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數學分類活動:《機器人》及研討記錄(精選5篇)
中班數學分類活動:《機器人》及研討記錄 篇1
美林中心小學“幼兒園優質數學教育活動”評選
中二班數學分類活動:機器人
執教者:美林中心幼兒園黃志評
時 間:年11月19日
聽課記錄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根據他們的顏色進行分類。
2、結合生活經驗,讓幼兒進行操作活動,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活動準備:
紅、黃、綠三種顏色的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若干,機器人模型一個。
▼活動過程:
(一)出示機器人,談話導入:
小朋友家里都有玩具機器人吧,今天我們也來自己制作一個機器人。
(二)感知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初步感知顏色的不同。
1、導入:這個機器人長什么樣的?
2、教師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讓幼兒初步感知顏色的不同。
(三)幫這些“盒子”來分一分。
1、提出操作要求:
(1)按顏色對盒子進行分類
(2)拿東西要輕拿輕放。
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3、教師進行小結,驗證游戲結果。
(四)制作機器人
導語:小朋友真厲害,都分好了,那現在開始來制作機器人吧。
1、教師提出要求:機器人的手臂、身體、頭,顏色要不同。
2、幼兒進行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3、欣賞幼兒作品。
研討記錄:
優點:
1、目標的定位清楚、明確,環節過渡自然;
2、以幼兒感興趣的“機器人”引題,形式恰當;
3、教師能堅持用普通話教學;
4、能靈活處理,隨機培養幼兒衛生習慣。
不足及建議:
1、目標二“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因教師固定模式的限制,本活動中比較無法體現;
2、教師的語言應簡煉、明確,不要有口頭禪,語氣及語調上應有激情,才能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
3、制作機器人前,教師應把要求提清楚;
4、不要直接否定幼兒,應正確引導;
5、幼兒的知識經驗準備不夠充分。
中班數學分類活動:《機器人》及研討記錄 篇2
活動目標:
1. 在音樂的情境中,體驗活動的樂趣。
2.培養動作造型及相互配合能力。
3.嘗試用肢體動作有節奏的表現機器人律動的特點。 重難點分析:
重點:嘗試用肢體動作有節奏的表現機器人律動的特點。
難點:體驗機器人動作慢、僵硬、一頓一頓的特點
活動方式:集體、分組和個別相結合。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音樂、課件。
活動過程:
(一)導入:談話導入
教師:大二班的小朋友你們看過機器人嗎?(看過)
機器人做動作和我們地球人做動作一樣嗎?(不一樣)
有什么不一樣?誰知道?(機器人做動作一個一個的向上升;)
還可以怎么說?(機器人做動作很慢很慢的向上升)
教師總結:機器人做動作是一下一下,一頓一頓,頓頓的做動作。
(二)展開:
1.劉老師來當地球人,請你們來當機器人,老師做向左看以下的動作。(老師邊說邊做)
機器人會怎么做?(先請幼兒自己做動作,教師再帶領幼兒一起做向右看的動作,教師加上“咳、咳、咳、回”)
2.講解機器人動作要領。
(1)其實機器人做動作是由程序的,我們今天機器人做動作的程序就是 “看、看、看、回”(幼兒跟著往四個方向做)
過渡語:看來這個難不倒你們,現在地球人不做動作,地球人來說話,“你們好嗎?”機器人會怎么說呢?請幼兒學說。(教師帶領幼兒邊向左右看邊說我們一邊做動作)
(2)故事帶動幼兒做動作
有一群機器人他們特別愛旅行,有一天這些愛旅行的機器人他們乘坐了飛船(教師邊說邊做乘飛船的動作)來到了一個星球上,他們想找機器人同伴,左看看、右看看,看得他們能量都用完了,充上電,又繼續上看看、下看看,最后終于找到了機器人朋友,他們和朋友交換了能量,變成了一個新型機器人。
過渡:機器人我們一起乘坐飛船去旅行吧,聽音樂和老師做動作,聽音樂教師和幼兒邊說邊做動作。要求最后的變型動作要和老師一模一樣。
(3)學一遍機器人坐在椅子上走路的動作,教師邊說“走、走、走、咳、咳、咳” 師幼同做。
過渡:我們再次乘上飛船去旅行吧?(教師和幼兒再做一遍)
(4)提問:剛才小朋友有沒有發現,機器人找朋友的時候是按哪些順序去看的呢?
一起說“左、右、上、下”這次我不提醒你們順序,你們能記得嗎?
