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學:沉與浮
教材簡解:
《剛要》中指出:“幼兒學習科學的過程應該是幼兒主動探索的過程,教師要讓幼兒運用感官、親自動手、動腦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幼兒的科學活動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教師應充分利用幼兒身邊的事物和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本節活動選自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的科學領域一書,它還源于幼兒的日常游戲生活。為了滿足幼兒的的好奇心,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學中做,結合故事形式探索身邊的的科學,接觸沉與浮的現象,并對沉與浮的現象做出簡單的判斷和推理。
活動目標:
1、觀察不同物體在水中的沉浮情況,初步感知物體的沉浮現象。
2、學會用↓記錄沉,用↑記錄浮,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
3、體驗科學探索活動的樂趣。
活動重點難點:
感知物體的沉浮
活動準備:
ppt《小雞和小鴨》、記錄物品沉浮的表格每組一張、一盆水、小木塊、塑料積木、飲料瓶、泡沫、石頭、玻璃球、勺子、乒乓球等。
設計理念:
當孩子們來到科學發現室操作探索時,發現孩子們對那里的水特別感興趣,在探索中他們發現了:有的物品會浮在水面上,有的物品會沉到水下去;看到孩子們特別感興趣,我就組織孩子們開展了沉浮活動。活動中孩子們大膽探索操作,并根據沉浮現象對收集到的物品進行了歸類,幫助了有困難的小動物,培養了孩子科學探索活動的樂趣和樂于助人的品格。
設計思路:
本節活動首先運用幼兒感興趣的ppt《小鴨和小雞》故事入手,使孩子在觀看故事中設立疑問并學會了記錄沉與浮,給幼兒有了一個懸念,也調動了幼兒的好奇心,讓幼兒學會去探索與發現生活中的事物。很自然的過渡到第二個環節動手操作,并將沉與浮的物品進行歸類,用浮的物品幫助小雞過了河,活動最后讓孩子們討論沉與浮的現象在我們生活中的作用。整個活動過程,孩子們的探索興致一直很高,而且還學會了遷移學習經驗,過足了玩水的隱。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1、觀看ppt《小雞和小鴨》前半部分
幼兒邊看老師邊講述故事:小雞和小鴨是一對好朋友,它們約好出門去玩,來到了一條小河邊,小鴨說:“我們去河對面吧。”小雞說:“你會游泳可以過河,可我不會游泳怎么能過河呢?”小鴨說:“讓我想想辦法吧。”
2、小朋友你們知道小鴨想出了什么好辦法幫助小雞過河的?
3、小鴨幫助小雞想了一個好辦法,做一條小船讓小雞過河,用什么東西可以做小船呢?
4、老師這里有兩件物品,石頭和乒乓球,它們放入水中會怎樣呢?請觀察。
老師小結:像石頭這樣沉入水底的現象叫沉,像乒乓球這樣漂在水面上的現象叫浮。我要把這個發現用標記記錄下來,石頭在水中下沉用向下的箭頭表示即↓,乒乓球在水中上浮用向上的箭頭表示即↑。能漂在水面上的叫做浮,落到水底的叫做沉。只有浮的東西才能做小船,究竟哪些東西可以做船呢?
二、動手操作探索并記錄:
1、老師講解操作要求:每組有一盆水、一簍物品、還有一張記錄沉浮的表格,將物品一件一件的放在水里,放一件看一看是沉還是浮,看好后再在相應的表格中進行記錄。
表格如下:
物體
小泡沫板圖
石頭圖
塑料積木圖
玻璃球圖
小木塊圖
飲料瓶圖
勺子
圖
操作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