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葉排隊》教案(精選7篇)
《樹葉排隊》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能夠按大小順序將3以內的物體進行排序。
2、對排序活動感興趣。
3、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幼兒每人3片大小不同的樹葉。
活動過程
一、出示3片樹葉,引導幼兒觀察并比較大小。
1、討論:這些是什么?數一數有幾片樹葉呢?(師幼共同點數說出總數)
2、討論:這些樹葉有什么不一樣呢?哪一片最大?哪一片最小?
二、學習將3片樹葉按從小到大順序排序。
1、按從小到大排序。
師:樹葉們想學小朋友玩排隊的游戲,最小的樹葉當排頭,站在第一個,其他的樹葉按照從小到大接在小樹葉的后面,應該先排誰呢?
(請1-2位幼兒上來排)
2、請幼兒拿出自己的樹葉,先比較出大小,再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練習排序,學說:小的,大的,最大的。
三、練習從大到小排序。
1、按從大到小排序。
師:如果把最大的樹葉排第一,后面應該怎么排呢?(請1-2位小朋友來嘗試排序)
2、請幼兒嘗試從大到小排樹葉,學說:大的,小的,最小的。
《樹葉排隊》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分樹葉》這個活動選擇滲透式活動。把孩子們平時最喜歡的樹葉作為幼兒操作的材料,來激發幼兒的操作興趣,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這種以大自然中的“活教材”支持幼兒的學習,引導幼兒開展的探究活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的要求,很好地把數學與生活融合在了一起。
活動目標:
1. 能按樹葉的特征進行分類、計數,并能比較數量的多與少。
2. 探索樹葉分類的多種方法。
3. 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4. 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 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1. 教師在活動前帶幼兒拾落葉。并事先對幼兒拾的樹葉進行整理。將每種樹葉的數量控制在7片之內。
2. 記錄單,筆。
活動過程:
一、教師引導幼兒觀察樹葉的外形特征。
師:昨天,小朋友拾了很多的樹葉,在你拾的樹葉中,你最喜歡哪一片樹葉?它是什么樣的?像什么?
二、教師引導幼兒用多種方法給樹葉分類。
1. 師:把相同形狀的樹葉放在一起,數一數每種形狀的樹葉有幾片,然后用標記和數字記錄下來。
2. 幼兒操作,教師提醒幼兒在記錄分類結果時不僅用數字表示樹葉的數量,還要用簡單的圖示表示是什么樹葉,有幾片。
3. 教師引導幼兒相互交流并相互檢查分類的結果:誰來說說自己分的結果,每種形狀的樹葉各有幾片?哪種形狀的樹葉最多?有幾片?哪種形狀的樹葉最少?有幾片?
4. 教師引導幼兒用另一種方法給樹葉分類:樹葉除了可以按形狀分,還可以怎么分?
5. 請小朋友再分一次,并把這次分的結果也記錄下來。你的記錄要能讓大家看出什么樣的樹葉有幾片。
6. 幼兒按自己的`想法進行分類,教師注意引導幼兒運用標記表示自己是怎樣分類的。
三、幼兒相互表達與交流。
1. 教師展示個別幼兒的分類結果,并讓同伴猜猜他(她)是按什么標準給樹葉進行分類的。
2. 教師與幼兒共同驗證記錄與分類結果是否一致。
3. 教師小結:今天,小朋友想出了很多的方法來分樹葉。有的是按形狀分的,有的是按顏色分的,有的是按大小分的,還有的是按……分的,等等。
活動反思
活動中幼兒基本能區分出大小、顏色,但有個別幼兒不能用正確的語言表達清楚。活動的最后一個環節是通過游戲鞏固幼兒根據顏色進行分類。本次活動情節性很強,環節絲絲緊扣,幼兒都非常投入,讓幼兒的學習變被動為主動,使幼兒在趣味盎然的活動中不知不覺地獲得有關歸類的經驗與觀察和比較能力的提高。整個活動過程中,幼兒的活動積極性較高。在動手,動腦,動口,動眼相結合的活動中提高了幼兒的操作能力和技巧。
《樹葉排隊》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將不同顏色、大小的樹葉從大到小進行排序,掌握3以內的物體有規律的排序方法。
2、操作活動感興趣,有良好的操作習慣。
活動準備:
1、領幼兒散步觀察秋天樹葉的變化,撿紅、黃樹葉。
2、干2 個,幼兒操作材料人手一套。
3、膠棒若干。
活動過程:
一、故事引入
1、出示實物樹葉,用情節引入。
2、樹葉寶寶請站好。
二、學習樹葉排序
1、觀察3片黃樹葉、紅樹葉的大小不同,并且分別站在相應的顏色旗的隊伍中。練習排序:跟在黃旗的后面,從大到小(最大的——大的——小的)。
2、幼兒和教師一起說排序的規則:最大的——大的——小的。
3、請個別幼兒按教師的要求將樹葉排序,邊排邊說。
4、黃樹葉排好隊了,可是紅樹葉呢?
