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音樂活動:龜兔賽跑
設計意圖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指出,藝術是幼兒的另一種表達認識和情感的“語言”。 幼兒藝術教育應引導幼兒接觸生活中的各種美好事物與現象,豐富幼兒的感性經驗和情感體驗。小班幼兒剛剛接觸音樂,只會并不正規的唱唱、跳跳,且節奏感比較薄弱。節奏感是音樂審美的首要基礎。在音樂教學中,從培養幼兒節奏感入手,從小對幼兒進行音樂啟蒙訓練。
《綱要》同時也指出,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注重綜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戲之中。利用小班幼兒熟悉且喜愛的動物元素,將節奏感融于具有趣味性的故事與模仿中,鼓勵小班幼兒嘗試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表現。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發展特點與興趣所在。
活動目標
1、樂意嘗試用打鼓的方式表現龜、兔不同的音樂形象。
2、喜歡龜兔賽跑的故事,體驗模仿的樂趣。
重點:嘗試用鼓聲模仿龜兔賽跑的快慢。
難點:跟著音樂節奏打鼓。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親子春游活動充分激發了孩子們對動物的濃厚興趣,并且喜歡模仿小動物。
材料準備:龜兔賽跑ppt,龜、兔音樂錄音,大鼓小鼓若干。
活動過程
一、欣賞動畫——引出主題、發散思維
觀看《龜兔賽跑》ppt,猜猜龜兔賽跑的結局。
1、引入:我有一個有趣的故事,你們想聽嗎?
今天,森林里要舉行一場賽跑。賽跑是什么意思呢?
2、想想:誰會來參加賽跑呢?
(播放課件,揭示故事主題——龜兔賽跑)
3、猜猜:誰會得第一名?為什么?
二、動作模仿——聽辨音樂、感受音樂節奏快慢
1、自由模仿兔子、烏龜跑步。
引導:激烈的比賽馬上就要開始了。來,我們也來學學烏龜和兔子跑步,怎么樣?
童謠:小烏龜,慢悠悠,一步一步往前爬,爬,爬,爬啊爬。
小白兔,白又白,兩只耳朵豎起來,蹦蹦跳跳真可愛。
2、聽辨音樂,感受音樂節奏的快慢。
播放音樂,第一段快節奏,第二段慢節奏。
聽聽:噓,我好像聽到小兔子和小烏龜跑過來了。我們聽聽看,誰是第一個跑過來的,誰是第二個跑過來的?為什么?
小結:你們的耳朵真靈!聽到第1段音樂節奏快,就像小兔子在快快地跑;第2段音樂節奏慢,就像小烏龜在慢慢地爬。
3、跟著音樂模仿兔子和烏龜走路。
學學:我們一起跟著音樂再來學學小兔子和小烏龜跑步,怎么樣?
來,小兔子小烏龜準備。預備——跑。
童謠靈活變化:
(音樂變快)誰來啦?誰來啦?小白兔,白又白,兩只耳朵豎起來,蹦蹦跳跳真可愛。跑跑跑,跳跳跳。
(音樂變慢)誰來啦?誰來啦?小烏龜,慢悠悠,一步一步爬啊爬,爬,爬,爬啊爬。
三、鼓聲模仿——嘗試跟著音樂打鼓、加強節奏感
1、自由探索用鼓聲模仿跑步。
試試:我們讓小鼓也來學學兔子和烏龜跑步吧。
每一個小朋友去找一個鼓,找到鼓以后讓你的鼓棒做好準備。
(提示:你們可以讓鼓棒敲得輕一點,否則就聽不到音樂的聲音了。)
童謠:小白兔,腿兒長,蹦蹦跳跳跑得快,輕輕的快快的。
小烏龜,慢悠悠,爬——爬——爬,慢——慢——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