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語言《小兔找朋友》(通用4篇)
小班語言《小兔找朋友》 篇1
設計思路:
小班的孩子來園2個月了,離開朝夕相處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來到陌生的幼兒園,不免有焦慮、不安的情緒,有些家長也反映孩子回家常說小朋友不跟他玩。要穩定孩子的情緒,最好的途徑之一就是讓他們擁有自己的好朋友。因此我設計了“小兔找朋友”的活動,期望通過這個活動讓幼兒懂得有朋友是快樂的,體驗有朋友的喜悅心情。
教學目標:
1、通過活動讓幼兒初步懂得有朋友是快樂的。
2、初步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3、初步知道朋友間要友好相處。
教學重點:知道有朋友是快樂的
教學難點:學習友好相處
教學準備:
課件《小兔找朋友》
教學過程:
一、導入(木偶)
聽,這是什么聲音呀?(哭聲)
1、(畫面一)小兔為什么要哭呢?
2、我們一起來問問小兔吧!
3、(畫面二)小兔為什么找不到朋友?
4、怎么樣做才能找到朋友?(讓幼兒討論)
5、我們把好辦法告訴小兔吧!(和小兔互動)
6、(畫面三)小鴨子找到朋友了。
7、你們的好朋友是誰呢?告訴大家吧!
二、完整圖片講述
1、小兔為什么哭?后來想出了什么好辦法?
2、怎樣才能找到朋友?
請寶寶找到自己喜歡的朋友拉拉手、相互擁抱,體驗有朋友的快樂。
三、游戲《找朋友》 幼兒園里朋友真多。有許多小朋友,還老師這個大朋友,幼兒園真開心。讓我們一起唱一起跳吧!!(放音樂唱歌跳舞自然結束)
教學評析: 日常生活中,經常看到孩子爭搶玩具,有時為了一塊小小的積木也爭的面紅耳赤,誰也不讓誰,本堂課通過讓幼兒觀看木偶表演,讓幼兒建立“有玩具要和朋友一起玩,懂得好朋友應該相互謙讓”的意識。 圍繞著這個目標,第一環節我采用木偶表演引起幼兒的興趣,此環節讓幼兒初步感受到了沒有朋友是一件很糟糕的事。第二環節用圖片的方式再次講述故事,讓幼兒學習禮貌用語及學會用商量的口氣對話。此環節中孩子的興趣都很濃,但欠缺的是提問沒有做到從簡到深,以至于孩子在回答問題時都沒有回答完整。小班孩子的回答還處在短語階段,對于“怎樣才能找到朋友?”這樣的問題還是無法完整的表達,所以本堂課的提問設計有待修改。 在活動結束時,我以音樂游戲《找朋友》的方式帶領幼兒找到各自的好朋友。帶領幼兒集體入座,配班老師分發玩具,此時,我進行了總結,并再次強調“好朋友要相互謙讓,有玩具應該一起玩,有好東西應該一起分享才能叫更多的好朋友!”實體的加深了活動目標。延伸活動效果較好,多數小朋友能做到和平游戲,相互幫助及謙讓。
小班語言《小兔找朋友》 篇2
活動目標:1.理解故事內容,感受故事中動物們玩耍的愉悅心情。2.學說短句“讓我玩玩你的娃娃好嗎”,鍛煉語言表達能力。3.通過角色扮演提高分享意識。活動準備:1.小白兔手偶一個,玩具娃娃一個,小黑兔、小羊、蘿卜、青菜的磁性小彩圖。2.小白兔、小黑兔、小羊和兔媽媽的頭飾各一個。活動過程:一、談話導入,引發興趣:1.師戴上小白兔手偶:大家好,我是小兔白白。我每天待在家里一個朋友也沒有。今天媽媽給了我一個娃娃讓我出門找朋友玩,可是我不知道怎么樣才能找到朋友。你們能幫我想想辦法嗎?2.幼兒說一說幫小兔白白想的好辦法。二、欣賞故事,理解內容:1.教師結合教具講述故事,及時將彩圖出示在黑板上。2.通過提問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小兔白白找到朋友了嗎?它找到了哪些好朋友?(小黑兔和小羊)它是怎么找到朋友的?(把娃娃借給朋友們玩)小黑兔和小羊是怎么問白白要娃娃的,我們一起來說一說。他們是怎么感謝白白的?(送白白蘿卜和青菜)3.第二遍講述故事,讓幼兒一起說短句“你好,讓我玩玩你的娃娃好嗎?”三、角色扮演:制定幼兒佩戴頭飾進行角色扮演。四、總結遷移:1.小黑兔和小羊為什么愿意和小兔白白玩?如果小兔白白不肯把自己的娃娃給他們,你們覺得他們還愿意和白白做朋友嗎?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只有把好東西和大家一起分享,才能找到好朋友。2.你喜歡和小朋友玩嗎?說一說你會用什么方法去找到自己的好朋友。活動延伸:讓幼兒在娃娃家和朋友一起交換、分享玩具。
