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雞出殼了》教學設計(精選12篇)
《小雞出殼了》教學設計 篇1
活動目標
1、能隨音樂合拍地做小雞出殼、走路找食等模仿動作。
2、探索小雞在殼里睡覺、揉眼和破殼而出的模仿動作。
3、能與同伴保持距離、尋找適當的空間進行活動。
活送準備
1、幼兒看過并認識雞蛋和小雞,母雞頭飾一個。
2、錄音機、磁帶。
3、座位安排成半圓形。
活動過程
1、問答游戲。(練習節奏)
2、復習歌曲:兩只小鳥
3、新授游戲。
a、師:小朋友唱得真好,小鳥真高興,還有一些小動物也急著想要和小朋友做游戲,你們想知道它們是誰嗎?下面老師給小朋友講個故事,小朋友仔細聽聽,到底是哪只小動物著急了。(雞媽媽生了許多雞蛋,小雞們躲在蛋殼里睡著了。過了幾天,小雞醒了,它們揉揉眼睛,伸伸懶腰,終于頂破蛋殼,鉆了出來。餓了幾天的小雞跟著雞媽媽在草地上邊走邊學著找食吃。)
b、提問:是哪只小動物著急了?
小雞都干什么了?(幼兒說,教師出示圖片)
c、師:這個故事叫做《小雞出殼》老師把這個故事變成了一首好聽的音樂給小朋友聽聽。(教師指圖引導幼兒欣賞音樂)
d、咱們再來聽一遍這首好聽的音樂吧,小朋友們可以邊聽音樂邊學學小雞的動作。(教師指圖并用語言提示動作)
e、探索小雞在雞蛋里睡覺、揉眼、破殼而出的模仿動作。
(1)小雞在蛋殼里會怎樣睡覺呢?你來做一做。(教師唱譜)
(2)揉眼睛
(3)破殼
(4)跟媽媽找食物(同上)
4、完整表演韻律活動
教師帶頭飾,請雞寶寶跟媽媽一起聽音樂玩小雞出殼的游戲。
5、鼓勵幼兒尋找空間隨音樂完整做動作。
《小雞出殼了》教學設計 篇2
活動目標:
1、想象并用身體動作表現小雞出殼的情景。
2、培養幼兒的一個跟著一個走的能力及平衡能力,激發幼兒參與體育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等同幼兒和教師人數的呼拉圈和小雞頭飾。
2、母雞頭飾一個、蟲子若干條。
3、寬敞的活動場地,25厘米寬的小路。
4、小雞出生的課件及歡快的音樂。
活動過程:
一、豐富小雞出殼的經驗
1、出示課件:雞蛋圖片并提問。
問:蛋殼是誰的家?小雞在蛋殼里是什么樣的?引導幼兒討論回答。
提問:蛋殼里的小雞漸漸長大,住不下蛋殼房子了,怎么辦?他是怎么出來的?(幼兒自由回答并表演)
2、出示課件:小雞出殼。
提問:你們看清楚小雞是怎樣出生了嗎?(請個別幼兒表演,并一起練習)。
二、小雞出生。
1、幼兒扮演蹲在蛋殼(呼拉圈)里的雞寶寶。
教師便描述便帶領幼兒表演小雞出殼式的情景:雞蛋雞蛋圓溜溜,小雞寶寶住里頭,小雞寶寶要出殼,她要怎么做,小腳蹬一蹬,蹬一蹬,蹬一蹬。屁股頂一頂,頂一頂,頂一頂。翅膀推一推,推一推,推一推。小嘴啄一啄,啄一啄,啄一啄。哇!小雞出殼了!
