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社會:好吃的食物(通用3篇)
小班社會:好吃的食物 篇1
設計意圖: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導幼兒實際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秀,感受家鄉的變化和發展,激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因此根據本園實際情況,尋找教育時機,開展適宜性的教育活動。讓幼兒體驗到本土文化的深刻內涵和價值,感受到家鄉文化的悠久歷史,使幼兒對家鄉文化產生自豪感,從而進一步培養幼兒愛家鄉的情感。同時又根據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他們對直觀性的事物感興趣,特別是對吃的食物感興趣,我設計了《好吃的食物》,活動中為了提高幼兒的興趣,我又把幾種食物編進了故事中,讓幼兒在有趣的故事中感受家鄉的美食。
活動目標:
1、通過看看,聽聽,說說讓幼兒了解唐市的美食:青團子、大閘蟹、糯米糕的名稱以及每種食物的時令。
2、在故事、兒歌的引導下激發幼兒產生自己是唐市人的自豪感,培養幼兒愛家鄉的情感。
活動重點:
了解唐市的美食:青團子、大閘蟹、糯米糕以及每種食物的時令。
活動難點:
了解每種食物的時令,激發幼兒產生是唐市人的自豪感。
活動準備:
1、故事《好吃的食物》ppt。
2、兒歌《夸夸唐市》普通話版和方言版。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起興趣。
播放《好吃的食物》。師:剛才小朋友一起唱了《好吃的食物》,歌中唱了哪些好吃的食物?(幼:牛奶、三明治、汽水……)好吃的食物有許多,我們唐市也有不少,就連小動物都稱贊我們唐市的食物好吃,你們想不想知道是誰在說我們的食物好吃呢?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聽一聽吧。
二、觀看ppt,了解唐市的美食——青團子、大閘蟹、糯米糕。
1、ppt2:誰在一起討論:好吃的食物?
2、ppt3:小兔說什么食物最好吃?是什么?小兔的青團子是在哪吃過的?什么時候吃的?你們吃過青團子是怎么做的嗎?你們喜歡吃嗎?
小結:青團子是用像麥草青水和糯米粉做的,一般用豆沙做餡,吃起來甜甜的,還有一股清香味。每到清明時節我們唐市就會做青團子吃,還會用來祭祖。
3、ppt4:小貓認為什么食物最好吃?大閘蟹是什么樣子的?一起學學走路的樣子。小貓是在哪吃過的蟹?在什么時候?
小結:唐市現在開了許多池塘,池塘里養了魚、蝦、還有就是大閘蟹,每到中秋時節,大閘蟹就可以吃了。個個肥又大,味道鮮美,難怪小貓流口水。
4、ppt5:小狗認為什么食物最好吃?小狗吃了哪些糯米糕?你們吃過哪些糯米糕?小狗在什么時候吃的糯米糕?你們還會在什么時候吃過糯米糕?
小結:糯米糕可是唐市的特色糕點,有各種各樣的:白糖糕、紅糖糕、桂花糕、豆沙糕等等。我們唐市除了過年時吃,還有二月初二吃糕,還有九月初九重陽節吃。
5、ppt6:小兔、小貓、小狗喜歡吃什么?大家一起說了什么?
6、小結:除了小兔、小貓、小狗說的好吃的食物,其實唐市還有好吃的食物:菜餅、草頭餅,南瓜餅等。
三、欣賞兒歌,加深對美食的了解,贊美唐市。
1、普通話版欣賞。
2、方言版欣賞。
3、學習方言兒歌。
四、結束活動。
請小朋友把剛才學的回家念給爸爸媽媽聽。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通過故事、兒歌的形式讓幼兒了解唐市的美食:青團子、大閘蟹、糯米糕的名稱以及每種食物的時令;激發幼兒產生自己是唐市人的自豪感,培養幼兒愛家鄉的情感。第一環節通過熟悉的歌曲《好吃的食物》讓幼兒進入活動的主題,小朋友的興趣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第二環節通過有趣的故事和ppt畫面讓幼兒認識各種食物,初步了解家鄉美食的名稱和時令,產生自豪感。第三環節通過欣賞兩個版本的兒歌感受和稱贊唐市美食,進一步激發作為唐市人的自豪,從而培養幼兒愛家鄉的情感。整個活動幼兒興趣較濃,對于個別幼兒還要多關注,多給予表現的機會。
小班社會:好吃的食物 篇2
活動目標:
1、 認識各種各樣好吃的食物。了解其豐富的營養。
2、 初步學會歌曲《好吃的食物》
活動準備:
牛奶、三明治、汽水、冰激凌、饅頭、燒餅、豆漿圖片各一張。
粘貼紙五角星人手一個。
活動組織:
1、 人手一個五角星貼于幼兒
的手背上。在磁性白板上展示圖片。
今天老師帶來了很多好吃的東西,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哎!這些食物你們都認識嗎?
