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和小蚊子
音樂: 鄭青梅 活動內(nèi)容:大象和小蚊子活動目標1、引導幼兒有順序地看圖片。2、了解串鈴、鼓、蛙鳴筒等樂器的不同特點,嘗試搖串鈴。讓幼兒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和教師一起演奏樂器。活動準備1、鼓、串鈴、蛙鳴筒、響板等樂器。(也可根據(jù)情況能發(fā)出相似聲音的物品代替樂器。2、大象和蚊子的故事磁帶、掛圖。3、幼兒用書第2冊4—7頁。活動過程:開始部分: 教師和幼兒一起跟著音樂做各種小動物的律動:如小貓叫、小狗叫、小鳥飛、大象走等等。導入課題,引起幼兒上課的興趣。 基本部分:1、引導幼兒感知故事情節(jié)。(1)、出示掛圖,教師先讓幼兒認識故事中的小動物。然后教師根據(jù)掛圖,有表情的講述故事,幼兒理解故事內(nèi)容。(2)、提問:故事中的大象和小蚊子之間發(fā)生了什么事情?(3)、教師讓幼兒有順序的看掛圖。讓幼兒說出大象是怎樣趕蚊子的? 2、出示打擊樂器,讓幼兒熟悉它們發(fā)出的聲音,玩一玩。讓幼兒模仿自己手里樂器發(fā)出的聲音。(1) 教師講述故事,在有聲響的地方暫停,請幼兒選擇一種樂器配音。(2) 教師分別用三種樂器為故事配音,請幼兒感受三種樂器的不同特點:慢敲大鼓表示大象走路,連續(xù)刮蛙鳴筒表示大象趕蚊子、搖響串鈴表示蚊子飛、使勁敲大鼓表示大象跺腳。3 、引導幼兒搖串鈴,表示小蚊子飛。(1)、請幼兒分組拿串鈴輕輕搖動,表示蚊子在飛。(2)、教師用故事情節(jié)提示幼兒,嘗試搖串鈴。 4、教師和幼兒共同用樂器配合故事情節(jié)進行講述。 結(jié)束部分:活動延伸1、請幼兒玩玩樂器,說說這些樂器還能表示什么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