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區域活動實用教案之角色區
以下介紹幾種“娃娃家”道具的制作方法,希望能起拋磚引玉的作用。
“液化氣灶”: 在扁長形的紙箱上方挖兩個洞,并加上“開關”,然后稍加裝飾。
“鍋”: 用廢舊皮球切半或用大竹節等做“鍋”。
“搖籃”: 用毛巾或繩網固定在兩張小椅子靠背上,就成為一個簡易的“搖籃”。也可用一個長形籃子或木版鋪上小床單,四個角安上繩子吊起當“搖籃”。
“洗衣機”、“冰箱”: 選擇較大的紙箱,在上方割成兩個可翻開的蓋,裝飾成“洗衣機”。如果在紙箱的側面割成兩個可打開的“門”,加上“拉手”,就是一個“雙開門冰箱”。若有條件,用木材制作成外觀像家用電器的柜子,將更加牢固,能長期使用。
商店
“商店”里琳瑯滿目的“商品”常激起幼兒購買的欲望。他們在“商店交易”活動中,體驗社會交往,發展口語能力,培養市場經濟意識。開展“商店”游戲前,需豐富幼兒有關貨幣和買賣交易方面的常識,同時準備“商店”游戲所需的道具,如“商店”的“商品”,“售貨員”使用的“秤”、包裝袋“零鈔”,“顧客”使用的“錢包”、“籃子”“貨幣”等。活動中,教師應提醒幼兒禮貌待客主動為“顧客”介紹“商品”。還可根據活動狀況,適時地給“商家”設置些難題,引發他們改變“經營方式”,增添“商品”種類,增加“服務項目”,以深化活動主題。如開展“送貨上門服務”、“優惠大酬賓”等。還可提供一些紙張畫筆,讓幼兒在“買賣”閑暇時制作“宣傳廣告”,開展“促銷”活動。
“商店”里的“貨源”可來自各類物品的包裝盒,還可來自美工區或“加工廠”中幼兒自制的各種“產品”。為增進“商品流通”,避免“商店”無人問津,可以把“商店”的“商品”與其他區角活動的材料聯系起來。如為“加工廠”、操作區、美工區“銷售”材料,使“商品”成為其他區角材料,這樣“商店”的“買賣”就會興旺起來。
“商場”的“貨柜”很多,教師可根據幼兒日常生活中常接觸的“商品”,開設幼兒熟悉的“柜臺” ,如:“玩具柜”、“食雜柜”、“鞋帽柜”等。下面列舉一些供您參考。
“食品柜”: 各種現成的空瓶子、食品盒、易拉罐、食品包裝袋(內裝泡沫塑料、紙團作為“食物”)都可以成為“食品柜”里的“食品:。
“服裝、鞋帽柜”: 可以收集幼兒穿過的小衣、小帽,或用掛歷、報紙、樹葉等自制的各式“衣服鞋帽”來充實“貨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