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學《有趣的落體》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自由落體現象,探索不同物體下落時所呈現的不同狀態。
2.嘗試用線條記錄實驗結果,并能用恰當的詞匯進行描述。
3.能保持一定時間持續進行觀察,體驗發現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紙條、羽毛、樹葉、紙球、雪花片和小木塊
2.記錄紙、記號筆
活動出處:原創
活動過程:
一、激趣導入,引發幼兒對物體下落形態的猜想
師:今天老師帶來一樣禮物,它在我手里,想知道是什么嗎?
(教師手中握碎紙片,放開做“雪花”,激發幼兒興趣)
師:看到什么?
雪花怎么樣了?——落下來了
師:雪花落下的樣子真美,你還見過其他東西落下來的樣子嗎?
二、通過實驗,初步感受物體下落時的不同現象
⒈教師出示紙條、羽毛、樹葉等實驗材料
師:老師這里還有很多小禮物,你認識他們嗎?
⒉師:都是我們生活中經常用到的東西,它們下落時會是什么樣子的呢?讓我們一起去玩一玩、看一看。
⒊教師交代實驗和觀察的方法:
師:玩之前,老師還有一點小小的要求:
a選一樣東西玩一玩,把它高高舉過頭頂,手松開,眼睛盯著看,觀察它下落的樣子。看仔細哦,待會還要請你說說你的發現。
b玩完一樣東西后,放回原處,再玩另一樣。
師:這些要求你能記住嗎?
(引導幼兒回憶,鞏固實驗方法和要求)
⒋幼兒自由選擇2~3種不同的物體進行實驗,觀察物體的自由下落現象。(教師巡回指導時,注意觀察幼兒選擇的實驗物體和實驗方法,可詢問個別幼兒:你在玩什么?它是怎么落下來的?同時提醒幼兒注意“物歸原處”)
三、談論、交流,發現物體從高處下落的不同狀態,并學習記錄的方法
⒈師:說一說、聊一聊的時間到了,剛才,你玩了什么?它是怎樣落下來的?你能用動作學一學嗎?
(請個別幼兒示范操作并講述自己的發現,教師引導全體幼兒仔細觀察,鼓勵幼兒用肢體動作表現,并用恰當的語言描述物體落下來的現象,如“我發現羽毛是搖搖擺擺落下來的;小木塊是直直地落下來的;小紙片是轉著圈落下來的”等)
⒉師:你們的發現真有趣,我還想把它記下來,可以用什么線條記錄呢?
請你用手試著比畫。
(引導幼兒用螺旋線、左右折線、直線、曲線等來表現,請個別幼兒示范記錄)
⒊教師根據記錄小結:我們發現有的物體是直直地落下來的,有的是搖搖擺擺落下來的,有的是轉著圈落下來的,還有的是……不同的東西落下來時會有不同的樣子。
四、幼兒再次實驗,并嘗試用線條記錄實驗結果
⒈師:剛才的游戲有趣嗎,還想有更多的發現嗎?這一次,老師有新的要求:(出示圖示:我的記錄)要把你的發現記錄下來。
⒉幼兒再次實驗,鼓勵幼兒選擇第一次實驗中沒有嘗試過的物體進行實驗,教師與幼兒商量記錄的方法,并與幼兒完成實驗記錄。
(鼓勵幼兒嘗試在空白的記錄紙上記錄,學習記錄的方法,這一部分需要幼兒前期積累一定的記錄經驗)
⒊展示、交流記錄單
師:誰來說說你的記錄:你玩了什么,它下落的樣子你是用什么線條記錄的?
(通過展示記錄單,同伴間交流學習,豐富幼兒用線條記錄的經驗,同時,發現和鼓勵好的記錄方法,幫助幼兒積累科學記錄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