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區域活動實用教案之科學區
動物
喂養:在飼養角喂養小鳥、雞、鴨、鵝、兔、豬、羊等,在觀察角養蠶、蝌蚪、烏龜、魚、螺螄等,鼓勵幼兒參與飼養照料和觀察小動物的外形特征、成長過程、生活習性,并做好觀察記錄。有可能的話,養些活潑可愛的小猴,定會倍受歡迎。
捕蟲:用竹竿、鐵絲、網袋或塑料袋安裝一個捕蟲網,讓幼兒到戶外去捕捉昆蟲,或用鐵絲圈安上一根竹竿,粘上蜘蛛網也可以捕蟲。
人工孵蛋:準備一個附化箱(安上一小塊玻璃供觀察用),內裝燈泡,燈泡、燈的瓦數因箱的大小而定,只要能保持箱內有38℃恒溫,后6天溫度可控制在37℃恒溫,21天小雞就出殼。此法還可孵小雞的全過程,將更加簡便易行。
昆蟲標本:帶領幼兒去捉蟲子,將活的昆蟲放到籠子或瓶子里飼養,將死去的昆蟲用大頭針釘在炮末塑料板上制成標本,或固定在紙盒灑些樟腦粉末,然后用塑料膜封上口,制成昆蟲標本盒。將制成的各種昆蟲標本擺放在生物角,寫上名稱,再將介紹昆蟲的圖片、圖書等收集在一起,供幼兒觀察對比各種昆蟲的特征。也可結合教學活動,讓幼兒學會區分害蟲和益蟲,并知道要保護益蟲。
種植罐、飼養罐:將可樂瓶剪成各式各樣的種植罐、飼養罐,種花養魚,即簡便又實用。
空氣
找空氣:提供塑料袋、氣球、空瓶子等材料。讓幼兒用塑料袋去裝空氣,捏緊袋口,摸一摸,壓一壓袋子,感覺空氣的存在。對著臉放開吹滿氣的氣球口,感知氣流的沖擊力。也可把充滿氣的塑料帶或氣球放進水中擠一擠,觀看水中的氣泡,或讓幼兒在水中自由擺弄空瓶子等物。找找看哪些東西里面有空氣,如車輪、身體、肥皂泡等。
空氣流動:提供扇子、風車等,讓幼兒扇、吹、感知空氣流動形成風的現象。
空氣壓力:提供無色透明玻璃杯、水、臉盆、玻璃片或平整的厚紙,玻璃杯盛滿水,蓋上玻璃片或厚紙,使杯內無氣泡,平按住玻璃片或厚紙,將杯子倒過來,水不會從杯中流出。通過這一操作讓幼兒感知空氣壓力的物理現象。
會吹氣的瓶子:在瓶口小的瓶子上套上一個小氣球,放進熱水盆里,在水盆下加熱或將開水倒入水盆,隨著溫度的升高,小氣球會逐漸膨脹起來,待水溫冷卻、氣球又癟了,從而了解空氣的熱脹冷縮。
氣象
天氣轉盤:用硬紙板做成表盤,在表盤上畫太陽、云、風、雪、雷電等圖形掛在墻上,讓幼兒自己撥動指針,表示觀察結果,如晴天指向太陽,雷電指向閃電等。
氣象記錄:氣象記錄的內容包括天氣的陰情雨雪和氣溫。氣象記錄要在幼兒學會繪制氣象圖示和認識溫度計的基礎上進行。此外,還可用人們的穿著、活動、動植物的變化圖片來表示氣象。記錄時可提供記錄本或較大格子的月歷,讓幼兒將當天的氣象情況記錄下來。到月底分析天氣變化情況,讓幼兒說說伴隨天氣變化出現的趣事。
月相記錄:引導幼兒觀察識別各種月相并提供記錄表,讓幼兒描繪記錄月亮的圓缺變化。注意月亮的觀察要從初一開始,才能給幼兒一個完整的印象。此活動可讓幼兒晚上在家請家長指導觀察記錄。
天文觀察:在天體運行中遇到日食、月食、流星等現象時,進行觀察記錄。
磁
磁鐵:提供多塊磁鐵和一些不同材料制成的物品,如回形針、大頭針、圖釘、鉛筆、橡皮、玻璃球、積木、牙膏皮等,讓幼兒試試看那些東西能被磁鐵吸住。還可啟發幼兒用磁鐵隔著纖維板、塑料板吸鐵,或兩塊磁鐵做異極相吸、同極相斥的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