2、重復游戲。
三、小雞吃蟲
1、師:有這么多小雞寶寶出生了,媽媽真高興。媽媽帶你們去草地上捉蟲子吧。
2、講解游戲規則。帶領幼兒走過場地上寬25厘米的鵝卵小路,來到草地上,將食指并攏作嘴巴,啄起小蟲,跟媽媽沿小橋回到集合地點。
3、放松活動,游戲結束,幼兒在教師的帶領下走出場地。
反思:今天我組織的這個活動是由小班主題活動《小雞出生了》修定而成的。選擇這個活動后,我反復推敲并進行了重新調整,通過形象生動的多媒體課件來豐富孩子的感性經驗,激發孩子模仿探索的欲望,并根據小班下學期孩子的能力水平,適當增加了一點難度,讓孩子多一些挑戰困難的勇氣。
在活動的一開始,我利用富有夸張性的小雞動作,調動起孩子們參與活動的興趣,讓孩子們動起來,同時也是整個游戲活動的熱身運動。接著利用大屏幕上的雞蛋圖片,引發出兩個問題:誰住在里面?雞寶寶在蛋殼里是什么樣子的?通過孩子們的回答和模仿表演,扣住了活動的目標。蛋殼房子里住著小雞寶寶,孩子們都知道,但小雞寶寶是怎樣啄破蛋殼出來的,孩子們卻很陌生,此時,我利用直觀的多媒體課件攻破這個難點,為下一步孩子們模仿表演小雞出生做好了鋪墊。
小班孩子對動作的記憶尚屬無意記憶,我自編了朗朗上口的兒歌配合動作模仿小雞出殼,孩子們趣味盎然,表現的非常投入,非常積極。接下來的小雞捉蟲這一環節,我先強調游戲規則,讓孩子們明白通過小路時要一個跟著一個走,培養小班幼兒遵守只須,自覺排隊的意識。當第二次游戲時,我提高難度,游戲環節中增加了小橋,讓孩子們在保持平衡的前提下,一個跟著一個過小橋。既達到了通過窄路的目標又鍛煉了孩子的平衡能力。
最后一個環節是放松活動,我準備了比較舒緩的小雞音樂,讓孩子們在優美的律動中放松身體的各個關節,結束活動。
當然,我在組織活動的過程中有時只顧及整個活動的進程,忽略關注個別幼兒,沒有很好的督促他遵守游戲規則,致使個別幼兒走小路時,不是從開始就踏上小路,而是從中間插入隊列。可能我組織的過程中還有一些疏漏我自己沒有發現,請各位評委給予指正。
《小雞出殼了》教學設計 篇3
活動目標
1、運用自己身體的各個部分,運用想象來表現小雞出殼的動作。
2、體驗舞蹈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ppt課件,一個禮品盒,一個雞蛋,一張雞媽媽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熱身運動)
1、T:現在老師手里拿著一個雞媽媽的圖片,老師把它貼到自己身上,那老師就變成了誰?
S:雞媽媽。
T:那我的小雞寶寶們在哪里?
S:在這里。
T:那讓我們一起跳個舞吧。
2、T:今天啊,雞媽媽很高興,因為雞媽媽收到了一個禮物,小雞寶寶們想不想看?
S:想。
T:里面裝了什么呢?(請幼兒猜想)
T:哦,原來里面裝了一個雞蛋。
二、基本部分
1、T:在這個雞蛋里面住著誰呢?
S:小雞。
T:小雞在里面它說它太熱了,要讓雞寶寶們幫一個忙,幫他想一個辦法怎么從蛋殼里面出來呢。
S:可以敲碎它。(請小朋友自由回答)
2、T:現在請小朋友們想象一下,你就是那只小雞住在一個像雞蛋一樣的房子里面,可是這個房子沒有門也沒有窗,那么你們怎么從這個家里面出來呢?(引導幼兒用身體的各個部分來展現小雞出殼的動作,請好的幼兒來演示一下,讓其他的幼兒跟著學)
3、現在讓我們聽聽歌里面的小雞是怎樣出殼的。(安靜聆聽)
4、聽歌詞請幼兒創編動作,并請小朋友學習。
5、T:現在讓我們跟著音樂來把舞蹈再跳一遍吧。
6、T:小雞寶寶們跳舞跳的開不開心啊,把你們的牙齒露出來給媽媽看看。現在讓我們對著客人老師,把舞蹈表演一遍好不好?
三、結束(放松運動)小雞寶寶們跳了一會舞也累了,讓我們聽一段音樂放松一下吧。
外面的陽光真好,讓我們去外面散步吧。
活動反思在請幼兒創編小朋友學習的時候,老師可以邊說歌詞邊讓小朋友做動作。并且在最后聽音樂表演之前可以把所有的歌詞都串聯起來,一起先表演一遍。對于個別幼兒創編的動作,教師不要一味的否定,而應該采用鼓勵的方式。
《小雞出殼了》教學設計 篇4
活動名稱:
小雞出殼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中小雞出殼的有趣形象,在理解的基礎上探索形象地表現歌曲。
2、體驗自由表現的愉快。
3、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準備:
小雞出殼的動畫、歌曲錄音。
教材分析:
重點:根據歌曲的內容大膽地表現,體驗自由表現的愉快。
難點:用身體動作表現小雞出殼的形象。
主要流程:
一、欣賞感受(感受小雞出殼的動態變化)
1、(看動畫)小朋友,你們看見過小雞出殼嗎?你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時候看見的?(孩子之間互相交流)
2、小雞是怎樣出殼的?小雞出殼以后會干什么?
