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顏色(通用5篇)
有趣的顏色 篇1
科技活動方案——有趣的顏色
一、活動目標:
讓幼兒認識三原色,嘗試調配顏色,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二、活動準備:
紅、黃、藍三種顏料的溶液,塑料杯,油畫筆,水,各色調好的顏色。
三、活動過程:
教師事先用黃和藍,紅和黃,紅和藍各調配了四種顏色,然后裝在小玻璃瓶子里,擺好,引起幼兒的注意。當幼兒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這些小瓶子上的時候,教師要抓住機會,引導幼兒,調動起幼兒的求知的積極性,然后把幼兒的主動地位保持住,我看到所有的孩子都注意我擺在桌子上的小瓶,有的竊竊私語,有的伸長了脖子看著那些小瓶。于是,我就抓住這個機會問他們:“這些瓶子里的顏色,漂亮嗎?”孩子們看著我,齊聲回答:“漂亮,真漂亮?”有的孩子問:“老師,這些瓶子怎么那么好看呀?”我說:“因為里面有好看的顏色呀。”“那么老師,這些顏色怎么來的呀?”我說:“你們看,”我拿起紅、黃、藍三個小瓶子,“剩下的顏色,所有老師桌子上的顏色都是用它們三個變出來的。”“老師,那怎么變呀?”我拿出一個塑料杯,“注意看,看老師怎樣變魔術呀!”我先往杯里倒了一些黃色,看了他們一眼,只見他們的眼睛一眨都不眨地盯著我,小嘴都張著,“看啊,看仔細了。”我拿起藍色倒了一點兒,然后輕輕搖了搖塑料杯,“呀,變綠了,顏色變綠色了,老師真棒!”我笑著,拿起一個小瓶子,“看,這個瓶子里的綠色和杯子里的一樣嗎?”“一樣。”“那老師是怎么變的呢?”“先加黃色,加上藍色。”“那變成什么顏色了呢?”“綠色。”我又拿起藍色,繼續往杯子里倒,“現在什么顏色?”“深綠色。”我繼續倒藍色,“那么現在又變成什么顏色了?”“有點藍,有點綠”,“那叫藍綠色”,我教了他們顏色的名字。然后我又用黃和紅,紅和藍調了橙黃、橙紅、紫紅,紫藍等顏色,幼兒觀察得特別仔細,回答得也很好,只是對調出的顏色名稱還不了解。
后來,我又請了幾個孩子嘗試調出他(她)自己喜歡的顏色,孩子很積極,爭著舉手,我就先請了三名幼兒上來調色,其他孩子幫助他們直到調出正確的顏色為止。
由于時間有限,這次活動不得不結束了,孩子們竟猶未盡。都不愿下課,于是我就把紅黃藍三種顏色放到觀察區,準備了幾個干凈的塑料杯,告訴孩子們:“你們有時間,可以到觀察區隨便去調配色彩,但玩過要把桌子擦干凈,下課了。”孩子對我說,“老師,這些顏色可真好玩呀!”
通過這次課,孩子認識到顏色之間的關系,知道了只要有了三元色,就可以調出好多種顏色,充分調動了幼兒探索的積極性,他們學會了觀察,仔細觀察。
有趣的顏色 篇2
科技活動方案——有趣的顏色
一、活動目標:
讓幼兒認識三原色,嘗試調配顏色,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二、活動準備:
紅、黃、藍三種顏料的溶液,塑料杯,油畫筆,水,各色調好的顏色。
三、活動過程:
