進行過。幼兒在老師的帶動下興趣也很高。但由于以往的兒歌語句比較多,幼兒不容易記住。有的幼兒在游戲中不知不覺會把自己平時說的話加進去。如:拉大鋸,拉大鋸,拉到北京去;或拉到某某家里去等。因此我們自己創編了拉大鋸的兒歌“拉大鋸,拉大鋸,寶寶家(可隨機選一地點或某一幼兒的家),去看戲,你也去,我也去,大家一起去看戲。”因為兒歌中有些來源于幼兒平時的經驗。所以幼兒記起來比較容易。幼兒感到新鮮、好奇,參與活動的興趣就更高了。傳統的民間游戲模式融入到平時的教學活動中也能收到較好的效果。幼兒在活動中也提高了口語表達能力,平時也樂意與同伴一起加入到拉大鋸的游戲活動中去。
《拉大鋸》教學設計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看戲活動,學習有表情有節奏的表演童謠。
2、能根據童謠句式,替換“你”“我”,嘗試仿邊編童謠第三句。
3、體驗與同伴老師一起玩的快樂。
活動準備:
音樂背景、木頭房子、情境表演
活動過程:
一、過游戲情節導入。
師:小朋友,今天天氣真好,老師要帶你們去姥姥,我們一起開著火車出發吧!
師一邊開火車一邊說“你也去,我也去,大家一起去看戲!”(放開火車的音樂)
來到姥姥的門口,師:“姥姥的家到了,我們敲敲門看看姥姥在不在家?”
師敲門,姥姥說“誰呀?”師與幼兒一起回答:“姥姥你好,我們是小(1)班的小朋友,我們要來你家門口看表演!”
姥姥:“小朋友們好,歡迎你們來我家門口看表演!,表演快開始了,請你們保持安靜,去屋前的空地上坐下來。”
二、欣賞情景劇。(放喜慶音樂)
師:“現在小演員就要給我們表演了,我們歡迎她們上場。”完整的看一遍拉大鋸。
師:“剛才這兩個姐姐的表演真不錯,她們邊表演邊說了些什么呀?”
幼兒學說童謠《拉大鋸》
三、學習表演
再次表演,提出要求:她們在表演的時候手、腳是怎么樣的?臉上的表情是怎么樣的?(集體學習表演)
四、表演童謠“拉大鋸”
師:“我們都學會了這個游戲,現在可以找個好朋友一起玩了。”
幼兒自由組合玩游戲2—3遍。
五、引導幼兒根據童謠句式,替換“你”、“我”,嘗試紡編童謠第三句。
師:“我們剛才一起看了大戲,還玩了“拉大鋸”的游戲,那么除了你也去,我也去,還可以請誰去呢?(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幼兒根據創編的童謠表演。
六、結束活動
師:我們請了那么多人去,也請后面的客人老師一起去吧。
附:
童謠:拉大鋸
拉大鋸,扯大鋸,
姥姥門前看大戲。
你也去,我也去,
大家一起去看戲。
《拉大鋸》教學設計 篇6
設計意圖
小班幼兒很喜歡帶有兒歌的游戲。拉大鋸這一游戲既好玩又有趣,玩起來便捷,還能增強幼兒間的交往,提高幼兒簡單的合作能力。為此,我選擇了《拉大鋸》這一活動。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兒歌內容,學習有表情的朗誦兒歌。
2、感受與同伴、老師一起玩的快樂。
活動準備
1、事先與配班教師排練兩人合作的“拉大鋸”的游戲。
2、背景音樂、姥姥形象(指偶)、情境表演。
活動重點
幼兒學會兒歌,有表情地朗誦兒歌。
活動難點
幼兒學會兒歌,有表情地朗誦兒歌感受與同伴、老師一起玩的快樂。
活動過程
情境導入
小朋友,今天天氣真好!老師要帶你們去姥姥家看戲,我們一起開著小火車出發吧!【一邊開火車一邊說】
師:“你也去,我也去,大家一起去看戲!
環節一:
師:火車到站了,看誰來接我們呢?【⑴出示指偶“姥姥”】。
幼:姥姥。
師:我們有禮貌的向姥姥問好!
師:小朋友們,你們看過“大戲”嗎?今天,姥姥帶你們去看大戲,你們想去嗎?
幼:想。
師:好的!姥姥家,看大戲,你也去,我也去,我們大家一起去!(播放背景音樂,豐富后半段兒歌歌詞,開火車,繞教室一圈)
環節二:
觀看情境表演“拉大鋸”
師:大戲好看嗎?
師:剛才哥哥、姐姐手上拿的是什么?
幼:
師:他們是怎么表演的?(豐富“拉大鋸,扯大鋸”兒歌歌詞)
1、完整欣賞兒歌,理解兒歌內容。
2、師:在姥姥家看了大戲,又學了拉大鋸,還真有點累,休息會兒,豎起耳朵來聽首好聽的兒歌“拉大鋸”,聽——
3、學習兒歌。
師:“拉大鋸”真好玩,我們一起來玩好嗎?現在每人手上都有一把大鋸子,我們來拉大鋸了哦!(集體跟念、表演2——3次,鼓勵啟發幼兒配上相應的表情和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