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半日活動
具體以四個環節體現
一、體鍛活動:
《綱要》指出:運動強調培養幼兒對運動的興趣,在自主活動的基礎上,積累運動的經驗,在尊重個體差異的基礎上,提高幼兒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并有一定的平衡能力。
我班幼兒對平衡活動很感興趣,幾次活動下來,發現幼兒之間還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本次活動,教師提供了多種層次的平衡練習,讓每位幼兒在活動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生活
活動:
生活活動貫穿于幼兒的一日活動中的每個環節,幼兒在成人的指導下,有獨立的自我服務的意識,能力以及良好的生活習慣,天氣漸漸轉熱,讓孩子學會自己喝水,保持身體的健康尤其重要,是孩子日常活動中所必需的生活自理能力。
三、學習活動:
“我長大了”這節活動,主要源于與幼兒的一次戶外遠足活動,那次活動,我和孩子們一起來到了和平公園,公園里的一排排欄桿引起了周逸杰小朋友的注意,他好奇地問到:上次我和阿姨來和平公園玩時,欄桿比我高,怎么今天我比欄桿高了,為什么?孩子們你一句,我一句,有的說:那是因為你長高了呀!有的說:欄桿變矮了……孩子們對長大了這個現象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這一前提下,我設計了本次活動,活動的內容對幼兒而言有一定的熟悉度,是孩子每天都能看到和接觸到的,非常貼近幼兒的生活,使得全體幼兒都能積極參與,為幼兒提供了表現的平臺,目的在于通過活動,幼兒能了解自己長大了,更加懂事了,愿意用語言大膽表達長大了和小時侯的種種不同表現,從而進一步體驗到成長的快樂。本次活動分為三個環節:
第一環節:出示“小不點”,引起興趣,用提問的方式引出話題,即“天天”長大了的現象。
第二環節:幼兒運用自己帶來的物品,通過自己的介紹,向小朋友證明自己的確是長大了。
第三環節:分享幼兒長大的樂趣,用歌聲表達自己內心的喜悅。
美術表現
活動:可愛的海豚:
3—4歲的孩子美術心理基礎處在象征期階段,圓式期階段,他們運用圖象最多的是圓,喜歡用圓表線一些事物。小班的孩子對事物的理解認識也是具有形象性、具體性的,特別喜歡直接參與嘗試,對操作體驗性活動尤為感興趣;對工具的擺弄和材料的體驗樂趣關心與動作之中。我們班的孩子在前一周去了和平公園看了海豚表演,感到海豚很有趣、可愛、聰明。有的孩子在自由游戲時帶來了海豚的玩具、小書、vcd片、還有的孩子喜歡表現,他們紛紛訴說著海豚的故事。孩子們有了表現海豚的愿望了,我們已經進行了第一次的嘗試,發現有很多的孩子把海豚的身體繪畫成胖胖的圓圓的了,就象小鳥,象小魚。。。。。。孩子在草地上玩耍,我突然觀察到樹葉的形狀就象海豚的身體,這一發現和觀察讓我感到驚喜,“請樹葉寶寶用替代的方式來幫助我們的孩子完成表現作品!”
借助樹葉的形象、替代的方法是新的嘗試,也是我們本園美術符號教學的一個新的探索和嘗試。通過孩子比較出海豚和樹葉的相同,再讓孩子學會用其它物體來替代,關鍵是學習沿著物體的外線繪畫的方法和技能,用長圓的形狀組合表現海豚的基本特征,發展了孩子手的控制能力和手、眼的協調能力,積累了表現作品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