認識!
那一起來說說它們各叫什么名字。
啊!原來你們都認識。≌媪瞬黄!那么今天老師就請你當一回美食家。把你手里的五角星送給你最喜歡吃的食物,把它貼在食物的下面。
2、 游戲結束后一起來數星星。
讓我們一起來數數它們都得了第幾名。
(叫小朋友一起開口數)
原來第一名是牛奶!你們喜不喜歡吃?
喜歡!
牛奶的營養可豐富啦!它能幫我們長高,所以小朋友以后吃點心時一定要把牛奶都喝光。接下來看看這是什么?
冰激凌得了第二名哦!它會讓我們感覺涼快。ㄖ饌認識、介紹)
3、 初步認識歌曲,以兒歌的方式進入。
老師有一個新發現,聽好啦!
牛奶、三明治,汽水、冰激凌,饅頭、燒餅、豆漿!像不像一首好玩的兒歌?
像!
那讓我們一起來學學。钜痪,跟一句)
4、 在熟悉兒歌的基礎上配上音樂,進行歌曲學習。
它不僅是一首好玩的兒歌,還是一首好聽的歌曲呢!讓我們一起來聽聽!
5 3 6 5 5 3 | 5 3 6 5 5 3 | 3 2 1 2 3 2 1 2 | 5 - 1- ||
牛 奶 三 明 治 汽 水 冰 激 凌 饅 頭 燒 餅 豆 漿
5、 重復演唱多次,初步掌握歌曲。
6、 老師范唱,并且配合動作,再次引起幼兒興趣,讓幼兒自己發揮想象力。模仿各種食物。(不作要求)
小班社會:好吃的食物 篇3
活動背景:
新學期剛開始,我看到有的幼兒的飲食習慣不好,為了讓幼兒形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我們對幼兒進行了飲食衛生的教育。教育幼兒不偏食、不挑食、吃飯時細嚼慢咽,另外,我們還教給了他們正確的刷牙方法,以及用餐時不敲擊餐具;不隨意走動;不大聲說話;飯前便后要洗手。為了讓幼兒體會到只有均衡的飲食,身體才能健康。我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何不試試用剪紙的形式激發幼兒對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的養成呢?讓幼兒在享受剪紙樂趣的同時,自覺地遵守各種規則,養成好的習慣呢,況且:我們班有幼兒很喜歡嘗試使用剪刀,于是我們班就開展了主題活動“好吃的食物”。
教師觀察分析:
九月份初,多數幼兒不會使用剪刀,少數幼兒會使用剪刀剪短直線,于是,我們開展了“小剪刀大智慧的活動”。
一、好吃的東西
幼兒在剪紙時進行了自由探索,教師觀察到剪紙初期多數幼兒是隨意剪,他們剪出了各種不規則的形狀,多數幼兒處在涂鴉剪的.情況下,到了九月底有5名幼兒剪出了長直線,有10名幼兒剪出了短直線,有15名幼兒無目的地剪,在這期間我們班進行了“好吃的面條”“香香的比薩餅”“五顏六色的炒花飯”“甜甜的糖三角”等活動。幼兒在活動中非常感興趣,多數幼兒不僅學會了使用剪刀,同時也知道了各種食物都是有營養的,不能偏食挑食,要注意飲食衛生,培養了幼兒的動手動腦能力,增強了幼兒的健康意識。
教師分析:
十月初每個幼兒都能使用剪刀了,結合“國慶節”我們圍繞著“節日的食物來進行活動。
二、節日的食物
我們我給幼兒準備了大量的圖片、圖書、食物。并帶領幼兒去參觀伙房的叔叔阿姨們做各種好吃的食物。孩子們很感興趣,還紛紛讓家長帶他們到超市里參觀,孩子們的眼界放寬了。同時對剪紙的興趣更濃了,孩子們迫不及待的要把自己看到的剪下來,于是他們剪出了“香噴噴的餃子”“好吃的糖醋魚”“好看的金銀卷”“漂亮的佛手”“黃燦燦油條”“好吃的面包”等……。
這個階段幼兒的剪紙欲望更加濃厚,每個幼兒都積極參與,在活動中幼兒不僅知道了各種事物的特征和營養價值,而且。知道只有均衡的飲食,身體才能健康。幼兒還了解了一些對自己的身體有益和無益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