二、理解、表現(解決重難點)
1、(幼兒欣賞歌曲)小雞要出殼了,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吧!
2、你聽到了什么?這首歌曲一共有幾段?每一段里唱了什么?(讓幼兒更好的了解歌曲)
3、為什么歌詞里反復在唱“奇怪”“奇怪”?
1、你認為小雞出殼奇怪在哪里?
2、如果你是一只小雞,你是怎樣出殼的?(教師引導幼兒個別展示)
三、集體表現
1、欣賞教師情景表演《小雞出殼》
2、讓我們都變成可愛的小雞,一邊唱一邊表演吧!
四、活動延伸假如我要將歌詞里的內容畫出來,你會怎么畫呢?(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為歌曲配畫)
教學反思:
1. 在課前要帶小朋友先觀察生活中母雞孵小雞是怎樣的,并做好記錄。
2. 師幼配合得還不是很好,以后我會注意這個方面。
3. 如果讓我重上這節課,我會加配電腦畫面,使活動更吸引幼兒的注意力。
《小雞出殼了》教學設計 篇5
【活動目標】
1、知道小雞出生的過程。
2、了解《小雞出殼了》故事情節,并根據故事情節進行對話。
3、激發孩子們探索大自然奧妙的興趣。
4、能用較清楚的語言講述自己的觀察和發現。
5、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活動準備】
1、剛出殼不久的小雞、雞蛋
2、母雞、小雞、雞蛋頭飾,卡紙制作的母雞翅膀
3、小雞出殼及雞媽媽領著雞寶寶在田野的自制課件
4、《母雞進行曲》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老師和孩子們隨著《母雞進行曲》進活動室,幼兒跟著老師做動作。
一、出示小雞,激發孩子們的好奇心。
"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位小伙伴(師出示小雞),看,這是一只多么可愛的小雞啊,尖尖的小嘴巴,黑黑的小眼睛,渾身毛絨絨的。"老師再很神秘的問:"哎,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小雞是怎樣出生的嗎?"讓孩子們自由議論。這時老師再出示雞蛋,說:"小雞是雞蛋孵化出來的(教師介紹小雞孵化的過程)。在這21天的孵化過程中,雞蛋到底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進入下一環節.
二、按順序出示幻燈片,了解小雞是怎樣出生和長大的。
先出示第一幅圖,老師引導孩子觀察:"小朋友們,這是最初的雞蛋,你們仔細觀察一下,蛋殼里面是什么樣子的?"引導孩子大膽表達。然后老師再問:"在雞媽媽的孵化下,過了幾天,蛋殼里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接著出示第二幅圖,再引導孩子與第一幅圖進行對比觀察,說出雞蛋里面的變化。依次進行,直到出示完小雞出殼了的最后一幅圖。
三、出示雞媽媽領著雞寶寶的課件,配樂欣賞故事
雞媽媽帶著雞寶寶們來到一片綠油油的草地上,雞寶寶們快活的抖抖黃絨絨的毛,好奇的問:"媽媽,媽媽。這是什么?""這是青草。""青草是什么?""青草嘛,是讓我們踩著走路的。""哦,那個圓點點是什么東西?""那是露珠。"小雞頭一低,吃了一滴露珠:"媽媽,露珠是甜的。""孩子,青蟲的味道還要好呢!來跟著媽媽去找吧。"小雞跟著雞媽媽,"悉沙悉沙"踩著青草。它多神氣,生下來就會走路,還會唱歌:"嘰嘰嘰嘰!"它是在唱:"媽媽呀,我真快樂!"欣賞完故事后,老師再引導幼兒學說故事中雞媽媽和小雞的對話。
四、師幼游戲"小雞出殼",結束活動。
