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美術:彎彎腰
設計思路:一、幼兒經驗分析 進入中班后,孩子們對于圖形組合有了了解和實踐經驗。他們的手部肌肉動作從無法控制到有控制,手指動作的力度逐漸提高了。現在我班的幼兒已經認識一些比較簡單的圖形,如:圓形、方形、梯形、三角形……,并且通過《圖形碰碰樂》、《大花貓》等活動積累了簡單的圖形組合和剪門洞的經驗。然而孩子們運用圖形組合的方法表現的事物太過簡單,很少有孩子表現較為完整的事物,所以我利用兒歌“彎彎腰”的情境設計了本次活動。想通過活動讓幼兒運用圖形組合的方法表現出各種動物朋友,并且讓他們體驗和朋友在一起的快樂。二、活動環節分析 本活動共有五個環節。第一環節,通過邊念兒歌邊回憶制作大花貓導入;第二環節,分解兒歌,講講動物朋友身上的圖形鞏固經驗;第三環節,幼兒根據自己兒歌的情境想象創作;第四環節,展示幼兒的作品,互相欣賞、評價并創編新的兒歌。第五環節,在日常活動中嘗試畫出更多的動物朋友。內容與要求:1、嘗試運用圖形組合的方法表現各種動物朋友。2、大膽想象兒歌的豐富意境,體驗和朋友在一起的快樂。材料準備與環境創設:鉛畫紙、膠棒、剪刀、彩色蠟筆、制作“貓“所需的手工紙、小動物卡片(烏龜、蝸牛、瓢蟲、毛毛蟲、鳥、蝴蝶等)活動過程:一、導入情景,再現經驗1、“彎彎腰,造座橋, ”大花貓的什么地方像座橋?2、大花貓的身體橋該怎么做呢?(幼兒回憶制作橋的方法)3、大花貓說:“小朋友們好,彎彎腰的兒歌你們還記得嗎?”(彎彎腰兒歌)二、觀察比較1、“鳥兒飛來歇歇腳,”(出示小鳥圖片)師:“有動物朋友要來了,誰來橋上歇歇腳?”(鳥兒飛來歇歇腳)師:小鳥問:我身上有哪些圖形寶寶碰碰碰?小結:一個朋友身上有那么多圖形真好看。2、“蝸牛橋下慢慢跑,”(出示蝸牛圖片)師:“蝸牛是哪些圖形寶寶碰出來的呢?”師:“蝸牛身上卷卷的圖形是蝸牛的殼。”3、“老鼠見了快快逃,”(出示老鼠圖片)師:老鼠身上也有圖形的!它的身體是什么形狀的?(雨滴形,頭部尖尖的后邊圓圓的)4、(觀察動物卡片,分辨主要特征)許多動物朋友喜歡大花貓,它們是誰呢?(逐個出示動物)師:它喜歡在橋上歇歇腳還是喜歡到橋下慢慢跑呢?(蝴蝶、蜜蜂、瓢蟲、毛毛蟲、烏龜)小結:只要找到圖形碰一碰,我們就能找到許多朋友和大花貓一起念兒歌。三、創作表現:師:大花貓說:“我今天又都要來彎彎腰了,真希望有許多許多朋友到我的橋上橋下來呀!1、制作的動物(貓)粘貼在紙中央。2、大膽想象并運用簡單的圖形表現橋上橋下的動物朋友。3、添畫背景,表達兒歌情景。四、分享交流:1、將做好作品連接起來,形成一座長長的橋,運用幼兒創作的動物替換兒歌內容。師:“今天有那么多的動物朋友來過橋了,誰來了呀?橋上橋下真開心,第一個上來的就是橋頭哦。”小結:“彎彎腰造座橋.(指幼兒作品)誰在橋上歇歇腳?再找個橋下的,誰在橋下慢慢跑?(指幼兒作品)還有新兒歌嗎?”五、活動延伸師:“小朋友們本領真大,邀請了這么多新朋友來,回去我們再試著請更多的朋友來彎彎腰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