教師事先用黃和藍,紅和黃,紅和藍各調配了四種顏色,然后裝在小玻璃瓶子里,擺好,引起幼兒的注意。當幼兒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這些小瓶子上的時候,教師要抓住機會,引導幼兒,調動起幼兒的求知的積極性,然后把幼兒的主動地位保持住,我看到所有的孩子都注意我擺在桌子上的小瓶,有的竊竊私語,有的伸長了脖子看著那些小瓶。于是,我就抓住這個機會問他們:“這些瓶子里的顏色,漂亮嗎?”孩子們看著我,齊聲回答:“漂亮,真漂亮?”有的孩子問:“老師,這些瓶子怎么那么好看呀?”我說:“因為里面有好看的顏色呀。”“那么老師,這些顏色怎么來的呀?”我說:“你們看,”我拿起紅、黃、藍三個小瓶子,“剩下的顏色,所有老師桌子上的顏色都是用它們三個變出來的。”“老師,那怎么變呀?”我拿出一個塑料杯,“注意看,看老師怎樣變魔術呀!”我先往杯里倒了一些黃色,看了他們一眼,只見他們的眼睛一眨都不眨地盯著我,小嘴都張著,“看啊,看仔細了。”我拿起藍色倒了一點兒,然后輕輕搖了搖塑料杯,“呀,變綠了,顏色變綠色了,老師真棒!”我笑著,拿起一個小瓶子,“看,這個瓶子里的綠色和杯子里的一樣嗎?”“一樣。”“那老師是怎么變的呢?”“先加黃色,加上藍色。”“那變成什么顏色了呢?”“綠色。”我又拿起藍色,繼續往杯子里倒,“現在什么顏色?”“深綠色。”我繼續倒藍色,“那么現在又變成什么顏色了?”“有點藍,有點綠”,“那叫藍綠色”,我教了他們顏色的名字。然后我又用黃和紅,紅和藍調了橙黃、橙紅、紫紅,紫藍等顏色,幼兒觀察得特別仔細,回答得也很好,只是對調出的顏色名稱還不了解。
后來,我又請了幾個孩子嘗試調出他(她)自己喜歡的顏色,孩子很積極,爭著舉手,我就先請了三名幼兒上來調色,其他孩子幫助他們直到調出正確的顏色為止。
由于時間有限,這次活動不得不結束了,孩子們竟猶未盡。都不愿下課,于是我就把紅黃藍三種顏色放到觀察區,準備了幾個干凈的塑料杯,告訴孩子們:“你們有時間,可以到觀察區隨便去調配色彩,但玩過要把桌子擦干凈,下課了。”孩子對我說,“老師,這些顏色可真好玩呀!”
通過這次課,孩子認識到顏色之間的關系,知道了只要有了三元色,就可以調出好多種顏色,充分調動了幼兒探索的積極性,他們學會了觀察,仔細觀察。
有趣的顏色 篇3
一、活動目標 1.能說出常見物體的顏色。 2.對顏色變化感興趣、喜歡實驗活動。 3.發展表現美的能力。
二、重點和難點 1.重點:激發幼兒對周圍生活中色彩的關注。
說明:能夠意識到色彩美是幼兒感受美的一個重要方面。色彩是直觀的,但是,如果幼兒不能有意已去感受,就會視而不見。因此,激發幼兒對周圍生活中色彩的關注,比認識幾種具體的顏色更為重要。幼兒時周圍的色彩產生了興趣,就能主動去認識各種顏色,即時認識活動就成了幼兒自身的需要。
2.難點:引起幼兒對科學現象的興趣。 說明:啟蒙教育不是為了追求某種即時效果,而是為了給幼兒今后的發展營造一個良好的開端。所以活動應該定位于讓幼兒對科學現象的興趣,而不是對實驗結果的興趣。但是對于中班幼兒要通過活動,取得以小見大的效果是有一定難度的。
三、環境創設及材料
顏料和調色用具。活動室的布置要色彩豐富、協調。
四、設計思路
本活動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讓幼兒認識幾種顏色,而是為了激發幼兒對周圍生活中色彩的關注。所以,設計要注重為幼兒提供觀察、探索的機會,讓幼兒在主動活動中認識顏色、使用顏色,同時充分感受顏色的豐富性。
中班幼兒可能會對調色活動本身感興趣,他們的興趣容易停留在操作上。因此,設計不僅要為幼兒創設自由探索的機會,還應該組織幼兒討論探索活動中遇到的各種現象,使幼兒的興趣轉移到對活動中出現的科學現象的興趣上,從而引發進一步探索的愿望。
五、活動流程
1.通過認識顏色的活動激發幼兒對周圍生活中色彩的關注。
(1)分散觀察。結合日常生活引導幼兒觀察大自然、人的眼飾、周圍物品中豐富多彩的顏色,并初步了解一些顏色的名稱。
