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的小鴨子(精選3篇)
聰明的小鴨子 篇1
目標 提高幼兒對語言的理解能力 準備 畫有不同顏色、動作的鴨子卡片若干份。 過程 1.發給每個幼兒一張小鴨子卡片。圖片上小鴨子的顏色、動作各異,背景不同。例如:黃色小鴨子、白色小鴨子、麻花鴨子、游水的小鴨子、在草地上玩的小鴨子、頭上戴著紅花的小鴨子。 2.教師發出不同指令,幼兒看著自己的卡片,按照教師的指令行動。 例如:請游水的小鴨子出來做游戲。 請在草地上玩的小鴨子拍拍翅膀。 3.幼兒根據自己卡片上的內容,按教師的指令行動后,用語言說明自己及自己的行動。 例如:我是游水的小鴨子,我現在出來做游戲。 建議 1.為幫助幼兒觀察精確,提高幼兒對語句的準確理解,所繪卡片可有明顯差別,也要有細微差別。 2.無論是聽指令行動,還是在聽指令行動后說明的過程中,教師都要著重引導幼兒觀察卡片,注意聽清指令。如幼兒做錯,教師要幫助其對照指令和卡片。要求幼兒說明行動時,則著重語言上的指導。
聰明的小鴨子 篇2
設計思路:
其一: 幼兒處于直觀形象思維階段,對所有東西都感到好奇和神秘。此時他們的感官發展需要得到大量的刺激,并且對故事及其里面豐富的人物形象和環境形象都有極大的興趣,這也是他們獲得生活經驗,常識經驗,教育經驗的有效途徑。在這一年齡階段,大量的環境刺激和感官刺激有利幼兒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并且可以引起他們的極大的興趣,促使他們去探索去發現。
其二:處于中班階段的幼兒,閱讀的同時喜歡傾聽,并能將聽到的內容與畫面對應起來。但是由于中班幼兒處于直觀形象性思維階段,在傾聽時更多關注的是畫面中明顯的圖案(如主要角色和背景等),對圖的理解與對故事所表達的內在情節的感受與理解還不能同步進行。因此,我想通過集體性的傾聽并配閱讀活動解決這個的問題。我選擇了《聰明的小鴨子》這個較合適的故事來達到引起孩子們興趣和積極思考并且體會外部事物的一些能力和感受,以。此來為達到寓教于樂的教育方式。
活動名稱:《聰明的小鴨子》
內容:有一天,小鴨到河邊去玩:跟小魚比賽游泳、跟小蝴蝶玩捉迷藏,玩得可開心了!
這時,來了一只狐貍。這只狐貍餓得快要死了,看見眼前有這么一只白白胖胖的小鴨子,口水都流出來了。它突然來勁了,飛快地跑過去抓住鴨子的尾巴。
“狐貍大哥,你能不能放我一條生路?”小鴨哀求道。
狐貍狡猾地笑了笑,“不可能!我都快餓死了!怎么可能放你走呢!”
小鴨子說:“我一向最崇拜你們狐貍家族了!能成為你的救命食物是我的榮幸啊!能讓我在臨死之前學學您的叫聲嗎?”
狐貍想了想,得意地看了一眼小鴨,說:“那好吧!就給你個機會!”
小鴨子連聲謝過“嘎嘎嘎”地叫了起來。
狐貍可笑歪嘴了:“哈哈,還是鴨叫!”
小鴨謙虛地請求再試試,狐貍答應了。
“嘎嘎嘎嘎……”小鴨叫得可起勁了!狐貍呢,笑得抱著肚子滿地打滾!
