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美術活動《有趣的石頭》
點評:
看過了多幅精美的作品,幼兒創作的欲望被充分調動起來,但是,觀察過程中,幼兒只是了解了那些范例中使用的材料、大體的裝飾方法,所以,如果讓幼兒觀看完范例后直接進行裝飾,教學效果肯定不佳。因為具體裝飾的方法沒有在幼兒頭腦中形成一個明確的概念,大部分幼兒不清楚那些作品到底是怎么創作出來。針對這個問題,教師能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需要,進行代表性的示范,讓幼兒了解基本的創作技能,而不至于無從下手。
4、幼兒討論:你想把石頭裝飾成什么東西?用什么材料進行裝飾?
師:你想把石頭裝飾成什么東西?用什么材料進行裝飾?
幼:像小朋友的頭部、像魚的身體、像一個小池塘、像天空……
幼:用毛線當頭發、用閃光條當草叢、用豆豆(紐扣)當眼珠子、用毛線當頭發、用紅色的橡皮泥搓成月亮的形狀當笑笑的嘴巴……
點評:
幼兒通過觀看課件、老師示范,對石頭的創作有了知識經驗,在這基礎上,自己展開想象、設計,充分發揮了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4、提出創作要求:
師:在創作之前,老師有幾點要求:
(1)使用剪刀、石頭時要注意安全。
(2)創作出與別人不同的作品。
(3)要保持作品、桌面、地面的整潔。
點評:
在幼兒創作前教師能把安全、衛生教育貫穿到活動當中,讓幼兒在創作過程中注意安全意識、衛生意識的養成,同時可以看出教師在活動中不僅重視幼兒能力方面的培養,還注重對幼兒安全、衛生的教育。
5、幼兒動手操作,教師重點指導幼兒根據石頭的形狀大膽想象進行創作。
點評:幼兒動手操作這個環節是整個活動的高潮,是幼兒體驗創作、發展能力的過程,教師能抓住重點環節進行啟發、引導,讓幼兒展開想象進行創作,盡情地感受在石頭上創作的樂趣,動手能力也得到培養。
6、互賞作品,并向同伴或客人老師介紹自己的創作意圖。
幼:我做的是小丑的頭部。我選了一塊橢圓形的石頭,把閃光條粘在大的一頭當它的頭發,用橡皮泥搓成兩個一樣大的圓形,然后壓扁當眼球,把黃豆壓在上面當眼珠子,用不干膠剪成鼻子,用紅色的橡皮泥搓成月亮的形狀當笑笑的嘴巴,再用不干膠剪成胡須粘在臉上。(這是我做的小“黃”魚,挑一個扁扁、圓圓的石頭,用黃色的不干膠把它包起來,然后用不干膠剪成眼睛、尾巴、魚鰭粘在魚的身上。我做的是蝸牛躲在草叢里……我做的是小鳥在天上飛……)
點評:
這是一個讓幼兒分享創作、體驗成就的過程,幼兒在互相欣賞的過程中,感受他人的創作成就,同時,讓幼兒互相學習他人的創作方法,使自己的創作經驗獲得提升。
活動延伸:讓幼兒在美工區繼續嘗試用不同方法在石頭上創作。
點評:
俗話說:“細水長流。”通過一次活動的組織不可能給“幼兒的想象力、動手能力的水平”的好壞下定論,不是活動的終結。人的想象力、動手能力是無止境的,教師能利用區角活動等時間,拓展幼兒想象的空間,引導幼兒探索嘗試用多種材料、方法在石頭上創作出更好的作品,使幼兒的想象力、動手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中,個人準備和材料準備較充分,本活動,融合各領域活動內容,能以認知——情感——行為為主線,讓幼兒在美術創作中多方面能力得到提高。活動各環節環環相扣,緊湊有序,由淺入深,充分關注幼兒的自主性,讓幼兒自主探索、互動,在開放的環境中創作,充分發揮幼兒的能動性,讓他們創造性地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