小班語言《小兔找朋友》 篇3
這是新小班孩子們進入集體生活的第二周,剛剛稍停住哭鬧的他們,已經能正常的進入幼兒園的一日生活。孩子們在家中可謂是家中的寶貝,身邊有著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甚至更多人的圍繞,“生活”一直圍繞著他們在轉。所以大多數的孩子對家長的依賴性那是相當大的,從小在親人身邊,有任何事情都有親人的幫助,這樣漸漸長大但是還是喜歡在爸爸媽媽身邊,不愿意去和別的小朋友有交際,不愿意去自己找朋友,導致現在的孩子一個朋友也沒有。所以從此原因入手,我開展了《小兔找朋友》這個教學活動。
這個故事主要講了小兔白白每天整天的跟著媽媽,導致她連一個朋友都沒有。有一天,媽媽給了白白一個娃娃,叫她帶著自己的娃娃出去找朋友,小兔在出去的路上碰見了小黑兔和小羊,小黑兔和小羊遇到小白兔時分別都要小白兔手上的娃娃玩,這時的小白兔都答應了,于是小黑兔和小羊分別送給小白兔一根胡蘿卜和一棵青草,白白還和他們一起玩起了娃娃家真高興,回到家他把整件事情都告訴了媽媽,好開心啊,她找到了朋友。
這個故事簡單,但是內容很明確,我們班的小朋友在我的引導下都可以回答出小兔開始沒有朋友的原因:那是因為小兔整天跟著媽媽,后來小兔出去找朋友了,小兔很大方的將自己手上的娃娃和小伙伴一起分享,所以很快就有了朋友,在和朋友們開心的玩耍下,這時的小兔才感覺到有朋友的快樂。在我們班依賴家長的孩子,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的孩子還有很多,和他們講了這個故事以后,我告訴他們朋友之間要互相玩,如果你能把玩具和小朋友們一起分享的話才可以有更多的朋友,每天一個人玩,什么玩具都不愿意分享的話,你會始終找不到朋友的。這節活動課上完以后,在區域活動中,我就發現孩子們會一起來玩,很搶手的玩具也是沒有再去爭奪的孩子了。有幾個孩子還跟我說,他要拿自己喜歡的玩具來和小朋友一起分享,我聽到以后很欣慰,很開心。我覺得孩子們其實都很懂道理,都知道對錯好壞,只要我們老師好好引導,孩子肯定能變得很棒。
小班語言《小兔找朋友》 篇4
《小兔找朋友》的故事中主要講了小兔整天跟著媽媽,一個朋友都沒有,有一天,媽媽給了小兔一個娃娃,叫小兔自己出去找朋友,小兔在出去的路上碰見了小黑兔和小羊,小黑兔和小羊遇到小白兔時分別都要小白兔手上的娃娃玩,這時的小白兔都答應了,于是小黑兔和小羊分別送給小白兔一根胡蘿卜和一棵青草,白白還和他們一起玩起了娃娃家真高興,回到家他把整件事情都告訴了媽媽,好開心啊!!
在這個語言活動中,幼兒對人物、事件的認識清晰,能簡單地學說故事中的對話,多數幼兒達到了教師預設的目標。活動中,幼兒個 別回答老師的提問不夠大膽,集體回答比較好,以后將通過各種途徑激發孩子舉手發言的積極性,讓他們能大膽的表現自己。
由于我班的孩子大部分沒有上過小小班等集體生活,所以對父母的依賴性比較強,以自我為中心,在與同伴的相處與交往中常常會因為爭搶玩具而發生矛盾。通過這個簡短但內容明確的一個故事,讓孩子們知道朋友之間要互相玩,要友好相處,有了玩具要與小朋友一起分享,這樣才可以有更多的朋友,更多的快樂!
另外,也發現幼兒的傾聽習慣不太好,故事對他們有吸引力,到了教師提問的環節很多孩子就不注意聽了。怎樣在活動中時刻吸引住幼兒的注意并且培養良好的傾聽習慣是值得我認真思考,并在各種活動中滲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