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社會活動《溫馨小提示》
活動目標:
1.感知和理解生活中等待行為的意義,初步體驗秩序帶來的方便和快樂。
2.嘗試設計等待的溫馨提示標志,提醒大家要耐心等待!
3.培養孩子耐心等待的意識!
活動準備:
1.溫馨小提示的照片
2.紙和筆、糖果
活動過程:
1.游戲導入活動,激發孩子的興趣!
師:小朋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了禮物呢,你們瞧!你們想不想要呀?等會音樂響時,大家跟著我一起跑一跑。
師:大家都拿到糖了吧,你們怎么拿的?剛才拿糖的時候亂哄哄的,怎么回事呀?
幼:他們都搶著拿!都擠在一起了!
師:大家都擠著拿搶著拿,太讓老師失望了,算了,還是把糖都還給我吧!(幼兒送糖)等會,誰愛動腦筋誰愛舉手發言,還是可以給你們的哦!
師:我們拿糖果的時候怎樣才能不擁擠呢?
幼:前面的小朋友拿,后面的小朋友就稍微等一等,這樣就不擁擠了!
2.尋找標記的基本規律,嘗試設計等待標記。
1)師:這個道理小朋友都知道,但有的時候一著急,就忘記了等待。就像剛剛拿糖果時一樣!
師:你有什么好方法提醒大家要耐心等待呢?(看溫馨小提示)
幼:可以提醒別人注意等待。
幼:畫幅畫提醒別人!
標記一 師:這上面畫的什么呀?
幼:畫了很多標記,還有斜線呢!
師:斜線表示什么?
幼:表示不許、禁止!
師:這下面還有字呢?有沒有誰認識?
小結:這個標記就是提醒我們不能踩踏小草,要愛護小草!
標記二 師:這是什么標記?你在哪見過?
幼:在洗手池那,告訴我們注意節約用水!
師:我們能不能也設計一個這樣的標記來提醒我們拿糖果的時候不擁擠呢?
師:畫些什么來提醒大家呢?我們畫一個斜線表示不擁擠,我來試試。還可以寫上字呢!
師:除了不要擁擠,我們還可以提醒大家怎么做呢?
幼:也要提醒別人耐心等待!
師:對,你來試試。(幼兒示范)
幼:看到了這個標記我們就知道玩游戲的時候不能擁擠,要耐心等待!
師:我們把標記貼在哪呢?
幼:貼在玩游戲的地方。(教師貼標記)
3.再次游戲,體驗等待帶來的好處。
1)師:小朋友,馬上音樂響起時,大家跟著老師跑一跑,當音樂一停,每個小朋友拿一粒糖,不過大家要注意不能擁擠,耐心等待哦!(幼兒游戲)
2)師:在幼兒園里,還有什么時候我們也需要耐心等待呢?(幼兒說,教師出示照片)
幼:我們在玩沙的時候也要注意等待,一個一個換套鞋!
幼:在玩滑梯的時候也要等待,不能擁擠。
幼:在喝水的時候也要排隊,不然水會潑在地上!
4.設計等待標記,培養等待的意識。
師:原來在我們的幼兒園里還有許多地方需要等待呢,你覺得什么地方需要等待,就給它設計一個標記吧。老師給你們準備了紙和筆呢。(教師巡回指導)
師:你畫的是什么?
幼:我畫了滑梯,我要提醒大家在滑滑梯的時候要排隊,不能擁擠!
師:我來幫你寫下來吧!
師:我們把這些溫馨小提示貼到需要的地方去吧!
