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美術活動《有趣的石頭》
設計意圖:
本次活動根據教研課題《在美術活動中,利用自然物品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著手選材。隨處可見的石頭是幼兒熟悉的自然物品,大部分幼兒對石頭的認識僅停留在其外觀上,談到其用途,大部分幼兒僅能說出其在生活上的功用,極少數幼兒會把它與美術創作聯想到一起。因此,我設計了《有趣的石頭》美術創作活動,讓原本抽象的石頭變得生動起來,同時也打破了幼兒的思維定式,讓幼兒插上想象的翅膀,盡情地自由選擇各種裝飾材料在各種石頭上進行美術創作,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讓幼兒體驗創作的樂趣。
活動目標:
1、利用本土資源——石頭,根據自己的想象進行創作,體驗創作的樂趣。
2、喜歡參與創作活動,發展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請家長配合收集形狀各異的石頭。2、油畫棒、橡皮泥、剪刀、即時貼,豆類、毛線、紐扣、羽毛等。3、教學課件。
活動過程:
1、出示石頭,觀察石頭的形狀、顏色,并談談石頭的用處導入活動。
師:小朋友們,你們看這些是什么呀?
幼:石頭。
師:它們是什么形狀的?
幼:圓圓的、橢圓形的、三角形的、像小狗的頭部、像一個小池塘……
師:它們是什么顏色的?
幼:黑黑的、褐色的、黃色的、白白的……
師:它們有什么用處呀?
幼:可以用來蓋房子(可以放在魚缸里、放在花盆上裝飾,可以鋪路……)
師:小朋友們觀察得真仔細,說得真好,石頭除了有以上用處外,我們能干的藝術家們還把它們變成了一些精美的藝術品,你們想看嗎?
幼:想。
點評:
石頭是幼兒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東西,對于幼兒來說并沒有多大的吸引力,可是,教師解放思想,改變觀念,充分利用本土資源,把石頭搬進了課堂,可就大不一樣了,幼兒對形態各異的石頭愛不釋手,在老師的啟發引導下,通過觀察讓幼兒對石頭的形狀、顏色、用處有進一步的認識,為下一步的創作活動提供感性經驗。
2、播放課件,引導幼兒觀看范例。
讓幼兒了解用油畫棒、橡皮泥、不干膠在不同形狀的石頭上創作的方法。
(1)觀察前提出要求:用什么形狀的石頭?用什么材料?裝飾成什么作品?
師:小朋友們看的時候要注意觀察這些作品是用什么形狀的石頭、用什么材料裝飾的、裝飾成什么作品。
(2)幼兒觀察后,進行提問。
師:你們看到了什么?它是用什么方法裝飾的?
幼:我看到了一個小弟弟的頭部,這個作品是用油畫棒畫出小朋友的眼睛、鼻子嘴巴、帽子。(我看到阿凡堤的頭部,這是用各種顏色的橡皮泥搓成頭巾、眼睛、鼻子、嘴巴的形狀,粘在石頭上的;我看到的是一個叔叔的頭部,這是用廢棄的膠卷當頭發、用不干膠剪成眼睛、鼻子、嘴巴粘在石頭上的。……)
點評:
教師巧妙地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這樣聲相并茂使幼兒更形象地了解不同裝飾方法的作品,對逼真、童趣的范例,幼兒很感興趣,激發了幼兒創作的欲望,調動了幼兒參與創作的積極性,同時,豐富了幼兒的知識經驗,為幼兒的創作活動做好鋪墊。
3、教師出示石頭,并進行代表性的示范。
師:今天,老師也想在石頭上試著裝飾一下,你們想看看老師是怎么裝飾的嗎?
幼:想。
師:嗯,老師裝飾的時候,小朋友們要認真看、仔細聽,看看老師選了什么樣的石頭,選了什么樣的材料進行裝飾。我選的是一個橢圓形的石頭,我想把它當成一個大操場,我想做一個小女孩在操場上做操。我用不干膠剪成一個大一點的圓當她的頭,再剪兩個一樣大的小圓當眼球,用綠豆當她的眼珠子,把長長的毛線剪短當她的劉海,用幾股毛線編成她的小辮子,用即時貼剪成手臂插腰的樣子、一條長裙(上面用豆豆、閃光條、橡皮進行裝飾),還用橡皮泥、廢棄的紐扣做成一個蝴蝶結,最后用橡皮泥做了一雙紅色的小鞋子,鞋子上用黃色的閃光條當鞋帶。這樣一個漂亮的小女孩在操場上做操的作品就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