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語言《小豬變形記》教案及說課稿
活動目標:1、學習閱讀圖畫書,能仔細觀察圖片并用簡潔的語言進行描述。2、認識自己,懂得欣賞自己,理解“做自己才最快樂”。3、理解詞:炫耀活動準備:1、小豬手偶一個2、ppt《小豬變形記》活動過程:一、導入(出示小豬手偶)今天趙老師請來了一位小客人,是誰呀?請幼兒跟小豬打招呼。在你的印象里小豬怎樣的?它最喜歡做什么事?二、ppt演示第一部分“學長頸鹿”1、第一幅可今天這只小豬他快樂嗎?為什么?2、第二幅于是小豬跑了出去,他碰到了誰?發生了什么事?他的表情怎么樣?在想什么?小豬在想什么?3、第三幅小豬在干什么?他要學誰?4、第四幅小豬路上遇見了誰?在干嘛?你是怎么看出來的呢?他們在聊些什么?5、第五幅發生了什么事?師:看來長頸鹿的生活不適合我,我要去找更刺激的探險。這回小豬想到了什么好主意呢?三、ppt演示“學斑馬”1、第六幅小豬在干什么?它會順利嗎?2、第七幅它們在干什么?你是怎么看出來的。它是怎么跟大象炫耀的?(理解“炫耀”:覺得自己做得很棒,于是向別人夸獎自己)教師完整講述四、ppt演示學大象(多幅同時出示)它在學誰?是怎么學的?小豬向袋鼠怎么炫耀自己?它成功了嗎?(請你用簡單的話完整地回答嗎?)五、幼兒自主閱讀圖畫書小豬又打算學誰了呢?它是怎么學的?(小豬在自己的腳上綁了兩個大彈簧,然后踩著彈簧,一蹦一跳地出門去了。小豬跟鸚鵡打招呼,“我是一只了不起的袋鼠!我能跳得跟房子一樣高”。“你不是袋鼠”鸚鵡尖叫著說,“你只是一只踩著彈簧的小笨豬,再說你也跳得不高。”鸚鵡真沒禮貌,小豬氣壞了,一心想跳給鸚鵡看。他跳得越來越高,越來越高。。。。。)六、師幼共同閱讀——ppt(學袋鼠、學鸚鵡)七、閱讀小結——做自己最快樂八、集體完整閱讀欣賞圖畫書《小豬變形記》,介紹封面、封底、環襯、扉頁等。 說案:一、設計意圖認識繪本,最早06學年劉設珍老師介紹彭懿箸的《圖畫書》,了解了一些早期閱讀的書,但只當是親子閱讀的一系列作品,并沒有深入了解。參加了紹興優質的評比活動聽了楊蓉老師的講座,才初步牚握了一些關于早期閱讀教學的知識,今天只是嘗試,肯定還有很多不足,請大家指出。繪本也叫圖畫書,是一種圖文配合、尤其強調用圖畫來“講述”故事的書。選擇繪本,繪本以其高度的文學性和藝術性,對培養孩子的觀察、想象、創造等各方面能力,都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小豬變形記》就是這么一本集幽默、想象、哲理于一體的繪本,沒有一句教條、沒有一絲說理、沒有一點喧鬧,卻能啟發孩子深深的思考、激起孩子會心的大笑。二、說教學目標1、學習閱讀圖畫書,能仔細觀察圖片并用簡潔的語言進行描述。2、認識自己,懂得欣賞自己,理解“做自己才最快樂”。3、理解詞:炫耀三、教學方法1、以詼諧優默的圖畫和故事情節激發幼兒閱讀的興趣。2、運用引導性的提問,指導幼兒細致觀察圖片,培養幼兒的初步的閱讀能力。如3、遞進式的環節設計,促進幼兒觀察閱讀能力遞進式的提高,教師問題由多而細——少而精,指導孩子逐步學會觀察由逐一描述——歸納概括表述。如活動設計中由學長頸鹿逐幅出并逐幅細致提問;學班馬的逐幅出示簡單提問;學大象時多幅同時出示,并進行初步的完整描述;學袋鼠和學鸚鵡幼兒自主閱讀相互描述;再到最后集體完整閱讀。4、寓深刻的道理于詼諧的故事,讓孩子能輕松理解:“欣賞自己,做自己才最快樂”。四、反思 1、活動的設計沒有考慮到大部分幼兒沒有閱讀繪本的經驗,活動中缺少給孩子正確閱讀繪本的方法。2、活動中教師設計的提問不夠貼切,使大部分幼兒未能正確理解故事中“小豬學別的動物”有趣情境。如“他在想什么?——他想學誰?他是怎么學的?”3、活動由于教師調控沒有到位導致大部分幼兒理解了,但沒有積極表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