老師帶著母雞頭飾,胳膊帶著用卡紙制作的母雞翅膀扮演雞媽媽,幼兒帶著雞蛋頭飾扮演蛋寶寶,模仿母雞孵蛋的過程。幼兒隨著老師的口令和翅膀的動作,完成小雞出殼的過程。最后老師說:"哇,寶寶們都出來啦,跟媽媽找青蟲去,嘰嘰嘰嘰…"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來自生活。在活動中,我首先抓住幼兒喜歡小動物的特點,出示一只出殼不久的小雞和雞蛋來激發孩子們的好奇心,然后再以非常形象的圖片,通過引導孩子看、思、說,了解小雞出生的過程。再以圖文并茂的形式讓幼兒欣賞故事,學習語言。最后的游戲,讓幼兒在親身體驗中,進一步了解小雞出生的過程。在整個活動中,孩子們的思維、觀察、表達等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鍛煉。
《小雞出殼了》教學設計 篇6
活動設計背景
本班幼兒活潑好動,對數字比較敏感,加之1——9數字剛學完,為了讓幼兒認識數字0,于是設計了這節課。
活動目標
1、感知數字“0”的外部特征,能夠正確認讀。
2、理解數字“0”的實際意義,提高對數的抽象的理解。
3、感知數字游戲的樂趣。
4、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數字“0”
難點:理解數字“0”的實際意義
活動準備
數字卡0——9、糖果(裝在小袋里)、積木若干
活動過程
一、猜謎語,導入活動
說謎語,教師出示數字卡0,幼兒傳遞觸摸。
二、集體活動
(感官感知)請幼兒正確認讀數字,可以用不同的音色,不同的速度練讀。
(游戲體驗)
教師將0~9的數字卡倒扣,請10名幼兒任意抽取一張后,按照數字到教室去相應的物體回來,將取回的物體與數字卡放在一起,大家一起點數是幾個。
教師問抽到0的幼兒:你去了幾個東西?為什么你沒有取?引導幼兒理解0是沒有的意思。
三、探索操作
請幼兒每人取10塊積木擺成一列火車,依次在上面擺上數字并念出數字,教師要提問:如果要按數字往火車上裝糖果,每節車廂應裝幾個糖果?那節車廂不用裝糖果?為什么?
四、“0”在哪里
請幼兒在各種生活用品上找“0”。如秒表、體重秤、記分牌等,說說它們都表示什么意思。
五、組織幼兒討論:0還有什么用處?沒有0可以嗎?
活動延伸:
將“0”貼在教室里,日常活動中引導幼兒隨時認讀。
教學反思
在這節課中,幼兒的活動積極性高,師幼配合較好,大多數幼兒理解了數字0的實際意義,教學效果較好。但在第三個環節“探索操作”中,我對幼兒的理解能力估計過高,有個別幼兒操作出現了失誤,如果讓我重新上這節課,我會在“游戲體驗”環節中多設計游戲,幫助幼兒更好的理解。
《小雞出殼了》教學設計 篇7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感受小雞的出殼過程。
2.通過小雞出殼的情境,隨樂一下一下做小雞出殼的動作,并能大膽創編小雞破殼的簡單動作。
3.感受音樂,愉快參與活動,體驗小雞出殼的喜悅。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小雞身體部位圖片、課件。
2.經驗準備:積累有關母雞生蛋、孵蛋和小雞出殼方面的知識。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做小雞躲到殼里的動作
1.聽!什么聲音?仔細聽聽呢。
2.提問:是誰呀?它在又黑又擠的哪兒呀?那它想出來見誰?
3.那我們所有的寶寶都躲到蛋殼里去,變成一只在蛋殼里的小雞。
小結:我們現在都變成了躲在蛋殼里的小雞寶寶了。
二、根據音樂創編小雞出殼前的動作
1.雞媽媽來了,聽一聽雞媽媽會說些什么。
2.提問:媽媽說什么?
小結:雞媽媽是在告訴我們,可以用自己的身體把蛋殼弄破。
3.小雞寶寶們想想,我們可以用身體的哪些部位來碰蛋殼?(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相應圖片,幼兒隨樂試一試)
4.聽音樂創編身體動作。
(1)那現在,我們試試用我們自己想的辦法,跟著音樂有節奏地來碰碰這塊蛋殼,看看這塊蛋殼會怎么樣?