這時,小鴨趁機跳進河里,游到對岸去了。
等狐貍回過神來,小鴨早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活動目標:
1,通過老師講解和幼兒傾聽閱讀與觀察課件(老師手繪的圖片)弄清整個故事的發生發展,高潮,結尾。讓幼兒在傾聽故事的同時能按線索理解故事內容,發展幼兒記憶故事主要內容的有意性。
2,激發幼兒感情,讓幼兒猶如身臨其境,體會小鴨子的那份睿智和勇敢,激發他們的學習之情,并且發展他們內在品質----勇敢。
3,對文學作品有興趣,培養幼兒的傾聽習慣。
4,幼兒通過豐富的材料和情景的接觸,發展他們的想象,創造他們自己心目中的小鴨子形象,鼓勵并發展其想象力和創造力。
活動重點:通過圖畫,理解故事內容。
活動難點:讓幼兒體會小鴨子的心理變化過程。
活動材料準備:
1. 透明膠,粘貼性圖釘,小黑板。
2. 多媒體課件
3. 老師手繪圖三張。
4. 玩具小鴨子一只 。
活動過程:
1, 導入:通過老師在前面豐富的情緒表情和肢體語言引導孩子唱數鴨子這首兒歌,然后將道具玩具小鴨子有情景性的展現在孩子們面前,引起孩子們的興趣。由此導入老師今天講課的主題《聰明的小鴨子》,這樣把孩子們興趣調動起來。有利后面孩子們認真傾聽并跟隨老師的思路。
2, 老師講解一段,引出主人公小鴨子在河邊快樂的玩耍,此時配合課件與老師手繪圖片,教師邊講邊引導孩子們觀察課件和圖片,并指導孩子們發揮想象,途中解決孩子們關于圖片與課件問題和對故事的看法。
3, 故事繼續進行,故事進行到高潮,小鴨子告別伙伴回家的路上碰到了饑餓的狐貍,此時小鴨子面臨危險。這時,老師要仔細觀察孩子們并且與他們互動。積極的引導孩子們正確幫助小鴨子脫險的方法。(此時,注意要正確的對待孩子們的見解,不能盲目和直接的給予否定,要正確引導并且不要讓孩子們覺得自己被否定。)
4, 繼續的配以課件和圖片,有一定順序和情景性的展示,要充分的利用孩子們對小鴨子的同情以此激發孩子們動腦筋和發揮想象。讓孩子們充分的體驗此時的情緒情感,做到能理解這種感情和站在自己以外的角度思考問題。
5, 故事接近尾聲,最后老師結合道具和課件等講述完故事,也向孩子們展示了小鴨子通過聰明的頭腦脫離了危險,在情感上給了孩子們一個交代。在認知上也給了孩子們積極思考問題的好習慣的引導。
活動結束:
故事講完,引導孩子們進行活動延伸進行角色扮演,并且也可以與孩子們對狐貍的形象進行分析和討論。
總結:
我選擇《聰明的小鴨子》來作為這堂語言課給孩子們講解的原因有以下幾點:首先,我覺得兒童不應該只聽充滿情感色彩的故事如白雪公主之類的一些故事,他們也應該通過故事能夠學會一些實際的本領,這就是我們所謂的有教育意義。其次,我覺得《聰明的小鴨子》這個故事包含了我要向孩子們傳達的一些有意義的東西,能夠讓他們在小小年紀學會好的東西而不僅僅是玩的開心就好,并且這個故事也是充滿童趣童真的,容易讓孩子們理解。最后,我覺得我們的孩子應該多接受這樣一些具有實際意義的,對他們未來發展有開闊性意義的一些教育,我們應該努力做到寓教于樂,而不再是僅僅停留在教是教,樂是樂的層面上,。只有這樣的教育才能更好的發揮教育的作用,才能深入到孩子們的靈魂,才能對孩子們的發展有更好的作用。
聰明的小鴨子 篇3
設計意圖:
這是選自XX年《幼教博覽》第六期中的一篇故事,看完這篇故事后,我就在想:在日常生活中,難免會發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當孩子面對突如其來的危險和困難時,往往手足無措,不會積極主動去想辦法解決。我設計這個活動旨在通過這個活動幫助幼兒懂得遇到危險、困難時不哭鬧、不慌張,多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
活動目標:
1、通過教學活動,讓幼兒明白懂得遇到危險的時候不哭叫,不慌張,多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
2、豐富詞匯:沖、抓、游、跺腳、撲通
3、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并能大膽講述故事。
活動準備:
故事vcd《聰明的小鴨子》 錄音機《數鴨子》磁帶 字卡片
活動過程:
一、聽音樂,激發幼兒興趣,導入新課。
師: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歌曲《數鴨子》我們一起來欣賞吧!(師生齊做律動)
師:會唱的小朋友跟著唱,會跳的小朋友也跳一跳。
(幼兒興趣濃厚)
師:在這群可愛的小鴨子中,有一只聰明的小鴨子和它的朋友小豬遇到了一件很危險的事,小朋友想不想知道它們遇到了什么事?
幼:想知道。
二、新課進程
(一)學習第一段故事。
①播放故事,幼兒觀看,聽故事。
②提問:故事里有誰?幼:小鴨子和小豬。
師:它們在干什么?
幼兒:它們在草地上玩耍,唱歌跳舞、游戲。
(師幼共同做唱、跳的模仿動作)
師:它們的心情怎么樣?
