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藝術活動《元宵節(jié)》 中班
活動二:
觀 燈 會
活動形式:集體
一、活動目標
1、讓幼兒了解我國元宵節(jié)的意義及民俗習慣。
2、引導幼兒成分體驗傳統(tǒng)節(jié)日的歡樂氣氛。
3、培養(yǎng)幼兒尊老愛幼的社會性品質。
二、活動準備
1、活動前請家長帶幼兒看燈會,給幼兒講燈,豐富他們對花燈的認識;請家長為幼兒準備一盞花燈,帶到幼兒園在教室或室外一角布置燈會。
2、請五六位幼兒分別化裝成老人和孩子。
3、元宵、花燈掛圖各一幅。
三、活動過程
1、憶元宵
出示元宵和花燈的圖片,引起幼兒對元宵節(jié)的回憶和談元宵節(jié)的興趣。
(1)看了這幅圖想起什么事情。
(2)元宵是用什么做的?吃起來什么味?
(3)元宵表示什么意思?
2、觀燈會
(1)教師向幼兒提出觀燈要求:要仔細觀看燈的顏色、形狀幾特點。
(2)幼兒自由結伴觀花燈,可與同伴相互介紹自己的花燈特點,然后請同伴到燈會中找出它。
(3)插入情景:“老人”帶“孩子”觀燈,其中一個孩子吵著看不到,老人無奈。觀察幼兒怎樣處理,必要時給予指導,是幼兒懂得相互關心和照顧。
3、總結性談話。
活動三:
民間故事——《 十五鬧正月元宵 》
活動形式:集體
活動目標
通過故事學習,讓幼兒了解元宵節(jié)的來歷及有關風俗,發(fā)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掛圖、故事磁帶。
活動過程
1、教師講述故事。提問: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邊看掛圖邊聽故事。
3、教師講解故事,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nèi)容。
4、分組游戲。
活動延伸
請家長帶領幼兒參觀十五燈展。
活動四:民間故事——《燈謎的故事》
活動形式:集體
活動目標
通過看圖講述更進一步的了解和感受民間文學作品,了解猜謎的來歷。
活動準備
掛圖、故事磁帶。
活動過程
1、教師講述故事。提問: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邊看掛圖邊聽故事。
3、教師講解故事,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nèi)容。
4、分組游戲。
活動五:
民間文學——兒歌 《元宵數(shù)花燈》
活動形式:集體
活動目標
1、知道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了解元宵節(jié)吃元宵、觀花燈、猜燈謎、踩高蹺等民間風俗習慣。
2、學習兒歌《元宵數(shù)花燈》,了解其內(nèi)容。
3、豐富詞匯:元宵、花燈、高蹺。
活動準備
1、事先讓幼兒觀看燈展,了解一些燈的知識。
2、各種花燈及圖片。
活動過程
4、引導幼兒觀看花燈。
5、教師示范朗誦。
6、領幼兒朗誦。
7、讓幼兒你一句我一句的連接背誦。
活動六:
民間歌曲 《鬧元宵》
活動形式:集體
活動目標
1、 讓幼兒了解正月十五鬧花燈,舞獅子、扭秧歌等民間習俗。
2、 注意唱準附點音符,學會聽前奏、間奏。培養(yǎng)幼兒的樂感和節(jié)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