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科學活動《聞一聞,嘗一嘗》所想
本次活動作為整個主題教學的導入活動,幫助幼兒梳理關于水的認識經驗,知道水的基本特征,并對溶解的科學現象產生探索的興趣。活動中幼兒品嘗后大部分幼兒都發現水是白水沒有味道,并且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說出這個水是溫溫的、沒有味道的,喝過的汽水是天天的。這就將生活經驗聯系起來,并有了對比。而個別幼兒則認為自己喝的水有一點點甜。針對這個答案是沒有預設到得,同時也讓我想到,孩子們在喝水時沒有比較對象,水相對于苦的自然是淡淡的甜,因此我沒有否定這個答案,而是由此引出果珍等材料,幼兒對于這些還是很熟悉的,一下子就認出來了。因此,我則在這次的實驗前提清楚要求:這次請你再嘗嘗你的水是什么味道,然后再用勺子加少許老師提供的材料,觀察它到水里發生什么變化,輕輕地攪一攪,再嘗一嘗,這次水發生了什么變化。
針對這個操作過程我進行了一個魔法師制作飲料的情境創設,加點魔法粉,魔法勺輕輕地攪一攪,嘗一嘗,變化了,我的飲料就制作成功了。孩子們在操作的時候也學著我的樣子,邊說邊操作,眼睛直直地盯著看。品嘗后都欣喜地叫喊著“我成功啦!我的是甜甜的。”“我的是甜甜的檸檬味道的,變成黃色的了。”“老師,我的顏色沒變,有點兒咸。”孩子們欣喜地訴說著自己的發現,對于自己的實驗變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于放鹽、放白砂糖的幼兒還產生了疑問“老師,我的顏色怎么沒有變呢?”針對孩子們的發現進行了交流總結,新的問題產生了“孩子們,你們加入了糖、果珍、鹽讓水的顏色、味道發生了變化,我怎么在水里找不到糖、鹽、果珍了呢?”問題引發了孩子們的關注,孩子們都盯著自己的被子看。似乎在說“是呀,怎么沒了呢?”這時薇薇說:“老師,我知道,糖到水里融化了,所以看不見了。”“薇薇說的真棒!還用了一個好聽的詞融化說出糖和水寶寶融合到了一起”我們也來學一學。
活動由看到品嘗引發了幼兒對生活中一直引用的白開水的形象產生了關注,通過共同的觀察、討論總結出水的基本特征。小魔法制作飲料的情景創設激發了幼兒積極參與實驗的興趣,實驗中孩子們對水的顏色、味道的變化產生了探索的興趣。并由一位幼兒對實驗現象的點明初步感知了糖、鹽、果珍的溶解現象。并產生了進一步了解的興趣。而活動中可惜的是在幼兒提出顏色變化疑問時沒有及時地引導幼兒觀察思考顏色變化的原因,其實只要幼兒將添加的事物一對比就會發現是因為材料有顏色而導致水變色。因此,在接下來的晨間談話中將運用幼兒制作的兩杯飲料進行對比從而幫助幼兒尋求答案,同時將在科學區游戲中繼續投放這些材料,引導幼兒進一步操作、觀察、感知溶解現象。
此外就是在活動前我一直糾結的一個問題——座位的安排。活動前我想到針對活動本身的操作、討論、小結方便,將6組的桌子向中間靠攏兩排擺放,孩子們坐在座位上開展討論,這樣坐的相對集中,而且操作方便,老師也能及時觀察到集體、個別的操作情況,并能及時點出,引發集體幼兒的關注。但是,在實際操作中還是采用了平時的月亮形座位開展教學,走到各組操作。這樣是基于幼兒剛熟悉常規的討論,在操作指令的常規上幼兒比較熟悉。而兩者相比較自然不難看出前者更適合本次活動,而后者則會有不必要的流動時間的浪費。然而,我沒有采用前者的原因是,我沒有提早的與班級保育員阿姨商量好,加上孩子們要用早點,而擺放材料也要等用完點心。因此,盡管想采用前者的方式,但前期的準備工作沒有思考清楚,并確定下來,這樣的搖擺不定就導致了時間安排上的不緊密,還不如順著已有的常規這樣更順孩子也知道怎么配合。由此,也讓我想到,在備課的過程中針對環境的創設自己考慮的不夠周全導致了時間的不必要浪費。若這里考慮清楚,早上一來就與班級保育阿姨講清楚,那么本次的活動效果則會更好。還是備課考慮不夠周密,需要更加努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