(2)集體活動。首先讓幼兒回憶觀察的顏色,教師出示相應的色塊,并讓幼兒進行顏色的指認和命名活動。然后讓幼兒談談最喜歡的顏色、什么東西和自己喜歡的顏色是相同的……。 2.通過使用顏色的活動,讓幼兒進一步熟悉顏色,體驗色彩的美,引起對顏色的興趣。 (1)涂色活動。為幼兒提供各種需要涂色的畫,如樹、水果、花……,讓幼兒涂上相應的顏色,要求與實物本來的顏色相似。(2)配色活動。讓幼兒在空白的玩具、服裝、樹葉圖上涂色,鼓勵幼兒自己配色。活動后組織幼兒欣賞同伴的作品,談談最喜歡哪幅畫的顏色。 3.通過實驗活動引起幼兒對科學現象的興趣 (1)調色活動。先讓幼兒自由探索,用顏料進行調色實驗,體驗發現的樂趣。然后組織幼兒討論、交流調色的經驗,談談顏色的變化。教師還可進一步操作實驗讓幼兒發現調色的結果是豐富多變的,激發幼兒進一步探索的興趣。 (2)制作活動,讓幼兒通過制作和玩耍七彩風輪,引起懸念,產生求知欲。
有趣的顏色 篇4
學習目標
. 用語言表達自己對顏色的喜好,發展語言表達能力。
. 通過各種途徑搜集資料,發展資料搜集的能力。
. 學習初步的統計方法,發展數理邏輯能力。
活動準備
. 不同顏色的物品,例如玩具、文具、食物等。
. 提前用兩張白紙裝訂成小書。
活動過程
形式 :集體/小組
1. 出示不同顏色的物品,請幼兒說說看到了什么顏色。
2. 請幼兒說說自己最喜愛的顏色是什么,有哪些物品、食物或玩具是這種顏色的。
3. 發給每位幼兒一個小本子,請他們回家搜集自己和家人最喜歡的顏色的物品圖片,貼在小本子上,做成“顏色小書”。
4. 請幼兒向教師和小朋友介紹自己的顏色小書。
5. 教師與幼兒利用顏色小書,一起統計以下內容:
. 女孩子最喜歡的顏色。
. 男孩子最喜歡的顏色。
. 爸爸們最喜歡的顏色。
. 媽媽們最喜歡的顏色。
教師還可以制作一張統計大表,請幼兒根據顏色小書,以投票的形式填表,最后看一看哪一格里的票數最多,幫助幼兒感受喜歡不同顏色的人的數量差異。
不同的人
顏色 男孩子
女孩子 爸爸 媽媽 ……
紅色
黃色
藍色
……
教師也可根據幼兒搜集的內容,隨機統計爺爺、奶奶、叔叔、阿姨等其他家庭成員最喜歡的顏色。
6. 教師協助記錄和總結統計的結果。
7. 把顏色小書擺放在圖書角,讓幼兒閱讀和欣賞。
活動評價
. 能說出自己最喜歡的顏色。
. 能搜集資料。
有趣的顏色 篇5
主題的由來:
繪畫活動時,我發現班上小朋友的油畫棒中白色的油畫棒都是嶄新的,黑色筆也是偶爾使用。一幼兒對我說:“老師,這白色的油畫棒一點用也沒有。”許多幼兒也隨聲附和。看到這樣的情景,我愣住了。可不是嗎,繪畫時,孩子們總是醉心于選擇鮮艷的色彩作畫,教師也希望孩子的畫是五彩繽紛的。教學中也是如此,從小班開始,教師就是先教會幼兒認易吸引幼兒的艷麗的色彩。到了中、大班,由于受教師提供的白色畫紙的限制,白色油畫棒根本無用武之地,而反差鮮明的黑色又容易帶給幼兒的厭惡之感,久而久之,這黑白兩色便成了被老師和幼兒遺忘的色彩。即使問起幼兒為什么不喜歡,幼兒的回答也是:“它們不好看。”喜愛鮮明色彩是孩子的天性,但大班的幼兒對色彩應有更進一步的認識,要讓他們知道黑與白等顏色,同樣能表現出極具變化的對比美與層次美,同樣能繪制出美麗而又充滿韻味的圖畫,讓他們知道我們的世界是五顏六色的。因此,我們設計了本課題。
活動目標
問題板塊
主題墻飾
區域游戲
家園配合
1、能分清色彩,知道三原色的作用。
2、提高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
3、通過游戲體驗玩色的快樂。
4、引導幼兒用五顏六色形容周圍事物。
5、初步培養幼兒愛護環境的意識。
顏色是怎么來的?
下雨后為什么有彩虹?彩虹為什么有那么多漂亮的顏色?
太陽是紅色的嗎?顏色能干什么?