第三次做,教師不提醒方向。
(5)剛才機器人坐在椅子上是這樣走路的(教師做動作),機器人站起來會不會走呢?(請一幼兒師范,教師配以“咳、咳、咳”的音響效果)
(6)起立學走。
要求:聽好機器人指揮長的指揮口令走好機器人的路
機器人走路功能測試現在開始,傾聽指令走。
(7)宣布機器人走路功能測試合格,請大家登上飛船。做一遍律動。
結束時要求:變得和我一模一樣吧,想再請大家變成一個和老師不一樣,也和朋友不一樣的機器人造型。
3.不同造型的機器人
給你們三秒的時間,做出和朋友不同造型,引導幼兒有高、底、矮不同造型的機器人。
第二次造型測試,評價比剛才好多了,有起飛的,洞洞的等,給你們個大拇指。
(1)繼續旅行,要求:交換能量后機器人變成你們剛才創造的那么多好看的漂亮的造型好不好。請機器人登上飛船。(完整地做一遍)。
(2)進一步創造動作
每一次機器人都做得那么好,為了獎勵你們這次我帶領你們到一個星球去,請看大屏幕(幼兒自己觀察說)到底是哪呢?(土星)
土星的要求是:我們這里歡迎大型機器人,而且是要兩個機器人才能組合成一個大的機器人。所以待會我們到土星上去旅行要一邊走一邊去找機器人朋友。交換能量時我們知道一個人是這樣(雙十合適),兩個人怎樣交換?對接交換能量,(和幼兒對手示范),對接交換能量以后就請兩個機器人變成一個大機器人造型,有沒有信心做好?
評價造型:我來找一下這次組合成功的機器人造型。手腳連在了一起,一左一右叫左右型機器人;對稱型機器人;高低型機器人。機器人都連起來了。
(3)兩人一組造型。
獎勵聰明的機器人我們再去另一個星球好嗎?
出示月球。要求是兩個機器人變成左右型機器人造型。和機器人朋友交換能量后要變成左右型機器人。
完成后,講評左右型機器人造型
(4)我決定再帶你們去一個星球,銀河系以外的“藍月星球”這個星球要能量很大的機器人,高低型機器人,他要什么樣的機器人?(高低型機器人)。
講評造型,高低退連在一起,
(5)出示圖片,這是哪里?(地球)地球上需要一個超大巨無霸機器人,幾個機器人連在一起,(四個)兩個機器人會叫喚能量,四個怎樣交換能量?請四個幼兒師范。
完整做一遍,講評機器人造型。
(三)結束:
跟地球(屏幕圖片)、地球人再見。聽音樂走出教室自然結束。
教學反思:
新的課程改革突出了教學過程中以幼兒為主體,主動探索學習、主動解決問題的理念。教學過程不僅僅是教師教、學生學的陳舊思想,而是以故事引導,以游戲形式為主線,激發幼兒內在的潛能,從而達到玩中學、學中玩的境界。同時結合藝術教研組《在藝術活動中培養幼兒表現力的策略研究》,如何在游戲過程中、激發幼兒對音樂律動的喜愛,在活動中表現自我,是我設計的所在。本節活動中主人翁“機器人”是幼兒常見的玩具,其動作僵硬、一頓一頓和緩慢的特點無時無刻不吸引著孩子們的眼睛,為此選取了本節活動。
本節律動活動的音樂很有特點,但旋律不是很明顯,比較新穎有趣。活動中,開題就解決了機器人動作慢,一頓一頓的特點,又在機器人旅行的過程中突破機器人坐著走和站著走的難點動作,第三部分簡單的幾張圖片就完成了教學目標2。整節活動中環節較為流暢,能夠達到預設目標。
活動不足:
1. 由于自身條件原因對音樂前奏分辨偶爾出錯。
2. 幼兒坐的位置沒有明確要求,導致幼兒站著做動作有時受影響。
3. 機器人動作造型時,由于教師提的要求不夠明確,致使每次活動前幼兒先找伙伴,而不是邊走邊找。
針對本人本次活動的不足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進
1. 利用一切機會提高自身音樂素養;
2. 提高自身駕馭課堂的能力,尤其是應變和語言組織能力;
在課的環節設計上以孩子為主題,多備孩子,有些內容必須在課前豐富比如從椅子上起立后如何去站?《找朋友》也可以不同形式來豐富。課堂上根據孩子的掌握程度合理安排各環節。
中班數學分類活動:《機器人》及研討記錄 篇3
一、教學內容與目標:
1、顯性內容與目標:
應知:了解機器人的相關知識,指導機器人與人有著密切的關系。
應會:能用繪畫的方法畫一個機器人。
2、隱性內容與目標:
啟發學生對科學技術發展的關注,激發學生熱愛科學的熱情,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了解機器人的種類、特點和功能,利用多種繪畫用具進行繪畫創作,或利用廢舊材料設計制作。
難點:生動地表現機器人的功能和作用。
三、教學準備:
課件、繪畫工具和多種制作材料。
四、教學過程:
1、欣賞·感悟·暢想:
檢查學生學習用具準備情況,調節學生情緒。
找學生裝扮成機器人與大家見面交流。
講授新課:
2體驗·表現·創新
(1)展示機器人文字資料。
(2)展示機器人圖片資料。
(3)展示表現機器人的優秀作品。
(引發學生觀察機器人的種類和特征,激發熱愛科學的情感。)
(1)為什么叫機器人?
