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學:水、沙、米
活動目標:
通過動手做小實驗學習量的守恒概念,獲得測容量的方法;在嘗試和比較中,主動學習,發展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 重難點:
環境創設:
教師示范用的粗細不同的玻璃杯2只(內放一樣多的米);幼兒每組玻璃缸1只,內分別放水或沙或米若干,量杯1只,名;不同的瓶子6只(其中兩只一樣粗細);小果凍杯6只; ’ 活動過程:
(一)觀察——用數數方法比多少
l_桌子上有什么?(玻璃缸1只,瓶子6只,水果凍杯6只,盆子等)
2杯子與瓶子比哪個多哪個少?(一樣多)
3數一數是不足一樣多?
結論;我們常常用數數的方法比多少。
(二)演示———用量的方法比多少
1出示2只盛有米的玻璃杯(粗細不同),
盆2只。
如右圖所示:內盛同量的米
2.教師:杯子里裝的是什么?里面有多少
米?怎樣才能知道?(稱、量、數……)
剛才我們比果凍杯子與瓶子的多少用的是
數一數的方法,但如果用數一數的方法數一粒
粒的米要花許多時間,而且數不清楚,可以用量的方法來比兩個杯子里米的多少。
3請兩位幼兒上來量米。
(1)先引導他們比較兩只果凍杯的太小。(一樣大) 。
(2)然后用同樣太小的果凍杯來量米。(每次要量滿,與杯口平,可以用手抹一下)
結論:左右兩個瓶子里的米看上去有高有低,但實際米是一樣多的。(都是兩杯米)
(三)實驗——感知量的守恒(容積的守恒)
幼兒分組進行,比較水、沙、米。
1.比較
每人舀兩杯滿的水(或沙或米)倒入自己的空瓶里,然后與旁邊的幼兒比較。
(教師巡回觀察,指導幼兒每一次要舀滿而且慢慢地倒入空瓶內,當心不要撒出
來。)
幼兒回答比較的結果,如:
(1)不一樣多,因為有高有低。
(2)一樣多,因為一樣高低。
(3)一樣多,因為每個瓶子里都舀了兩杯。
結論:粗細一樣的瓶子內舀入2杯后里面的盛物高低一樣,是一樣多的;粗細不一
樣的瓶子內舀入2杯后里面的盛物高低不一樣,但也是樣多的,因為都是舀了2杯。
2.排序:
(1)幼兒排列桌上的瓶子(6只),問:瓶子是怎么排的?(從粗到細排或從細到粗排)。
(2)引導幼兒根據粗細不同來排列瓶子。
(3)每個幼兒用小果凍杯在瓶子里舀入3杯水(或米、沙),每次都要舀滿,然后
把瓶子仍然按粗細捧好,看一看,發現了什么々(瓶里的盛物有高低)我們都舀了3杯,舀得一樣多,怎么會有高低的呢?(因為瓶子有粗有細)哪只瓶子的東西最高?哪只瓶里的東西低?(最細的瓶里的盛物最高,最租的瓶里的盛物最低)
結論:一樣多的盛物舀入粗細不同的一組瓶子里,看上去是有高有低的,其實它們
是一樣多的,因為都是舀了3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