我喜歡的顏色。
顏色的變化。
漂亮的顏色。
科學區:提供顏色的水(三原色)。
美工區:為幼兒提供水粉、宣紙、毛筆。
娃娃家:為幼兒提供各色餃子,幼兒也自己操作。
益智區:為幼兒提供顏色的鑲嵌拼圖。
與幼兒一同探討顏色的變化以及顏色的用途。社區的小花園。
活動一:我喜歡的顏色 活動目標: 1、初步培養幼兒能夠表達出自己的想法 2、初步能認識顏色 活動形式:集體形式。 活動準備: 1、各種顏色的正方形的電光紙。 2、小標記、膠棒。 設計意圖
師幼互動
教育反思
依據幼兒已認識了三原色之后,進行下一步的研究。
1、桌子擺上五顏六色的紙、紅、黃、藍、綠顏色
俞絡希:我喜歡棕色
仲浩:我喜歡綠色
李雙余:我喜歡粉色
夏雨歡:我喜歡藍色,我的小標記是小白兔的。夏雨歡選擇好材料后,自己回到座位上做風車了。做好后貼在了顏色的展示板上了。
大部分幼兒能夠表達自己喜歡的顏色,甚至有的幼兒認識棕色、粉紅色。幼兒在制作風車時,幼兒與幼兒之間也有交流。
活動二:我的顏色小人
活動目標:
1、初步培養幼兒會使用透明膠條與雙面膠的能力。
2、提高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
3、鞏固認識顏色。
活動形式:在美工區進行。
活動準備:
1、美工區的廢舊物品。
2、為幼兒準備各色的紙和教師已折好的手、腳。
設計意圖
師幼互動
教育反思
根據我喜歡的顏色后,發現幼兒興趣還熱忠于喜歡的顏色上,于是設計了這次活動。
1、出示己做好的小人,激發幼兒興趣 歡歡:小人真好看。 2、引導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小人的手、腳的顏色,然后在美工區選擇小人身體材料。 吳夏天:看見易拉罐用完了,自己從美工區選擇了一次性紙盒,制作了小人并畫上了眼睛和嘴。 3、展示作品,幼兒進行交流 王慧:看我做的紅色的小人多好看。劉凌豪:我做了一個藍色的小人。
幼兒王維周沒有用老師給準備的材料,而是自己從美工區選擇了易拉罐做小孩的身子。
活動三:有趣的顏色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的探究興趣, 2、通過活動,是幼兒體驗到玩色的快樂。 活動形式:活動區 活動準備:大小適當的石頭,紅黃藍顏料,白紙
設計意圖
師幼互動
教育反思
幼兒在上一個活動中,以不滿足自己制作了,他們要自己用顏色做出與他人不一樣的作品來。為了拓展幼兒的知識經驗,設計了此活動。
1、以自身帶動幼兒,參加活動。
老師把顏料粘在石頭上,然后在紙上滾。
潘俞成:老師,你干嘛呢?老師:你覺得顏色滾在紙上漂亮嗎?潘俞成:漂亮。我也想弄。
大部分幼兒都做出了自己的作品。有做出蝴蝶的、蚯蚓的、小烏龜的。
2、引導幼兒進行創作,并對自己的畫進行想象。
孩子滾畫的過程中,顏色混合發生變化。
曦曦:老師,顏色變了。其他孩子也隨著附和
“老師,我的也變了。吳冕——滾了一只蝴蝶
夏天豪——滾了一只螃蟹(孩子把滾玩顏色的紙對折)
3、幼兒作品展示
活動四:黑與白
活動目標:
1、發現生活中色彩相反的事物。
2、能在自己喜歡的圖案上用黑、白色進行裝飾。
活動準備:
1、請幼兒帶來黑、白色圖案的物品,將教室一角布置成“黑白博物館”。
2、黑白色卡紙、油畫棒。
設計意圖
師幼互動
教育反思
從以上幾個活動中發現孩子喜歡鮮艷色彩,他們常把黑色、白色打入冷宮。為此,我們設計從幼兒的現實認知水平出發,讓作品“說話”,使幼兒對色彩有了更全面的認識。
1、教師以參觀博物館的形式請幼兒互相介紹自己帶來的黑白色物品,教師在引導幼兒參觀的同時,重點引導幼兒觀察并欣賞物品圖案的顏色。
2、教師組織幼兒討論:這些物品的圖案有什么相似的地方?你喜歡它們嗎?為什么?你還知道哪些用黑白顏色裝飾的物品?