(2)播放音樂,幼兒跟著音樂自己用身體的各部位創編小雞出殼的動作。
(3)媽媽發現寶寶們都很聰明,想了各種各樣的辦法去碰蛋殼。
5.雞媽媽的好辦法。
(1)看看我們的`蛋殼怎么樣了?可是蛋殼雖然搖起來了,我們的雞寶寶能出來嗎?
(2)沒關系,媽媽說,它有一個絕招,要告訴我們一個好辦法,想不想聽?
(3)讓我們來聽聽,媽媽要用到什么好辦法?
小嘴小嘴啄一啄,
頭兒頭兒頂一頂,
翅膀翅膀推一推,
小腳小腳踢一踢,
屁股屁股扭一扭,
扭一扭呀扭一扭。
(4)哎喲!雞媽媽告訴我們的辦法是什么呀?
我們小寶貝們剛才沒有想到的辦法,是什么呀?
小結:原來媽媽的辦法呀,就是讓我們小寶貝們把剛才我們想的辦法全部用上,小雞們,你們行不行?
6.幼兒聽音樂做律動。
(1)那我們要加油了,把媽媽的辦法全部用上,看看我們的蛋殼又會怎么樣?準備好。(聽音樂律動)看看那我們的蛋殼怎么樣了?裂縫了。
(2)一定是我們的力氣不夠大,那我們再來一次,有節奏地頂蛋殼。雞媽媽,這次我們一定行。加油,我們的蛋殼要開了。(再次聽音樂律動)
三、小雞寶寶出殼。
1.我們的蛋殼怎么樣了?我們終于把蛋殼頂開了。
2.看看小雞寶寶有沒有出來。
3.多虧你們加油努力,小雞寶寶出殼了,真高興。
四、小雞走出活動室。
我們一起和雞寶寶出去散步吧。
《小雞出殼了》教學設計 篇8
活動目標:
1、在感受小雞出殼的有趣景象中,初步學唱歌曲。
2、能用簡單的動作表現小雞出殼的情景,體驗自我表現的快樂。
活動準備:
場地布置、課件、母雞頭飾、小雞頭飾。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引入的主題。
1、情景:農場里要舉辦舞會,跟著媽媽一起去玩一玩!(進場)草地休息。
師:今天天氣真好,農場里要舉辦舞會了,你們想和媽媽一起去玩一玩嗎?那我們出發吧!瞧!那里有一片綠色的草地,你們想坐在草地上休息一下嗎?現在舞會還沒有開始,那趕快找個地方休息一下吧。
2、出示母雞媽媽叫聲,猜測母雞媽媽在干什么?
師:聽,是什么聲音?哦,真的是母雞媽媽,他在干什么啊?
二、在探討"小雞出殼"的景象中,自然學唱歌曲。
1、你們喜歡蛋寶寶嗎?蛋寶寶里面會變出什么呢?(小雞)
奇怪,真奇怪,奇怪真奇怪。雞蛋上沒有小門,幼兒猜測小雞如何出殼?
師:你們想不想看小雞出殼啊?
看小雞出殼的過程
回顧小雞是怎么出殼的(蛋殼裂開,小雞露出腦袋,鉆出來)
歌詞小結:奇怪,真奇怪,奇怪真奇怪,圓圓的蛋殼里,鉆出一個小腦袋,圓圓的蛋殼里,一只小雞鉆出來。
2、母雞媽媽說,小雞寶寶聽了好聽的歌曲,就會很快從蛋殼殼里出來了,是什么好聽的歌?你們想聽嗎?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試唱歌曲第一次)
3、還有許多小雞都想出殼,我們一起唱歌給它們聽,讓他們快點出來,好嗎?試唱第二次
小結:寶寶們幫助了小雞,小雞可真高興,你們開心嗎?對了,幫助別人是一件快樂地事情。
4、幼兒創編小雞露腦袋的動作。(個別創編)
師:剛才媽媽覺得小雞露腦袋的動作真可愛,我們也一起來試一試吧!
我們一起來做做看。(集體創想鉆出小腦袋的動作)
帶動作,完整歌曲表演。
師:剛才寶寶做的真好,我們也一起來做小雞出殼的動作吧!
