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區域活動設計——小班
摘要:幼兒園開展區域活動,必須注重各種因素的合理運用。本文從小班幼兒參與區域活動的特點入手,探討開展區域活動的各種積極因素,注重區域環境的作用發揮,挖掘環境、材料、人際三大因素的積極效應。構思了學習環境、材料環境、人際環境的區域氛圍,介紹設計區域活動的特點和建構方式,實現區域環境的協調發展。
關鍵詞:區域活動;環境;設計
引 言
隨著新《綱要》的頒布,幼兒教育的目標和價值取向開始發生了革命性的轉變,從著眼于表面,著眼于眼前,逐漸轉向關注深層、關注長遠的發展。新《綱要》中明確指出:“尊重幼兒在發展水平、能力、經驗、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個體差異,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個幼兒獲得滿足和成功。” 區域活動就是一種以個別化學習為主的教育方式,幼兒在開放的時間和空間里,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學習進度,自主地進行學習和積累。它作為一種自由、開放,操作性強的個體學習活動,關注的是對孩子自主學習方法的獲得、解決問題和探索問題等方面能力的培養。它重視幼兒對學習的興趣,特別是個性化興趣的滿足,使學習的原動力得到最大的激發,更為幼兒創新精神、創造潛力的發揮構建了寬廣的操作平臺。因此,它越來越受到幼教界的關注。隨著區域活動的不斷深入,人們開始對區域活動中的各個因素進行分析、研究,探求創設區域活動的最佳方式和教育途徑,以達到使幼兒身心愉悅、全面健康發展的教育目標。
小班幼兒離開父母,離開熟悉的家,來到幼兒園,陌生而焦慮、恐懼而戀親的心理會影響他們參與活動的情緒。為此,要給小班幼兒一個“家”的感受和體驗,就得發揮環境的教育功能,讓環境與幼兒直接對話,讓幼兒與環境相互作用,使幼兒在具備有良好的、溫馨的教育環境中獲得快樂,獲得知識。
區域活動作為個別活動的教育或教育教學活動的前期準備和延伸,蘊涵著諸多的因素,它包括環境、材料、幼兒、教師等,而環境則是區域活動中最為重要的因素。它所賦予的暗示、引導、規范、協調和控制幼兒的行為等的自治因素,能夠充分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激發幼兒們的操作、探索欲望。因此,牢牢把握住區域環境的氛圍營造,對小班幼兒開展區域活動是非常關鍵的,也是為小班幼兒創設區域活動提供保障。
一、小班幼兒參與區域活動的幾個明顯特點
1.喜歡從事模仿性活動,表現出明顯的模仿性特點。
2.思維直觀,形象具體,喜歡色彩鮮艷,有聲響,呈動感,但操作方式,操作程序相對簡單的玩具、用具等。
3.喜歡獨立游戲、平行游戲等。
4.活動顯得比較安靜。
5.自主性尚未獲得充分發展,大多數活動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
6.樂意進行重復性活動。
7.活動較易受周圍環境的干擾,注意力容易轉移。
8.滿足于操作過程。
9.真實與虛擬不分。
二、區域活動設計思路
根據以上小班幼兒參與區域活動的特點分析,我把區域活動設計在學習環境、材料環境和人際環境三大體系中。
區域環境
學習環境 材料環境 人際環境
1.區域活動中的學習環境
所謂區域的學習環境,就是教師根據教育目標和小班幼兒的發展水平,有目的地投放活動材料。讓幼兒按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擺弄為主要方式,進行個別的、自主的學習的區域環境。它體現“玩中學,學中玩”的教育理念,培養小班幼兒入區活動的興趣,依托環境的作用,認識周圍生活和客觀事物,學習生活,學習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