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語言《落葉》
二、教學目標:
1.理解兒歌內容,知道秋天有許多樹葉會飄落。
2.會朗誦兒歌,能用肢體動作表現秋天落葉飄落的自然美。
三、教學準備:
1.ppt課件,人手一片樹葉。
2.教具紅、黃樹葉各一張。
3.帶領幼兒到戶外觀察秋天落葉的情境,撿一些落葉回來欣賞。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會朗誦兒歌,能用肢體動作表現秋天落葉飄落的自然美。
五、教學方法與手段:直觀教學法、啟發提問法、動作表演法
六、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幼兒活動
設計意圖
一、回憶已有經驗。
出示圖片
“秋天來了,剛才你在草地上看到些什么?”幫助幼兒回憶并表述自己看秋
風吹、落葉飄的情境。
“你看到了那些顏色的落葉?它們是怎樣落下來的?樹葉落下來時像什么?”帶幼兒模仿樹葉飄落下來的情景。
1.回憶并表述自己看秋風吹、秋葉飄得情景。
2.模仿樹葉飄落下來的情景。
運用回憶法,讓幼兒在原有經驗的基礎上,拓寬思路,聯系到活動中來,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二、欣賞兒歌。
1.教師有感情地朗誦兒歌。
出示秋景圖,師:“秋天的景色可真美啊!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一首兒歌,兒歌的名字叫《落葉》。”
提問:“兒歌的名字叫什么?你還聽到兒歌中說了些什么?”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落葉、紅樹葉、黃樹葉。
2.教師配以動作再次朗誦兒歌。
師:“小朋友說得非常好,讓我們再來聽一聽兒歌《落葉》。
1.欣賞兒歌。
2.講述兒歌的內容。
3.欣賞老師配動作朗誦兒歌。
初步欣賞兒歌的基礎上,引導幼兒初步感受兒歌的內容。在講述的時候,給幼兒充分的空間說,并且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運用欣賞法,讓幼兒直觀地感知到原來美式可以用肢體動作表現的。為下一環節的表演做鋪墊。
三、練習朗誦兒歌。
1.教師和幼兒一起朗誦。
2.配動作表現兒歌。
3.幼兒佩戴樹葉表演兒歌2遍。
1.與教師一起朗誦兒歌。
2.邊做動作邊念兒歌。
3.配戴樹葉表演兒歌。
再次朗誦兒歌,進一步鞏固幼兒對兒歌內容的理解與掌握。通過表演,讓幼兒用肢體動作表現秋天落葉飄落的自然美。
四、結束活動。
師:“小朋友朗誦的真好,我們到外面大樹下一起念兒歌吧!”
傾聽總結,結束活動。
通過老師的直觀鼓勵法,提高了幼兒的滿足感,也激發了幼兒參與下一次活動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