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音樂《愛唱歌的小鸚鵡》
活動目標(biāo):
1.初步理解故事內(nèi)容,并根據(jù)圖畫線索猜測故事角色。
2.積極表述故事中小動物的對話。
3.感受故事的情趣,體驗關(guān)愛朋友的美好情感
活動準(zhǔn)備:
1.大故事書、動物手偶
2.綠色皺紙、小鹿頭飾
活動過程:
1. 初步了解故事內(nèi)容
(1)出示大故事書,展示大樹。
?教師:這是一棵什么樣的大樹呢?高高的樹頂上住著誰呢?
?出示小鸚鵡手偶,引發(fā)幼兒的興趣。
教師扮小鸚鵡自我介紹,與幼兒互打招呼。
(2)根據(jù)圖畫線索猜測故事角色,理解故事內(nèi)容。
? 教師講述故事的第一頁、第二頁。
? 引導(dǎo)幼兒觀察第三頁、第四頁的圖畫。
請幼兒猜測遮擋住的小動物是誰?教師:小鸚鵡往下飛,你們猜下面的朋友是誰呢?
? 教師和幼兒共同講述故事的第五頁,幼兒猜測:“小松鼠為什么叫小鸚鵡不要唱歌?”引導(dǎo)幼兒注意樹下的草叢。
請幼兒輪流輕輕撥開草叢,看一看,輕輕講出自己的發(fā)現(xiàn)。
? ?教師 講述故事結(jié)尾,討論:“為什么下面的朋友叫小鸚鵡不要唱歌?”
(別人睡覺的時候要安靜,唱歌會吵醒別人的)
? 出示醒來的小鹿,請幼兒猜測小鹿醒來,小鸚鵡會干什么呢?
3.教師完整講述故事,適當(dāng)在對話部分留白。
教師: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講小鸚鵡的故事,你們來學(xué)一學(xué)小動物的話。
4.教師與幼兒共同表演故事。
(1)幼兒使用動物手偶,老師用小鸚鵡與幼兒進行對話。
(2)用綠色皺紋紙鋪成大樹的形狀,配班老師扮演小鹿,共同表演故事。
(3)故事結(jié)尾,共同唱起《兩只小鳥》。
附:故事《愛唱歌的小鸚鵡》
在高高的樹頂上,住著一只愛唱歌的小鸚鵡,她的歌聲可好聽了,小動物們都喜歡聽。
有一天,小鸚鵡又站在高高的樹頂上,大聲地唱起了歌:“大清早的樹林里,有只鸚鵡愛唱歌……”突然,從下面?zhèn)鱽硪粋聲音:“上面的小鸚鵡,請你不要唱了。”小鸚鵡想:“是我唱得不好嗎?為什么不要我唱?我得下去問明白。”
小鸚鵡往下飛,看見貓頭鷹,問:“貓頭鷹,是你不要我唱歌的嗎?”貓頭鷹說:“不是不是,是下面的朋友不要你唱。”
小鸚鵡又往下飛,看見小猴子,問:“小猴子,是你不要我唱歌的嗎?”小猴子說:“不是不是,是下面的朋友不要你唱。”
小鸚鵡再往下飛,看見一只小松鼠,問:“小松鼠,是你不要我唱歌的嗎?”
小松鼠說:“是的。是我叫你不要唱的。”
小鸚鵡奇怪地問:“為什么呢?”
小松鼠說:“你飛下去看看就知道了。”
小鸚鵡飛到樹底下,呀!草叢中的鹿寶寶正在睡覺呢。
小鸚鵡不唱歌了,輕輕地飛回樹頂,安靜地等著、等著……
她想,等鹿寶寶醒來了,我要為她唱一支最好聽的歌。
過了一會,鹿寶寶醒了,小鸚鵡又唱起了好聽的歌。“拉拉拉、我是愛唱歌的小鸚鵡、喳喳喳、我的朋友真正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