3、教師出示一幅作品啟發幼兒思考:這幅畫中有幾種顏色?為什么只有黑白兩種顏色,同樣能畫出美麗的畫?(重點幫助幼兒感知黑與白強烈對比而產生的美。)
4、動手與練習:
(1)幼兒想一想:“如果我是設計師,我要設計什么樣的圖案?”
(2)幼兒創作活動。
此次活動的主要教具都是幼兒從各自家中帶來的黑、白色并配有圖案的物品,它來源于幼兒生活,是幼兒即熟悉又不熟悉的“伙伴”,因此幼兒在活動中注意力很集中,觀察也很仔細。
活動五:黑白刮畫 活動目標: 1、認識黑白對比色,感受黑與白色彩明暗的強烈對比,學習使用對比色。 2、嘗試使用對比色創意地作畫。 活動準備: 1、黑色、白色畫紙,白色、黑色油畫棒、已經欣賞過黑白畫作品、色相環。 2、無油的圓珠筆或牙簽
設計意圖
師幼互動
教育反思
材料是激發和維持幼兒探索興趣的最好誘因。刮畫活動滿足了不同能力的幼兒獨立創作的愿望,并賦予他們自由發揮的空間,使他們體驗到創作成功的喜悅)。
1、教師講述故事《變色鳥》,在講述的過程中,隨著故事情節的變化,展示各種顏色。
2、初步認識冷暖色。
(1)夏天是什么顏色讓你感到涼爽?冬天是什么顏色讓你感到暖和?(2)教師出示色相環,幫助幼兒區分冷、暖色,并告訴幼兒黑與白都是冷色。
3、師請幼兒當“魔術師”,在黑色圖案上“變”出圖案。(1)、教師示范,在圖畫紙上用白色油畫棒涂滿,然后用黑色的油畫棒覆蓋上黑色,再用無水的圓珠筆刮出線條來。
(2)、幼兒根據教師的指導自由創意作畫。教師重點指導涂色時,要指導幼兒必須均勻的將紙涂滿,不留空白處。
本活動的開展,使幼兒對色彩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知道世界是美麗的、五彩繽紛的,且黑色與白色同樣能表現出極具變化的對比與層次美,同樣能繪制出美麗又充滿韻味的圖畫。
活動六:碾碾轉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對顏色的探究。 2、通過活動,增強幼兒動手操作的興趣。
活動形式:集體
活動準備:自制的碾碾轉、硬紙、水彩筆、油畫棒
設計意圖
師幼互動
教育反思
多種顏色在一起就是黑色,幼兒提出:許多顏色在一起就是黑色,幼兒產生了爭議。通過玩色的過程中,感受顏色的變化。
1、用碾碾轉吸引幼兒,并和幼兒一起玩。
張宇灝:老師,真漂亮。仲浩:我也想玩。
陳相便:老師,讓我玩一個好嗎?
2、引導幼兒自制碾碾轉。
陸凌峰:老師怎么涂呀?
老師:你覺得怎么畫漂亮,你就怎么涂。
孩子涂色時線條不一、顏色不一,女孩子喜歡用亮色,只有個別孩子用色單一, “看顏色變了。”“線條變成一塊了。”
王維周:老師,我的碾碾轉像宇宙。
其他孩子也跟著說。
活動開始,老師用自制碾碾轉來吸引幼兒注意力,并由此激發了幼兒的制作興趣。孩子能在老師的引導下用不同顏色的筆及不同的線條來制作,體現了幼兒活動的自主性。
活動七:五顏六色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主動探究事物的能力, 2、引導幼兒會用五顏六色形容周圍事物。 活動形式:活動區中進行。 設計意圖
師幼互動
教育反思
幼兒已有了顏色的知識經驗,通過已有的知識經驗拓展幼兒的思路。通過語言表達出來。
1、讓幼兒感官認識畫筆的顏色,并用自己的話形容。
蘇佳怡:是各種顏色的。
吳夏天:像彩虹一樣。
夏宇翔:像我們家的雨傘。
2、為幼兒出示圖片,并對幼兒進行提問:“我的畫為什么這么漂亮?”