幼:它們玩得可開心啦!
師:正當它們玩得開心時,突然,一只大灰狼從草叢里沖了出來,一把抓住了小豬的脖子,他張開大嘴準備吃掉小豬,小豬害怕得動都動不了。
師:孩子們,你們說小豬會被大灰狼吃掉嗎?小鴨子會管小豬嗎?你是小鴨子你會怎么辦?
③引導幼兒對上述問題進行討論
幼兒a:大灰狼它很壞,它肯定會要吃掉小豬,我想小鴨子它會救小豬的,我如果是小鴨子,我就想辦法引開大灰狼,不讓它吃小豬。
幼兒b:小豬不會被大灰狼吃掉,因為小鴨子會喊好朋友幫忙,趕走大灰狼,救小豬的。我是小鴨子我就這樣做。
師:小朋友剛才說得都很好,都不希望大灰狼吃掉小豬,希望小鴨子幫助它,我們來繼續聽故事,看故事里是怎么講的呢?
(二)學習故事第二段
①引導幼兒完整地表演第二段故事,重點模仿“沖、抓、放下、游”幾個動詞及小鴨子的語氣、語調,象聲詞“撲通”
②出示“沖、抓、放下、游” “撲通”字卡片。
師:你們知道這些詞的意思嗎?
幼兒討論回答后,教師講解詞匯的意思,并做相應的模仿動作,讓幼兒應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師:小朋友都知道了這些詞語的意思,我們再來看看,大灰狼沒有吃到小鴨子,它的心情會怎樣呢?
(三)播放第三段故事。(幼兒觀看聽故事)
師:大灰狼知道什么了?
幼:大灰狼知道上了小鴨子的當。
師:大灰狼為什么不能到對岸?它心情怎樣?
幼:因為大灰狼不會游泳就不能過河到對岸,大灰狼氣得一邊喊一邊跺腳“氣死我了,氣死我了。”
②學習詞匯“跺腳”,模仿大灰狼生氣的樣子。(氣氛活躍)
師:它還想吃掉誰?結果怎樣?
幼:它想吃掉小豬,結果小豬早跑了。大灰狼兩手空空、垂頭喪氣的回家了。
③引導幼兒完整講述故事第三段。
(四)、鼓勵幼兒完整地講述故事,并模仿相應的動作及表情。
1、同伴間相互講述,老師指導。
2、幼兒個別講述,鼓勵幼兒講評。
三、討論:今天聽的故事里,小鴨子和小豬遇到了什么危險事情?大灰狼為什么沒有吃掉小鴨子和小豬?我們小朋友遇到危險該怎么辦?
討論總結:小鴨子和小豬遇到大灰狼要吃掉它們的危險。可是聰明小鴨子想辦法讓大灰狼上當了,所以大灰狼沒吃掉小鴨子和小豬。我們小朋友遇到危險、困難的時候不要哭叫、不要慌張,要向小鴨子學習,開動腦筋想辦法去解決問題。
五、活動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有時會遇到一些危險和困難。如:
①陌生人敲門你怎么辦?
②家人突然病倒你怎么辦?
③與父母走散你怎么辦?
活動反思:
開始和幼兒做《數鴨子》律動時,幼兒的興趣就很濃,因為小朋友一般都比較喜歡小動物,當我講到小鴨子和小豬遇到了危險,問小朋友想不想知道是什么危險時?孩子們一下子變得安靜了,看得出,幼兒都想知道故事中的內容,所以聽故事就很認真。每聽完一段故事后,我就將下段內容設置成懸念讓幼兒討論,氣氛都比較活躍,拓展了幼兒思維,培養了幼兒的創新意識及創新能力。還給了幼兒相互交流、大膽表述的機會。也為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做了好的鋪墊。
在活動中,我覺得抓住幾個詞匯來學習,對整個教學活動可以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如這個故事中,我就抓住幾個動詞做模仿動作,“跺腳”“沖、抓、放下、游”還有一個象聲詞“撲通”,通過相應的動作還有生動的語氣、語調變化,幼兒學習氣氛活躍。還能將生活中的一些事情用這些動詞表現出來。
在活動將要結束時,我又一次讓幼兒討論,通過這一次討論,讓幼兒對整個故事有了更進一步的掌握與理解。并讓幼兒明白遇到危險、困難不要哭叫,不要慌張,要積極主動想辦法去解決。
整個活動環節自然相扣,主線清晰,幼兒不僅學習了故事而且明白了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