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手工:青蛙
設計思路: 小朋友都喜歡聽故事,尤其是“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情節深深吸引了他們。在故事中,通過小蝌蚪找媽媽的曲折經歷,使幼兒了解到青蛙的生長變化過程。圍繞著故事情節,我們為孩子們設計了一系列圓形折疊粘貼活動,有水草、鴨子、小魚、蝌蚪、荷葉、荷花、青蛙等,本活動是其中之一,這些都是為孩子們學習制作連環畫《小蝌蚪找媽媽》做前期準備。目標: 1、繼續學習將圓形紙折疊成橢圓形,并拼搭組合粘貼成青蛙的技能。 2、遷移已有的經驗,嘗試用圓形紙折疊其它形象豐富畫面內容。 3、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以及對美工活動的興趣。準備: 1、課前聽過《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 2、學習過故事中有關的圓形折疊粘貼內容。 3、背景圖一幅,各色圓形紙片若干,膠棒等。過程:一、引起興趣。 出示背景圖,幼兒觀察。提問: 1、這是什么地方?有什么? 2、在池塘里發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小蝌蚪找不到自己的媽媽了,你們知道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呢?(青蛙) 3、青蛙是長得什么樣子的?(幼兒自由講述)二、講解示范。 教師:今天老師為一只小蝌蚪找到了媽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它長得和我們小朋友說的一樣嗎? 提問: 1、青蛙的身體、腿是什么形狀的?(橢圓形)它們有什么不同?(大。 重點:怎樣折疊出同樣大小的青蛙腿?(知道同樣大小的圓形紙片,折疊部分的大小會影響橢圓形的大。 2、青蛙的身體和腿是怎樣拼搭的?(請個別幼兒操作示范) 3、請你做這樣的一幅圖片,你會有困難嗎?請你說出來,我們大家一起來幫忙解決。三、操作活動。 教師:還有許多小蝌蚪沒有找到媽媽,今天老師請小朋友來幫忙,為更多的小蝌蚪找媽媽,好嗎? 1、學習折疊青蛙,按自己的意愿添加相關的內容。 2、幫助輔導個別能力弱的幼兒,使其能完成作品,體驗成功的快樂。 3、整理好學習用具。四、結束講評。 你在折疊粘貼的時候,遇到什么困難?是怎么解決的?五、活動延伸。 讓幼兒欣賞連環畫《小蝌蚪找媽媽》,引起幼兒再次活動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