5、同樣的方法,練習從大到小排序,邊排邊說。
6、幼兒操作活動,掌握有規律的排序方法,教師適當指導。
三、除了從大到小的排序,還可以怎樣排序?(從小到大)
幼兒探索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樹葉。
《樹葉排隊》教案 篇4
小班幼兒具體形象思維占主要地位,在教學中,幼兒建立概念光靠老師的講述時不行的,很多看不見摸不著的知識都要靠一些具體直觀的教具把它們演示出來。因此實物教具的使用對小班幼兒來說十分重要。
一、實物教具的使用對課堂教學好處多多。
小班幼兒思維是具有具體形象性,它與數學的它與數學的抽象性之間的矛盾是數學學習中的主要矛盾,而解決這一矛盾的主要途徑是利用直觀的實物教具。因此,在今天的教學中,我給幼兒提供了實物教具樹葉,通過樹葉讓幼兒感知小的、大的、最大的三者之間的關系,促使幼兒把自己的所見和內在的思維有機地聯系在一起,從而強化了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二、實物教具的使用對幼兒思維訓練好處多多。
實物教具培培養幼兒的多向思維,在活動中讓幼兒操作實物教具讓幼兒認識大、小之間的關系,由于實物直觀、形象和移動方便,既符合了幼兒形象思維的特點,又在移動中,打破了學生思維單一模式,使他們知道每一片樹葉都是不同的。幼兒在數學學習中,由于受到習慣和常規的影響,思維經常受到束縛,出現思維定勢現象。如:樹葉疊在一起幼兒能比較出樹葉的大小,但是當他們不受規律自由放時,幼兒就區分不出來了。這種思維定勢阻礙了幼兒思維的發展,影響幼兒數學的深入學習,在數學中,我們利用實物教具,可以幫助幼兒消除思維障礙,使思維得到發展。
創造性地使用教具,給幼兒創造良好的教育環境,是我們作為老師孜孜不倦的追求。
《樹葉排隊》教案 篇5
小班幼兒對3個不同的物體,能夠感知出它們的不同,但要他們用語言表述時往往存在困難。例如說小的、大的、最大的,或大的、小的、最小的時候,他們對中間的一個和大的一個,會說它們都大,或說中間的一個不大不小或者說中間的。結合本月主題《美麗的秋天》,創設為樹葉排隊的情景開展本次活動。
活動開始出示三片樹葉讓孩子觀察、比較三片樹葉的不同。在比較的過程中孩子發現并說出大的、小的、最小的;或者小的、大的、最大的。在這個環節中,孩子能準確的辨認出大小,但在本環節中有個疑問就是同樣的三片樹葉在從大到小的排隊時我們叫他們為:大的、小的、最小的;在從小到大排隊時變成了:小的、大的、最大的。這樣的說法孩子會不會混亂,是否能夠理解。對于這個問題在我們備課的時候就討論過了,因為只有三片樹葉所以在排的時候只能相對而言地講這是大的、小的、最小的或者小的、大的、最大的。這個問題在給四片樹葉排隊時就可以解決了,我們到那個時候就可以準確一點稱之為:最小的、小的、大的、最大的了。
在辨認樹葉大小之后,通過給孩子排隊的方法,給樹葉按照從小到大或者從大到小的順序排隊。在這個過程中我是把兩種排序方法都告訴給孩子,然后讓孩子排隊。在孩子操作過程中大多數孩子能夠按照從小到大或者從大到小的順序給樹葉排隊。個別孩子會操作錯誤,不能按照先比較再排隊的方法操作。
課后反思:
對于一節數學課,我覺得清晰的邏輯、簡練的語言以及條理分明的操作要求是很重要的。在本次活動中我自己講述的比較多,讓孩子說的比較少,整個活動就忽視了孩子的表達。沒有把孩子推在前面、自己在孩子背后作支撐。在講解的操作要求過程中,要求講的比較啰嗦,因此就顯得條理不清晰。
在教師講解環節,我在課上時把兩種排隊方法都提供給孩子。對于數學課給孩子提供一種方法以后,應該以幼兒探索發現為主,讓孩子在自己的探索中發現第二種方法。這樣孩子自己探索出的結果更便于學習接收。
本次活動中孩子很感興趣的,很樂意去說一說、去操作,但是在操作環節孩子一擁而上,班級常規需要加強。最后在評價的過程中,可以選取錯誤的樣本讓孩子自己來說一說,讓孩子教孩子,生生互動效果可能比師生互動更好。
《樹葉排隊》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通過排序活動,感受排序的形式美。
2、能用語言講述排序規律。
3、學習按物體的兩個特征進行排序,提高思維的靈活性。
活動準備:
1、撿形狀、顏色不一樣的樹葉若干、排序板。
2、范例兩幅、課件。
3、幼兒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1、激發幼兒對排序活動的興趣。
(1)、教師:小朋友好,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些樹葉,現在我們一起來玩一玩,給它們排排隊。我們一組的小朋友在一起商量一下,怎么樣才能在給樹葉排隊的時候,排得漂亮些。
(2)、幼兒操作,教師觀察。
幼兒自由排,排好后,每組請一名幼兒展示并說出自己的排隊規律。我看到小朋友們都已經給樹葉排好了隊,請把你們排好的樹葉拿上來給我們大家看一看并且告訴大家你們是怎么排隊的。
(3)、教師小結:剛才小朋友們給樹葉排的隊都非常漂亮,有的是按形狀不同排列的,有的是按顏色不同排列的,這種有規律的排隊方法我們可以叫做排序。
2、出示圖片和課件(水果),引導幼兒發現排隊規律。
(1)、出示汽球的圖片。小朋友們給樹葉排了隊,我這有一些不同顏色的汽球,我呢來給這些汽球排排隊,你們想看看我是怎么排的嗎?
