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筆記:責任意識,從小培養
最近,孩子們似乎特別“興奮”,教室里一有點小波瀾他們都能把它變成驚濤駭浪,所以今天我要出點“小手段”來殺雞儆猴了。今天做游戲前,孩子們一如既往地吵鬧,于是我就對他們說:“老師,今天請偷偷講話的小朋友待會晚一點玩游戲。”于是大部分小朋友都安安靜靜地等待游戲的開展,但是薛琪琪卻不以為是,他覺得老師又在嚇唬他們了,于是還在說著悄悄話。游戲開始了,琪琪覺得有些不對勁了,急忙跑過來和我說:“老師,我也想玩游戲!蔽铱戳丝此χf:“琪琪,剛老師不是和你們說好了嗎,偷偷講話的小朋友要晚開始游戲哦!笨粗闆r不妙,琪琪帶著哭腔說:“老師,我不要。”我心一軟,想著要不別為難她了,估計下次就不這樣了。可是轉念一想,“老師,我不要”這個方法她已經屢試不爽了。于是,我讓她在旁邊觀看了一會才開始游戲。 其實,“老師,我不要”這五個字,恰恰反映了現在幼兒一種責任意識的缺失,他們往往意識不到自己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老師們的所謂的“善良”只會讓幼兒覺得“無所謂,做錯事了,撒個嬌就可以了,沒什么大不了的。”可是殊不知錯有大有小,有多有有少,長期以往,后果不堪想象。而現在的家長也覺得孩子還小,沒必要說什么責任,對小孩子來說是難以理解和接受的。其實不然,我們可以用適當的方式、用幼兒能接受的方式,來告訴他們:你們要為自己做的事情負責任。