三、 聽音樂,用簡單的身體動作表現《小雞出殼》
1、舞會快開始了,小雞出殼真好玩兒,我們一起來表演給小動物們。(師扮演雞媽媽,幼兒扮演雞寶寶)
2、介紹場景,讓幼兒藏進蛋殼里。
你們會藏進蛋蛋里,讓媽媽找不著嗎?藏給媽媽看一看。
3、開始表演。
小動物們,我們表演得怎么樣?
四、 活動結束。
師:那我們再去表演給其他小動物看吧。
《小雞出殼了》教學設計 篇9
活動目標:
1、在學會歌曲的基礎上,初步學會歌表演的動作。
2、培養幼兒邊唱邊表演的興趣。
3、讓幼兒能在集體面前大膽表演、表現自己。
4、體驗歌唱活動帶來的愉悅。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頭飾人手一個,錄音。
活動過程:
(一)復習歌曲:
今天好熱鬧,聽,小小雞在蛋殼里唱起了歡快的歌。
1、“小雞出殼”歌曲復習,用好聽的聲音唱。
2、唱第一句“小小雞蛋把門開”時,要用點力,出來的歌聲要柔柔地,好聽。――每二遍唱。
(二)“看,有只小雞真的出殼了,大家要仔細看小雞是怎么從蛋殼里鉆出來的。”
1、老師戴上頭飾示范動作一遍。
2、幼兒講講,小雞是怎么出殼的,并學著做這幾個動作。
3、第二遍示范
把未講出的動作講出來并學習。難點:轉身跳過來。
4、請幾個能力強的幼兒一起來出殼。帶上頭飾,其他幼兒看看他們有沒有和音樂一樣,該出殼的時候出殼,要不然太早了,沒長好,太晚了,要在蛋殼里悶死的。
5、再請多點幼兒上來學做。
6、全班幼兒學著歌表演,用歌聲幫助可有力氣出殼。
(三)復習律動:小星星
小雞出殼,看天黑了,星星真多真亮呀,讓我們一起去數星星。――復習律動:小星星。
1、第一遍,一起數別漏了。
2、第二遍,小搖籃要搖的柔柔地,輕輕地,天黑了,小雞回家了――結束。
活動反思:
小班幼兒的節奏感比較弱,老師只是純粹強調要跟著音樂的節奏來跳,小班幼兒對于節奏的概念可能還不是很清楚,如果根據音樂的節奏,配上形象、生動的兒歌,讓幼兒有節奏的邊念兒歌邊做律動。這樣一來幼兒就可以跟著兒歌的節奏從而有節奏的做動作了。
《小雞出殼了》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的:
1、按音樂節奏表現小雞破殼前在殼內的狀態。
2、幼兒能用各種身體動作表現小雞破殼的情景。
教學準備:
1、初步熟悉小雞出殼的音樂。
2、雞蛋一個、頭飾。
3、事先幫助幼兒積累有關母雞生蛋、孵蛋和小雞出殼方面的知識。
教學過程:
一、母雞生蛋。
1、教師模仿母雞生蛋的動作。
2、教師和幼兒隨音樂有節奏地模仿母雞走路。
二、小雞醒來了。
教師和幼兒一起隨音樂有節奏地模仿小雞醒來的動作。(動動手、動動腳、轉一圈、看一看)
三、小雞破殼。
1、小雞香來得花不少時間來啄殼,如果你是小雞,會
想什么辦法使自己快點出來呢?
2、請部分幼兒向大家介紹自己創編的動作,并請其他幼兒模仿。
3、帶領幼兒隨音樂完整地做小雞出殼的動作。
四、游戲:老鷹捉小雞。
1、引導幼兒聽著音樂表現小雞出殼后自由走動的可愛樣。
2、不好了,老鷹來了!我們趕快變成高高的、老鷹不愛吃的東西,一動不動。
3、教師扮演母雞游戲一遍。提問:你剛才變的是什么?
4、啟發幼兒變成矮矮的、不會動東西繼續游戲,說說自己是什么物體?