提問:我是怎么給這些汽球排序的?(一個紅汽球一個綠汽球)引導幼兒說出按顏色不同排序的。
(2)、出示課件二:按形狀不同排序。提問:這些水果寶寶是怎樣排隊的?引導幼兒發現并說出排序規律。
(3)、小結:汽球是按顏色不同排列的,水果娃娃是按形狀不同的排列的。
3、幼兒嘗試按規律排隊。
出示圖片(一個大蘋果一個小蘋果,一個大梨一個小梨)提問:小朋友們,我這還為你們準備了圖片,你們看看這上面的水果是怎么排隊的,誰能接著給水果排隊呢?我呢還給每個小朋友準備了圖片,你們可以都來試一試。
4、找生活中的排序規律
剛才我們看了一些不同的排序方法,其實生活中也有許多排序,我拍了一些生活中的排序,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引導幼兒說出自己發現的生活中有排序規律的物品。
5、分組操作:
今天我們學習了排序,知道排序有多種方法,我還為小朋友們準備了一些東西,小朋友們可以試著用排序的方法來玩一玩。
穿項鏈(不同顏色的貝殼)、花環(粘貼)、裝飾雨傘(用油畫棒),用夾子夾在繩上做項鏈
6、小結(幼兒自己講述)并把禮物送給客人。
《樹葉排隊》教案 篇7
《樹葉排隊》這是一節小班數學活動,教材上的目標是能夠按大小順序將3以內的物體進行排序。在分析教材的基礎上,并我結合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作了調整,將目標定位為:辨別綠色、黃色、紅色,學習用大小順序將3以內的物體進行排序;掌握3以內的物體有規律的排序方法。
小班幼兒年齡小、好動、愛玩、好奇心強,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據這一特點,為了抓住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學方法為主,創設情境,設計了以游戲的形式,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充分發揮幼兒的學習積極性。開始環節,我帶領幼兒一起復習了歌曲《秋葉》,幼兒邊唱邊做動作,積極性較高,接著以小樹葉來做客的方式導入,引導幼兒觀察樹葉的特征。我出示了3片相同顏色的樹葉,讓幼兒說說它們是什么顏色的?有什么不同?幼兒很快說出了樹葉的顏色,在觀察中還發現樹葉的大小不一樣。在幼兒發現樹葉間的不同后,馬上以幫助小樹葉排隊的口吻來再次調動幼兒參與的積極性,怎么排呢?引導幼兒回憶自己排隊做操的情境,有幼兒馬上說:小的排在前面,大的排在后面。并讓幼兒上前操作,當然剛開始幼兒排得并不順利,我會加以引導,讓幼兒基本掌握從小到大排列的規律,并讓幼兒邊指邊說:小的、大的、最大的,以此來鞏固幼兒對樹葉排列規律的認識。接著為幼兒提供操作的機會,每人3片大小不同的樹葉,讓幼兒在帶有紅旗標志的紙上來幫樹葉排隊,大部分幼兒都能較好地完成任務,整體效果不錯。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還要不斷的學習和探索創新,不斷豐富完善自己的實踐經驗,創作出更多更好的操作材料,創造出良好的教育環境,給幼兒們恰如其分的指導,融入孩子當中并以幼兒的心態、興趣和目光參與教學和開展活動,只有這樣才能使幼兒大膽的去動手、動腦,發揮自己的天性,讓幼兒在實踐中發展創造力和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