朱芊瀅:老師是用油畫棒涂的顏色。
陳孫濤:因為有各種顏色。
老師:誰能用一個特別好聽的詞來告訴老師。
沈晨佳:像彩虹一樣。
老師:是像彩虹一樣,但老師又一個特別好聽的詞,小朋友想聽嗎?——五顏六色
3、引導幼兒到剛玩兒過的活動去找五顏六色的玩具。
龔栩杰——把剛才畫的畫給大家看。
馬佳雨——把娃娃家各種顏色的小盤子給大家看
最后每個人都能找到各種顏色包含在一起的玩具。
幼兒能在感官認識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語言來形容事物。在活動過程中,孩子詞匯的匱乏是肯定的,老師不要過于強調幼兒的語言表達,能讓幼兒在活動中感知“五顏六色”,同樣可以完成教學目標,像互動的找顏色環節。通過此次教育活動讓幼兒主動到各個活動區去找顏色,是一次變向的探究活動。
活動八:環保小天使
活動目標:初步培養幼兒不亂丟東西。
活動形式:集體
活動準備:電腦、光盤。
設計意圖
師幼互動
教育反思
通過對顏色的探究等系列活動,在探究活動之中,有幼兒說出了河的水是黑色的,有的幼兒提出了白色污染,為此對幼兒進行環境保護的教育。帶領幼兒參觀大河。
帶領幼兒參觀大河。
天天和俊杰說:“這水好臟,好臭。”
回來后,觀看vcd光盤―――藍天碧水,請幼兒比較。
夏佳誠:電腦上的水漂亮。
陳相宜:剛才外面的水是人把垃圾扔在里面的。
我們來當環保小天使。
在環境保護這節活動中,幼兒對貼小廣告的印象的生活經驗少,在水資源的保護中,大部分幼兒都說了看見水里有紙帶、有塑料袋、有水瓶等,他們也聯想到是人扔的。從中,幼兒知道以后不能往河里扔東西。
主題反思:
幼兒藝術教育是培養審美能力的啟蒙教育。《有趣的顏色》這一主題活動,通過對色彩的認識和利用生活中熟悉的物品讓幼兒進行觀察、交流、分享,豐富了幼兒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趣。 其中“美麗的刮畫”,教師鼓舞性激勵和引導性啟發為幼兒提供了自由表現的機會,那些稚嫩而新穎的創造性表現和不拘一格的繪畫作品,賦予了幼兒滿足感和成就感。
本活動的開展,使幼兒對色彩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知道世界是美麗的、五彩繽紛的,且黑色與白色同樣能表現出極具變化的對比與層次美,同樣能繪制出美麗又充滿韻味的圖畫。教師抓住幼兒好奇的特點,利用“魔術師”這個角色,啟發他們看“變化”、說“變化”,主動去發現“魔術”的秘密,從而激發了幼兒的探索欲望。在學習過程中,不僅發展了幼兒的想像力、創造力、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幼兒的審美能力、審美情趣有了逐步的提高。刮畫活動滿足了不同能力的幼兒獨立創作的愿望,并賦予他們自由發揮的空間,使他們體驗到創作成功的喜悅。
通過提供黑色、白色筆進行對比作畫,幼兒不僅掌握了通過涂色,感知黑、白色搭配畫面產生的清晰感和層次感,,而且還學會了用白色(黑色)進行點、線、面變化的裝飾方法,使幼兒知道繪畫時在黑色畫紙上用白色筆或在白色畫紙上用黑色筆作畫,通過深淺變化和點、線、面的變化,同樣可以畫出美麗的畫。
對運用黑白色不同的畫紙和筆產生的強烈黑白對比有了感性的認識,由此也改變了對白色筆、黑色筆不知如何使用的觀念。在彩色畫中,幼兒逐步開始有意識地運用黑色與白色加以點綴,如在許多艷麗的色塊邊適當地運用黑或白的色塊,使艷麗的色彩更加醒目,又有層次感。黑白畫中,還提高了幼兒對線條的駕馭能力,我發現幼兒使用黑或白的單色時,為使畫面有變化,會更多的運用點、直線、曲線、塊面進行花紋的裝飾,從而培養了幼兒的創造力。孩子們在經過一系列的黑白繪畫以后,知道了繪畫紙與筆的多種運用,進而考慮對作畫工具的選擇。如他們要求教師在美術角上提供深色畫紙,自己則選擇淺色的筆(淡黃、粉紅、粉藍等)進行作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