五、游戲結束。
幼兒模仿小雞走的動作離開活動室
活動反思:
小班幼兒的節奏感比較弱,老師只是純粹強調要跟著音樂的節奏來跳,小班幼兒對于節奏的概念可能還不是很清楚,如果根據音樂的節奏,配上形象、生動的兒歌,讓幼兒有節奏的邊念兒歌邊做律動。這樣一來幼兒就可以跟著兒歌的節奏從而有節奏的做動作了。
《小雞出殼了》教學設計 篇11
活動目標:
1、了解小雞的出生和過程
2、能記住故事情節,并嘗試角色表演故事
活動準備:
1、課件PPT
2、雞媽媽貼畫小雞貼畫
活動過程:
一、談話活動,引入主題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謎語,你們想不想猜一猜(尖嘴巴,花毛衣;愛吃小蟲和小米,渾身上下毛茸茸;說起話來唧唧唧)。這只小雞尖尖的嘴巴,黑黑的眼睛,渾身毛茸茸的,是不是很可愛啊!
二、出示小雞圖片,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哎!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小雞是怎么出生的嗎?(幼兒舉手回答)出示雞蛋,小雞是雞蛋孵化出來的。
在雞蛋的孵化過程中,小朋友們知道雞蛋發生了什么變化嗎?(進入下一環節)出示圖片,了解小雞是怎樣出生和長大的
1、小朋友們,這是最初的雞蛋,你們仔細的看,蛋殼里面是什么樣的?(引導幼兒大膽表述)
2、在雞媽媽的孵化下,過了幾天,蛋殼里面發生了什么變化?(出示第二張圖片)
3、在雞媽媽的孵化下,又過了幾天,蛋殼里又發生了什么變化?
4、依次出示到第六張圖片。
三、幼兒完整欣賞故事(播放錄音)
1、小雞剛從蛋殼里出來是什么樣的?
2、小雞睜開眼睛發現了什么?
3、我們來模仿一下小雞抖翅膀。
4、引導幼兒學說小雞和雞媽媽的對話。
四、鼓勵幼兒角色扮演(教師當雞媽媽,幼兒當小雞)
活動延伸:
小朋友們,回到家后和爸爸媽媽一起看看自己小時候的照片,了解一下自己的成長足跡。
《小雞出殼了》教學設計 篇12
活動目標:
1、愿意親近小動物,幫助小動物。
2、學習用大小不同的圓形和線條組合表現小雞的特征,并用涂抹的方法給小雞上色。
活動準備:
大背景圖一幅(母雞,草堆),"蛋寶寶"繪圖紙若干,餐巾紙每人一張,炫彩棒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
教:寶寶們,聽說母雞媽媽生了好多蛋。我們來找找看,找一找蛋寶寶們都躲在哪里。
二、雞媽媽孵蛋
教:蛋寶寶馬上要出殼啦,雞媽媽來幫它一把。
1、小雞出殼添畫小雞的'外形特征:尖尖嘴、眼睛、翅膀、小腳配以兒歌:小小蛋兒把門開,小小嘴巴鉆出來;小小蛋兒把門開,圓圓眼睛睜開來;小小蛋兒把門開,拍拍翅膀鉆出殼;小小蛋兒把門開,小小雞兒站起來。
2、寶寶們也來幫幫蛋寶寶吧(幼兒參與演示,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3、小雞理毛先用梳子(炫彩棒)把身體周圍的毛理一理,再用小毛巾擦一擦(餐巾紙擦拭羽毛)上面擦擦,下面擦擦,這里擦擦,那里擦擦,中間擦擦。現在小雞變得更漂亮了。
三、扮演雞媽媽一起孵蛋
教:寶寶們也來做一回雞媽媽,去找你的蛋寶寶(從背景上拿下),幫它出殼理毛。
教:雞媽媽把出殼的小雞寶寶再送回農場(貼回背景)(速度快的幼兒,請給農場多添一些草,給出殼的小雞們吃)
四、欣賞分享
1、教:農場里又多了這么多可愛的小雞,雞媽媽們功勞真大。我們來找一找哪個小雞身體最棒,毛色最亮。找一找有沒有生病的小雞。
2、學著雞媽媽一起念兒歌:小小蛋兒把門開,小小嘴巴鉆出來,圓圓眼睛睜開來,拍拍翅膀鉆出殼,小小雞兒站起來。
活動反思:
今天我組織的這個活動是由小班主題修定而成的。選擇這個活動后,我反復推敲并進行了重新調整,通過形象生動的多媒體課件來豐富孩子的感性經驗,激發孩子模仿探索的欲望,并根據小班下學期孩子的能力水平,適當增加了一點難度,讓孩子多一些挑戰困難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