(2)機器人能做什么?
(3)機器人必須是人的樣子嗎?
(4)機器人是使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展示表現機器人的功能和作用的圖片。(讓學生初步了解有關機器人的科學知識,體會機器人與人的關系。) 提出問題:機器人都有哪些功能和作用?
師概括,在各行各業中(農業、工業、服務行業、軍事等)都用到了機器人,它的種類非常多。能幫助人們做好多的事情。
出示課件:講解機器人制作的基本方法。(手工制作和繪畫的方法)
手工制作:巧妙使用生活中的廢舊物制作機器人。 繪畫法:用水彩筆或水粉染料完成。
3、展示·交流·評價
(1)分析生活中有哪些廢舊物品可以再利用?課本上都用了哪些廢舊物品制作的?
(2)繪畫作品中,畫的是什么內容,她是怎么樣表現機器人的功能的?
4、學生作業,教師巡回指導:
作業要求:
用繪畫或者手工制作的方法,完成一組幫助人們做事的機器人。(也可以設計一個多功能的機器人)
中班數學分類活動:《機器人》及研討記錄 篇4
【活動目標】
1、能隨著音樂節奏模仿機器人的動作,表現音樂斷頓、詼諧的特點。
2、根據情節表現機器人模仿地球人生活的動作。
3、遷移生活經驗,體驗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音樂《機器人》。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了解機器人動作程序。
師:你們見過機器人嗎?機器人怎樣刷牙和洗臉的?機器人做動作和我們地球人有什么不一樣?
小結:機器人做動作一頓一頓的,還有程序,很有趣。
二、根據情節模仿地球人動作。學習機器人程序
1、機器人飛船降落在房頂上,看見地球人刷牙、洗臉,機器人按照程序進行模仿。
2、機器人飛船降落到公園里,看見地球人釣魚、劃船,機器人進行模仿。
請幼兒當地球人教機器人釣魚和劃船動作(要求地球人做動作時機器人看,機器人模仿時,地球人也在看)。
三、遷移生活經驗,模仿地球人生活動作。
1、飛船降落在幼兒園的圍墻外,看看操場上的小朋友都在玩什么?并學一學。
請個別幼兒當地球人,將小朋友玩的項目用動作做出來,機器人們模仿。
2、地球人找機器人做朋友。
(1)提問幼兒為什么地球人會找機器人首領做朋友?
(2)請個別幼兒扮演地球人找機器人做朋友,并提問在音樂的什么地方對接能量?
3、繼續游玩,模仿地球人生活動作請幼兒扮演地球人帶機器人去另一個地方看一看,教機器人動作。
四、結束活動
這次我們在地球玩的時間太長了,必須要回到星球補充能量,請機器人們用我們的程序走回去吧。
中班數學分類活動:《機器人》及研討記錄 篇5
這堂美術課最關鍵的是要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能力和創作能力。
我發現小朋友對機器人的概念很局限,認為機器人都是機械身體,走路很慢,長得很丑。這樣會限制他們的想象更會消減他們學習的興趣。我在開課時,就讓學生欣賞更種各樣的機器人,例如:機器貓,阿拉雷……在啟發他們機器人功能時,則播放機器人比賽:機器狗足球比賽,機器人跳舞比賽……這樣徹底打破了他們對機器人不好的印象,激發了他們的創作力。雖然能很好的開發學生的創新意識,但是許多畫面對于孩子來說還是比較復雜和抽象的,學生在創作過程中教師不能面面俱到的指導,就使得有些底子差的孩子構圖不是那么的好。但是從語文的角度而言,他雖然用畫筆表現不出美麗而富有創意的畫面,但是他可以通過語言表達出精彩的內容,這何嘗不是另一種收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