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玩的紙板》教案(精選2篇)
《好玩的紙板》教案 篇1
一、說活動背景
紙板是幼兒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東西,幼兒對它比較熟悉。由于取用方便和紙板所具有的小巧、輕薄的特點,很容易成為幼兒活動的玩具,中班下學期的幼兒已經具有一定的運動創新能力,他們在運動中不再滿足于模仿別人的動作,而是想通過某種方式表現自我。我根據《綱要》所提出的“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要求,設計了這個活動。
二、說活動目標
根據以上分析,我制定了以下目標:
1、嘗試用不同的方法玩紙板,發展走、跑、跳、投擲等動作。
2、在自主運動和創新中提高活動能力。
3、體驗玩紙板的樂趣。
重點是紙板的不同玩法,難點是多張紙板的不同玩法。重難點的突破主要依靠引導幼兒創新嘗試,和集體學習模仿來完成。
三、說活動準備
根據以上目標,考慮到體育活動的特點和幼兒活動的開放性,我準備將這次活動放在比較開闊的室外進行。場地約為20×20米。其次為幼兒準備每人一張以上的紙板,上面分別貼上顏色和數字。就因為紙板所具有的靈活多變易操作的特點,符合幼兒創新和表現的.欲望。也符合《綱要》中:“提供豐富的可操作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形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條件。”的要求。
四、說活動程序
新課程標準指出:“要根據幼兒的特點,選擇幼兒感興趣的方式來組織幼兒的活動。”我根據活動目標和幼兒的運動特點,為本次活動設計了四個大環節:熱身運動、自由探索活動、交流分享和游戲活動。其中的自由探索活動和交流分享為本次活動的重點部分,下面將具體講一講各個環節的具體措施和方法。
第一環節:熱身運動:快樂的紙板操。
(這一環節主要是引起興趣,進行適當的身體活動,引起幼兒對活動的興趣,為下一環節的跑步做準備。)
在教師的帶領下,幼兒聽音樂做熱身運動:頸部運動、上肢運動、下肢運動、體轉運動、跳躍運動、放松運動。使幼兒在積極主動的的活動中鍛煉四肢的肌肉、關節,為下面的活動作好準備。
第二環節:自由探索活動。
這是活動的重點部分,教師在此環節中必須關注而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并適當地給予幫助和指導。
教師引導幼兒自由探索玩紙板,提出玩紙板的要求:“分散在場地上玩,比比誰玩的辦法多、玩得不錯的本領大。”這環節里幼兒可能會出現很多種玩的方法:如當飛碟投擲、頂在頭上、繞紙板跑、跳躍等,教師就應該及時鼓勵,并要求“把本領練得更大”如投的遠、頂的時間長等。在幼兒已經玩了一會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幾個人合作玩紙板。這一環節教師的觀察和引導主要起到了活動的支持者的作用,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和創造,想出各種不同的玩法。通過教師的激勵和引導,既發揮了幼兒的主動性、創造性,又幫助幼兒掌握和提高運動能力。
第三環節:交流分享。
此環節是在上一環節的基礎上進行進一步深化,通過幼兒自我介紹和示范,促使幼兒通過同伴間的學習掌握技能和技巧,達到鍛煉的目的。
全體幼兒圍成圓圈,分散在場地周圍,請多名幼兒在集體面前演示不同的玩法,集體進行學做。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幫助示范的幼兒進行正確的語言表述,如玩飛碟時協助講解:拇指和食指捏住紙板的邊緣,舉過肩膀,用力往前甩。幫助幼兒很快掌握動作要領。
第四環節:游戲活動:快樂蹦蹦跳。
這一環節主要既綜合前面的內容,又有所創新地進行集體性游戲,感受游戲的快樂,活動體能逐漸呈下降狀態。
1、找朋友。幼兒根據教師的語言分別找到與自己相同的數字或顏色,相互碰一下。
2、跳紙板。將紙板分散放在場地中間,幼兒四散站立,集體念口令“跳跳跳,跳到×”并根據教師出示的標記迅速跳到所在的位置。
最后以“下雨了”的情節結束活動,把紙板當做傘,舉在頭上或頂在頭上,輕松返回。
當然,這只是我的初步設想,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我注重的是孩子們在活動中能發現什么,在身體協調方面能做到什么,并且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修正。
《好玩的紙板》教案 篇2
一、活動背景;
紙板是幼兒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東西,幼兒對它比較熟悉。由于取用方便和紙板所具有的小巧、輕薄的特點,很容易成為幼兒活動的玩具,孩子們經常在課間拿著紙板自由的玩。而到了中班下學期,幼兒已經具有一定的運動創新能力,他們在運動中不再滿足于模仿別人的動作,而是能借鑒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進行想象創造,再通過某種方式來表現。因此它們很需要有這種能滿足它們需求的活動。《綱要》中也提出“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這樣的要求。結合以上兩點,我設計了這個活動。
