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學《餅干樂園》
一、活動背景
《綱要》提出:科學教育應該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在生活中,餅干對于小班的幼兒來說是十分熟悉和喜歡的。于是,立足于幼兒生活中感興趣的餅干這一食品,我設計了本節科學活動《餅干樂園》。通過投放四種餅干引起幼兒對其不同特征探索的興趣,讓幼兒在比比、分分的過程中探索了解餅干,包括形狀、顏色、大小、有無夾心等方面的不同,并進一步感知這四種特征。
以下是我開展磨研活動的磨研記錄:
第一次的教案:
初次備課我為小班數學活動《寶貝罐》設定的目標為:
根據設定的目標,我做了以下活動準備:
1.2格飯盒若干(與幼兒人數相等)、一個透明飯盒若干(與幼兒人數相等)。
2.大大黑黑方形餅干、大大圓圓黃色餅干、小小圓圓黑色夾心餅干、小小黃色方形夾心餅干若干(比幼兒人數多)。
3.干凈桌布。
活動過程為:
1、回憶自己吃餅干的經驗。
(1)提問:你們喜歡吃餅干嗎?你吃過什么樣的餅干?
(2)幼兒自由講述。
(3)小結:大家都喜歡吃餅干,而且都吃過許多不同的餅干。
2、觀察發現各種餅干的特征。
(1)師:今天陸老師也給你們帶來了一些餅干,請你去看一看、比一比,和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它們是什么樣子的?
(3)師:誰愿意來說一說?
(4)師幼共同小結:這些餅干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是黑色的、有的是黃色的、有的圓圓的、有的方方的、有的有夾心、有的沒有夾心。
3、按罐子上的點子數目匹配相應數量的實物。
(1)展示另外一些貼有點子的罐子。
師:看!圣誕老爺爺還給我們準備了一些罐子,看看,和剛才的罐子有什么不一樣?(有點子)
(2)師拿起一個罐子:原來這些罐子上面有許多點點,數一數這個罐子上有幾個點點?(帶領幼兒手口一致地點數)
(3)師:圣誕老爺爺交給你們一個任務,他請你們把手里的小禮物裝進這些罐子里然后帶回家,想一想應該怎么裝呢?(3塊積木放進有3個點點的罐子里)
(4)請幼兒給罐子裝禮物,引導幼兒按點子數目匹配相應的實物。
師:現在請你們去給罐子裝禮物,記住,裝的時候要說:3塊積木放進3個點子的罐子里……
第一次自我反思:
本次活動幼兒在自由探索中了解了餅干的不同特征,并且在找好朋友的環節中進一步感知了餅干的四種特征。孩子們對餅干的探索興趣都很高,但是也許是小班孩子的原因,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較弱,他們能將餅干按某一種特征分類,但卻不太能用語言將其表達出來。我想,活動中可增加標記(大小、顏色、夾心與不夾心、形狀),活動第二環節在讓幼兒觀察餅干的樣子時可相應貼出四種餅干的圖片,讓幼兒對四種餅干有一個大致地了解。在找不同環節時根據幼兒的回答貼出相應標記,在找相同環節時根據幼兒的回答貼出相應餅干圖片及它的“好朋友”的標記。讓孩子們有一個更為直觀的印象及了解,便于幼兒將其講述出來。
第一次磨研所作調整:
1、目標從3點縮減成2點,將第三條目標去掉。
由于在幼兒將材料投入罐子中的過程中,非但沒有將數量匹配正確,而且還沒做到能邊做邊講述。所以老師們提出將活動目標縮減,并在活動過程中著重完成活動的重難點-手口一致點數及完成相應的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