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美術:快樂的蝸牛
設計思路: 蝸牛大多喜歡生活在陰濕的環境,尤其是下雨以后是蝸牛最活躍的時候了。碰巧這段時間下著連場大雨,我們在樹上、葉子或草叢里都不難發現蝸牛們的足跡,并且引起了孩子們的興趣。因此,我們結合孩子的這一興趣點和美術教學大綱目標的要求,設計出“快樂的蝸牛”的美術繪畫活動。活動目標: 1、樂意參與繪畫活動,從中體驗成功的喜悅與樂趣。 2、能大膽地運用線條和簡單的形狀表現出蝸牛的基本特征。 3、學習運用圓形和長圓形的不同組合方法,表現蝸牛的不同動態。活動重點:用圖形組合的方法繪畫出蝸牛的基本外形特征。活動難點:用基本形繪畫蝸牛的不同動態。活動準備: 1、活動前進行了“尋找小蝸牛”的活動,引導孩子觀察蝸牛,認識蝸牛的基本特征和蝸牛的生活環境以及活動特征。 2、彩色油畫棒、畫紙人手一份。 3、欣賞畫若干張。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師:小朋友你們還記得上星期我們一起到草地上尋找什么嗎?蝸牛朋友背著自己的小屋子,東南西北去旅游,它們真是名符其實的“旅行家”。今天天氣真好,蝸牛爸爸、蝸牛媽媽帶著蝸牛寶寶一起去旅行,真快樂!那今天我們就把這么快樂的蝸牛朋友畫下來送給它們做禮物,好嗎? 二、通過提問、重點示范的形式,幫助幼兒掌握蝸牛的基本畫法。 1、提出問題,幫助幼兒回憶蝸牛的基本外形特征,老師邊根據幼兒的表述,邊引導幼兒一起書空。師:小朋友,我們都見過蝸牛,誰能告訴老師,蝸牛的樣子是怎樣的?(圓圓的殼,是蝸牛的小屋子,殼上有漂亮的螺旋線花紋,殼的下面有長長細細的身體,頭上有觸角,長觸角上還有兩只圓溜溜的眼睛……) 2、朗讀兒歌,重點示范蝸牛的基本畫法。① 老師邊念兒歌,邊示范蝸牛的基本畫法。師:老師也編了一首小兒歌,現在與小朋友們一起分享,好嗎?(兒歌:圓圓的圈圈畫小屋,長長圓圓畫身體,頭上長出長觸角,瞪著眼睛笑瞇瞇。)②幼兒跟著老師邊念兒歌,邊進行書空練習,強調畫蝸牛的身體時要緊挨著殼,把殼的下半部分圍起來。 三、通過示范、比較的方法,幫助幼兒掌握蝸牛不同動態的繪畫方法。 1、提出問題,引導幼兒說出蝸牛爬行時的各種動態。 師:剛才老師在觀察蝸牛時,發現有的蝸牛可愛玩了,它們一個跟著一個,好象在玩“開火車”的游戲呢!那小朋友又有什么新的發現呢? 2、老師根據幼兒的表述進行重點部分的示范,幼兒跟著老師一起書空。 3、引導幼兒進行觀察、比較,初步理解蝸牛動態畫法的規律。 師:剛才我們畫了許多不同動態的蝸牛,你們能發現那個部分是沒有變過的?有變化的又是哪里呢? 小結:蝸牛朋友喜歡自由自在地玩耍,它們有的向前爬,有的向后爬,有的喜歡抬頭往上爬,還有的喜歡低下頭往下爬……但只要先畫他們的圓殼,再根據蝸牛爬行方向的不同畫出它們的身體和觸角,最后添畫蝸牛的眼睛、嘴巴等,那么神態各異的蝸牛就能輕易畫出來了。 四、交代繪畫要求,幼兒操作,老師巡回指導。 師:今天,我們就來畫一幅“快樂的蝸牛”的圖畫送給蝸牛朋友,畫畫時請小朋友注意幾個方面: 1、畫畫前,先想一想蝸牛朋友們在做些什么快樂的事情,然后把自己喜歡的蝸牛形象畫得大一些,并且要把它畫到畫紙的中間,讓別人一看就知道你畫的是什么。 2、畫畫時,小朋友可以用老師教的方法,添畫出其它動態的蝸牛。 3、畫完后,請小朋友為圖畫涂上美麗的色彩,讓蝸牛朋友們變得更漂亮。五、評價作品。 1、請個別幼兒與大家分享自己的作品,講解作品中的各種蝸牛動態。師:小朋友畫的圖畫都很漂亮,誰愿意與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作品呢?你畫的蝸牛在干什么?它們感到快樂嗎? 2、老師根據幼兒繪畫作品中出現的普遍問題進行歸納小結,進一步提高幼兒的表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