二、活動目標;
根據孩子們的興趣及中班孩子健康領域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目標:
1、鼓勵孩子嘗試用不同的方法創造性的玩紙板,發展走、跑、跳\、投擲等動作。
2、在自主運動和創新中提高活動能力。
3、體驗玩紙板的樂趣。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紙板的不同玩法,難點是多張紙板的不同玩法。重難點的突破主要依靠引導幼兒創新嘗試和集體學習模仿來完成。
三、活動準備
根據以上目標,考慮到體育活動的特點和幼兒活動的開放性,這次活動在比較開闊的室外進行,場地約為20×20米。在場地的一端有紅、藍兩條線,之間相隔10米,是給幼兒進行比賽用的起跑線和終止線。之所以間隔8米,意識考慮到集體游戲的活動密度與強度,二個是考慮到中班孩子的生理特點。其次為幼兒準備每人一張紙板。
四、活動過程;
依據制定的目標以及根據幼兒的生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方式來組織幼兒的活動。我將本次活動設計了五個大環節來進行。一是熱身運動、二是自由探索活動、介紹,經驗的分享與交流、三是集體競賽游戲,四是放松整理環節。其中的自由探索活動和交流分享為本次活動的重點環節。
第一環節是熱身運動,我將組織幼兒做自編的快樂紙板操。這一環節主要是引起興趣,進行適當的身體活動,為接下來的運動做好生理上的準備。我會組織孩子排成四路縱對,隨著教師的口令有節奏的,有力的完成每一節操。在做完紙板操以后,教師要將孩子的隊形從四路縱隊轉變到一個大圓,這是為第二環節的活動做準備,有利于孩子的解散和結合。(3)
第二環節是自由探索活動,教師要啟發鼓勵孩子創造出不同的玩紙板的方法這是活動的重點部分。這一環節是分四個小層次來完成。兩次分散玩和兩次集合介紹。第二次玩是在第一次玩的基礎上提高要求,引導孩子通過互相合作來玩紙板。
第一層次:中班孩子已經有了一種比較獨立的,會自我創造的一種欲望,它們不希望總是模仿別人或跟隨別人來做,有自我創新的精神。而自我創新的活動需要在一種比較寬松,有足夠自主空間的環境下進行。因此我采取的開放式的學習環境。教師只需要把要求明確的傳達給孩子然后讓孩子根據教師的要求去進行。在體育活動中,安全因素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師在提出的要求中必須包括安全教育。如提醒孩子找一空的地方玩,在玩的過程中不能將紙板打到同伴的身上等。
當孩子們在自主探索的時候,教師要成為一名支持者與啟發者,會善于觀察孩子的行為,并給予及時的給予幫助或指導。能力強的孩子,教師要給他的創造給予肯定,鼓勵他想出更多不同的方法。能力弱的孩子,教師也要鼓勵或給予幫助,讓他也能嘗試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有持續活動的信心。在孩子玩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注意個別,還要注重大局,要通過觀察來歸納一下孩子玩紙板的多種不同的、比較典型的方法,做到心中有數,為接下來的介紹做好鋪墊。(5)
第二層次是集合介紹,完成經驗的分享。中班孩子在進行操作的過程中,還不能很好的關注同伴的行為,因此在分散自由玩以后很有必要進行集體的介紹活動,使得個別的經驗能得以擴散,教師要組織孩子來學一學,提高孩子玩紙板的能力。在進行這一活動時孩子們是圍站在圓圈上的。這種隊形有它的優點。一是孩子在介紹時可以到圓圈的中心位置,照顧到所有孩子能清楚的看到。二是在學一學的時候,尤其是練習投擲,可以讓孩子全部向后轉,背對大家把紙板拋出去,成放射性,這樣就不容易發生拋在孩子身上的情況。在介紹時教師要根據剛才觀察到的情況,請使用不同方法的孩子來介紹,盡量做到全面。于此同時,在孩子介紹自己方法的時候,教師也要注重動作的正確性,如孩子在介紹玩飛碟時就要協助講解:拇指和食指捏住紙板的邊緣,舉過肩膀,用力往前甩。以便幼兒盡快掌握動作要領。另外在孩子介紹的時候,教師要加強語言的指導,引導孩子用比較連貫的語句表述自己的方法,適當豐富一些動詞。(6)
體育活動中,同伴間的合作是很重要的。因此在第一次分散玩以后,有必要引導幼兒嘗試合作游戲,為此就有了第二次玩紙板。孩子們在活動時教師要鼓勵它們用多塊紙板進行游戲,因此在玩法上又有了一定的提高,教師可以在個別指導時用語言或動作給與一定的啟發,幫助孩子提高玩紙板的技能。教師通過觀察,可以將接下來集體游戲的玩法在這一環節中滲透,對有創意的玩法要給與肯定。
第三環節是集體游戲:快樂蹦蹦跳。這個游戲是在第二次分散玩的基礎上延伸出來的。
中班年齡的孩子已經有了一定的競爭意識,他們很希望自己在集體活動中有出色的表現,得到大家的認同。為了讓孩子的這種意識有所發展,所以我采用了集體游戲的形式。將所有孩子集中在操場一邊的藍色起跑線上,聽到“出發”的口令,孩子們就利用兩塊紙板的前后移動來向前跳,直到紅線結束。考慮到全班孩子人數較多,避免在活動中發生碰撞,所以我是分兩次進行的。另外考慮到孩子整堂課活動的量,所以紅藍之間的距離安排了8米。在比賽的過程中孩子們的興趣達到了高潮。第四環節是放松活動。這一環節我也充分利用了紙板。當游戲結束以后,教師讓孩子把紙板當成地墊坐下休息。在片刻后交易設計“下雨了”的情節結束活動,引導孩子把紙板當做傘,舉在頭上或頂在頭上輕松返回活動室,結束整個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