活動反思: 這一次的課題研討活動,以“我會等待”為主題,開展培養幼兒秩序感的研究,我們課題組設計了中班社會活動《溫馨小提示》,其主要目標是讓幼兒感知和理解生活中等待行為的意義,初步體驗秩序帶來的方便和快樂,并嘗試設計溫馨小提示,提醒大家要耐心等待。教案經過多次修改和試教后,11月23日由我執教展示了我們組的活動方案。反思這次教研活動的成功與失敗,我對教學活動的設計和課堂教學有了深刻的體會和收獲! ∫弧⒃O計游戲應符合孩子的興趣和需要。 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等待的行為經常會有,中班的孩子也都懂得:許多人在做同一件事的時候,為了避免擁擠,需要有序地等待。 雖然,生活中有許多道理大家都懂,可在做的時候孩子們并不一定能夠做到,為了讓孩子們體驗有序等待帶來的方便和快樂,在活動開始的時候,我們設計了這樣的游戲:孩子們聽音樂跟著老師走走跑跑,等音樂一停,每個人到啞鈴架上拿一副啞鈴。試教后發現這個游戲孩子們并不感興趣! 游戲應以幼兒的興趣為出發點。于是,大家提出:將啞鈴換成糖果,并把它作為禮物給孩子們。換了游戲的道具情況大不一樣。當音樂一停之后,孩子們就迫不及待地搶著去拿糖果,造成了爭搶、擁擠的現象,甚至連糖果盒都被弄翻在地上。當孩子們好不容易拿到心愛的糖果坐下來后,老師首先引導孩子們說說:“剛才大家是怎么那糖的?”接著組織大家討論:“這樣做好嗎?為什么?”最后再引導他們思考:“怎樣才能快快地拿到自己喜歡的糖果呢?”孩子們踴躍地說出了自己的想法:要排隊、要一個一個拿、大家不要擠、要耐心等待…… 再次游戲的時候,孩子們很有秩序地排著隊,一個一個去拿了,還有個別幼兒要搶著拿,大家都會提醒:一個一個排隊,別著急!這次孩子們很快拿到了自己心愛的糖果! 這一環節讓孩子們在游戲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自己解決問題,提高了他們遵守規則的自主性。也讓我深刻地體會到,活動中游戲的運用和設計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從幼兒的興趣和需要出發,才能充分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從而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⑦x擇內容應削枝強干突出重點! 活動的第二部分是讓孩子們自主設計“溫馨小提示”。在設計活動的時候,我們運用了多媒體呈現孩子們在游戲時擁擠的情景,引發孩子討論擁擠會出現什么樣的結果,然后又從網上下載了很多溫馨提示的圖片和小朋友等待的照片,試教后我們發現在一節課上給孩子的展示太多的內容,他們并不一定都能接受,反而擾亂了孩子的思路、限制了他們的思維,還使整個活動有些散亂! 那么,該如何取舍呢?經過梳理,我們覺得中班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已經積累了較多經驗,即使沒有提示,也能快速地回憶出一日生活中需要等待的地方,于是我們決定省去大部分照片和圖片,只選擇一張“溫馨提示”的圖片,為幼兒自主設計提供范例,這樣修改后在教學中效果很好。因此,我們在選擇教學內容時不僅需要巧妙的設計,還要適時地擯棄一些可有可無的環節,合理地削除細枝末節才能突出活動的重點! ∪、充分發揮孩子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最初,在設計溫馨提示標記這一環節中,一開始我們以等待時的心情為切入點。等待有時會讓人焦急、煩躁,我們該怎么辦?應該用什么樣的心情來等待呢?討論中大家明白:要盡可能地心情平靜,有耐心! 于是,我們引導孩子用笑臉娃娃來作為等待標記。試教后,我們發現孩子們畫出的等待標記和老師呈現的非常相似,內容不夠豐富,總是大同小異。在總結、思考后發現,是我們無形中以固定式的思維限制了孩子的自主性。對兒童而言,設計是自主性活動,不受教師的強制性干預,只有享受思想的自由,才能夠發揮能動性和創造性。于是我們用一張“愛護小草”的溫馨提示圖片,引導孩子觀察欣賞,探索設計溫馨提示的方法,經過老師的啟發和引導后,孩子們以極大地熱情設計了自己的“溫馨小提示”。 或許孩子的筆觸還很稚嫩,或許孩子設計的標志還不夠合理,但是這是他們自主創作的,沒有絲毫的模仿與抄襲。設計出完美的標記固然重要,但充分發揮孩子的主動性與創造力,才是我們真正追求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